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騰訊可以侵入阿里腹地(拼多多、京東和微信支付)而阿里卻對騰訊社交無可奈何?

ADHERE


社交和電商是目前移動互聯網重要的組成。社交是人和人進行連接,電商是人和物進行連接。對於現在互聯網用戶這兩樣剛需一般的存在。除了這兩塊,還有當下的內容領域的崛起,內容相當於人和認知的連接,可擴展屬性非常強。

個人理解電商格局是可以通過技術和模式被打破的,以前我們購物習慣一般侷限於淘寶/天貓平臺,之後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各種細分平臺也在慢慢蠶食阿里的份額。電商僅作為功能性用途,日常被打開率不高。所以目前淘寶也在改變做內容化,任務/遊戲化方向在走,目的也是提高打開頻率。另外內容電商的崛起也改變了購物的模式,從早期的人找貨到現在有了看內容帶貨的模式,也讓阿里通過收購/入股方式來增加流量入口。阿里系電商平臺想要穩住老大地位,面臨的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相比於社交想要撼動騰訊的地位難度就大很多了。社交具有聚眾屬性,簡單的講你認識的朋友都在微信,你想要進行溝通,看朋友動態,也不得不使用微信來進行互動。阿里也嘗試用來往、釘釘來做社交,但最終也只能以細分功能來獲取部分用戶。在WEB時代是用超鏈接進行跳轉,用戶更容易跳出轉移。APP相當於每個個體是一個孤島,當因為某個用途島上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島內的人進行大規模遷移難度比較高。

不管以後發展趨勢如何,騰訊和阿里很長一段時間還是互聯網最大的兩家公司,通過佈局已經建立了非常完整的生態體系。


光說LEO


騰訊有個電商夢,阿里有個社交夢,這是國內互聯網領域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騰訊在電商領域做過許多嘗試,比如微店、收購拍拍網等,最後發現自己做都打不過阿里,白費勁。阿里推出過社交軟件來往、在支付寶上線朋友圈等社交功能,企圖激發支付寶的社交屬性,最後發現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個社交之王,一個電商王者,是中國互聯網的兩座大山,但他們誰都沒辦法直接把對方幹倒。

騰訊曲線救國:自己打不過你,我幫著別人打你

2014年,騰訊2.15億美元入股京東,同時把手中的拍拍網送給了京東,並與京東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京東在微信中開闢一級入口進行流量支持,這意味著騰訊徹底放棄自己做電商的念頭,轉而通過扶持阿里的對手來染指電商領域。當時國內唯一可以與阿里競爭的電商公司只有京東,而京東勢單力薄,急需一個“靠山”進行資金和流量方面的扶持,二者一拍即合。而京東這幾年發展的迅猛勢頭,也證明了騰訊“曲線救國”的路線是對的。

2016年,騰訊又投資了電商潛力股拼多多,同樣用微信社交流量對其進行扶持,拼多多與淘寶和京東等傳統電商的路數不一樣,做的是社交電商,有了微信社交鏈的傳播加持,如魚得水,很快深入了三四五線城市市場,短短兩年時間,用戶飛速增長,月活比肩京東,在美國上市後發展的腳步邁得更大,如今也成為一個小巨頭了。

不過,雖然騰訊扶持的京東和拼多多都在國內電商市場有一定的成績,但離挑戰阿里還很遠。

2018年國內電商市場份額統計報告中,阿里以58.2%的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一,名副其實的電商一哥,第二名的京東僅有16.3%的佔有率,第三名的拼多多更是隻有5.2%佔有率,可以說阿里在國內電商市場是佔有壟斷性優勢的。

目前來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騰訊系的京東和拼多多依然很難對阿里構成實質性的挑戰,不過,通過小成本的投資,能讓騰訊間接享有國內超過20%的電商市場,騰訊這一戰略還是相當明智的。

支付領域各憑本事,社交增長力更強

阿里的支付寶源用戶來自淘寶,支付功能初期是為了服務淘寶買賣雙方而推出的,在有了一定的用戶和活躍度後,支付功能才獨立出來,成為支付寶,並圍繞支付功能進行相關領域的業務擴充,再利用其它業務進行拉新和提升活躍度,比如轉賬、充話費、借款、騎單車、交水電費、螞蟻森林等,如今支付寶已經獨立成為一個互聯網領域的巨頭,據說如果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上市,市值將超過京東。

而微信做支付,是典型的後來居上。騰訊擁有全國最多的用戶社交鏈,社交中肯定少不了資金往來,在十億級用戶基礎上,騰訊在2014年春節以一招“發紅包”,瞬間將大半社交用戶轉為微信支付用戶,嚇了馬雲一大跳。此後,微信又開發出掃碼支付功能,利用成功打通線下應用場景。

如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基本平分國內線上支付領域的江山,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寶是集合了許多功能,才擁有這麼多用戶和活躍度,而微信支付基本上僅依靠轉賬和掃碼支付就已經有這麼大的體量,社交與支付,顯然非常配搭。

電商和社交不同,阿里無法複製騰訊”曲線救國“之路

為什麼騰訊能通過扶持阿里的對手,達到染指對方領域的目的,而阿里卻很難呢?

一方面,騰訊當時扶持的京東,在國內電商市場已經佔有一定的份額,並且京東在3C領域有著自己的優勢。而國內的社交領域,基本都被微信和QQ壟斷了,就算我們熟知的陌陌,也是在騰訊沒有涉及的細分市場中勉強生存,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所以,阿里找不到一個與京東在電商領域地位一般的標的進行投資扶持。

另一方面,電商與社交有很大的不同。電商基本是一個純商業性和開放性的領域,商品交易第一,粘度和依賴性其次,對於很多用戶來說,在哪個平臺買東西其實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商品質量過關、價格便宜、物流正常就好,現在也有很多用戶手機裡同時裝著淘寶、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電商應用,買一件東西都會在幾個平臺上對比價格,哪個便宜買哪個。這也是京東和拼多多能在國內電商市場分一杯羹的重要原因,遷移平臺對用戶來說並沒有什麼損失和阻力。

而社交不一樣,社交是一個私密性比較強的領域,如果你問一個人,為什麼你要使用這個社交軟件,十有八九是這樣的回答:因為我朋友都在這上面。微信沉澱的,不僅是用戶,更是用戶的社交關係鏈,用戶用得越久,他的社交資源在微信上就沉澱得越多,對微信也就愈加依賴。如今微信號的重要性已經和手機號相提並論,這麼兼具國民化和個人化的東西,是異常穩固的。所以,要用戶遷移平臺,成本非常高,除非社交平臺自己崩塌,否則很難去動這塊蛋糕。


社交的價值非常巨大,幾乎每個互聯網公司都想染指,但幾乎每個公司都失敗了,阿里也不例外。其實阿里與騰訊是非常互補的關係,馬雲也說了,阿里和騰訊並不是競爭關係,他們可以在相當多的領域展開合作,這兩個偉大的公司,在未來還會在更多的領域改變我們的生活。



科技扯談官


阿里的電商是插座模式。撥一個插在京東的插座上,只要能通電一樣用。誰便宜,誰方便就對誰忠誠。對手只要產品好,用錢砸,就能分一杯羹。

騰訊的社交是竹子模式。看著是一根一根的,撥的時候,發現整個一片竹林,就一個根。地底下盤根錯節,一根你也拔不動。那邊地再好,這裡的竹子你也挖不動。

所以,阿里能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強運營說的就是這裡。

而騰訊運氣真的好,微信又是他家的。微信這一眼泉,澆灌了整片騰訊的地,種什麼都能長。京東,拼多多,微視等,澆灌之後成不成,就看各產品的手段了。



滄丘先生


應該這麼說,在現在2大集團的格局之下,誰也拿誰沒辦法。

1,騰訊自己做電商的結果就是死,這個已經有多個案例了。騰訊之所以自己做不好電商,是因為它已經擁有了2個最值錢和最賺錢的業務——社交最值錢,遊戲最賺錢。電商對於騰訊來說,屬於“重資產且低利潤”,淘汰也屬正常。但是社交流量最好的變現途徑之一就是電商,所以它只做投資電商就行了。至於移動支付,屬於流量變現環節閉環中的重要環節,騰訊當然要自己做了,而這對於阿里的打擊只是社交價值的一種正常展現而已。

2,阿里做社交已經想了很多年,但是沒有一個成功的。包括最近吹牛吹的很厲害的釘釘,其實也只是“虛假繁榮”而已。為什麼?從社交行為本身去分析,社交中最持久最有價值的關係是親情關係、愛情關係和友情關係,這些關係網微信上擁有的可以說最全。而釘釘擁有最多的是商務關係,是相對易變不持久的關係。加上釘釘為了討好企業主、留住企業使用,在一些功能上做得有些反人性了,企業的員工是被迫使用,一旦有機會立刻會離開。阿里一向以待遇優厚著名,因此我猜懂得如何做好一款社交軟件的產品經理應該還是有的,但這麼久都沒能成功,這原因應該出在決策層身上。再看看阿里文娛艱難的發展,更說明問題。

3,從長遠來看,電商會隨著技術的發展社交化和分散化,也就是說未來電商極有可能會消亡。而社交永遠都存在,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因此,雖然我很討厭騰訊的遊戲,但我也認為騰訊會比阿里有更好的未來。


耀點思維


這個問題我認為並不準確,可以說雙方都沒有侵入對方的電商或社交領域,也可以說雙方都有侵入對方的領域,怎麼解讀呢?

1、騰訊:騰訊自身其實很早就做電商了,做過拍拍網、也收購過易訊,但是這些都沒成功,統統以失敗告終。至此之後,騰訊其實自己再未侵入過電商領域。但是顯然騰訊並未放棄電商領域,只是以另一種方式進行,扶持其他第三方的電商平臺。但是如果你細看拼多多、京東這些第三方平臺,其實他們都是在細分領域獲得了成功,並非是全面的進入電商平臺。拼多多的崛起是靠的淘寶空出的低端市場,而且這個市場是有實實在在的需求(三四線小縣城以及農村等地區),至於京東更不要說了,最初就是從3C領域慢慢發展起來的,同樣也是一個細分的小領域。即便是現在的規模,也相當於阿里的天貓而已,而不是整個阿里的電商系。

微信支付這個依託於微信的崛起,而其背後的財付通成立時間其實和支付寶沒相差多少,但是發展多年一直是不溫不火,根本威脅不到支付寶,也可以算是一個失敗的產品。只是微信這個國民軟件的誕生,才有了微信支付這麼個產品,至於微信支付成功的逆襲拿了移動支付領域的市場,只是在於微信的特點,活躍度、用戶普及率高,非常有利於支付的使用。

2、阿里:阿里對社交的滲透早前的確可以說是失敗的,不管是獨立社交APP來往,還是支付寶的社交化都失敗了。而之所以失敗的核心在於,阿里對移動端的前瞻性不足,對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後知後覺,基本沒有重點佈局。再遭到微信的正面進攻時,阿里顯然是慌了陣腳,不得不強行上社交,而根本不管其自身屬性,這種霸王硬上弓的方式自然不得人心。

現在的阿里其實仍舊未放棄社交這塊,經過當年的失敗後已經成熟很多,在做好自己電商和支付本職工作的同時,再來從細分領域切。比如釘釘這麼個產品,在企業辦公這個領域發展的非常不錯,從企業管理者這個角度切入,也算是拿到了一個細分的社交領域。同時螞蟻莊園、螞蟻森林也都帶有社交的影子,雖然本質上其是為了提高支付寶的活躍度和打開度,但一定程度上也強化了用戶之間的社交,當然這也是細分領域的社交。

綜合來講,阿里和騰訊雙方現在其實都有侵入對方的腹地,但是基本只能從細分領域來切,直接正面的對抗基本上沒有。除了移動支付這塊,這個領域雙方是實打實的正面競爭,並且雙方競爭的還相當激烈,從線上到線下,雙方再進入新的領域時基本都是你追我趕。為額遏制微信支付的發展,支付寶這2年也是沒少燒錢。這塊只能說兩者的天然屬性導致了當前的結果,微信活躍度高,支付寶錢包屬性活躍度天然低,只能靠各種燒錢和活動來提升用戶活躍度。



Lscssh科技官


社交是to C的生意,阿里巴巴是做to B生意起家的。等阿里巴巴醒悟過來要做to C生意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

阿里巴巴也不是沒有嘗試過社交,社交之夢從未熄滅過:

(1)阿里旺旺:是淘寶賣家和買家溝通的社交平臺,因為依託於淘寶,定位是淘寶購物的輔助溝通軟件,和騰訊的QQ、微信熟人社交平臺有一定的區別。

(2)來往:是2013年推出的社交平臺,核心功能是熟人之間的社交,後來改名為“點點蟲”,隨著平臺名字的更改,阿里的熟人社交也徹底銷聲匿跡。

(3)釘釘:to B業務平臺,支持同事之間的社交,定位於工作使用場景。

在熟人社交領域,騰訊看上去依舊是不可逾越的高山。


驛知行鐵軍商學院


道理很簡單,先入為主,人們已經習慣了用微信,而且有了很龐大的基數,其他的儘管做的也很龐大,但就很難打破人們使用的習慣,所以大家手機時刻開著微信,但是支付寶未必時刻開著,所以微信支付相對來的更快捷。再者支付寶還是以支付為主,而不是以社交為主,雖然功能實現沒問題,但人們觀念已經形成,就很難改變了


IT興趣聯盟


這就是戰略規劃的問題。

騰訊的根基就是社交。起初的QQ,後期的微信。說白了,就是滿足幾個億的擁護的社交需求。

幾個億人群的社交平臺,這就好比一顆樹的根和主幹。只要主幹不倒,發展任何枝枝蔓蔓都不是問題。根部和主幹都可以把營養輸送過去。

但是,這裡就是一個麻煩的事情,用戶的體驗感不好,我們用QQ也好,用微信,主要的作用就是社交,是聊天。可是你沒事就推薦我一些其他的東西,如果是喜歡的、有興趣的,那還可以接受,但是,你老是推薦我不喜歡東西,那就很讓我討厭。

當你影響到我社交或是講聊天的樂趣,不開心了,我就好產生反感。今天一個人發來一個鏈接幫我砍一刀,明天幫我投一票,後天給你推薦一個產品。這完全失去了聊天的初衷。很讓人討厭,要不是大家都用微信,還沒有很好的替代品,我相信很多人都想換掉。

騰訊入侵阿里,我沒覺得會成功。還是在根源問題上。

騰訊的根源是社交,大家都在屏幕後邊,如果是陌生人,就現在的美圖效果,你都不知道對方真正長什麼樣,圖片上的陌生女孩都可能是一個摳腳大漢。

微信微信,略微信一下就OK了。騰訊這個平臺不給你保證你聊天的人的真實性。你吃虧了,上當了了,被騙了,你到騰訊平臺舉報,各種證據都準備好了,騰訊可以做到的就是把對方的賬號給封掉而已,其他任何措施都沒有。

所以,你在微信上做生意,收付款,一切風險都是自己承擔。騰訊不給你任何其他保障。

但是阿里就不一樣,他的核心,也就是根基就是生意。所以,他跟商家收保證金,還有處罰條款。你想做生意,第一就是實名制,第二就是交保證金,第三就是阿里體系的徵信系統。你敢在阿里任何平臺坑人騙人,阿里就可以處罰到你,就可以讓受害者得到賠償。

阿里為了完成這種信任,自己就拿出來上千億做抵押。不管能不能處理到商家,他都可以賠付。你可以放心轉賬放心付款。你出問題了,只要你證據齊全,就可以找阿里賠付。而不是騰訊那種,最多把商家賬戶封掉,不管受害者的損失。

所以,騰訊系入侵阿里系,其實不改變自己的根基,就很難搶到對方的飯碗。

阿里,建立的是信任和處罰體系,以保障用戶資金安全為核心。

騰訊,你們聊天就OK了,管你屏幕後邊是誰,聊開心就好了。出了問題,你這個號就別聊天了,我只能保證這個結果。


白志雅


阿里的社交夢和騰訊的電商夢屬於一個類型的問題!都希望補齊的短板!

阿里為什麼有社交夢,簡單的一個場景你就知道,商家有個爆款想發到朋友圈傳播一下,發現被微信屏蔽了,那種體驗簡直不是太好!正因為如此,阿里一直想做社交,從旺旺開始,後面發現旺旺還是侷限於淘寶,始終沒辦法突破,阿里就開始繼續,,來往誕生,可是來往這款產品簡直就是奇葩還沒大規模推廣就死!筆者方面嘗試的登錄了一下,那款APP能上架不得不說阿里真的沒有優秀的產品經理!

後來阿里也開始改變策略,開始投資陌陌,頭條還自己開發了釘釘,目前看來都是還算不錯,但也還不足以威脅騰訊!

但綜合上面所有的場景都不是我們熟悉的社交場景,一個陌陌主打陌生人,這個是什麼神器大家都懂。頭條偏社區,釘釘是辦公!chuan而微信是大家心裡安靜的社交圈,裡面都是自己人,可以互相默默看看自己的朋友,親人,同事的吐槽,工作上不能說的,壓抑著的可以在微信說。這也是微信目前很好得的做到的這點!而微信的社群電商也能很好得從這裡切入,讓人感覺到目前傳統電商有被革命的趨勢,你看看身邊的各種社區團購活躍度很高,就能看出這個活力!阿里電商要有危機感啊,目前阿里的小二各種驕傲啊!

同時我也相信,阿里和騰訊最終如果被革命了,我相信不是他們熟悉的領域被人革命的!互聯網日新月異,你永遠不知道用戶的爆發點在那裡。但是傾聽用戶需求一定不會錯,所以希望兩大巨頭能多考慮一下用戶的需求,目前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多多少少有點店大欺客!


胡侃新零售


阿里和騰訊一個是以平臺為特色,一個是以流量取勝。

阿里無論是淘寶天貓螞蟻金服。還是往後發展出的阿里健康,阿里文化等等都是達到一個平臺,這個平臺的技術含量很高,框架很先進,融入了信息化的很多元素,所以說啊,淘寶的網上等各個方面那是做的非常棒的,或者說在國內應該還是首屈一指的。包括大家有沒有比較過京東平臺和天貓平臺的用戶舒適度沒有,只要你經過一比較,你就會發現天貓平臺的墊付舒適度更貼切,更符合顧客的心理,這就可以說明他是下了一番功夫深功夫的。

所以完全可以說阿里在網上購物,在平臺搭建方面那真的是首屈一指,但其技術含量及顧客的視力度數是度,那都是真的,從人的心理和需求需要做吧,這個做的很棒。

可是騰訊也有其獨特的地方,特別是在社交領域從最早的QQ到微信,那簡直是雄霸天下,無人能夠撼動其讀吧地位。有了社交的優勢,那麼就意味著他有非常強大的流量,流量就是生產力,流量就是金錢,這個它要比阿里在某些方面更有優勢的地方形成了絕對的壟斷地位。

但是從目前來說,阿里和騰訊各自守住自己的關鍵領域,雖然說騰訊相對更容易進入阿里,因為它有自帶流量自帶方法,但是也並不是那麼輕鬆自如,反過來阿里要進入社交領域也做過很多嘗試,甚至是掙扎,可是也沒有如其所願。

估計阿里的平臺壁壘和騰訊的社交幣流量壁壘還會相處一段時間形成互相很難突破一段時間。

這個時間內誰能突破自己,誰在自己的領域裡面更有作為,最終就會在對方的領域裡面有了滲透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