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優秀學生一旦考入國際名校,大多都不會回來,這樣是不是在給國外培養人才?

綜合榜爺


朋友的表哥,48歲左右,20來歲大學畢業出國留學,後來找了個同樣的大陸留學生結婚定居美國了。現在孩子15歲了,基本上都是三年左右回來一次,他老婆從來不跟他一起回來,每次回中國夫妻兩都要吵一架,無非就是花的錢和耽誤工作,也不願意她兒子跟著回來!朋友的大姨老兩口也去過美國兩次,每次一兩個月,實在適應不了!大姨還有一個女兒,嫁的不在一個城市,來回也不方便!所以家裡兩個老人基本上都是我朋友和他哥照顧了,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小情都是他兩去處理,小到燈泡壞了,水管漏水,生病住院等等,我也問過朋友麻煩不麻煩?朋友說:那有什麼辦法呢?自己親姨呢,你能看著他們受罪?每次他表哥回來喝酒都要抱著這兩個表弟痛哭,說是沒有盡到孝道,感謝兩個表弟!我覺得人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一定要盡到自己的義務,或者說要處理這些事情!父母養大你,供你上學,老了無依無靠,你能心安理得的自私的過自己的生活嗎!


燃情歲月衝鋒隊


我大伯的兒子,我的堂兄,在學校的時候,學習很好,一路讀到研究生,之後出國,家裡為他付出了很多。上學時,大伯常常送飯到學校裡,為了出國,大伯省吃簡用,大媽常常去給人當小時工,為人看孩子。堂兄出國以後很努力,開始時常常打電話回家來,問長問短的。

後來,堂兄升了研究員,搞科研,在美國一家研究所,與一個外國人結了婚,結婚時,大伯大媽都沒有去美國。結婚以後,堂兄帶著洋媳婦回來過一趟,語言不通,大伯大媽與兒媳婦交流不了。大致呆了一個月左右,還帶了很多禮物回來。大伯很關心堂兄,要堂兄不要動不動就回來,省個機票錢。從這次堂兄走後,十幾年沒有回來過。

當時大伯年齡還不算太大,現在大伯都70歲了,就同大媽在一起生活。人們常常問他,為什麼不去美國跟孩子一起過日子。大伯說,孩子幾次打電話,把機票錢都寄過來了,讓他們過去。可是去過一次,感覺生活太不習慣,除了飲食之外,外出也不方便,更沒有什麼認識的人,感覺很孤單,沒有意思,回來了,就不願再去美國。大伯說,在國內,什麼東西都不缺,生活很踏實,有空同朋友親戚在一起,也很開心。孩子大了,願意呆在美國,事業也在美國,由他去吧。

說歸說,大伯60多歲時得過一場大病,給我打電話,我知道他們沒有辦法,僅有的一個兒子在美國,我就請假去照顧他們,我媳婦還專門為他做病號飯送到醫院,媳婦說,看到大媽偷偷躲在沒有人的地方哭。那一次大伯差一點就過去了,在醫院住院一個多月,堂兄打過來十萬塊錢,卻沒有回來,沒有在大伯床前守過一天。都是我和大媽倆人守著。

原來有人跟大伯說,看你多好,培養出來一個博士。大伯可自豪了。現在再有人說起這個,大伯原本明亮的眸子,立刻會變得暗淡下去。現在大伯大媽出門可小心啦,常常買吃的和菜蔬,就買夠一週吃的,怕常出門,腿腳不方便,也怕年齡大了,倒在街上,會沒有人管。幾次,大伯都流露出要我來管他們養老的事,想把住房最後留給我。後來不知道是怎麼和堂哥說的,一直也沒有真正再跟我提起過。

人生不容易,養活兒子更不容易。現在堂哥成家立業了,遠在地球的那一邊,大伯大媽越來越老,看著都讓人心疼。


跟我學公文


說到類似的問題我就難受!我女兒大數據研究生,班上40%中國人,40%印度人,其餘的歐美人加上一兩個非洲人。中國人裡清華北大本科,華人及本科就留學的各三分之一左右,幾乎都不想回國。我女兒高中成績只能算一般,但活動能力很強,整天不務正業,搞各類活動最積極,估計考不上清華北大,免強就是浙大同濟之流水平,只好讓她留學。誰知道到了大學突然開始發奮,長期學到晚上一兩點鐘,成績基本上年級前五名之內。叫她回國,她說你沒錢沒權,我憑什麼要回國與別人競爭,我在國外加班幾乎沒有,幹多少得多少。還勸我移民。明年才畢業,現在已經拿到了投行offer。估計怎麼勸也不回來了。女大不由娘了!


三清老仙



小時候,老為老家鄉村蠻荒赤貧而晝夜憂傷不已,長大以後,閒暇時間,皆抒發憤青情懷並自豪不已,決定反鄉振興老家:幾年後,自己一事無成所伴隨的滄桑遠比老家荒涼幾分……,乃重返城市以自救!誰問我死活了?聊剩一自慰,“人比黃花瘦”!


中國留學生,與農民工進城打工,其本質毫無二致!農民工北漂有難,呼籲之後(如被拖欠工資),畢竟政府還會管管,漂洋過海的學子留海外發展,遇事之後,還能有國內農民工被政府重視的甜頭麼?君不見很多國內暴富者移民後還保留中國國籍(雙重國籍),並依然在國內撈金(也稍可體諒……)。層次不同,不過殊途同歸而已!

即使萌呆小兒也心底明鏡似的盡知:人類先進文明成果在城市,——由此,農民工大潮進城是“黃河之水天上來”:自然矣!


以為留在海外或回國,對祖國都有益——錢學森之類之流可證,——學成回國,有誰甘為掃地僧麼?太多單位,官僚主義依舊把持陣地,難以作為。

試問題主,動輒把留學生以政策高壓回國發展,你擔保比國外強麼?由此,留學生去留取捨,據個人實情自裁。順其自然,法道自然。
謹以此戾氣不堪作答,以紀念“五.四”,——堪為紀念小品文否?!


九夏濤聲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了前幾天關於神童何碧玉的新聞。何碧玉2000年以900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清華畢業以後,去美國留學,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繼續深造,並於2009年獲得了神經學博士的學位。


然而畢業以後,何碧玉並沒有回國。2016年她進入紐約大學醫學院,成為了一名副教授助理。在談到回不回國這個問題的時候,何碧玉表示以後肯定會回國的,但是近幾年不會考慮。因為她很喜歡現在的生活,而且美國的實驗室環境非常好,它能夠專心的投入到自己所熱愛的科研事業中去。


此言一出,招來了各種不同的聲音。很多人認為她缺乏愛國主義精神,沒有愛國情懷。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趨利避害的本能,誰也不是神仙。誰都想著趨向有利的一方,而避開有害的一面。但是,為他人做嫁衣,我們也要反思一下我們自身的一些問題。


首先,拿科研經費來說,在國外和我們國內就不是一個等量級別,而且國外的實驗室條件也很好,對自己的科研事業肯定是有利的。


其次,生活條件方面,生活質量肯定比國內好。在國外,根本不用去為了高不可攀的房價,下一代的教育問題費神,而且社會福利各方面都非常完善。


再次,一個好的平臺往往能造就一個更加優秀的人才。選擇更加有利於自己的國家,選擇更加有利於自己的工作,選擇更加有利於自己的平臺。平臺更加廣闊,自然自己就會上升到一個更加輝煌的人生高度。


所以,我們盼著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回國效力!


餘爭的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出國留學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學子的選擇。留學從精英走向平民,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這幾年中國高速發展,各行業前景廣闊,吸引了大批留學生回國就業。但是,高端人才在歸國人才中佔比仍然較低。

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據統計,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人才出國滯留率平均達87%。留學人才流失是近年來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高端人才滯留國外的問題,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分析。

從宏觀層面,高端留學人才向海外流動是由人才國際間的供求關係決定的

中國科研人員選擇留在國外的原因無外乎國外的科研條件好,科研環境好、科研人員待遇高、更受尊重。中國在一些領域的科研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這個是大家都要承認的。科研水平差距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科研經費投入的差距。中國GDP中科研經費的投入僅為美國的1/4,為歐盟的1/3,科研人員人均可支配經費僅為美國的1/5。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科研領域的投入不足,科研人員的需求量較小。另一方面,我國大學之前理科教育水平高於西方發達國家,在科學和工程領域的人才供給水平相對較高。國內市場高端科研人才供過於求,人才外流是自然趨勢。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國際性人才交流的機會和渠道增多,國人出國深造比較過去更容易。人往高處走,在人員自由流動條件提高,自然導致人才向更能體現價值的方向流動。

我國留學高端人才向海外流失,根本上是國力差距,也和過去我國人才管理體制不健全有關

  •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公職人員公派留學違規滯留國外,自行中斷與單位的聯繫。按照規定,公職人員佔有國家資源,違規滯留國外應該予以清退。但是,很多單位出於“惜才”的考慮,對勸說這些人員歸國效力扔抱有希望,沒有對他們採取措施。人才管理不嚴,導致公派出國逾期不歸g多發,造成人才流失。

  • 同時,由於國內對於留學歸國人員回國後待遇方面的政策不完善,很多海外工作人員對回國後工作生活多有顧慮。這也對引進留學人才增加了困難。

近年來留學制度完善,國內經濟發展,科研投入增大,科研人員基本待遇改善等因素,使公派出國逾期不歸的現象大幅減少。

政府應該針對歸國人員社會保險、工齡接續等方面出臺政策,給長期居於國外,想要落葉歸根的歸國人才一定的保障,讓他們能夠安心歸國,為國內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歸國發展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留學歸國比例逐年提升,據教育部統計,超過八成的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看重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吸引海外人才歸國發展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研環境和科研人員待遇方面進一步縮小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予高端人才公平的待遇,才能更好地吸引海外人才回國發展。


職場火鍋


為什麼人家不回來?這個問題要從自身找答案。國內這種體制還有人的思維方式讓人感覺特累,在國內什麼事情都得有關係,靠關係。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得去應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真正能用在工作上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再有就是收入和待遇。國內讀研讀博的時候很多時候得“孝敬”導師。導師家缺啥你就給送啥,不然就找你麻煩。在國外基本不存在這類問題,只要你學習夠好,導師帶你時就把你的補助明確給你(也可以說這是工資)。畢業以後靠你自己的能力找工作,自己感覺待遇不理想就可以跳槽,不受任何限制。有能力的人基本都會留在國外,因為那邊更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也能實現自己要的生活。包括下一代良好的受教育條件。別說給別人培養人才,因為現在培養一個孩子得花費很多錢,這都是老百姓自己的錢。國家出什麼了?有限的教育資源再加上這些年官員腐敗給社會風氣造成的傷害。其實這些人真的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他們會義無反顧的回來為國家效力。


老玩童58554981


江湖滿地一愚翁認為,人才流失的現狀實在令人堪憂。

我們沒有統計有多少考入國際名校的學生留在了國外,但大多不願回國工作,的確是事實。我從教近17年,考入國際名校的學生無一人回國。他們大多在發達國家工作,安家立業,成為外籍華人。可以肯定的說,這些人若回國,大多會成為國家的棟樑。

學生時代,就常有一種說法:美國的高科技人才近三分之一是美籍華人。這些華人要麼是改革開發後留學美國後成為美籍華人的,要麼是美籍華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很久以前就有一種說法:北大清華不過是國際名校的預科學校。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種人才外流現象,對國家的繁榮富強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很嚴重的負面作用。這種喝祖國母親的乳汁成長起來的人,卻最終成了別人家的孩子。痛哉!痛哉!痛哉!

但是,我們又無法從道德上去譴責他們。如何選擇人生,是回國為祖國效力,還是留在發達國家,畢竟是他們的自由。

但是,我們還是要從道德上去呼籲他們回國效力。科學可以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祖國培養了你,你就應該為祖國奉獻。當年錢學森、鄧稼先等人衝破重重阻撓,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成為國家民族的棟樑。說他們是民族英雄也不為過吧!雖然,目前我們尚有不少方面還不如發達國家,但現在我們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生活、科研環境比剛建國時不知道優越了多少倍。那些留在海外不歸的學子若能有老一代科學家的一點點家國情懷,也不至於拋棄培養自己的祖國,為別國效力。因此,個人建議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要加強家國情懷教育,或許這樣會留住一部分民族的精英。

我們還要思考的是,當年建國時一窮二白,而海外學子爭相歸國。今天祖國在崛起,祖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為什麼海外學子爭當他國公民。除了教育,我們還能做什麼,才能讓那些民族菁英們心甘情願地為祖國效力。

吸引他們留在海外的無外乎時更好的經濟待遇、更好的科研環境以及更好的生態環境。我想,這些方面,我們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當我們能給出更好的經濟待遇、更優良的科研環境,當青山綠水再次覆蓋祖國大地時,他們沒有理由不回來。當然這須要過程。不過,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到。

當然,我們也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從制度上,制約人才外流的現象。

歸來吧!海外學子!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祖國才是你安放靈魂的地方!

歸來吧!海外學子!他國“雖信美而非吾土兮”,祖國才是你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所在。

歸來吧!海外學子!祖國是你祖祖輩輩生生不息的家園。你的祖祖輩輩在蒼穹渴望你早日迴歸故園。

鄧稼先

錢學森


鯤鵬說教育


當年鄧公復出恢復高考,全國青年都感激,真是好政策。鄧公又提出讓學生出國留學,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鄧公當時說,學生出國留學,學知識,長見識,只要迴歸10%就成功了。可以後迴歸的,比10%多的多,可見非常成功。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不全部迴歸呢?反問一句,為什麼要全部迴歸呢?外面天地很廣闊,需要拼搏一下,他們會更成才,如果再回歸不好嗎?能夠提出這種問題的人的例子比我多,我就不舉例子了。

可以反過來想一想,為什麼有的學生不迴歸呢?最重要的回答和原因就是國內條件不如國外好。相信這種理由,所以中國要更加勤奮的發展。相同條件下,甚至稍微不好一些條件,多數學生也會回來的,畢竟作為中國人都是愛過的。30歲迴歸行,40歲迴歸也好,八十回歸祖國照樣歡迎,這就是大國的胸懷,這樣的國家才會越發展越好。中國不怕人們走出去,怕的是人們都走不出去,那才是中國的悲哀,相信中國人不會這樣。

出去的人,只要不反對中國,哪怕是善意的批評,中國也樂於接受,中國有那胸懷。只有這樣,中國才真正站起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鄧公是偉大的政治家,看得比一般人遠的多。希望中國人都能夠走一走,看一看,全世界都是中國人,那才是世界的中國。看到了天安門上的字了嗎?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中國是世界的!



大志遠思想空間


這是毋庸置疑的。

你種了一棵樹,辛辛苦苦地澆水,剪枝,除蟲。後來,樹長粗了,別人一分錢沒給你,鋸下來蓋房去了。

你養了一頭豬,天天喂泔水,時間長了還得給它出圈。長肥了,該出槽了,有人把它拉走了,一分錢沒給你留。

留學生不回來,去為別國服務,就像這棵樹,這頭豬一樣,我們是投入了很大成本的。當我們該收穫的時候,卻被別人收走了,你說是不是很憋屈?

有的人說,人家上學是花錢的,想去哪兒誰也說不著。難道果真如此嗎?

非也。我們知道,九年義務教育國家是不收你一分錢的,辦學的錢從何而來?當然是國家投的錢。現在每個小學生每年國家給學校撥經費500元,初中生800元,水暖費花費也基本上達到這個數目。僅這兩項,小學一年就是1000元,初中1600元。更大的項目是教師工資和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教室與操場的建設。我們先看教師工資,小學生標準師生比為1:19,初中為1:13.5,高中為1:12.5。也就是19個小學生就得僱一個老師。我們按一個老師8萬年薪算,8萬÷19=4400元,那麼6年小學就是(1000十4400)X6=32400元。再看6年中學,都按1.:13計算,工資仍按8萬算,8萬÷13=6000,(6000十1600)×6=45600,12年一共78000元。儀器設備按2000元算,一共8萬元。


我們再看大學,大學師生比為1:5,大學老師年薪為10萬計算,生均為10萬÷5=2萬元,那麼四年大學就是8萬元。北京大學生均經費是1.29萬元,清華是1.31萬元,取平均數1.3萬算,4年為5.2萬元,也就是4年大學,國家至少投入13.2萬元,加上中小學的8萬元,一共是21.2萬元。

去年我校投資1300萬元建起教學樓一座,大約可容1300個學生。我們按樓房50年壽命算,1300萬÷1300÷50=200元,一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一共是16年,那麼200元x16=3200元,加上前面的,一共是21.5萬元。

也就是說,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至少要花費21.5萬元,每一分錢都是真金白銀,如果這些留學生一直不回來,這些錢就等於扔進水裡了。而實際情況遠比這個嚴重。國與國的競爭,主要是科技的競爭,前些日子美國打壓華為就是這樣,當我們辛苦培養的人才去幫助我們的競爭來擠垮我們的時候,那就不僅僅是以萬來計算,而是以億或者十億百億千億來計算了。

同意我的觀點嗎?同意的,不要忘了給個關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