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投資家30丨對話華平投資程章倫:“控股”迎來窗口期 PE投資進入綜合競爭時代

手持90億美金“幹火藥”的華平投資,打響中國市場“控股和聯合控股”時代卡位戰。

在華平投資中國區聯席總裁程章倫看來,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正迎來控股窗口期,投資機構應以更創新的方式參與這一市場。

中國企業家或許不熟悉全球併購市場中的“Warburg Pincus”,卻在諸多大型股權投資交易中看到了“華平”的身影。這家PE機構不但為中國新經濟領域眾多獨角獸提供了彈藥,還與優秀企業家聯合創辦了多家新企業。

2019年是華平投資深耕中國的25週年。團隊完成45億美元中國二號基金的募集,加上華平全球基金的配資,中國資金池達到史上最高的90億美金;這一年也是華平中國退出金額創紀錄的一年,為投資人返回了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回報,錦欣生殖和ESR(易商紅木)兩家被投企業成功上市。

25年以來,華平在推動中國企業變革的同時,自身投資業務也不斷進化。如今,華平的基金出資人中出現了更多中國機構投資人的身影,超過1/3的投資項目是控股或聯合控股,退出也不再主要依賴公開市場交易。

“我們的投資回報仍是源自企業的成長。”程章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說,中國PE投資行業已經進入綜合競爭時代,對基金管理人的投後運營能力、多元化資產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精英投资家30丨对话华平投资程章伦:“控股”迎来窗口期 PE投资进入综合竞争时代

華平投資程章倫。資料圖

頭部效應明顯

《21世紀》:2019年國內股權投資行業的整體環境如何?

程章倫:2017年-2019年是融資大年。一方面因為大多數投資機構的剩餘資金有限,另一方面因為頭部機構的規模越來越大,大家通常認為經濟下行期存在好的投資機會,都希望把“炮彈”備足。

2019年基金募資趨勢出現了分化:人民幣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寒冬,而美元基金頭部效應顯著。

在人民幣基金中,國資滲透率逐步提高,真正市場化運作的私募基金佔比有限。根據清科統計數據,在2019年1-11月新備案的基金中,國資認繳總規模已佔基金總認繳額的75.2%。

美元市場頭部化趨勢明顯。2017年-2019年整個行業融了大約3000億美金,其中前十幾家公司大約佔了整體融資額的1/3左右。相比人民幣基金LP,美元基金LP組成更加穩定、機構化,受政策影響較小,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依然懷有很大熱情。

《21世紀》:為什麼投資機構頭部化這一趨勢越來越凸顯?

程章倫:主權基金、退休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人都有自己信任的GP,他們願意為表現優異的GP不斷加碼,因此資金配置會越來越向頭部集中。其實LP最關心三個數字:投資回報率、內部收益率和DPI(投入資本分紅率,即項目分紅和已繳資本之間的比例),它們是GP最直觀的成績單。

另外,過去五年行業進入了整合期。所謂的“爆款”越來越少,單靠傳統爆款項目不足以拉動大規模資金,再加上項目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因此投資機構頭部化成為了必然趨勢。如今,募、投、管、退四個階段都需要深耕細作,並不是每一個基金都具備這種能力。

行業已經進入綜合競爭時代。投資機構的品牌依託於過往投資業績、不斷積累的企業家關係等多個方面。未來前10名投資機構中再出現一兩家全新成員的概率比較低,不過頭部機構管理規模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很高。

《21世紀》:在退出這個環節,我們現在採取什麼策略?

程章倫:綜合表現說明一切問題。對於華平中國來說,無論是2013年之前DPI超過2、資金池是原來的三倍多,還是75%資產都是2016年之後的項目,這些都表明我們的資金回籠率和資金週轉率處於較高水平。

如果全部項目都依賴公募市場退出,那麼會存在很大風險。10-15年前我們大約90%項目都依靠IPO退出,過去幾年這一比例降低了一半。未來,我們將會更多尋求其他退出和資金回籠渠道,比如股權轉讓、底層資產出售、分紅、股權抵押貸款等。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二三十億美金的資金規模是一個分水嶺。當資金超過這一規模,多元化就成為了一個必選項。

所謂“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們需要利用資產之間的不相關性,實現最優的投資組合。華平中國聚焦房地產、TMT、醫療、金融、消費五大行業,而且還在東南亞市場投資,這樣就足以保證手裡有足夠數量、足夠多元化的牌可以打。

精英投资家30丨对话华平投资程章伦:“控股”迎来窗口期 PE投资进入综合竞争时代

中國PE投資行業已經進入綜合競爭時代,對基金管理人的投後運營能力、多元化資產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甘俊 制

加碼“超級都市圈”

《21世紀》:“超級都市圈”將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哪些變化?

程章倫:“超級都市圈”的發展將給中國經濟及產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2030年中國將有超10億人口居住在城市,其中一半集中在五大“超級都市圈”,人口平均規模達到 1.2 億人,並將貢獻 GDP 增長的75%及城市人口增量的50%。

城市密度、厚度的增加以及大都市圈的集聚效應將帶來很多正向作用。為了支撐“超級都市圈”的高效運轉,一批超級新經濟企業應運而生、迅速發展。

以房地產行業為例,隨著都市圈人口密度的提升以及城市居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城市中心存量資產的更新改造和價值提升將是一個長期趨勢。幾年前我們就開始關注和佈局這一領域,如長租公寓企業自如、魔方生活、盛煦地產,城市更新運營商CREATER創邑以及停車資產運營服務商陽光海天等。

《21世紀》:華平從什麼時候開始明確了“超級都市圈”這一投資主題?

程章倫:大約三年前,其實從被投企業的融資計劃中就可以窺見到“超級都市圈”效應。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大多數企業都傾向於從一二線城市入手,待業務發展相對成熟再將產品和服務延伸至三四線小城市,進而擴展到全國,比如我們之前投資的匯源果汁、銀泰百貨等企業。然而,如今企業越來越關注在一個都市圈領域是否做得足夠好、足夠具備實力。

中國規模最大的高端婦產醫院之一美中宜和,已經從一家醫院發展成在四大城市擁有七家醫院、一家門診中心、三家月子會所的全國性綜合婦產連鎖醫療服務平臺。

現在,它的業務重點是如何在北京等核心領域做得規模更大、產品線更豐富,而不是把同樣的業務複製到更多城市。

集中式長租公寓魔方生活起初打算將業務擴展至30個城市,不過後來在實際運營中發現,每套房子的裝修成本較高,小城市的租金不足以覆蓋,因此業務很難下沉。後來,魔方生活就主動放棄了這一路徑,現在在上海取得了更多成功。

《21世紀》:“超級都市圈”是消費升級主題的演進,今天投這個主題與此前有何不同?

程章倫:華平始終堅持做成長型投資,投資回報依託於產業成長。當“超級都市圈”密度越來越高,經濟複雜性自然增加,就意味著出現前所未有的機會、產生更多附加價值。

可以說,“超級都市圈”為今後的投資指明瞭方向。我們需要先錨定一個擁有價值和潛力的土地,然後再利用人工智能、5G、雲等各種“肥料”為土地賦能,從而讓在土地中成長的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愛學習教育集團(原高思教育)此前是一家業務集中在北京、有著20多年曆史的傳統輔導機構,現在它藉助SAAS、雲、人工智能等技術,致力於在全國打造以內容和科技驅動的K12教育賦能平臺。

控股和聯合控股佔比近半

《21世紀》:您覺得控股型併購的難點是什麼?

程章倫:與通常意義不同,華平將在中國市場上的控股定位為“控股和聯合控股”,我們對創始團隊和管理層持股的策略更加靈活,延續其成長型投資基因,通過資源和資本賦能企業、推動業績增長從而實現投資收益。基於這樣的思路,華平不會對原管理層“大換血”,而是選擇讓公司創始人和管理層繼續持有公司股權並留任。

《21世紀》:從投資交易比例上看,華平在中國市場已經有超過1/3的項目是控股和聯合控股。

程章倫:沒錯,中國市場正在湧現出更多的控股權收購機會,這類收購對私募股權機構的資金實力以及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高速發展的企業如今依然需要新的業務增長點,因為在商業環境中往往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這些企業需要藉助外部力量,包括資金、技術、人才等不同層面的支持,來實現團隊更新、技術賦能或者商業模式轉型等,從而突破企業自身限制。作為投資人,我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幫助被投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成為其所在細分領域的行業翹楚。畢竟,私募股權市場更大的意義是幫助企業創造價值,從而帶動產業及經濟的發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