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因為“西北有高樓”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是西北有高樓麼?當然不是!《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因詩的首句為“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孔雀東南飛》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因為“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五言詩。其首句為: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古詩十九首》不僅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國詩史上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它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後世詩歌的創作與批評。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稱它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並不過分的。

那麼“孔雀東南飛”和“西北有高樓”這兩句又是怎麼對到一起了呢?這其中是有一段軼事的。

話說,上世紀的1935年,在巴黎大學的博士論文答辯會上,主考人向陸佩如先生提出了一個怪問題:《孔雀東南飛》這首古詩裡,有“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之句,可作者為什麼不說成“孔雀西北飛”呢?

問題一提出,答辯會場上頓時有些躁動,旋即又靜了下來,所有人一齊把目光投向了陸先生。

陸佩如心想:作為藝術描寫,說孔雀東南飛,西北飛,都是可以的。但如果這樣認真地照直說,會使主考官受窘,認為自己所提的問題近乎無知和荒唐。於是,他靈機一動,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回答:因為——“西北有高樓”!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因為“西北有高樓”

這個回答非常巧妙!滿座的老師放聲大笑,交口稱讚。原來,古詩十九首裡有這樣的詩句“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陸佩如以怪對怪,既準確又巧妙,大膽的奇思妙想,頓使答辯會上充滿了浪漫的活潑氣氛……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和《孔雀東南飛》搭對到一起的《西北有高樓》究竟講得是一個什麼故事。

原文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因為“西北有高樓”

註釋

交疏:一橫一直的窗格子,指窗製造的精緻。疏,鏤刻。結綺(qǐ):張掛著綺制的簾幕。綺,有文彩的絲織品。

阿(ē)閣:四面有簷的樓閣。三重階:指臺。樓在臺上。阿閣建在有三層階梯的高臺上,形容樓閣之高。

絃歌聲:歌聲中有琴絃伴奏。

一何:何其,多麼。

無乃:莫非,豈不是。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即杞梁殖,春秋時齊國大夫。征伐莒國時,死於莒國城下。他的妻子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殺。傳說死前譜有琴曲《杞梁妻嘆》。

清商:樂曲名,曲調清越,適宜表現哀怨的感情。發:指樂聲的發散、傳播。

中曲:樂曲的中段。徘徊:來往行走,不能前進的樣子。這裡借指樂曲旋律迴環往復。

一彈(tán):彈奏完一段。再三嘆:指歌詞裡復沓的曲句和樂調的泛聲。

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餘哀:哀傷不止。

惜:悲,嘆惜。

知音:懂得樂曲中意趣的人。這裡引申為知心好人。

鴻鵠(hú):大雁或天鵝一類善於高飛的大鳥。

賞析

高樓上與雲齊,與世間保持著距離;樓中人深夜撫琴唱歌,歌聲悲苦。歌者是什麼人?遭遇了什麼傷心事?為什麼深夜獨自唱歌呢?

在高樓下,卻有一個聽者。他聽到了歌聲,聽懂了歌中的悲傷。他猜測著歌者的身份,他為歌者傷心:心懷悲苦已經非常令人傷心了,沒有知音,這悲苦無人訴說,無人理解,更加讓人難以承受。

而聽著自己,不也是一個傷心人麼?

為什麼“孔雀東南飛”?因為“西北有高樓”

他聽到悲苦的歌聲而產生共鳴,不正因為他自己也遭遇了傷心事麼?他深夜獨立於樓下聽歌,不也是沒有知音麼?難怪他最後發願: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可是,高樓中的歌者,並不知曉樓外的聽者。聽者的心曲,也無從訴達歌者。聽者的發願,恐怕只是再增一重傷心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