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即破发:荔枝“上市尝鲜”,这么快就霉了?


第二日即破发:荔枝“上市尝鲜”,这么快就霉了?

UGC的B站和抖音快手,相继大火,都是以视频为基础的传播,尤其是从录播转为直播变为导购之后商业模式盈利能力逐步升级,不可阻挡。

相比之下,音频的互动力跟视频相距甚远,看不到美女帅哥,看不到口红颜色,光听一句“Oh My God”,难以再造音频版李佳琦。互动性弱化之后,虽然有内容输出,但是潜在的商业变现方式将明显受限。

日前,以“中国音频第一股”之名的荔枝在美上市了,和此前计划募集的1亿美元相比,IPO最终融资4510万美元(未含超额配售权部分)。股价表现方面,荔枝上市首日开盘价11.03美元,盘中最高涨幅至38.6%,最终收报11.63美元,小涨5.73%,总市值达到5.32亿美元。

此后,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即下跌6.45%,收于10.88元/股,已经跌破发行价。

此次上市前后,UGC差异化的模式、情感沟通的价值以及长期主义的坚守,是荔枝一直向外界所传递的信息。而在商业模式对标上,荔枝在招股书里说自己的是UGC社区,是声音版的instagram,但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则又声称对标B站和快手。

面对持续性亏损的质疑,荔枝创始人兼CEO赖奕龙表示,新业务的投入造成了战略性亏损,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2020年将可以实现全面盈利。

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介质,和文字、视频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这种伴随性的特点,也让其成为注意力经济最后的蓝海。

但是,UGC的B站和抖音快手,相继大火,都是以视频为基础的传播,尤其是从录播转为直播变为导购之后商业模式盈利能力逐步升级,不可阻挡。相比之下,音频的互动力跟视频相距甚远,看不到美女帅哥,看不到口红颜色,光听一句“Oh My God”,难以再造音频版李佳琦。互动性弱化之后,虽然有内容输出,但是潜在的商业变现方式将明显受限。

随着终端、网络的普及以及国人“出圈”效应的释放,音频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荔枝抢在喜马拉雅、蜻蜓两家前面上市,颇有些逆袭的感觉。毕竟这两家更早传出上市的消息,只是一直未付诸实施。

荔枝“上市尝鲜”,4000多万的融资额并不算多,更大的意义是在资本市场抢占一个身位,同时获得更大的关注度,提升品牌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

尤其是在当下的音频行业,随着市场格局逐渐稳定,各个平台若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已不再只依靠行业发展最初之时的红利,而是要往业务更深层去布局。

1、荔枝的资本逆袭

公开资料显示,荔枝于2013年成立,与蜻蜓、喜马拉雅等国内其他音频社区相比,其主打的是UGC(用户生产内容)音频社区,营收主要来源是音频娱乐,即音频直播时的虚拟礼物打赏。截至2019年三季度,荔枝已拥有超过2亿用户,4660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570万月活跃内容创作者,已累积超过1.6亿音频内容上传到平台,总用户平均月度互动次数超过25亿次,移动端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约53分钟。

对于音频这个行业赛道,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用户规模达3.77亿,是全球音频用户最多的国家。相比音乐、游戏、在线视频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已分别达到89%、82%、74%,在线音频市场的渗透率仅为45.5%,增长空间巨大。预计到2023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超9亿。

在公司营收方面,荔枝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54亿元、7.99亿元、3.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934.2万元、-0.56亿元。

其中音频娱乐产品(虚拟礼品)的营收,由2017年的96.2%提升至2018年的98.2%,2019年前三季度,占比更是进一步提升至99.1%。播客、广告等收入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亏损的原因,赖奕龙也表示,2019年是因为在主播的分成、AI和海外战略上都投入了很多,所以导致了亏损。亏损不是因为业务的亏损,而是新的投入,属于战略性亏损。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2020年是可以实现全面盈利的。但短期看,收入还是以直播收入为主。

目前,除了由语音直播带来的音频娱乐收入,荔枝也正在努力通过音频直播等互动模式,不断探索多样化商业化模式,例如付费内容,粉丝会员,游戏联运,IoT场景拓展等等,尝试在良性的社区生态里衍生更多的商业化空间。

从国内音频市场的格局来看,主要是以喜马拉雅FM、荔枝、蜻蜓FM三强为首。根据易观发布的截至2020年1月14日的最新数据,喜马拉雅的月活跃用户数稳居第一,是蜻蜓FM的4倍,是荔枝的5.3倍,且从增长幅度看,喜马拉雅也是最高的。

喜马拉雅FM从去年开始就频频传出要上市的消息,路透社两个月前最新报道称,喜马拉雅将在2020年赴港或赴美上市,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将为其安排5亿美元至10亿美元的IPO。而蜻蜓相关负责人在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透露,蜻蜓FM目前已经在为上市做准备,计划在两到三年内上市,并会选择理解蜻蜓FM商业结构和业务模型的股市。

而荔枝则如其名一样,在去年10月底递交招股书后,时隔不到三个月就IPO成功,迅速完成了一次资本的逆袭。但在赖奕龙看来,喜马拉雅、蜻蜓并非其竞争对手,因为在业务、用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现在更大的挑战可能是来自音乐平台,比如网易云音乐,也有主播电台和不错的社区感。未来特别是在智能音箱等终端普及之后,巨头肯定会更发力。

但事实上,赖奕龙与之对标的网易云音乐的收入构成与荔枝相去甚远,网易云音乐的主营模式与腾讯音乐(TME)一样,是会员模式,网易云音乐到现在为止收入最高的也是会员收入。

与虚拟礼物、打赏业务模式相比,会员收入是更加稳定的现金流入。

2、音频的春天?UGC的春天?

荔枝上市后,不仅弥补了国内音频行业在资本市场的空白,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向世人宣告其形成的自有UGC生态。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做UGC是个苦活累活,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积累,但好处就是护城河会比较高。

就算是巨头来做,它同样需要时间和积累,没那么快。

赖奕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荔枝创立的初衷,就是帮助人们展现自己的声音才华,是自带UGC基因。因此,PGC模式面向名人、知识大咖的属性,天然与荔枝的UGC基因和使命相背离。而且荔枝平台上的用户主要为95后、00后等年轻群体,他们的需求不在于付费学习,而在于娱乐社交。他们热衷自我表达,希望用声音寻求共鸣、交友互动,所以荔枝打造UGC音频社区也是聚合用户的需求。

不同于喜马拉雅、蜻蜓的PGC模式,UGC社区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种类丰富且不断裂变,因此荔枝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原创内容,形成了生机勃勃的UGC音频社区。在AI全面赋能时代,更多新的音频品类和形式将不断涌现,UGC模式引领音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荔枝今后也会继续坚持这一发展模式。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53.8%的用户将平台资源丰富程度作为选择音频平台时首要考虑的因素。音质(46.2%)、内容趣味性(45.2%)也深受关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的火爆,内容建设成为提升平台竞争力的关键,丰富的内容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吸引用户。

而荔枝平台的内容主要来自用户的原创,避免了因大量购买版权而带来的成本增加,而用户自发的大量创作,也不断丰富了整个平台的内容体量和用户粘性,这些用户通常既是听众也是内容创作者。但同时,因为UGC道路更加贴近受众,门槛更低,同时也意味着内容质量无法与主打PGC、PUGC的喜马拉雅和蜻蜓相比,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据媒体报道,2019年荔枝有2次被迫下架。一次是从6月至7月,因为平台上存储的不适当内容,暂时从Apple和Android的应用商店里删除了30天;另一次是由于未遵守Apple的App Store政策,从2月至3月,自Apple App Store中删除了28天。

作为内容提供平台,在线音频行业始终绕不过版权保护问题,版权纠纷频发,平台部分内容低俗,打擦边球成为行业的痛点。并且,这个行业过度依赖上下游,任何环节出现变故都会影响变现,需要有稳固且持续的商业连接能力。虽然音频平台已经与阅文平台、纵横文学、中信出版社等机构达成了相关的内容合作协议,但仍旧是版权方的话语权较高。

对于音频领域来说,未来的盈利空间更多会来源于互动、社交、内容付费。对UGC平台来说,底层技术、服务、内容分发、社区粘性等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平台必须提供易用的技术和服务,才能尽量为用户降低使用门槛,只有建立内容分发、社区粘性等能力,UGC产生的内容才可以被合理传播,进而提高活跃度和用户忠诚度。

荔枝成功上市后,是开启了音频的春天,还是那些UGC行业的春天?这或许是更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