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


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


除夕也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的习俗


习俗一——年夜饭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年夜饭少不了火锅,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


一般也会吃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习俗二——贴春联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习俗三——贴窗花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在中国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习俗四——贴福字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倒(到)”。


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


中国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习俗五——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但是现在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习俗六——挂灯笼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


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习俗七——燃爆竹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


习俗八——祭祖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


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习俗九——守岁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


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谓之“照虚耗”。


习俗十——压岁钱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关于除夕的故事一: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年”,一到了冬天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


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


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


有一年冬天,凶恶的“年”又要来了。


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


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


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


虽然“年”是不再来了,但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


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


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第二种版本——年除夕的故事


除夕!——月穷岁尽,除旧布新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间出现了一个矽的怪兽。


夕平时躺在洞穴里睡大觉,一到阴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找吃的,到处行凶作恶。


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顶用。


年年岁岁,牲口被夕吃没了,人也逐渐稀少了。


后来,人们想了一个办法,腊月二十三这天,请灶王爷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间来除夕。


玉帝听说后把除夕的事交给了神农办理,神农派最小的儿子年拿着红绫和竹筒,就在腊月的最后-天跟着灶王爷来到人间。


太阳落山后,正夕又要行凶作恶时,年用红绫和竹筒打败了夕。


村里的人们把想要逃走的夕紧紧围住,当火红的太阳升起时,夕被年和人们除掉了。


从此,人们为了庆祝腊月最后一天晚上除掉夕得胜利,就把这一夜叫年除夕。


家家挂红绫、爆竹筒、甩响鞭,到后来,演变成为现在的贴对联和放鞭炮。



除夕习俗还真多啊

哦,对了

现在除夕晚上还有一个习俗

——看—春—晚

大江南北的朋友们

我们春晚节目见



打开风水祈福APP,获取更多好运,点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