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当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很多父母却依然不知

今天我在一位女同事家吃饭,她有一个2岁的儿子。吃饭的时候,只见她儿子满客厅的乱跑,然后她一边跟在儿子后面追,一边时刻抓准时机将饭喂到儿子口中。一顿饭下来,宛如经历了一场长跑,喂饱了孩子,自己也累得没有胃口吃饭了。

我们都劝她,应该培养孩子自己吃饭,而不是这么追着哄着喂他。但是同事说孩子从小就不肯好好吃饭,喜欢边玩边吃,一直都是她和老公这么费劲的喂饭。因为她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宁可自己辛苦一些,但至少比较放心。

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当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很多父母却依然不知

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很常见的“小事”,很多家长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这都是自己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且早已经习以为常。那么这种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习惯性担心孩子的父母,日常“小事”有哪些呢?

一、因为自己是父母,所以习惯性担心孩子

1、习惯性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自己亲自喂

很多家长或许都知道一件事,喂孩子吃饭,真的是件极其累人的事情。孩子在前面跑,父母在后面端着饭追,堪比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殊不知其实一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有了自己进食的意识,但是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自己吃不好,宁愿累着自己,也要亲自边哄着孩子边喂他吃饭,其实,这才是让孩子养成一边玩一边吃饭的坏习惯的重要原因。

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当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很多父母却依然不知

2、习惯性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主动帮忙承担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事事做不好,比如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洗一些自己的衣服等等。总觉得孩子还小,不着急培养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实这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动手能力的机会,也让孩子没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3、习惯性担心孩子不能自主的好好学习,主动替孩子检查作业

很多家长习惯一直盯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孩子有写错的地方,还没等孩子自己检查一遍,立刻向孩子指出来。其实,这样的做法,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对家长过度依赖,养成自己写完作业后不会第一时间自己检查的坏习惯。考试的时候,继续受这个坏习惯的影响,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当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很多父母却依然不知

家长担心孩子,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过度关心,也很容易让孩子日常的种种小事不负责任,过度依赖父母的坏习惯,自理能力也无法提高。

那么,家长的这些习惯性的过度关心,孩子就能完全接受,毫无负担吗?其实不然,毕竟任何事情,过犹则不及。

二、父母过于的担心,会让孩子难以承受

1、过于关心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压力太大

相信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吐槽,自己的某一次考试成绩只要稍微有一点点下降,自己的父母便开始着急起来,逼迫孩子反思,是不是因为孩子上课不专心,还是平常不够刻苦努力学习,又或者是贪玩手机等等。无形中让孩子也变得焦虑,压力倍增。

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当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很多父母却依然不知

2、过于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信任

当孩子想自己洗衣服或者打扫房间卫生的时候,很多家长肯定会在旁边监督孩子的同时,忍不住强加自己的意见,比如孩子洗衣服只能放多少洗衣液,是先整理书桌还是先整理床铺等等。孩子只会觉得不自在,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被父母信任和肯定,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3、过于关心孩子的交友情况,让孩子有束缚感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担忧,孩子万一结交了坏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么办?孩子交友不慎被骗怎么办?所以他们对于孩子的交友情况过分关注,时刻监督孩子对于朋友的选择。这种过度的关心,让孩子在进行正常的交友时,有很大的束缚感,觉得自己毫无自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当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很多父母却依然不知

在很多父母看来,自己作为父母,应该时刻关心着孩子,事事替孩子考虑,监督孩子的学习、交友等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这种想法和做法中,其实在无意识中深深伤害了孩子,让孩子受不住,并产生逆反心理。

这种因为爱却又因为被爱而产生的误解,其实是现在很多家庭存在的毛病。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觉得这个问题太复杂,一时间也想不出该如何解决,像无头苍蝇般焦灼。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又能不反感父母的关心,大胆做自己,父母能做到以下几点,便可有很大的成效。

三、适当的放手,孩子们才能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

1、给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做自己

不要把孩子只当做孩子看待,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适当的放手,让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交友自由,引导孩子学会自律,而不是通过控制约束孩子。尽量做到不放任,但也不苛求。

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当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很多父母却依然不知

2、鼓励孩子大胆探索,不打断他

鼓励孩子大胆的探索,培养孩子敢想敢做。而不是当孩子想自主探索时,父母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打断他。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最大的支持,让孩子不畏惧新事物和新环境,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3、相信孩子的判断力,给他自主选择的权利

很多父母因为担心孩子还小,不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所以基本不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人观念和判断力,哪怕他们真的出错,父母也应该怀着理解的心态,毕竟这是必要的,不经历错误和挫折,和足够的实践,哪能有机会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又谈何进步呢?

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当心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很多父母却依然不知

父母若能“狠下心”来,对孩子适当的放手,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无形中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实战的机会,成长的机会。

不对孩子事事包办,事事亲躬。不要总是习惯性的担心孩子,让孩子失去自理能力,也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作为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过完他的一生,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勇敢的成长!

今日互动话题:大家觉得家长习惯性的担心孩子,是否有必要吗?怎么样的放手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呢?欢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