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亂局如何破?沒有暴力催收,老賴也能乖乖還錢

“小貸”亂局如何破?沒有暴力催收,老賴也能乖乖還錢


最近有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新聞廣為流傳:913萬人次被坑,特大套路貸黑洞!


全國特大網絡“套路貸”——“虞凌雲案”由全國掃黑辦督辦,該團伙在18個月內對913萬餘人次實施“套路貸”,將貸款人家屬的照片PS成不雅照惡意傳播進行催債,80後網貸業大佬虞凌雲終究沒有逃過“償債”的命運。


互聯網小貸業務本來是一種創新,可是卻發展成套路貸,並伴隨普遍的暴力催收,這就喪失了普惠金融的意義。


應該說,所有金融業務的核心內容都離不開對風險的管理,也就是防患於未然。同時,金融企業還與其他類型公司一樣,也需要追求利潤以及增長。因此,做金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前些年P2P行業盛行,很多挖礦的、開大浴場的、搞裝修的老闆們一擁而入,他們覺得做金融賺錢容易。結果,如今P2P行業幾乎全軍覆沒。


與此同時,還應看到,在中國當下個人小貸業務的確有著巨大的需求。那麼,在統一、完備的徵信系統沒有建立之前,到底該怎樣開展個人小貸業務呢?


我有一個建議:應該發揮國有銀行的帶頭作用,建立一個全國性的“中國小貸銀行”,專營個人小貸業務,廣泛吸收各路社會資本入股,通過軟性、高效的“催收”制度,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和發展。


具體而言,國有幾家大型銀行可以牽頭出資,每家10%股份,作為運營主體。此外,讓阿里巴巴、騰訊各入股5%,如果有人欠錢惡意不還,就禁止他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同樣的思路,還可以引進中國鐵路公司、幾大電信巨頭作為股東。


那樣一來,催收難題就解決了。如果有人惡意欠款,將受到諸多限制:


  • 不能乘坐高鐵
  • 不能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
  • 不能打電話
  • 不能向銀行卡里存錢。

如今社會,上面四個方面受到限制,實在太不方便了,就是為了欠幾千塊錢,太得不償失了!好吧,乖乖去還錢。


不僅是催收難題解決了。國資大型銀行在行業自律、監管方面有著完善的制度,“氾濫”放貸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目前是時候了,國資大型銀行應該在個人普惠金融方面發力啦!


事實上,傳統銀行作為正規軍,在普惠金融方面已經有不少嘗試。


據新華社報道,微眾銀行分別針對普羅大眾和小微企業的兩大類貸款產品的普惠效果顯著。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面向個人用戶的微粒貸產品筆均貸款僅8100元,主要貸款客戶中,79%為大專及以下學歷,75%為非白領從業人員,92%的貸款餘額低於5萬元。


與傳統金融產品相比,微眾銀行以“微粒貸”為代表的小額信貸產品具有“無抵押、無擔保,循環授信、隨借隨還,7×24服務、15分鐘貸款完成”等特點,讓客戶“隨時可得、按需貸款”。


微眾銀行作為一家民營銀行,已經成功的探路。如果國有大型銀行出手,再聯合各路行業巨頭保駕護航,一起打造“中國小貸銀行”,豈有不成功的道理?(作者:劉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