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记得曾经有次在做辅导的时候,那位来访者结束了20多分钟的自我陈述,突然问我"我说这么多,是不是有点乱,还让你挺烦的?"

可能是觉得如果自己被这么对待心里一定会烦躁,所以才这么提问吧。我心里这么想着,然后回答说,"那倒没有,你能诚实的讲出来,那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虽然其中有一些是核心一样,但表现不同的东西,略显重复。可这样的独白,确实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少东西。我没有烦躁,只有感激。"

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客套,是因为能够有一些独白式的发泄确实是好的,能坦然的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真诚的讲出来,这确实是值得感激的。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只是我想你也发现了,这种"换汤不换药"、不断重复的对话在生活中确实普遍存在着。可能你自己肯定也经历过。

在经历这些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会不会觉得这个人很的好唠叨啊,怎么老是说的同样的东西呢,嗡嗡嗡的跟个苍蝇一样,神烦。

是啊,也不知道是不是经历的太多了,现在觉得能够进行一场就事论事、没有多少情绪、简单的对话真的很难。要么就是说着换汤不换药的话、要么就是说着说着联想到这个,说着说着联想到那个、要么就是因为一点点语气就开始吵架。

说起来,不仅我们的大脑在我们注意力不怎么集中的时候,会联想出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我们自己也会不自觉的联想到很多东西。就像,我们想到婚姻就会联想到孩子,尤其是婚姻走不下去的时候不,不自觉的就蹦出来"为了孩子,再忍忍吧。"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可这样真的好么?考虑婚姻的时候,真的要强调孩子么?

"老师,如果你还是和之前那些不负责任的咨询师一样,我没讲两句,就劝和不劝分的,那我们就不要继续了。"

"看样子朋友你是遇到一些婚姻中的问题。作为我来说,我必然支持朋友你自己的选择,我在这里的作用只是协助朋友你看清楚状况,而如果在我们交流后,朋友你选择离婚的话,那我自然是支持的。所以,能跟我说说具体发生什么了么。"

"具体发生什么?呵,还能发生什么,出轨、打人、在小孩面前说我坏话、不顾小孩在家把第三者领回家……我真的想不明白,当初一个那么坚定的说这辈子只有我的人,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两年我们一直都在吵架,因为什么都能吵起来。有时候我都在怀疑,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当初追求我的那个人,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嗯,对于这些,双方的家长知道么?"

"唉,家长知道,他那边希望多考虑孩子,我这边,我爸妈尊重我的意见。现在稍微好点了,我们已经分开住了。但每次想到自己的婚姻变成这样,就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头大也大把大把的掉,多少次想离婚,可看到手机里孩子的照片,又都忍下来了。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孩子没有爸爸。"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婚姻,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离婚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孩子,就算是再苦再累,也必须要把这段婚姻继续下去。

于是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生活中出现了这样的家庭,夫妻双方的关系水深火热,见面就跟仇人一样,却还是要为了孩子共处一室,平日里除了有关于孩子的事情,否则一概不搭理、晚上要么分床、要么分房,要么干脆就在外面逍遥快活。

这生活看起来很潇洒吧?

可接连不断的烟、喝到吐的酒,以及一撮一撮掉的头发,都在诉说内心深处的隐痛。

谁想婚后生活是这样呢?

"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离婚了。"

可这些观念,只是大人的观念,大人们这么觉得,所以大人们这么做,就像大人们觉得孩子说自己不舒服肯定是矫情,肯定是不想上学一样,他们从来不怎么关心孩子内心中究竟会怎么想。

就这么尴尬的维持着,是孩子期望的状态么?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他还是个孩子,他能有什么想法。"

无论孩子有多小,在他的内心中都是有想法的,只是一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本能,慢慢的才开始变得复杂。

但就像婴儿感觉不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他会哭一样,他的内心中有心理活动。

只是这时候孩子们对世界、他人还缺乏理解,所以他们也就像缺乏人生历练的一些成人一样,道理、理论,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普通的一句话

同时呢,又像我们跟别人聊天,说着说着因为一些小细节就火冒三丈一样,他们也并不是只关注谈话的内容,而是关注由谈话、谈话人传递出来的语气与情绪

心理学上就就经常强调,交流的时候并不是只有具体的谈话内容在交流,更有双方的情绪在交流。

当然了,因为我们小时候就这样,所以长大了也还这样。引入成人的例子,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这些。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那么,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影响他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老师,我很不喜欢我的爸妈,他们真是太烦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不关心我的成绩,可每次我放假,家里人就先问我学习怎么样,过了好一会儿才问我在学校怎么样,平时跟家里打电话呢,也总是跟我说,周围谁家孩子又考的怎么样怎么样了。这是叫不关心我的成绩么?我感觉他们一点都不关心我,就只是关心成绩。"

我并不知道他的父母究竟是否只关心成绩,但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孩子感受到自己没有得到重视,感受到父母只关心成绩。

所以,在这个时候,具体的语言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我想你也知道,我们对周围世界保持什么样的情绪,是取决于我们怎么解读周围的世界。而解读为,不被重视、不被关注,我们的内心会作何感受呢?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一定会产生低落、不开心、难过、烦躁、委屈之类的情绪吧。

而父母总说要注意孩子、为了孩子,在他们考虑到孩子选择继续维持、勉强维持一段婚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种没有爱、没有交流、充斥着负面状态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诚然,孩子希望自己活在父母都健在的家庭里,但更希望自己能感受到爱、关怀、关注等。而负性的家庭氛围、不良的夫妻关系、充满矛盾的沟通与相处,这会让孩子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我不想看到他们吵架,他们一吵架我就躲在房间里哭,我多想自己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是不是因为我他们才这样,如果是这样,那我理解出走,是不是他们就能好好在一起了"……

我们从小孩成长为大人,一路上经历了不少东西,懂得了不少东西,但却也习惯了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忽略了孩子还是尚未被生活这个大染缸污浊的白纸,只会被家庭氛围、夫妻关系、沟通相处时的状态等因素影响

父母都在的形式家庭,如果始终冷淡、如果常有争斗,那孩子便会受到冷淡、争斗的余波影响,这比经历单亲要更辛苦。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单亲是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但是父母总是没有明白自己在孩子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因为孩子而选择维持婚姻的行为,就好是认为,只要父母两个人都在,哪怕假装在,那孩子就会一生平顺、无病无灾。可现实说,规则不是这样的。

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父母都在,只是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把一些积极东西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能感受到更多的东西,从而打下一个良好的人格、认知、精神基础,在未来发展出一个相对没那么大问题的自我

所以,这里侧重点是父母传递给了孩子什么,而不在于父母是否在、是否都在。那些从小生活在孤儿院里的孩子,也会因为小时候接触到一个优秀的人,而逐渐变得优秀。

当然,其实我也理解父母。毕竟是第一次做父母,不了解这些也是正常的。但请一定要思考一下这些: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不是父母婚姻、爱情的组成部分,也不应成为夫妻双方维持婚姻、爱情的唯一纽带;

经营婚姻与爱情,是夫妻双方的事情,跟孩子没有关系;

当双方把自己的事情过分牵扯到孩子时,其实就等于在说"我不想跟你在一起了,也不想经营感情了,现在我跟你只是有那么点感情的性伴侣、有一些过去的孩子的父母,但我们不再是夫妻了"。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当然,也并不是说经过自己认真的判断,确定这段婚姻实在走不下去了之后,就必须立刻离婚。

我希望你再有了离婚的决定后,再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的自己是否想要孩子、如果想要的话,那自己能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就像前面说的,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需要尽可能传递给孩子积极影响。可现实中并不是每个成年人都自然而然的向周围散发积极影响,所以,

如果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传递给孩子积极影响,又把孩子带在身边的话,那可能就会带来:孩子不仅需要承担单亲的痛苦,还需要承担来自自己负面影响,这种压力巨大的状况

父母具备传递给孩子积极影响的能力,那么孩子所需要承担的单亲的痛苦,会被这份积极抵消,并在父母的引导下继续往合适的方向发展。

所以,对于婚姻的判断是一个方面,对于自己的清醒认知也是必要的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当然,如果不仅决定选择离婚,也决定从此以后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向周围传递积极能量,那也可以选择让孩子跟着自己。

优秀的人与正在变优秀的人一样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而这换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否考虑孩子、考虑对方,自己在这人生路上行走着,就必须要不断前行、不断提高,慢慢成长为有能力承载别人的情绪、有能力调节自己的状态、有能力在面对非议时,始终冷静并表现出善意、敢于面对和承担自己的错误与责任。那我想,自己如此,另一半也如此,婚姻便很难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而即便最终无奈只能分别,那也会因为各自的优秀,使孩子能平稳的应对单亲带来的影响。

所以,作为生活一部分的婚姻,它究竟过成什么样与孩子无关,与我们自己什么样有关。自己好起来,婚姻才有最大的可能越来越好。两者都好起来,作为家庭一份子的孩子,才会因为自己与婚姻散播出的爱与温暖,而得到足够的滋养。

心理学丨究竟是选择离婚,还是,为了孩子再低头忍忍?

我知道听到这些可能让你有些不舒服,但当我们迫于无奈选择“再忍忍”的时候,这本身就代表着我们处于“没有能力解决婚姻中的问题,又没胆气与信心展开一段新生活,并越活越好”,这样尴尬又无奈的状态。

快被问题压垮的我们,能带给孩子什么呢?这种感动自己的勉强可不是爱孩子

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