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祕籍

在漫長的歷史上,北京出現了許多茶莊。按1926年的統計,北京“城內、外之茶葉店大小不下三百餘家”,當時茶葉的消費總額為370萬斤至400餘萬斤。北京人買茶葉是按兩計算的,當時北京不足200萬人,人均消耗量相當可觀。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喝茶的人多,茶葉莊鋪的生意自然興隆紅火。清人和民國人物的日記或雜談中,經常涉及到北京的茶莊,隨著歷史的變遷,現如今這些茶莊大多已不存在了,於是只能尋覓些片紙殘照,抒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老規矩,開場前說點閒白兒,很多人認為北京人只喝茉莉花茶。其實不然,一直以來,京城的各大茶莊也售賣龍井、武夷紅茶、各種花茶(菊花、玫瑰、石斛等)和普洱茶,但唯獨茉莉花茶獨佔鰲頭,久居銷量冠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一種說法是由於北京地區水質所致,《燕京雜記》載:“京師之水,最不適口,水有甜苦之分,苦有固不可食,即甜者亦非佳品。賣者又昂其價,且畫地為界,流寓者往往苦之。吾嘗謂居長安者不怕米貴而怕薪水貴也。”北京的水質不好,這種水質也影響到了北京人的飲茶習慣,老北京人無論貧富都嗜飲茉莉花茶,也就是所謂“香片”。而且過去老北京茶莊也主要製售茉莉花茶。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另一種說法戲謔成分更多,據說是慈禧老佛爺對茉莉花茶鍾愛有加。有外國使節前來中國,慈禧常將茉莉花茶作為禮品贈送。一來二去,茉莉花茶作為皇家貢品的噱頭就流傳到了宮外,論名氣竟比其他名茶還高些。


北新橋-吳裕泰茶葉店

吳裕泰是江南安徽吳姓於清光緒末年開辦的茶葉店,安徽吳姓在北京開辦的茶葉店,除北新橋的吳裕泰外,還有前門大柵欄的吳德泰,崇文門外大街的吳鼎裕,宣武門內大街的吳恆瑞,西單的吳鼎和等。清末民初,北京的茶葉行,吳姓是個大茶商,人稱“茶葉吳”。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吳裕泰老茶壺


當年北京的內城居民,特別是八旗居民,飲茶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早起、午飯後、晚飯後,都要泡茶飲茶。他們大多數人飲茶是為品茶,擺排場,而不是單純為解渴。與外城居民不同,外城居民品茶是少數,多數是為了解渴。因之,內城居民對茶葉的質量要求高。講究喝蓋碗茶,好茶葉。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馮亦吾題寫的吳裕泰匾額


吳裕泰的掌櫃叫吳紹墉,這個人善於做生意,瞭解民情。他知道北新橋一帶的居民一般都有飲茶之癖,既講究喝好茶葉,又不願意多花錢,都想買到既好、價錢又便宜的茶葉。吳裕泰在經營中,茶葉質量好,售價又比別家便宜,這兩個方面都做到了,所以,顧客多,生意興隆。因為吳裕泰每年入春後,就派專人到安徽採辦茶葉,自己僱工人薰制、拼配。所以,成本低,貨色好。而且,吳裕泰在店堂裡設有品茶桌。在品茶桌上,擺放著幾個大碗,碗中放些茶葉樣子,任顧客選擇品嚐。滿意再買,不滿意可以不買。吳裕泰的生意好,還有個原因,就是貨物齊全,花茶、綠茶、紅茶、普洱茶等都準備,顧客進店買什麼茶,吳裕泰都有。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吳裕泰商標


吳家信佛,每年冬三月都搭粥棚接濟窮人。吳家幾代均為安徽儒商,經商的同時學文。吳裕泰最初的牌匾是吳錫卿用五塊銀圓請祝椿年題寫的“吳裕泰茶棧”。這塊匾一直掛到1955年底公私合營時,吳裕泰茶棧改為“吳裕泰茶莊”。“吳裕泰茶莊”沒有牌匾。文革初期,東四北大街被改為“紅日路”,吳裕泰茶莊也更名為“紅日茶店”,並掛有寫著“紅日茶店”的豎牌。1985年,恢復老字號“吳裕泰茶莊”,牌匾請馮亦吾題寫,為黑地金字橫匾,沿用至今。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吳裕泰


1994年,東四北大街的吳裕泰茶莊翻擴建,營業面積由50平方米增至80餘平方米,店內懸掛天津炎黃畫院贈的大幅國畫《陸羽品茶圖》。1995年,在茶莊隔壁建成“吳裕泰茶社”,劉炳森題寫了“吳裕泰茶社”匾額。1995年秋,吳裕泰茶社開筆會,劉炳森、胡絜青、李濱聲、蘇適、米南陽題寫書法。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吳裕泰牌冰淇淋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認定吳裕泰為中華老字號。2005年,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為銷售茶葉、茶具、茶衍生品的專業公司。2014年,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被北京老字號協會認定為北京老字號。


地安門-吳肇祥茶莊

吳肇祥茶莊位於地安門橋北路東,是安徽歙縣人吳肇祥在清光緒年間開辦的。安徽歙縣是我國著名的茶鄉,在清代和民國年間,安徽歙縣人在北京經營茶葉生意的很多,其中吳姓算個大戶。如當年前門外大柵欄裡的吳德泰,崇文門外大街的吳鼎裕,北新橋的吳裕泰,宣武門內大街的吳恆瑞,燈市口的吳瑞春等都是他們同族人。吳肇祥茶莊即是這些吳姓茶莊中的著名大戶。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吳肇祥茶葉罐


吳肇祥茶莊所以能夠經營發展起來,這和吳肇祥本人經營有方有關係。據吳肇祥茶莊店中職工介紹,吳肇祥茶莊為了降低茶葉成本和經營出自己的特色,自己派人去南方辦貨。在漢口、安徽、杭州和福建都有人在該地“坐莊”,就是在該地設辦事處,收購茶葉或用茉莉花薰製茶葉。吳肇祥茶莊這樣從南方採運回來的茶葉,不僅成本低,而且質量好,進貨便宜。所以,吳肇祥茶莊的門市銷售自然比別家就便宜。茶葉薰制、拼配,加工細,多放茉莉薰。茶葉泡後顏色呈淡黃,味道濃香並且持久,因此,顧客多,買賣十分興隆。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吳肇祥茶葉罐


吳肇祥茶莊在光緒末年時,曾交上了清皇宮的買賣,每年賣給清宮內各種茶葉約一千多斤,很受清宮的歡迎。吳肇祥茶莊因此店名大振,生意越做越興隆。過去,吳肇祥茶莊的顧客,大多數是旗人。旗人講究喝茶,要做旗人的買賣不容易,但,有許多旗人都是吳肇祥茶莊的常客,別家的茶葉不買,非買吳肇祥的不可。因為他們喝別家的茶葉不是味不好,就是顏色不正。這與吳肇祥會做生意有關。他對店中夥友說,薰製茶葉不能圖省錢,偷工減料。如薰花茶用的茉莉花,價錢高,薰製出的茶葉味好;用白玉蘭花薰茶,價錢低,但薰制的茶葉味道遠不如用茉莉花薰製出的味道香。吳肇祥茶莊絕不以次充好,絕不用白玉蘭花替代茉莉花。由此,吳肇祥茶莊的買賣經久不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雖然吳肇祥茶莊已不自薰茶葉了,但其熱情招待顧客的老店作風並未改。


東四-汪元昌茶莊

汪元昌茶莊是昔日北京茶葉行方、張、汪、吳、王、孟六大家之一的安徽汪姓茶商於清同治年間開設的茶莊。生意始終興旺不衰,汪元昌茶莊所以生意興旺,主要是由於它在福建自辦茶場,有專人在安徽採辦茶葉,自己用茉莉花薰制拼配。因此,成本低,茶葉質量高。茶葉外形小、勻整、泡出茶湯呈淡紅、香味濃,有殺口。而且紅、綠、花、烏龍等茶葉貨色齊全;高、中、低檔俱全。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汪元昌茶葉罐


特別是汪元昌茶莊賣的小包茶葉,不僅分量足,而且價錢便宜。當時賣苦力的勞動大眾多,買小包茶葉的顧客多;有些無事可做的老人買一小包茶葉到茶館、酒肆或澡堂沏上一壺茶細細品茗。汪元昌茶莊的小包茶葉質量好又便宜,自然受到這些顧客的歡迎,他們在一些娛樂場所就成了汪元昌的義務宣傳員了。汪元昌茶莊於1956年參加了公私合營,1958年並點後,汪元昌就撤店了。雖然這家老店早已不在了,但老北京還想著它。


前門-慶林春茶莊

前門大街的慶林春茶莊原是福建人林子訓於民國十五、六年(1926年或1927)開辦的。因其所處地域位置好,是商業繁華大街,又因預備貨色齊全,所以,開業不久,很快就成了北京有名的茶莊。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昔日慶林春


林子訓雖然生長在茶鄉福建,但他來北京時,學的並不是茶葉行。在民國初年,無業,為了維持生計,在老鄉幫助下,不用拿本錢在前門外廊房頭條裡擺了個茶葉攤。一天早出晚歸,雖然很辛苦,但是顧客很多,買賣很興隆。幹了幾年,賺了些錢。當時廊房頭條裡有個勸業場(現新新服裝店處)裡邊店鋪眾多,遊人顧客也多,買賣好做。林子訓託人在這裡找地方,打算開個小茶葉鋪。恰巧,有個小鋪子虧了本要關張。有朋友介紹林子訓就將這個小鋪子倒了過來,約在民國六年(1917)開辦了第一個茶莊,“慶林春茶莊”。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慶林春廣告紙


取名“慶林春”三字是有講究的,“林”是他的姓,“春”字有兩個含義,一是茶樹春天生的芽最嫩最清香,二是冬去春來萬物萌發生長繁茂,人們都用它蘊育其事物的興盛。“慶”就是慶祝之意。聯起來就是,慶祝林子訓開辦的茶莊事業興盛。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慶林春茶葉罐


勸業場開辦於清宣統二年(1910),原名叫“京師第一勸業場”,是要達到“勸人興辦實業,振興國家”之目的。主要以推銷國貨土產品為主,也銷售少量舶來品。場內既有享譽海內外的北京各種手工業品,又有日用百貨,各種雜項,風味小吃,檯球室,遊藝室,後來三樓上又開設了評劇、相聲曲藝等娛樂活動。在勸業場裡既可選購所需要之物品,又可吃、喝與參加娛樂活動。開業後,興旺一時。慶林春又是在勸業場內遊人必經之處,所以買賣興隆,獲利甚豐。俟第二年春天,林子訓又在北京內城的王府井東安市場內三道街開辦第二個茶莊——慶林春。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昔日慶林春


東安市場開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佔地寬敞,場內分正街,東街,頭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和南花園等商業街。場內店鋪、貨攤鱗次櫛比,百貨、鞋帽、服裝、首飾樓、中西藥店、南北食品店、大小飯館、戲院書館等樣樣齊全。與勸業場相比,不僅地方大,店鋪貨攤多,而且檔次高。慶林春茶莊在東安市場開業後,其生意之興旺遠遠超過了勸業場內的慶林春茶莊。後來,林子訓就用從以上兩個慶林春茶莊賺的錢在前門大街路東,五牌樓東側開辦了第三個茶莊——慶林春。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慶林春包裝袋


林子訓開買賣很重視選擇店址,他開這三個茶莊都在繁華地區,而且一個比一個位置好,所以,生意好做,買賣興隆。林子訓作買賣以貨全應酬門市,他說,會作買賣的人都是貨色齊全,他們說,不怕不賣錢,就怕貨不全。前門大街慶林春賣茉莉花茶多,其他品種茶葉雖然賣的少,有的甚至幾天賣一斤,但是林子訓都叫店夥準備。慶林春的茶葉除茉莉茶外,他們有,龍井、碧螺春、屯綠、白毫銀針、普洱、武夷巖、祁紅、滇紅等幾十種。顧客買什麼都有,買不缺。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慶林春茶葉罐


慶林春的茶葉不僅齊全,而且有特色與別家不同。林子訓雖然不會拼配茶葉,但他不惜重金聘來拼配茶葉能手,負責慶林春後廠的茶葉拼配。慶林春的茉莉花茶顏色清淡,味醇殺口而且有後勁。這種口味深受顧客的歡迎。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慶林春櫃檯


在人們的印象中,過去的店鋪夥計、學徒活累,掙錢少,吃得次。可是慶林春與一般店鋪不同,林子訓比較開明,他深知店中對他們好,他們也會對店中好,為店裡出力。所以,林子訓告誡他的後人,當掌櫃後不要虧待店中的夥友和學徒。前門大街慶林春開業後,沒幾年的工夫,林子訓由於勞累過度,得病後各處求醫,醫治無效,故去。前門大街慶林春由其女兒林連慧管理。林連慧遵父命寬待夥友。不僅夥友月工資相對比較,多於其他一般店鋪,就連學徒每月發一些零用錢。到新年(春節)“說官話”時,按一年的出力大小,成效如何發給“饋送”。每天三頓飯都是大米、白麵等細糧,六個人一桌,三個菜一個湯。每月初一、十五兩天改善生活吃犒勞。年節,尤其是春節從臘月十五日至正月十五日,天天有酒有肉。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慶林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三個慶林春都參加了公私合營。不久,勸業場停辦,勸業場內的慶林春隨之停業。60年代中期,東安市場改建,場內的慶林春也不復存在。近年,前門大街東側,慶林春所在地段進行商業街改造,因之,慶林春也被拆除。現其分店,前門大街路西的慶林春繼續營業。


前門-永安茶莊

永安茶莊位於前門珠市口西大街2號。創建於1935年,素以茶香茗馨、色重味淡、條縮緊結而馳名。因其匾額系當時的監察院長、現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所書,兼之所售自制“拼茶”芬芳馥郁,別具一格,故許多文人墨客與村客野老,均慕名紛至沓來,藉鬻茶之機兼面瞻仰於先生墨寶。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永安茶莊內景


1987年2月在其原址上,翻建恢復營業。現主要經營福建、安徽、浙江等地烏龍、緊壓、龍井、毛尖、茉莉茗眉、紅綠花茶、沱茶等200餘種茶葉。


前門-森泰茶莊

森泰茶莊位於前門大街珠市口迤南,是一家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曆史的老字號,它是安徽省歙縣人王森泰(字復齋)於清咸豐年間(1851-1861)開辦的。該茶莊多年來,以在安徽、福建產茶區自採自制,茶葉色清淡味久,售價便宜,深得各界茶客的歡迎。營業經久不衰。現在該茶莊繼續在原址營業。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昔日森泰茶莊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北京居民每日開門後的七件大事。北京人講究喝茶,官員、名流、學者、大學教授等社會上層人士以及販夫、走卒等社會下層之人都喜歡喝早茶,飯後一壺茶。用茶待客更是北京人多少年來留下的一種禮節。

正是由於北京人愛喝茶,所以,茶葉市場始終繁盛不衰。茶葉產於江南,以安徽、福建、浙江最有名。過去在北京經營茶葉者大都是安徽、福建兩省人。在清代中期以前,方、張、汪、吳等安徽、福建四家茶商壟斷著北京的茶葉市場。後來又出現了安徽王家,山東孟家,也就是北京六大家茶莊。方家開的是景隆、寶源、泰昌等茶莊,張家開的是鼎盛、源成、張玉元等茶莊,汪家開的是汪正大、汪裕興、馨泰等茶莊,吳家開的是吳德泰、吳鼎裕等茶莊,王家開的是森泰、利泰、和泰茶莊等,孟家開的是鴻記茶莊。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森泰茶葉罐


以上所講的六大家茶莊都是資本雄厚,直接派人去江南採辦茶葉。森泰茶莊開業後,每年農曆清明節前就有專人去安徽採茶,貨辦齊運至福建。因為福建盛茉莉花,要在福建薰茶。森泰在福建當地租房屋、僱傭工人加工薰制,先用火烘炒,第二道工序人工用手搓卷茶葉,第三道工序將茶葉放花蔭處晾曬,第四道工序還是上火炒,第五道工序再曬。經過這幾道工序製出的叫“素茶”也稱“茶坯”。一般茶商都是買這種素茶去自己薰制。而森泰不然,是自己炒曬素茶,再薰制。其法更細,更要手藝,其法是,一,先用篩子分出粗細;二,挑取去茶葉中的一切雜質;三,上火烘烤,將茶葉放入竹籠中,下邊用小火以使乾熱;四,加茉莉花薰,方法是一層茶葉,放一層茉莉花,以此多層都放入木箱中封嚴,經過一晝夜為第一遍薰。普通茶薰兩遍即可,高級茶要如此薰五六遍方可。五,將薰好的茶中沒有味的茉莉花取出,再放入一些新花,這叫“提”。而後裝箱往北京運。此時已到秋後了。

森泰將薰制好的茶葉運至店中後,還要過粗細篩子分等級。一般用四種粗細不同的篩子將茶葉分成“高、中、次、碎末”四個等級。高、中等級的茶葉還需要不斷地用鮮茉莉花提。森泰有人天天去北京南郊的黃土岡——花鄉買茉莉花,為薰好的茶葉換花提味。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森泰茶莊


由於森泰茶莊自從南方採辦茶葉,成本低,他們既門市零售,又向同行業批發。森泰茶莊門市零售的各類各級茶葉,他們一方面重視茶葉的封嚴保味,店堂中的茶罐、茶箱隨啟開隨蓋蓋,一方面賣小包茶時,每一小包放入一朵茉莉鮮花,以增茶葉香味。

森泰茶莊賣的茶葉條葉既小、勻、整,泡出茶湯呈淡黃色,香味濃持久。一般第一遍水無味,從第二遍水出味可喝至第四遍都有香味。而且森泰茶莊的茶葉,無論花茶還是紅綠茶比其他茶莊的都便宜一個等級。因此,招來眾多的顧客,天天客人盈門。民國初年,森泰又在前門大街珠市口迤北開辦第一個分號“利泰茶莊”,不久又在安定門大街開辦第二分號“和泰茶莊”。此後,相繼在崇文門外小市口開辦第三個分號“廣泰茶莊”,在京西藍錠廠開辦第四個分號“萬泰茶莊”。其聲譽和生意盛極一時。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由於南北鐵路交通受阻,安徽、福建、浙江等南方產茶區的茶葉要通過海輪運至天津再轉至北平,費用加大,茶葉的成本增加。又因為北京貨價不穩,各種貨價不斷上漲,影響了森泰茶莊的生意,買賣很不好做。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56年森泰茶莊參加合營,從此其貨源由北京茶葉公司供應。現在的森泰已是北京尚存的老茶莊之一。


前門-福德厚茶莊



福德厚茶莊也是京城老字號之一,只是名氣不如上述幾家大,原為民國期間天津人趙福柱在北京開辦的茶莊,總號在天津,1932年在北平開設了分號。福德厚茶莊最初北京的分號在前門外東珠市口內路北,後搬到和平門外南新華街路西。珠市口的店鋪現在已經找不到它的印記了,為人所熟知的是南新華街路西的那家。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華世奎題福德厚匾額


民國時期,琉璃廠買賣字畫的人經常去東號那裡買茶葉,生意不錯。“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為“新華茶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恢復“福德厚”的字號。1987年春,福德厚店面重建後開業,店堂為六開間平頂單層平房,福德厚佔用北面三間,通藝齋古玩鋪佔用南面三間。前帶廊,雕花貼金的掛簷板下有倒掛橫楣。後南新華街擴路,茶莊由琉璃廠遷入宣武區永安路143號。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福德厚店內德國鏡子


“福德厚”民國的老匾額原來有兩塊,除現在茶莊內懸掛的匾額以外,另外一塊早已不知去向。現在店裡懸掛的這塊匾原在“文革”期間被弄到原宣武門副食品商店做了肉案子,後被茶莊的老經理發現後才得以保存下來。當時店內還有兩塊從德國進口的大鏡子,現在其中一塊也已失。原本店裡這塊民國的老匾和在南新華街時一樣,掛在茶莊的門楣上,最近幾年才掛在了店內。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福德厚廣告條幅


福德厚茶莊作為二十世紀京城知名茶莊,以經營茉莉小葉花茶最為著名。另外一個讓老北京津津樂道的品種是“高沫”,又稱“茶芯”“高碎”,是舊時北京所特有的一種茶葉。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福德厚


高沫就是將各種高級茶葉的碎沫按照比例調配好的一款茶,是老北京人的最愛,一般是沒什麼銀子的老百姓喝的,相當於現如今的茶包。舊時的北京窮人買不起好茶,但又偏愛喝茶,故茶葉店將此物出售,謂為高級茶葉沫。“高沫”雖說難登大雅之堂,但茶仍然是好茶,只不過失了形,放在茶壺裡沖泡,香味也絲毫不遜色。多年以來,福德厚還一直堅持銷售“高沫”,為的就是保住京城百姓喜好的這一口兒,為人們留個念想兒。那時候的老北京,到福德厚買上二兩花茶高沫,就著信遠齋的糕點,乃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現在福德厚茶莊經營有老北京茉莉小葉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正山小種、雲南滇紅等茶葉。其中最具特色的福德厚茉莉小葉花茶選用閩北地區的春茶為原料,經過精心加工燻窨後以條索緊結,香味濃厚、鮮靈清爽。



大柵欄-張一元文記茶莊

張一元文記茶莊,是安徽人張文卿開的第三個店鋪。張文卿開的第一個店鋪叫張玉元茶莊,在花市大街,第二個叫張一元茶莊,在前門外觀音寺街。張一元文記茶莊開業於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馮公度題寫的張一元匾額


過去,北京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張一元茶莊的掌櫃張文卿是用“一元錢”開的買賣,所以叫“張一元”。為什麼一元錢就能開個大茶莊呢?一些人相傳,張文卿的家裡本來很窮,一年家鄉又鬧災荒,所以來到北京,投親不著,住在一個破廟裡。一天,他在街上閒遛,走在前門外珠寶市正通銀號前,看到該店正在銷售“黃河獎券”,他就用身上僅有的一元線買了張獎券。結果他中了頭彩,得了一筆鉅款,他用這筆錢開了張一元茶莊。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昔日張一元發佈在報紙上的廣告


但根據時間推算這不是事實,這只是當時推銷獎券的人編造出來的一種宣傳罷了!因為推銷黃河獎券是在1937年“七·七”事變後的事,而張一元文記和張一元茶莊的開業都遠遠早於賣獎券的時間。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張一元


張文卿所以取名“一元”是取意於“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說法,以祝他的買賣像一元開頭那樣,永遠興旺發達。1956年,花市大街的張玉元茶莊和觀音寺街的張一元茶莊撤銷後,大柵欄裡的張一元文記茶莊才改叫張一元茶莊。張一元茉莉花茶製作技藝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花市-鴻業茶莊

鴻業茶莊坐落在崇文門外西花市大街西頭路北,開業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以銷售茉莉花茶和珠蘭花茶為主,而且多是一般價錢低廉的茶葉。

北京人歷來喜歡喝茶,社會上層人士愛喝茶,下層之人也有天天喝茶之好。崇文門外花市一帶店鋪眾多,商業繁茂,但顧客大多是北京東南城郊之手工業者、農民和一般勞動大眾,這些人都喝低檔的花茶或茶葉末。鴻業茶莊經營者根據花市一帶的顧客特點,就多準備中、下等的茶葉在門市銷售。在民國年間,鴻業茶莊的“高末”是極受一般勞動大眾歡迎的。高末是高級茶葉末的簡稱。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鴻業茶葉罐


過去北京的茶莊分兩類,一類是派人去江南產茶區直接辦貨,另一類是從當地或天津的茶商手中進貨,鴻業茶莊屬於第二類。鴻業茶莊門市銷售不僅一貫是薄利多銷,而且店堂內設有飲茶桌,顧客可以坐在店堂內一邊歇息,一邊品茶解渴。這種做法特別是對遠道而來的顧客和體力勞動的趕車人或拉車人都是極大的方便。鴻業茶莊零整都賣,三斤五斤賣,一兩分成十小包的,買一包的也賣。當時的北京居民習慣買小包茶葉,不僅那些提籠架鳥之人到鴻業茶莊買一小包“高末”以便去茶館裡沏茶喝,拉車和作小買賣的買一小包茶葉回家喝,而且就連那店鋪掌櫃和中等人家到鴻業茶莊買二三斤茶葉也都要小包茶葉。過去居民家中都有瓷茶碗,裡邊放的都是小包茶葉。所以,鴻業茶莊的後櫃整天有幾個學徒包小包茶葉,以供應前櫃銷售。

鴻業茶莊自開業至1937年“七·七事變”前,生意一直很紅火。但北平淪陷後,南方茶葉貨源緊缺,貨價上漲,買賣不好作,生意蕭條,1940年冬季不幸又遭火災,因而無力復業,經人介紹將殘存的店房及一些貨物傢什賣與了天津啟元茶莊經理卞敬涵。


花市-啟元茶莊

啟元茶莊坐落在崇文門外西花市大街西頭路北,卞敬涵將鴻業茶莊的鋪底倒過來後,經過房屋整修,籌備就緒,遂於1941年開業,取名“天津啟元茶莊”。正經理是任潤田,副經理是劉潤波。

啟元茶莊的資本雄厚,徒弟、夥計也多,約有60多人。各種茶葉由天津總號供應,物源充足。任潤田和劉潤波又善於經營管理,所以,啟元茶莊自開業後,始終興旺不衰。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啟元茶葉罐


任潤田和劉潤波在經營管理啟元茶莊上很有辦法。在當時的舊店鋪中,啟元的學徒和夥計的人數不算少了,可是他們管理有序。全店分前店售貨櫃,簡稱“前櫃”,後店拼配櫃,簡稱“後櫃”。管金錢的稱“賬房”。前櫃的負責人稱前櫃掌櫃,後櫃負責人稱後櫃掌櫃,賬房負責人稱賬房先生。這是當年啟元茶莊的三大職能部門,他們各負其責。

前櫃既負責門市零售,也負責“跑外”去推銷茶葉。門市招待顧客,啟元茶莊的店規很嚴,站櫃檯的人必須梳洗乾淨,穿長衫紐扣整緊,對待顧客有禮貌。清閒時可以坐下休息,但是,顧客進門必須立即站起笑臉相迎。“跑外”的夥計出去推銷茶葉時,也要梳洗乾淨,穿上長衣才可以。

後櫃既負責茶葉的拼配、包小包茶葉,也負責向天津總號要貨。拼配是將從天津總號運來的茶葉進行分類,該用茉莉花提味的就提味。一般的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包小包茶葉的活最累,他們有的裁紙,有的用木版印刷,有的就包包。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啟元茶莊


前櫃賣貨很重要,後櫃雖然不直接接待顧客,但是茶葉的味道好壞,顏色正不正,顧客歡迎不歡迎,後櫃起著關鍵性作用。此外,後櫃還要源源不斷地供應貨源。

賬房先生雖然只是一個人,但是他控制著啟元茶莊的經濟命脈,每天的售貨金額和進貨付款都經賬房之手。此外,庫存和伙房的事也由賬房先生經管。

在門市經營方面,他在繼承原鴻業茶莊薄利多銷、以銷售“高末”等大眾化茶葉為主的經營方針外,還努力創出啟元茶葉條勻、色淡、味濃、口脆的獨特特色。而且增添上綠茶、烏龍茶等上等茶葉,以滿足社會各方面不同顧客的需要。並且派“跑外”的夥計向全市各大小戲園、電影院、浴池、茶館、雜貨店等開拓市場,推銷小包茶葉。

任潤田和劉潤波會用人,不僅是人盡其才,而且還善於調動人的積極性。啟元在花市大街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都開集市,遊人多買賣忙。每逢花市和年節時,啟元都吃犒勞,每天兩頓飯都是白麵燉粉條肉,就是平日伙食也不錯。當年啟元茶莊學徒沒有工錢,夥計月工錢也不多。住宿和伙食啟元免費供應。工錢雖不多,但伙食比別家店鋪好,自然學徒、夥計就願意出力幹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6年啟元茶莊參加了公私合營,成了國營企業。現在已成為北京南城茶葉行僅有的老字號之一。


菜市口-正興德茶莊

正興德茶莊創辦於清乾隆三年(1738),至今已有270餘年歷史,初期名為“正興號”茶莊,清咸豐七年(1857)改名為“正興德茶莊”,因其創始人穆興永系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故“正興德”為清真茶莊。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正興德茶葉罐


穆興永(1752-1816),字遠峰,回族,天穆村人。初做米麵生意,從事糧運和米麵加工。後開設米鋪、茶葉店、洋貨店等。清嘉慶年間,天津僅有幾家徽幫茶店。穆興永看到茶葉市場的良好前景,收兌了一倒閉的茶葉鋪,起名叫正興號茶莊,清咸豐七年(1857)更名為正興德茶莊。創辦之初,門市並不大,在天津就地買賣湖南、湖北素茶和安徽六安大葉茶,另兼賣聞藥(熟稱鼻菸)。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昔日正興德


經營有了起色後,又派人到茶葉產地河南周口寨(商水)設香茶熏製廠,採買六安茶、大香片運津銷售,銷路很好,頗受歡迎。進而又在福州、杭州、黃山、六安、大方等產茶區建廠多處,採購、加工茶葉,批量銷售。在杭州建有總廠,設分廠十二處,在北京設分店一處,保定兩處,滄縣、泊鎮各一處。還在天津設立機器制罐部一處,倉庫六處。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華世奎題寫的正興德匾額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北京“正興德茶莊”在鄰近回民聚集區牛街的菜市口開業,因其具有“清真”標誌,頗受回族群眾歡迎。生意非常興隆,且成為百多年來京城獨一無二的清真老字號茶莊,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今日正興德櫃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正興德北京分號從天津正興德總號中分離出來,獨立經營,但仍保持了傳統的經營特色。製成的茉莉花茶湯清色重、殺口耐泡,香味濃醇。2009年“正興德清真茉莉花茶製作技藝”被納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宣武門內-元長厚茶莊


元長厚茶莊始創於1912年,在河北察哈爾特別區,原名叫永生元茶莊,創始人是孫煥文。1930年由察哈爾遷入北平宣武門內大街。遷來北平後,孫煥文擴大了經營規模,經營方式仍以自拼自賣為主。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昔日元長厚


為求得茶莊買賣興旺,財源不斷,引喻了“一元復始、源遠流長、莊底雄厚”的含義,改名為“元長厚茶莊”。並請著名書法家吳蘭弟題寫牌匾。此牌匾裡圓外方,蒼勁有力,招來了不少文人墨客品茶評字,談詩論畫,生意做得紅火。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蕭勞題寫的元長厚匾額


1956年公私合營後,將宣內大街的吳鼎和、吳恆端、吳新長3家茶莊合併到“元長厚”,歸口北京市茶葉分公司西城管理處管理,“元長厚”傳統的經營特色由此得到進一步發展。“文革”期間,元長厚茶莊曾先後改名為“宣內茶莊”、“首都茶莊”、“春嶺茶莊”等,成了破四舊的樣板。著名書法家吳蘭弟題寫的牌匾也在“文革”期間被作為四舊給破了。


畫說北京丨點心就花茶,舊京十二家老茶莊的獨門秘籍

昔日元長厚發票


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也給元長厚帶來了生機。1983年恢復了“元長厚”的字號,並請著名書法家蕭勞先生題寫牌匾。1993年元長厚茶莊被國家命名為中華老字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