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吗?你怎么看?

农人小助手


昨天我们也去舅家姨妈家了,我们兄妹三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七八家亲戚,舅舅剩一个了,大舅家剩一个表姐,日子过得很辛苦,刚好家里羊要生小羊,忙的跑前跑后。二舅家就个八十三岁的舅妈看家,表哥去一家走亲戚去了。姨妈也八十多了,也是一个人看家,看望一下,给老人拜年发红包。

我妈也快八十了,老慢支哮喘,冷天回不了老家,一个劲问舅舅家都去了没,谁都在家,见谁了。舅妈姨妈们都嘱咐我们清明节就送我们回去,呆在他们家。

陕西渭北有个老传统,男的去世时要吃舅舅家的贡饭,女的去世要吃娘家的贡饭,所以舅舅家那怕只剩下老表了,也要走动,年年去舅舅家拜年。舅舅家的亲戚来了要坐上席,那是上宾!



AR鲜花


这个貌似还真是这样

小时候,我和妹妹经常与爸爸妈妈往外婆家跑,那时候外公外婆都已离世,但爸爸妈妈与五位舅舅家走的还是很勤,那时,由于交通不方便,全程走路要走4-5个小时,走累了就歇歇,有时候调皮,跑到河里抓小虾和找贝壳,童年的记忆,也只有这些最深刻了,虽然那时候过的苦一些,但一家人在一起真的好幸福。

10岁那年,父亲因病故,从此家里一贫如洗,从此,我们家与舅舅家的往来明显少了,有时候一年去一两次,有时候,几年去一次。有时家里急需用钱,没办法,妈妈跑去找舅舅们借,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不是他们没有,而是他们不借,怕我们还不上,每次看到妈妈以泪洗面,心里很不是滋味,正当绝望的时候,一张从广东顺德汇来的汇款单解了燃眉之急,一看是表姐汇的,留言栏里叮嘱我们不要让舅舅舅妈知道,那时候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改变自己,不要让任何人看不起。

2004年,正在上夜班的我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表姐因为难产走了,瞬间泪水流了出来。第二天,我请了假,从省城回了老家,直奔表姐家。一晃,表姐离开已经14年了,表姐夫至今还是一人,他曾经说过,今生今世永远只爱我表姐一人,失去了妻儿,永远不会再结婚生子……哎

去年,有位舅舅过世了,我开车与妈妈一道去了,遇到了很多位表哥,你说不认识我也就算了,我妈你们总认识吧,没有一位跟我妈打招呼,面对面走过,装不认识,,期间,有几位舅舅看到我,也是不认识,我倒无所谓,反正来往少,不认识情有可原,关键还得讲点刺耳的话,让人听着不舒服,从老家回到省城,老妈就跟我说,“以后,不管哪个死了活了,一律不去,从你爹过世后,就没有哪个舅舅舅妈过问我们一下,来看一下,现在倒好,他有事,好心过去,一个二个的是什么态度对我们……”

看来,这层关系是没必要再走下去了。


很二的二姐夫


这句农村老话深刻反映出了我国亲戚文化的本质,姑姑死了,舅舅没了,剩下所有的表亲也就不走动了!其实事实上这句话是没有说错的,随着代际之间的更迭,亲戚之间都是越走越疏远的;如果亲属之间越走越近乎的话,那么中国人就都是亲戚了,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自古以来中国的亲戚文化就是世界各民族中最为复杂的。姑姑和舅舅都是表亲,相比于“两姨亲”来说,“姑舅亲”能更亲上一层!因为在过去都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一旦出嫁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对外交往是代表婆家的。所以一般来说按照过去的宗法来说和自己姨妈家基本上就是两家人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和舅舅家就不一样了!妈妈出嫁以后,舅舅就会代替外公来处理家里的各种大事小情。所以说舅舅就代表了妈妈的娘家,自然也就有“娘亲舅大”这一说了!在过去老辈人眼里,姑舅亲是打折了骨头连着筋的!但是这当然是要以姑妈和舅舅的健在为前提的,要是姑姑和舅舅都没有了,可能亲也就到此为止了。主要原因就是老一辈人没有了,两家的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渐渐的也就不在走动,亲戚自然而然也就晾了!


骏景农业


太有同感了!我妈去年端午节走了,我外公去年12月走了。现在我妈的娘家,我有种人走茶凉的感觉,并且感触太深了,心里接受不了!

我妈走了之后,没多久,我就发现我小舅和小舅妈把我微信删了。没多久,我又发现他们把我爸的微信也删了。

我妈在世的时候,可是对他们特别好特别好的。并且我们从小也特别爱去我妈的娘家。我外公外婆生了四个孩子,三男一女。我妈是唯一的女儿,在她们娘家,特别受宠的。可没想到,竟然因为我妈的走,我小舅和小舅妈就删了我们的联系方式了,这是表明从此以后断绝来往啊!

今年七月半,我们老家的鬼节。我外公去世的头一个鬼节,要去给我外公烧心意。我们三姐妹都去年。可没想到,我舅他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让我们交伙食费,说什么不能吃白食!

这是三十多年,我听到最大的一个笑话,最讽刺事儿!我们去我妈娘家了,中午午餐,竟然要交伙食费,每人五十,还说不能吃白食!这可是亲舅啊!并且,我爸可是买了一千多的东西带过去,桌上的菜和办事的烟酒,可是我爸买过去的啊!

去年到今年,一年多,真的,我妈娘家那边人做出来的事儿,让我们倍心寒。如果我妈地下有知,肯定也特心寒吧!


幸福鱼儿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来了,这是农村一句老话。

不是现在,很多年前也是一样。我小时候常去姑妈,姨妈家拜年,也去表哥家,毕竟表哥还是很亲的,但是过了两三代都不认识了。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故事,70年代初从我们镇上开往武汉班车只有一趟,如果没有熟人一张车票很难买,特別是初六早上班车。

那天我要回厂顺便去鄂州给岳母拜年,买了这趟车票。

那个时候工人返厂带的东西每个人几乎有一百斤左右,农村很多东西城里没有,每个人都是一大担。

那是一个老式客车,所有东西放在车顶上用网绳扣紧,那个地方很小,抢着放东西人很多。

走的人送的人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冬天早上六点钟发车天还没亮,那时候还没大灯炮,只有一点微弱灯光。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上车顶放东西,人多了自然会产生矛盾,加上都是年轻人去武汉工作几年一口汉腔,句句不离脏话,结果一言不合动手了。

刚开始用拳头打,后来送的人加入了用扁担抡,好在年轻抗打。

后来车开了,走了一段有人开始问,毕竟一个镇就那大点地方,有人说我是那个塆的,姓什么,这时那个人就说,不打不知道,一打就是老表,二话不说上烟道歉。

可能他们是三表四表了,不认识也自然。

现在我儿子这一辈的来往也不多,只是在微信上搞了一个群,一家亲,相互之间有什么事,发个微信告之,也不错。


王老歪49681976


农村的老话说“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亲戚真的这么脆弱吗?

我们都知道,姑姑也就是父亲的姐妹,而舅舅则是母亲的兄弟。和父母都是由血缘关系的,所以都是非常亲的。在古代也有着“两姨亲一辈亲,姑舅亲辈辈亲”的俗语,可见对于姑、舅这两方的亲情都是十分重视的。尤其是舅舅,那更是在众多的亲戚中地位最高的了。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着““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边”的说法,如果外甥犯了大错了,舅舅是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教育的。而且在外甥娶媳妇的时候,还需要过舅舅这一关的。那为什么会有着“姑死了,舅走了,余下老表不来了”这样的农村老话呢?

其实,在农村里很多的亲情关系也基本上是持续一代而已,当舅舅、姑姑老了,或者是他们离开人世了,那余下的老表们继续来往的确实不多了。这一点,在过去是如此,在今天更是如此。

因为舅舅、姑姑之所以和家里比较的亲近,那是因为父母这一辈在维持着,一方是母亲的兄弟,一方是父亲的姐妹,他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妹,自然是走动比较频繁的。像母亲要常回去看她的父母,就得和舅舅们有联系。而姑姑们要回来看父母,也就会和父亲这边不会断了关系。但是等到他们都走了以后,老表们的关系就真的不好相处了!

那是因为双方的父母都还健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作为晚辈都是要去彼此的家里拜年,这样自然还会有一些联络。毕竟晚辈们之间的感情基础都是因为有父辈们的关系而存在的,可是当老人们不在了,他们也就没有继续走动的理由了。有些如果有情义的,可能还会走动一下。但是这个也是相互的,如果你不去走动,那别人也不会主动来走动的。

既然老祖宗说出这样的老话,可见在过去这种情况也是较普遍的。而在今天,很多人常年不在农村里,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的联系了。即便是通讯更加的方便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却更少了。因为每个人都有家庭,都有自己的圈子。何况,有时候真的是聊不到一起去,这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有些原本关系很铁的,但是随着彼此交际圈子的改变,友情也就慢慢变淡了。

虽然这句老话说的有点难听,但话糙理不糙。亲情关系有时候就是这样的现实,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物欲横飞的时代,大家都很忙,亲情也就变得更加的脆弱了。所以,我们还是要好好珍惜,平时和亲戚之间也要尽量多走动走动才好,你们说呢?


农夫也疯狂


别说老表这种关系了都是下一代了,就连亲兄弟姐妹有些人都是六亲不认了,我和我弟弟本来从小感情很好的,父亲去世了,妈妈也老了,弟弟的婚礼都是我这个做姐姐的借钱帮他操办的,几万块钱也是我一个人打工挣来还的,弟弟结婚两个孩子了我才嫁人的,他们每生一个孩子我都是给他们两千块,没想到弟弟娶了泼妇骂街的女人对妈妈一点就不好,我也是看透了才选择远嫁的,有一次乱骂我妈妈 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就说弟媳妇她两句 她就开始骂人了,骂我的那种话简直就像我是杀了她娘家全家的仇人一样,还要我弟弟不和我来往 不然就威胁我弟弟说要离婚。我对她的好忘得一干二净的,我弟弟也拿孩子们来看 不想离婚,现在什么都听她的。现在虽然有时候也联系,但是感觉弟弟已经变了一个人了,虽然他们已哪样对我了,我还是经常给他们钱和给弟弟的孩子买衣服寄过去,他们照收,弟媳妇还发信息说这是我上辈子欠她的。我真是搞不懂世界上怎么有这种人,我的两个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他们一点点东西,因为我是远嫁 我的两个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三岁,第一次带他们去娘家 也没给我孩子买点什么给个红包什么的,我反而还给弟弟家钱和给他们孩子也有买衣服带去。水果买吃的一大包,还买两袋大米,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已经看透了,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会给他们什么了,但是自己又做不到,他们三个孩子 弟媳妇又懒什么都不做 看着自己的弟弟困难也觉得他可怜,又一次又一次的不忍心 ,前几天我老公给我弟弟发了一千块钱红包给他,我弟弟也知道我给他们太多了,他不好意思要了,就没领取 发的一天就没领取,第二天早上就被他老婆看见了就领取了,这还是我侄女和我说的,红包拿了一句话都没有,电话也从来不让我弟弟打给我,这难道真的是我上辈子欠她的吗?


喝茅台酒醉了


我也来说说我亲戚家的事吧,听我妈说我二舅妈在我二舅24的时候因病去世了那时我表哥才2岁,我表哥在4岁时不知道因为什么病医生说要截肢锯掉一条腿。我二舅坚决不同意,就带着我表哥四处求医,求偏方,找江湖郎中。那年代条件差,没有公交车,我二舅冬天下雪抱着我表哥走路往返80多公里去江湖郎中家治病。坚持2个月后病好了,腿算是保住了。

在我2舅妈去世的这10年间一直有媒婆给我二舅说亲,我二舅总说怕找个后妈孩子受欺负,怕孩子遭罪。

转眼间我表哥结婚生子了,搬到县城去住了。我二舅一个人在农村老家种地种菜。每次去看儿子家就山上打好柴,捆好,扛上大米带上自己种的菜给表哥送去。

我二舅渐渐老了,干不动活了。他儿子儿媳妇包括孙女也早就开始嫌弃他了。又一次带着一袋白菜送儿子家被媳妇破口大骂,说每次送白菜,怎么没见你送点好东西过来啊。我二舅说给我妈听时我妈哭了。

二舅越来越老了,家里的房子也因为太旧倒塌了,我妈和我表哥说让他在县城离他近的地方租个房子给二舅住,这样也好有个照应。(不敢奢求住在他儿子家)表哥说你是他妹妹你怎么不去租个房子给他住啊?二舅只好搬到我四舅家的老房子里面去住了。二舅想叫表哥买个老人机给他用,表哥说你自己撒泡尿用泥巴糊一个去。他经常对二舅说那里没有绳子,那里没有水,你怎么不去死。

这几年二舅的眼睛基本上也瞎了,去年去姨妈家吃酒席我站在一米的地方喊他都没有认出我,说看不见,只见一人影。酒席上我妈抱着孩子。我,二舅,二舅儿媳,二舅孙女坐在一个桌子。我妈对二舅儿媳说:你爸眼睛看不见,你给他夹点菜吧,她说:要吃自己夹,看不见就不要吃。

前几天二舅给我姨妈打电话,说活着不如死了好,米也没得吃,天气这么冷也没有火烤。要去寻死去了。(米和菜都是我几个舅舅给的,他儿子不管)姨妈吓着了给我妈打电话,我妈又给我四舅和三舅打电话让他们马上去看看,可是电话打不通没人接。我妈又给我表哥打电话让他赶快从县城回去看看。我表哥在的话里把我妈大骂,电话里说话急我妈也没听清骂的是什么,大概意思就是说我妈多管闲事。

最后别人急匆匆赶去时已经断气了,自杀,一根绳子吊死的。死于19年1月5日。78岁。我妈当天从浙江赶回去奔丧去了。

我想死了也好,这样活着就是受罪。二舅不在了,和表哥家也就不会来往了,就这样断了。


神猴26


我奶奶的妹妹嫁的是另外一个村,我好像是叫她姨奶奶的,逢年过节,两家后辈都有来往,后来姨奶奶去世了。奶奶非常伤心,带着我一起去的,在场的还有好几个老人,都是奶奶那辈的亲戚。听奶奶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来姨奶奶家了,毕竟人都老了。以前姨奶奶在的时候,我奶奶去看望,都是姨奶奶招呼,两个人一起睡,一起聊聊过去,聊聊子孙。现在姨奶奶不在了,再来也没意思了,也没人招呼了。

另外一个老人说:都一把年纪了,她人都走了,还来干嘛?不怕后辈嫌麻烦啊。……

过年的时候,姨奶奶的儿子,还会过来看看我奶奶,可能等我奶奶不在了,他们也不会来往了吧。

还有我们村里,奶奶那辈的人,早年外出打拼,在外面买了房子,村里的房子不住了,都荒废了。年纪大了想家,回来发现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都是住我们家,因为我奶奶在,会招待他们,年龄也差不多,感情还是挺深的。走的时候还开玩笑似的叮嘱我奶奶,说:老太婆,你要健健康康的,可别走在我前面。你走了,我们想回来都没地方留。


mr木公子


农村确实有这么句话,但是农村也有另外一句话“姨娘亲,外亲根,没了姨娘断了亲,姑表亲,辈辈亲,砸断骨头连着筋”,但是,我觉得这些话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道理,但是都不是绝对的。

但是从我本身来说,我觉得姑表亲确实可能更亲一点。但是也不排除只要两家关系好了,不论什么亲,都可以维持下去。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我这几年一直很纳闷一门亲戚,每年都一位大爷来我们家走亲戚,而且我也弄不明白,直到今年我才弄明白,这位大爷到我家来是来了太姥姥家,也就是说,他的奶奶是我爷爷的姑,而且他每年来了都会给我家的祖先磕头。从那以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姑表亲的力量真的是很强大,像这种远亲,我们老家称之为老亲,人家每次来都要串好多家,因为他有四个舅姥爷,也就是我的四位太爷爷。所以我觉得,这种亲戚应该说已经是够远了,但是真的很温馨,而且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亲情的体现。

所以说“姑死了,舅没了,剩下老表不来了。”这些俗语可能适应于大部分情况,但我觉得,只要处的好了,不论贫富,真的没有关系,只要关系好,人都实在,亲戚关系真的会一直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