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局大小,一般取決於五大認知:政治、經濟、社會、自我、人性

啥叫格局?就是腦子中有格子。

格子很多,其中最受用的是五個格子:政治、經濟、社會、自我和人性。

絕大多數人的格局是不豐滿的,所以人和人之間溝通起來很困難。

你說一句話,對方腦子裡沒這個格子,怎麼溝通?

當人對五大認知都打通了,基本上和99.9999%的人都可以溝通,每天爆炸式的信息流99.9999%都可以破解。

認知從大到小,從外到內。

人格局大小,一般取決於五大認知:政治、經濟、社會、自我、人性

1、對政治的認知。

政治的核心是利益分配。

這是決定每一個人的最大的、最基礎的規則。

這是人建立龐大格局的基礎認知。

最難也最簡單。

難在獲取真相,因為這種世界的信息都是人創造的,輿論是有導向和管束的,一般接觸不到有效信息,都是引導性信息,或者濫竽充數的垃圾信息。

簡單在絕對沒有電腦遊戲複雜,更沒有c++程序複雜。

人的思想有沒有高度為什麼多半取決於原生家庭?

因為思想高度=接近真相的能力。

真相永遠在最高處,底層是看不到的。

人格局大小,一般取決於五大認知:政治、經濟、社會、自我、人性

2、對經濟的認知。

世界上沒有單一的經濟學,也沒有單一的政治學。只有一門大課:政治經濟學。

一個比喻簡單說明:把政治看做一個人,那麼經濟就是這個人訂的遊戲規則。

不同的人玩法不一樣,雖然基礎規律都一樣。

就好比籃球足球基礎規律都是比進球數,但規則是不一樣的。

當明白了政治這個人,就可以通過“人”的主觀去觀察其客觀的做法。

貨幣的本質、錢的運轉、經濟的規律、政策階段特點等。並不像數學一樣富有邏輯。

只需抓住一點:錢的流動。

也就是知道錢從哪來,到哪裡去,經過哪。

任何事物都可以看做錢,也就是交換價值。

人格局大小,一般取決於五大認知:政治、經濟、社會、自我、人性

3、對社會的認知

當打通了任督二脈,對政治和經濟有了整體認知。

也就是知道了利益分配原則和經濟遊戲規則,原則+法則=落地成型。

也就是下一步要認知落地——對社會的認知。

多數人對社會的認知是個混沌體,而社會實質是一個結構體,不同的社會結構不一樣。

外部的不用瞭解,就研究自家的金字塔社會結構。

在這個結構體裡,劃分很多階層,階層之間有流動,但是很少,跨越階層就是人逆襲的本質。

在這個認知體系裡,如果能對各個階層的特點,分配到什麼,主體資源是什麼,以及各個階層的關係,有了點線面的整體認知那可以畢業了。

對社會的認知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一課,因為人要知道自己這輩子,最高最高能混到哪個層次,人的認命不是認了現狀,而是要認清自己這一輩子的天花板在哪。

這就是人奮鬥的目標和激情所在。

這樣產生的理想與夢想才是實際的。

更是心安前行的驅動力。

人格局大小,一般取決於五大認知:政治、經濟、社會、自我、人性

4、對自我的認知。

前面幾個認知屬於對外界的認知,而人並不是冰冷機器,也不是代碼程序,情感是人的驅動力,但也是人的最大的障礙。

所以人要對自身的性格、自制力、意志力、慾望強度、恐懼的推動支點等有個正視觀察。

吃素的就要認命吃素,非要吃肉下場不會好。

吃肉的也要分怎麼吃更符合自身的特點,是在草原上打獵還是在森林中捕獵。

對自我的認知要形成的畢業成果有兩點:

自我覺醒和找到自我持續力。

其實絕大多數人是不瞭解自己的,因為沒有環境壓力與反覆測試,讓人通過外部環境的多種變化來反觀自身。

所以走得快的人,都是會在腦子裡“演戲”的人。

反思就是最好的演練。

人格局大小,一般取決於五大認知:政治、經濟、社會、自我、人性

5、對人性的認知。

為什麼把這個放在自我認知後面?

因為任何人瞭解外物,都是通過自身的角度觀察。

只有對自身體悟的夠深夠透,而且夠整體邏輯性,才能通過自身去觀察外界人群。

對於人性,分為對個體人性的認知,和群體意識下人性的認知。

人性在個體和集體兩個維度上表現是不一樣的。

無論是職場、社交、合夥搞組織、兩性、家庭等,每個環境人性表現都不一樣。

這是認知的最後一層,也是分化最嚴重的的一層。

因為前面的認知都很客觀,有固定標準。

而對於人性,標準非常之多。

這也就是百家爭鳴,東西方文化,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分化之處。

是做小人還是做君子?人是憨厚還是奸詐好?

因為這涉及到如何做人,如何面對個體的人,如何面對一個集體。

西方民主意識、日本jun國意識、東方中庸意識。到底哪個對?

說不清。

這最後一層認知,需要人變成“不是人”,而站在第三方通過第三知眼去觀察。

具體入局後怎麼做,隨著人的年齡和經歷,是不斷變換的。

這裡沒講畢業成果,如果形成價值觀念、是非觀念、道德準則、禮儀等行為標準,那就是在搞小宗教了。

人格局大小,一般取決於五大認知:政治、經濟、社會、自我、人性

最後,打通了內外部的這幾個認知。

你會發現。

人生的戰場有兩個:

精神上和物質上。

精神上的戰鬥是在追求是非標準,也就是信仰,信就對,不信的都是錯的,很主觀,而終極的追求就是沒對沒錯,達到空的境界;

而物質上的戰場是個修羅場,每個人都是阿修羅,身在修羅場,鄙視人間道,嫉妒天人道,輪復不休。身在戰場就要把自己打造成戰鬥機器。

人活著要不然就戰鬥,要不然就去追精神信仰。沒有第三種活法,第三種不是涅槃的就是死了的。

最好的心態就是隻關注當下,對未來不要胡思亂想,一切都是遊戲,當下要玩就要玩的開,不玩了或者累了就能安靜下來找找信仰。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活到哪算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