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女性的月子期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段,不仅仅关系着产妇的身体健康的恢复,还关系到宝宝的成长,甚至直接与婆媳关系和家庭和谐大有关系。

本来就由于老一辈的人与现在年轻的夫妻在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就有所区别,再加上在照顾孩子的方面上,老一辈的人总觉得自己有经验,而年轻的父母觉得科学育儿才是最正确的方式,所以就很容易闹得不开心。相当多的婆媳矛盾就是在月子期间形成的,很多人甚至县城发明了一个词汇——“月子仇”。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妈妈,奶奶怎么又来蹭饭了”孩子的话让奶奶伤心落泪,坐月子的矛盾不能忽视

张婧的婆婆虽然和他们小两口生活在一个城市,但是很少来他们家,因为张婧公公身体的原因,身边总是要有人陪着在,所以这也就导致了自己的婆婆很少来自己家。上个周末,张婧的大姑姐带着自己的公公去医院检查身体,她的婆婆抽出空来家里看看自己的小孙子。然而,婆婆在门口脱鞋的时候,孩子刚一抬眼看到自己的奶奶,说了一句话让张靖的婆婆伤心落泪。婆婆正想换鞋来抱抱小孙子,哪想到孩子马上说:“妈妈,奶奶怎么又来蹭饭了?”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小孩子天性本善,况且孩子还小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不用想,孩子一定是听大人说的或者是大人教的。婆婆再看看自己媳妇儿冷漠的脸,老人一脸的无辜和满肚子的委屈没地方说。

其实,说起张婧和婆婆之间的矛盾还要追溯到五年前,张婧坐月子的时候留下的矛盾。这之间的月子仇就那么难化解吗?原来婆婆平时不喜欢来他们家,事实上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婆婆和张婧有矛盾,待在一起总是吵架。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当时,张静在坐月子的时候听自己的闺蜜和朋友说去月子中心好,自己也觉得去月子中心也省的的两家老人来回照顾。但是婆婆却觉得去月子中心太过于费钱了,就直接表示不同意,所以两人的裂痕因为这样产生。其实好几次,看在孩子的面子上,老人就想着和自己的儿媳妇这件事过去就好了,但是实际上效果很少,再加上张婧公公的原因,也只能选择尽量不来家里。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可是,让老人家没想到的是,儿媳妇还把这样的思想观念传给了自己的孙子,真是让老人心寒。虽然当时真的闹得很不开心,但是不至于把这样的观念还交给小孩子吧。

月子期间留下的仇,难道要记一辈子,这样的做法真的正确吗?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月子仇一辈子,还要灌输下一代,这样真的好吗?

张婧的做法其实并不是那么稀奇,相当多的妈妈都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无意识的时候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当然选择的方式大多是在孩子面前说老一辈的不好,让孩子在心里就认为老一辈的是坏人,让孩子从小就比较讨厌老人。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放在做人层面上来谈,这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可以理解,但是不支持这样的做法,

因为这样的做法会给家庭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1.丈夫的位置上十分“尴尬”

往往来说在婆媳关系中,往往受到伤害和影响最大的,就是夹在中间的丈夫和儿子。假如是站在自己的母亲一边,自己的妻子肯定会不开心。回到自己的小家庭中也会闹得十分不开心;可是假如站在自己老婆的一边,又好像对不起自己的母亲,一旦让别人知道了,还怎么做人。大人之间的矛盾还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假如这件事参合到孩子身上的话,整件事情处理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作为一个爸爸,他怎么可以任由这件事情发展下去呢?这个时候,大多数是家里的女性在逼着自己的丈夫做出事情的决定,将他们推上事情的天平上,向左不对像右也不对。其实,最后不管事情的结果是什么,都是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和和谐的,其实何必让自己不开心以及让整个家庭跟着受影响呢?

2.激化本来矛盾,问题被扩大

在很注重“世代传承”观念的我国,做老一辈的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忍受儿媳妇的冷嘲热讽,但却在孩子的问题上丝毫做不到让步,这其实是上反应的是传统文化的“反作用”。这里谈到婆媳矛盾事实上,就只是因为一件事活着是一种行为导致的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什么不共戴天的仇,现在很多人不断的重复,只是在想着如何解决,而不是说继续恶化或者是怎样去报复老一辈。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将问题的重要性降到最小化,将问题扩大话,将会激化事情的严重性,原本可以心平气和说的问题,到了现在只有站出来争的脸红脖子粗的才能解决,实在是得不偿失,其实把问题扩大化,最后辛苦的只有女性。

3.孩子慢慢长大,也会反思自己母亲的做法

身为孩子的妈妈,肯定没人想让自己在孩子的心里的形象一落千丈把,但是如果将自己和老一辈的矛盾不断恶化的话,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拥有认知能力的时候,孩子是会自己拿出来做比较的,孩子也有是非观,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妈妈,很有问题那么对于当妈妈的来说该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

“妈妈,奶奶怎么来了?”孩子的话让老人伤心,月子矛盾不能忽视

最关键的是因为家长给孩子塑造的这样的和环境会导致孩子“有样学样”,在将来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当他们今后成家的时候,是否也会用同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长辈呢?

总而言之,不要求所有的女性都能放下心里的隔阂,与自己的婆婆和谐相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起码要有一点的就是:切记不要将大人的矛盾或者是对长辈的什么想法传授给自己的孩子,适当就好。

事实上,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好,也是对自己好的一种表现和做法,大家对于这样的事情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