胃息肉是否会癌变?

综合内科张医生


2016年在肿瘤中心学习期间也去了内镜室。一病人在外院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一息肉,大概有1周时间吧,来肿瘤中心要求切除,镜子到胃内找了半天也找不见。前次检查有图片、有真相,肯定确确实实存在,现在没找见应该确是不见了,息肉消失了。



胃息肉是胃的癌前病变!所以胃息肉会发生癌变,与胃癌的相关性明显,但是胃息肉病理分型不同,癌变的几率也有大有小。

胃息肉以病理上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其中增生性息肉、炎症息肉是非肿瘤性息肉,占到所有息肉的70%-80%,癌变率很低,有资料显示1%左右,腺瘤性息肉是肿瘤性息肉,恶变率很高,有些可能已经存在恶变。

发现息肉了要不要处理呢?单发性息肉应当活检、或切除,腺瘤性息肉,或者息肉直径≥1cm,也建议手术切除。如果病人多发性胃息肉切除最大的,其他息肉活检。有些非肿瘤性息肉、直径较小可观察复查,在肿瘤中心发现息肉消失的那例病人可能就是炎性的。

胃息肉患者需在其周围活检病理检查,并且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阳性当需根除。

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食管癌、胃癌筛查,胃镜检查增多,胃息肉发现越来越多,与胃癌关系密切,谨慎处理,有时很“左”。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刘永毅医生


息肉是指来源于粘膜上皮、隆起于粘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赘生物。根据息肉所在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之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结直肠息肉、宫颈息肉、鼻息肉、声带息肉等。其中消化道息肉以胃息肉和结直肠息肉最为常见。根据息肉的个数,可分为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息肉只是我们的统称,将息肉切下来之后进行病理检查,息肉的病理类型分四大类,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性、腺瘤性。


息肉的临床表现:根据息肉所在的位置、大小、数目、有无合并症等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较小、单个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是因为其他原因做检查偶然发现。较大的息肉可发生糜烂、破溃、出血,如结直肠较大的息肉可发生出现,但是通常情况下出血量都不大。

普通的增生性、炎症性息肉,几乎不会癌变,错构瘤性及腺瘤性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类型,有一定的癌变风险,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相对较高,腺瘤大于2cm者癌变可达50%。

因此我们建议食管、胃、结直肠息肉,只要发现了,就通过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将疾病扼杀在摇篮内。同时病理结果是腺瘤性息肉内镜下治疗后要定期随访及内镜复查,因为息肉具有复发的可能性。


全科鲜医生


情况糟糕就要注意检查,俗话说胃病是三分靠治疗七分养,不然吃再多药也没用。最好看下中医调养,西药配合,这样好的快些。主要还是注意忌口,生冷刺激的尽量不要吃,日常吃些新鲜,热,软的东西。


文化歷史


胃息肉与大肠息肉不同,大多属于不会癌变的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只有腺瘤性息肉才有可能发生癌变。要区分两者需要病理活检。但现在胃镜检查很方便,不大的息肉治疗风险也很低,也有主张只要发现息肉都全部去掉的。


长青医生


胃息肉是否会癌变主要与其分型有关。而且正是因为胃息肉具有一定的恶变性,因此目前临床上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多数主张一经发现则立即切除,进而预防和减少胃癌的发生。

胃息肉的分类分型和癌变几率

在组织分类方面,国内外比较认同的是Morson的组织分类,即分为

1、肿瘤性息肉:如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腺管乳头状腺瘤、增生性息肉;

2、非肿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良性淋巴滤泡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


目前已将胃息肉归为癌前疾病,其癌变率为6%~47%。在人群中胃息肉的发病率为2%~4%,其中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比较常见,约占80%,癌变率低。直径>1 cm的增生性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约占1%。腺瘤性息肉检出率较低但癌变率较高,为6%~47%,且易复发,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复发率可达2.6%,且有1.3%的患者可进展为胃癌。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最具有癌变潜能的息肉,且常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甚至可与胃癌共存。有研究指出,除了胃底腺息肉和炎性息肉之外的所有胃息肉均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特别是腺瘤性和增生性息肉。此外,研究发现胃息肉的癌变与其数量、大小、异型程度、病理分型等有关,若息肉呈多发性、直径较大、上皮异型改变、周边黏膜色泽异常等,可增加其出血或癌变的风险。因此应提高对此类型息肉的警惕, 并及时治疗。

附1:胃息肉的临床症状

胃息肉是一组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或黏膜下的胃内局限性隆起性良性病变,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息肉,也是消化道比较常见的良性病变。但是胃息肉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明显特异性,早期患者通常无不适症状。有症状者中也多以上中腹部不适感或上腹隐痛最为常见,偶而伴有恶心、呕吐等。但是大多出现消化道症状的胃息肉患者多伴有慢性胃炎、溃疡等其他消化疾病,所以这很难说明这种不适症状是由息肉本身引起。但是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息肉癌变几率会增加,同时治疗期间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不良情绪频发,对患者生活及心理产生严重影响。

胃息肉具有一定的恶变性,故临床上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多主张一经发现则立即切除,进而预防和减少胃癌的发生。目前主要采用方法为内镜下息肉电切术、内镜钳除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以及胃部分或者全部切除术,这多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内镜下手术方式。胃镜下进行胃息肉微创切除已经是目前首选方法,在治疗费用上也较低,极易被患者所接受,利于康复不良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刘静,李静.胃息肉的研究进展[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5):104-107.


子乐健康科普


胃息肉会癌变!癌变几率在百分之十一左右!一般提前治疗都不会癌变,一般服用息福欣治疗,手术切除易复发。


息肉福


息肉用医学来解释就是人体组织长出的赘生物。

怎么来的呢?

刺激,哪个位置的组织受到刺激,哪个组织就会长息肉。

举个例子,皮肤组织长期受到摩擦刺激,该皮肤组织就会就会变厚,长茧。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因为该部位的皮肤组织如果不长茧、变厚,就会被磨破,出血。

息肉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胃部长期受刺激就会长胃息肉,鼻腔受刺激就会长鼻息肉,等等……

至于会不会癌变要看这个息肉会不会继续受到刺激,同时他所处的环境是否恶劣。

如果长期吃垃圾食品,不干干净卫生的食品,胃部息肉就会收到刺激越长越大,同时可能出现胃炎的症状。

建议去医院检查,了解状况,听从医生诊断。同时反省自身的生活饮食习惯,哪些习惯对胃部有刺激,逐步改善。身体的恢复还是靠自愈力达成的。

——end——


王铭的生活


体检查出的息肉、小结节,到底会不会癌变?术后有什么食疗方法根治息肉复生增生?


癌症、肿瘤并不是一瞬间长大的,它也是由小的“病块”开始的,而一些常见的息肉、结节,很有可能就是癌症的前兆。

发现这样的“病块”,及早诊疗,清除隐患,才是最佳选择!

胃息肉:发现了就得切除

胃息肉多在胃镜检查时发现。胃息肉有恶变的“潜能”,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减少胃癌的发生。

建议:

对于直径<0.5厘米的胃息肉,少于两个可直接活检钳摘除;

对于直径<2厘米的胃息肉,需要切下来送病理科鉴别病理分型;

对于直径>2厘米的息肉,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常需要住院治疗。

肠息肉:发现应尽早切除

大肠癌是一个“缓慢过程”,即从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1~2年。


现在清除息肉主要的办法就是内镜切除,但是很容易复发,而且反反复复不易根治,究其原因,就是体内的湿毒在作怪,把湿毒清除掉,这样就能够巩固好,不再复发,可以熬一些红豆薏米汤喝,不过去湿效果有限,达不到很好的综合效果,配以含有冬瓜、金丝皇菊、藿香、砂仁、薏苡仁、金银花、赤小豆、茯苓、紫苏、佛手、鸡内金、葛根、山药、桔梗、莲子、薄荷、橘皮、荷叶、甘草、显脉旋覆花、雪莲培养物、人参等多味中药成分,或者直接用诺碧康多味清片,包含了以上去湿配方,经过提纯、浓缩、压制而成,方便携带、按时食用,达到一个立体去湿效果,这样会事半功倍,人体的一个代谢周期是3个月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坚持调理,就可以把湿毒赶走,甩掉息肉拒绝癌症。


芯已經忘了什麽是感覺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胃息肉能不能癌变,以区分对待,因为胃息肉有很多种,每一种的癌变几率也不一样。下面我就简单分析一下。


息肉癌变与息肉的类型有关

胃息肉主要分成: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80%是胃底腺息肉,19%的是增生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是15%,增生性息肉癌变率只有0.5%,炎症性息肉发生率更低。一些增生性息肉,如果较大、糜烂明显甚至伴出血、病理有异形增生等,也要及时治疗。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息肉癌变与息肉大小也有关

直径小于1.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 小于1%;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而直径在2厘米以上,不论息肉多少、类型、有蒂无蒂,一定要切。


除此之外,胃息肉的癌变与息肉的位置、形态、单发或者多发等因素也有关系,如胃息肉的多发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为胃体部约占20%。息肉表面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多发性息肉癌变率就要高于单发性息肉。


最后,我想说的是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当然,最好是不要长息肉,不然总是个事,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最重要!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