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在《西游记》中的取经队伍当中,孙悟空是唐僧最为得力的徒弟,一路上降妖除魔扫清各种障碍,使唐僧最终得以平安到达西天。但与此同时,孙悟空也是和唐僧发生冲突次数最多的徒弟,他们闹得最厉害的一次,就是三打白骨精那一难。

在这一次劫难中,孙悟空被实实在在的冤枉了一回,而且唐僧的行为,也的确伤透了他的内心。这件事情从直观上来看,大部分责任都在唐僧的身上,是他肉眼凡胎难辨真假,从而才让一心一意保护他的孙悟空遭受不白之冤,并且最终被赶出师门。

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如此一来也就更加突出了孙悟空的悲情形象,分明一心为唐僧着想,可是对方却丝毫不领情,反而还给他扣上了一个滥杀无辜的罪名。但事情发展到最后这种局面,真的只是唐僧一个人的错吗?其实在这件事情当中孙悟空也有一定的责任,唐僧之所以会对他的误会越来越深,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们两个人,都在太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而且孙悟空在为自己开脱和辩护的同时,也与唐僧产生了非常剧烈的冲突。也正因孙悟空当时口不择言,才给两者之间造成了非常深刻的误会,最终演变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总之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也随之彻底暴露了出来。

孙悟空触碰到了唐僧的底线,他们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第一次打败白骨精时的情节。在这段情节当中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而这也正是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疏远的开端。当时孙悟空看到白骨精的魔爪即将伸向唐僧,在这危难关头,他来不及做多余的解释,举起金箍棒打倒了白骨夫人。

在孙悟空看来这是他的本职工作,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的安全,是自己的头等任务。无论如何他都要尽最大能力保证唐僧的安全,尤其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更不能手下留情。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后来与唐僧争论真相的时候,显得是那么理直气壮,甚至胆敢出言不逊。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件事情将会给他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唐僧在没有搞清楚真相的情况下,一上来就责怪他行凶伤人。对此孙悟空先是与唐僧争辩了几句,接下来语气一转便开始取笑唐僧:

“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孙悟空这一番话无疑触碰到了唐僧的逆鳞,因为唐僧乃是十世修行的圣僧,一直严格遵守戒律清规,从来不曾有那一方面的非分之想。但孙悟空却把这样一个天大的罪名,扣在了他的身上,所以唐僧的内心里必然充满了愤怒。他当时的表现,就如同《西游记》中所写的那样:“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

唐僧从小就在金山寺出家,从来没有触犯过佛门的戒律,乃是世人眼中有口皆碑的圣僧,根本从未受到过这种羞辱。他的内心宛如一块无暇的美玉,可孙悟空的话就像是一把尖锐的刀,在他心上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同时也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灵。

于是唐僧才会表现得非常愤怒,气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可孙悟空却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妥,反而还继续拿白骨精留下的皮囊撒气,举起金箍棒又狠狠地打了几下。他这一番举动终于让唐僧忍无可忍,要将他逐出师门。

此时的孙悟空已经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边缘,虽然唐僧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把他赶走,但是很明显已经生出了这样的想法。不过他依然没有把唐僧的话放在心上,继续我行我素,甚至还说唐僧如果没有他的保护,就到不了西天。

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孙悟空说的固然没错,唐僧的确离不开他的保护。然而这句话在唐僧听来却会造成这样一种感觉,孙悟空是在拿这件事情来威胁他,让他主动选择妥协让步。如此一来孙悟空再一次触及了唐僧的底线,当初唐僧决定西行之时,就已知道路上有无数妖魔鬼怪,但是他却从未退缩。

这就说明唐僧并不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那么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为了个人的安全,而选择向孙悟空妥协呢?所以在唐僧看来,孙悟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显然是在侮辱他的人格,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委曲求全贪生怕死之辈。

不管孙悟空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的言语已经给唐僧造成了很深的误会。他们的关系也正是在此刻,出现了一丝非常明显的裂痕。在唐僧的心里,孙悟空不再是一个听话的好徒弟,从而也就会使他对孙悟空此后的行为,产生十分强烈的偏见。

这是一种在人们发生误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他们之间问题的初步体现,由于彼此不够理解,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误解。

只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心存误解,那么不管对方做什么,在他看来都是错的。正如皮萨列夫在《劳动史概论》中所说:

“思想上的错误会引起语言上的错误,言论上的错误会引起行动上的错误。”

唐僧和孙悟空接下来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句真理。

孙悟空与唐僧的第二次争论,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后来在孙悟空和唐僧的各自让步之下,他们的第一次辩论,终于画上了一个短暂的句号。师徒四人开始再次前行,但是新的危机也正在前方等带着他们。异常执着的白骨精并不甘心就此放手,再一次乔装打扮,变成一个老太婆想要把唐僧抓走。

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只不过她这一次依然没有得逞,又一次倒在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之下。可孙悟空的行为,也让唐僧再次震惊,短短一天之内连杀两人。即使唐僧再宽容大度,也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也就引出了他与孙悟空的第二次争论。

唐僧怪他杀人,孙悟空一如既往的辩解,形势愈演愈烈。这一次唐僧动了真怒,一心要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不允许对方再做他的徒弟。此时此刻唐僧并非不念旧情,只是孙悟空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他所能容忍的最大界限。

自幼受到佛法熏陶的唐僧,从来不敢妄伤性命。根据《西游记》原著中的介绍,唐僧小的时候曾经用一担柴,从渔夫的手中换回了一条鱼的性命。由此可见唐僧是真的具有好生之德,不忍心看到有人被孙悟空打死。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继续发生,他只好选择把孙悟空从自己的身边赶走,这样孙悟空就不会因为保护他而伤及无辜。

万般无奈之下,孙悟空急中生智,想到了用紧箍咒来打消唐僧要赶走他的想法。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自从涅脖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

此话一出,很容易给唐僧造成一种新的疑虑,难道孙悟空处心积虑,在一日之间连伤两人性命,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怒自己,从而给他摘下头上的紧箍,然后再把他逐出师门吗?这样的话孙悟空就能够彻底享受自由的生活,不再受到任何人的约束。

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这个时候孙悟空在唐僧的眼中,已经不只是一个野性难驯的猴子,而是变成了一个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惜伤害他人性命的魔头。孙悟空说出的这些话,虽然暂时堵住了唐僧的嘴,但是却也让他们之间的误会逐步加深,使他们之间潜在的问题渐渐暴露。

同时也可以看出人们的误解,往往源自于各自心中的猜忌。有时候误会一个人就是这么容易,有些事情会在人们的胡乱猜测中无中生有。这些都是因为两者之间不够信任,才引发的问题。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过之前的两次分分合合,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已然达到了一个即将崩溃的临界点,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折腾。但是躲在暗中的白骨精,却依旧不肯死心,她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对唐僧发起了最后一次攻击。

然而孙悟空却注定是她生命中的克星,这一次她再也没能侥幸逃脱,彻底死在了孙悟空的手中。可是随着白骨精的死去,孙悟空也迎来了和唐僧的最后一次谈判。

在这一次谈判的过程中,孙悟空又拿出了上一次的杀手锏——紧箍咒。当时他这样说道:

“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这些话的前几句,或许还能够使唐僧的心里产生一些动摇,让他动一动恻隐之心。但是当孙悟空说出紧箍咒的时候,唐僧终于爆发了!

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孙悟空这些话恰好印证了唐僧心中的猜想,原来孙悟空所做的一切,真的只是为了摘掉头上的紧箍。被孙悟空视为杀手锏的借口,却在无形中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和唐僧的关系彻底宣告破裂。

唐僧再也无法忍受,在他的心里早已把孙悟空,当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如果与这样的人结伴同行,无异于和小人同流合污。所以在《西游记》中也就有了接下来的一幕,唐僧让猪八戒准备笔墨纸砚,亲自写下一封贬书作为证据,来证明他与孙悟空从此恩断义绝,保证再也不会念那紧箍咒。此时他们之间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

他们在这一难中所暴露的问题

唐僧动了真格,孙悟空也彻底伤透了心,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从头至尾他们都在坚持着自己的立场,既不愿意真正的妥协,也不愿意选择相信对方。这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问题,不能相互包容和信任,更无法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也不曾去试着理解对方的行为。

比如孙悟空虽然一直都是有口无心,他最终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留在唐僧的身边,继续保护对方去西天取经。但是他所说过的那些话,却给唐僧造成了难以消除的误解,最终让他们两个的关系彻底崩溃。

而唐僧则一直都在固执地相信自己眼前所看见的一切,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推敲孙悟空所说过的每一句话,宁愿相信自己的直觉,也不愿相信与他朝夕相处的徒弟。他们两人始终都在与正确的方向背道而驰,在误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张小娴在《面包树上的女人》一书中说过:“误会,需要解释清楚。猜忌,请适可而止。”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唐僧和孙悟空也不至于发展到最后那种地步。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和猜忌,是彼此之间最大的障碍,也会给对方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对于这些行为的确应该把握一个尺度,做到适可而止。

结语

通过三打白骨精一难,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问题,可以说暴露的非常彻底。造成他们师徒关系破裂的原因,其实并不是白骨夫人的突然出现,而是由于他们的内心中,缺少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也正因如此,他们之间的误会才会逐步加深,最终导致两人彻底决裂。

其实这也是人们在相处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总是要经历一段磨合的过程。而在这段时间里,也难免出现一些误会和分歧,甚至彼此之间会相互猜忌。

但是只要我们愿意选择相信对方,这些不愉快的事情终将会烟消云散,经历过这一切之后,两个人的关系也会随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在我们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可以去试着用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身边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