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小情兽TT


一部分原因是朱高煦自己作死,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瞻基的爷爷朱棣。

朱棣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立下过很大功劳。

朱棣就对朱高煦说:“好好干呀儿子,等到我当了皇帝后,就立你为太子!”

没想到,等朱棣登上皇帝宝座后,反倒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古代都是立嫡长子。

“原来这是给开的不能兑换的空头支票。”

朱高煦想,“既然我老爹能造他侄子朱允炆的反,我就不能造我的好侄子朱瞻基的反?”

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谋反。

朱瞻基帅兵五万亲征,命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留守北京。

大军行至乐安,朱瞻基两次向城中送去召降书,又用箭将招降条件射入城中。用功名利禄相诱。

城中将士无心恋战。

朱高煦投降。返回北京后,朱瞻基将朱高煦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都这样了,朱高煦就安安稳稳的过个小日子就行了呗,

不行,总要作点妖。

有一次,朱瞻基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

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没想到朱高煦,竟将大缸顶起,硬生生人还走了三百来步。

朱瞻基又命人按住铜缸并在周围点燃木炭,最后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好了,至此朱高煦同志终于把自己给玩死了。


胡玖


朱瞻其的亲叔叔叫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那我们来看看朱高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朱高煦从小性格就比较凶狠,早些年,朱元璋将几个孙子召到京师学习,朱高煦就不学习,而且举动轻佻,朱元璋对他就十分不喜欢。

公元1398年,建文帝继位,朱高煦与朱高炽一起到京城,舅舅徐辉祖就劝他要学好,朱高煦非但不听,还盗走徐辉祖的爱马。朱高煦还经常杀死官民和驿丞。

公元1399年,朱棣起后,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煦随军,并且经常作前锋。

公元1400年,朱高煦参加了白沟河之战,斩杀对方将领,在东昌之战,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危急,朱高煦率军赶到,救出朱棣。

公元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战败,又是朱高煦赶到,朱棣抚摸着朱高煦的背部说,你要努力呀,世子经常多病,意思就是世子活不了多久了,以后的位子就是朱高煦的了。

朱棣之后成功继位,朝中就开始讨论立太子的事情了,淇国公,驸马都比较喜欢朱高煦,经常在朱棣面前讲起朱高煦之功,希望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朱棣认为朱高炽这个比较仁德,而且还是朱元璋所立,也没有什么过错,不太合适。

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朱高煦被立为汉王,一直不肯去,朱棣只能同意让他不用去封地。

1424年,朱棣病逝,朱高炽继位,也就是明仁宗。

1425年,明仁宗病逝,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朱高煦打算在半路截杀朱瞻其,但是没有成功。

1426年,朱高煦起兵造反,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张辅拒绝。朱瞻基不忍心用兵,就写信给朱高煦,朱高煦不为所动。

朱瞻基派薛禄进行征讨,杨荣建议朱瞻基御驾亲征。朱瞻基又写信给朱高煦,跟他说,只要他肯投降,那么,就不会计较此事。朱高煦拒绝了。

城内的叛军想抓住朱高煦献给朱瞻基,朱高煦十分害怕,后来还是投降了。

群臣纷纷上书,请求把朱高煦诛杀,朱瞻基不同意,最后只是把朱高煦贬为平民,关押在西安门内。后来,有一天,朱瞻基去探望朱高煦,没想到朱高煦给他个扫堂腿,把朱瞻基绊倒了。

朱瞻基十分生气,让人用三百斤的铜缸把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力气比较大,还把大缸顶了起来,乱跑,朱瞻基就命人在铜缸边上点了木炭,就这样,朱高煦最终身死。


历史简单说


这个事情怪不得朱瞻基,要怪只能怪朱棣和朱高煦自己。

一、武人朱高煦一败死瘸子加死胖子哥哥朱高炽。

燕王朱棣从北平起兵造反,朱允炆再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不是朱允炆一句:不要让我担负杀叔的恶名,十个朱棣也被剁了,因为大明除了李景隆这种老子英雄、儿子混蛋的主儿,还有盛庸、还有铁铉……危急之时,总有次子高煦陪伴左右,朱棣为保命,常常一拍高煦肩膀:你大哥是个胖子加瘸子,你加油啊!高煦像个敢死队长,立马有使不完的劲儿,而且这家伙既是勇将,又是福将,简直就是打不死的李逵。到后来朱棣在叛徒加蠢猪李景隆的配合下,进了南京城,成了皇帝。

朱棣犯难了,太子朱高炽当王世子多年,谦恭仁厚,没有过失,且在老巢北平保卫战中以寡敌众,建立下卓越功勋。废他,没有理由,加上一群文官力挺,如黑衣宰相姚广孝、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谢缙,尤其是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朱瞻基,更让朱棣连远征蒙古也带在身边。结果朱高炽又进一步,成了皇太子。

高煦立下大功,吃了个哑巴亏,利用父亲北伐蒙古,太子监国,栽脏陷害太子,使朱棣疑心太子,打击太子党,结果解缙、杨溥光荣入狱。高煦是个粗人,没文化害死人,他以为自己人生的春天已经来到,竟然经常见人就说: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乎?他没有考虑老子的感受,当时玄武门事变后李渊被李世民、尉迟恭逼宫的!被成了太上皇!很快,有鹦鹉把高煦的英武壮举一五一十传给了朱棣,朱棣对高煦由爱转恨,永乐十三年五月,朱哥煦被改封到青州。但高煦贪恋南京户口,赖在京城。一次,朱棣一石两鸟问杨士奇:我听说了汉王(高煦)在京城行为不法的传闻,你们知道吗? 杨士奇这根老油条,相当机智:人家把我当太子党,外面没人告诉我们,但汉王(高煦)两次被封,不肯就藩,现在陛下要迁都北京,他要留南京,请陛下考虑他的用意。结果作为藩王的高煦原有的京城暂居证被朱棣收回,他被赶回了乐安州。

仁宗即位时间不长才十个月就走了,对弟弟恩抚有加,朱高煦没理由、也没时间造反。

二、朱高煦再败侄子朱瞻基。

到亲侄子朱瞻基上位后,高煦反了,竟然晕了头,还没造反就把造反的事情弄得地球人都知道!

朱瞻基吸取朱允炆的教训,御驾亲征,高煦没想到侄子和自己玩真的、如此生猛!瞻基兵临城下,保持武装高压之外,重金悬赏高煦的油光光的人头,这情景好似农家忙过春节,等着一只洗干净的猪头煮冻豆!高煦没等开仗,就向侄子投降了,成了侄子的“阶下囚"。

侄子派御史于谦把朱高煦臭骂了一通。

三、猪性难改,把自己送上了火葬之路。

高煦由王爷变成了阶下囚,一次瞻基高姿态来看他,他竟隔着监狱的栅栏,用脚勾倒瞻基,瞻基正愁找不到机会。立马下令,用三百斤重的大缸扣住他,谁知高煦竟把缸挺起来了,瞻基忍无可忍就不必再忍,命令手下准备了几百斤的柴火,点着了,把高煦火化了!


苍茫大地顾炜斌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孙。

朱瞻基虽然只在位十年就英年早逝,但他在位期间,明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堪称是明朝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时代之一。

然而,就这样一位明君,竟有过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朱高煦的污点过往。

朱瞻基为什么要杀死亲叔叔呢?有书君总结了以下三个原因:

一、朱高煦数次加害于朱瞻基和父亲,让他对亲叔叔情份尽失

明成祖朱棣只有四个儿子,按照大名祖制,可以名正言顺继承皇位的只有嫡长子朱高炽,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

然而,朱瞻基的亲叔叔朱高煦却是个一生都在觊觎皇位的人,至死都没有放弃过夺取皇位的梦想。

朱高煦是最像朱棣的一个儿子,生性凶悍,害起兄长来一点都不手软。

他先是公开与朱高炽夺嫡,失败后又依靠着靖难之役中多次救父亲朱棣于危难的功绩,坚决不肯去往封地,留在京城伺机蓄意谋害太子朱高炽。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虽身体孱弱,但儒雅仁爱,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兄弟朱高煦的僭越和侵犯。

甚至在继位时发现朱高煦有谋反的意图,都继续选择了原谅,期待以优厚的俸禄安抚好朱高煦的反心。可是,朱高煦野心太大,高官厚禄并不能填满他内心的欲望。

彼时,朱瞻基已经长大,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无数次帮父亲躲过了亲叔叔铸造的明枪暗箭,没有让朱高煦阴谋得逞。

后来,朱高炽突然暴毙,匆匆离世。朱瞻基料到朱高煦会再次蠢蠢欲动,以雷霆速度登上了皇位,再一次让朱高煦愿望落了空。

可是,朱高煦并不死心,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点都不在乎自己与朱瞻基的叔侄之情。

当时,朱瞻基刚刚继位,不想大开杀戒,再加上要秉承父亲遗志,所以他选择了对朱高煦一忍再忍。

可是,多年战战兢兢防着朱高煦陷害的日子,让朱瞻基对朱高煦情份尽失。

虽然面上礼遇有加,十分尊重,但厌恶已经深深埋在了心里,但凡有机会发泄,朱高煦的人头必然不保。

二、朱瞻基借朱高煦造反达成削藩目的,朱高煦沦为困兽之斗

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很有远见的皇帝,还在当太子之时,就意识到了威胁大明江山稳固的最大毒瘤是外藩。

所以,甫一继位,他就在想着如何削藩。可是,外藩都是自己的亲叔叔,直接动手会让世人觉得他冷漠无情。

于是,聪明的朱瞻基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那就是利用一直不安分的朱高煦。

果然,没过多久,一直被高官厚禄优待着的朱高煦就憋出了作死大招,掀开大旗,造起了亲侄子的反。

这场声势浩大的谋反,就像人正瞌睡时主动送上门的枕头,朱瞻基自然利用得十分彻底。

这次,因为谋反证据确凿,朱瞻基再没有轻拿轻放,而是顺势准了大臣建议他御驾亲征平叛的奏本。

朱高煦见多了朱瞻基对自己的一再忍让,一直觉得这个侄子是个软柿子,可以任自己随意拿捏,所以造反也造得如儿戏一般。

谁曾想,纸老虎一朝变真老虎,直接来了招大军压境。这下,朱高煦傻眼了,只能主动递上了降书。

群臣建议朱瞻基一定要将朱高煦就地正法,可他还有自己的打算,所以仍是留了朱高煦的命。

朱高煦一败,分属汉王的这支藩王,自然不复存在。

然后,朱瞻基趁胜追击,传召给另一位皇叔朱高燧,暗示他尽快主动撤藩。朱高燧见大势已去,默默交出了兵权,困扰朱瞻基已久的外藩问题眨眼间得到了解决。

朱瞻基一石二鸟之计圆满成功,朱高煦也由目中无人的皇叔被贬成了草芥一般的庶人。为了安抚被撤藩的皇叔,朱瞻基一并留下了朱高煦的命。

毕竟,此时的朱高煦已是困兽,杀与不杀,区别已经不大。

三、朱高煦最后的挑衅,触到了朱瞻基的底线

原本,朱瞻基是并不想直接杀了朱高煦的。哪怕朱高煦再可恶,他也是他的亲叔叔,皇族宗庙面前,弑杀亲叔叔的名声并不是谁都可以担得下来的。所以,朱瞻基只是将他囚禁了起来,逢年过节的,还会亲自去看望一下他。

可是,朱高煦的一生,一直都奔走在作死的路上。一次,朱瞻基又去看他,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都沦为阶下囚了还没有学乖,仍在一心作死——直接拿脚绊倒了朱瞻基。

老虎不发威,真以为朱瞻基是病猫?朱瞻基遥想自己一介帝王,对亲叔叔忍让到如此地步,却仍求不来他一个尊重,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这时,朱瞻基皇位早已坐稳,屈尊降贵去看望朱高煦,也只是想显示下自己以仁孝治天下的理念。

可朱高煦却半点抬举也不识,直接拿他的面子当球踢,当着众臣给自己绊了个满嘴泥,朱瞻基怎么还会再忍。

再加上,朱高煦的一再挑衅,一直是朱瞻基的逆鳞,能忍到最后已经是他修养够好,再不发火也太圣人了些。

于是,朱瞻基便命人将朱高煦倒扣在大铜缸里,活活烧死了。至此,朱瞻基与朱高煦多年的恩怨,终于彻底画上了句点。

综上所述,朱瞻基其实想杀亲叔叔朱高煦已久,但都碍于父亲遗志和发扬广大明王朝的梦想而没有动手。若不是朱高煦一再作死,怕是也不会落得那样一个惨烈的死法。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有句老话——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还有一句流行词——不作就不会死

这两句话依次对应朱瞻基、朱高煦叔侄俩。朱瞻基在杀死叔叔的过程中,无意间成为一个优秀的厨子,而朱高煦没能成为一代明君却成为一代名菜,也算功德圆满了!

一代明君朱瞻基这辈子,就有两个“污点”;第一就是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处死了他的叔叔朱高煦,第二就是他个人非常热衷于斗蛐蛐(作为劳模,也就有这么一个爱好,还被后世诟病,皇帝难当啊!)

朱高煦的悲剧,很大程度上要怪他寄几个(自己),因为不作不死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在那个权力可以搞定一切的年代


作为朱棣的二世子,朱高煦本应该是荣华富贵享不尽!

讲道理,朱高煦还是蛮有水平的,不仅长得帅还很能打。早在靖难之时,朱高煦就是朱棣强有力的左膀右臂,能征善战的朱高煦数次拯救老爹于危难之中,军中诸将中威信也极高;当然这些并不足以让他膨胀到要挤掉哥哥的位置

要怪就得怪朱棣同志!朱高煦的确是有想取代哥哥的意思,而且朱棣本人也更喜欢这个小儿子,原因很简单——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还是残疾,走路得拄拐,属于影响市容那一型的。而小儿子朱高煦不仅长得帅、还能打,跟自己很像!朱棣是否有想过废长立幼,这是一个问题

可是,在朱高煦眼里,他自己是很有机会的!因为当年他老爹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世子身体不好!”这句话让朱高煦十分振奋,可是他被老爹无情的忽悠了。因为说这句话的场景,实在是有些......那是一次险恶的战斗中,朱棣被重重包围,面对前来救援的朱高煦,朱棣颇为动情的说出了这句话,而朱高煦听罢大振,带着老爹杀出重围,并最终帮助老爹登上皇帝之位

得了天下,朱高煦功劳很大;再加上军中威信颇高,一时间风光无两,大有赶超哥哥朱高炽的意思!就这样,朱高煦膨胀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当权力的欲望蒙蔽了朱高煦的双眼,却没有实力的支撑

朱高煦很郁闷,打天下自己的功劳最大、论长相又是帅的不行;不管怎么说,至少要比朱高炽强太多了!朱高煦越想越气,越想越烦,怎么办呢?只能凉拌!

讨好自己的父亲不肯就藩,是朱高煦的第一条锦囊妙计,只要还在父亲的身边一切都有机会的啊!所以在朱棣明确表示你想去哪就去哪的时候,天真烂漫的朱高煦表示“我哪儿都不去,就在爹爹你面前!”朱棣也是比较喜欢这个小儿子的,也就没撵他走。朱棣倒没什么其他想法,可是朱高煦却错误的理解了父亲的意思,这是在给自己机会啊!于是乎他又四处活动,拉拢当年跟父亲一起打天下的武将班底,而这些人是比较支持朱高煦的,毕竟朱高炽跟他们关系一般,亲疏远近自不必多言。只是,这些人也不是头脑简单的丘八,貌似暗地支持朱高煦却十分坚定的要当墙头草,只是观望却不作声

转机终于来了!朱棣挂了、朱高炽即位,并很快在一年之内死去,侄儿朱瞻基要成为帝国未来的掌舵人,头脑发热的朱高煦,终于选择了爆发——造反!

他要重温自己父亲的成功之路,并十分坚挺的打了一仗,便投降了......

没能成为一代明君,却弄巧成拙变成一道名菜

演技拙劣、水平有限的朱高煦,原本想要设伏黑掉朱瞻基,却扑了空。扯着嗓子造反却很快就投了降,话说这朱高煦跟当年英勇神武的二世子真的相去甚远,莫非是成为王爷后,纸醉金迷的生活掏空了他的身体和灵魂?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朱高煦的叛乱并未造成什么影响,甚至说朱瞻基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打垮了朱高煦的一帮乌合之众,干净利索磕头流泪投降的朱高煦,被关押在大牢之中,衣食住倒是没受啥影响,只是行被限制了

一日,朱瞻基心血来潮去拜访自己的叔叔,结果这个叔叔也拿他不当外人,竟然一个扫堂腿给朱瞻基绊倒了。这让作为皇帝的朱瞻基很没面子,你说就算是你心中不忿,想要搞事儿,至少来个劫持之类的弄点大动静,可却偏偏就是这么勾了他一下,既不疼又不痒的,还很招人烦!

朱瞻基是个好人,但好人也有脾气,他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铜缸把朱高煦罩在了里面,你说都到这份上了,你就老老实实在里面待着呗,可我们的朱高煦同志身经百战,也算是力大无穷;二话不说竟然把铜缸顶了起来,摇摇晃晃的,练起了举重!朱瞻基终于愤怒了,立刻下令让人搬来柴火,堆在铜缸周围,随着大火烧红铜缸,朱高煦被处死

说来搞笑,朱高煦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其实都怪他咎由自取,怨不得朱瞻基。其实朱瞻基是很仁慈的,如果不是这个叔叔太过出格,他绝不会如此狠心、甚至变态

而我们无法理解朱高煦是怎么想的,作为曾经随父靖难的功臣,长得帅、还有钱,好日子不过非得要当皇帝吗?而且有这个实力吗?明知不可以而为之就罢了,最后还整这么一出,实在是让人感叹智商的重要性

作为知名帅哥,朱高煦甚至没能留下一副画像,但却留给了我们一道名菜,只是不同于广为人知的叫花鸡,他这道菜应该叫做“叫花朱”吧!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随着父亲朱高炽登上皇位,朱瞻基也随之被立为太子。第二年,明仁宗朱高炽病死,在位仅短短十个月。朱瞻基继位做了皇帝,定年号宣德,是为明宣宗。

明宣宗注重并整饬吏治,善待人才,加上他爹仁宗在位时打下的较好社会基础,此时的明王朝花团锦簇,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这段时期史称“仁宣之治” 。就在国力蒸蒸日上,民众安居乐业之时,一件宣宗最不愿看见的事发生了。

汉王朱高煦是宣宗朱瞻基的叔父。明成祖朱棣还在世时,为争太子之位, 高煦曾屡次进谗言诬陷其兄朱高炽,被朱棣识破后遭贬至山东乐安(今广饶)闲居。仁宗死后,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贼心不死的朱高煦准备派人在路上截杀他,然后自己篡位。因事起仓猝,加上瞻基很警觉,未能得逞。

明宣宗朱瞻基上位后的第二个月,朱高煦命人呈上一份奏疏, 里面提了四条治国安邦的建议。宣宗看后很欣慰,他对大臣们说:“永乐时,皇祖(朱棣)常对先皇(仁宗朱高炽)说此叔觊觎皇位且久蓄异志,不是善茬,要提防他,然而皇考(指仁宗)待他极为仁厚。今天他所提四策,均是为国考虑,果然是出于一片至诚之心,可见叔父早已痛改前非了” 。于是,宣宗采纳了高煦的建议,命有司照做,并回信表示感谢。

史载,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命人进京贡献了数十盏元宵花灯。有人提醒宣宗,说汉府所派之人,是假借献灯之名进京窥探虚实的。宣宗宽厚地表示要盛情款待来使,不可胡乱猜疑。宣宗还慷慨地赏赐汉王40峰骆驼,120匹良马,绫罗绸缎无数。后来,只要汉王提出要求,宣宗每次都有求必应,如数满足。

然而,明宣宗朱瞻基一片苦心,却换不来朱高煦的一点感激。同年8月,为图谋皇位的他还是铤而走险、悍然扯旗造反了。

朱高煦先是命人偷偷潜入北京,想策反英国公张辅为其内应,张辅不为所动,反将其擒获捆送朝廷。之后,高煦又收买山东都指挥使靳荣做内应欲攻陷济南,计划取济南后再攻北京。有人得知汉王即将反叛的消息后,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星夜赶赴北京报警。报急的人还未到,朱高煦就迫不及待地兴兵发难了。

他在檄文中指责仁宗违反洪武旧制,并呵斥宣宗德不配位,即位后犯有诸多不可挽回错误,还骂杨士奇、夏原吉等能臣是奸佞之辈。同时,他还分别给公侯大臣们捎去书信,造谣诋毁宣宗,挑拨君臣关系。

事态已经很严重,宣宗别无选择,只能调兵平叛了。夏原吉建议兵贵神速,大军集结后由宣宗亲自领着他们讨伐汉王,御驾亲征,先从气势上压倒敌人。宣宗采纳了他的提议,决定亲自率军出征。

明政府军前锋薛禄抵达山东乐安,朱高煦的汉兵早已森严壁垒,双方约好翌日出战。此时,宣宗率明军主力已经行到距乐安尚有百里之遥的地界,得知前锋已经和敌对峙的消息后,他立即下令大军星夜兼程,火速赶往乐安。大军疾驰一夜,黎明时终于抵达,立即将乐安城围得水泄不通。

朱高煦见明军大兵围城,城外旌旗猎猎,刀枪如林,人喊马嘶,被唬得不敢出战,只命军士在城头用火炮轰击。主将请求宣宗下令攻城,宣宗没有答应,而是连写两封劝降书,命人用箭射入城中,朱高煦拒不回应, 宣宗又写了封告汉王麾下将士的渝示,命人射入城中,城中守军争相传看,一些不愿与朝廷为敌的人便策划抓住高煦和他的几个亲信,以图邀功请赏。朱高煦见城外大兵压境,城内军心不稳,有哗变的迹象,他心知大势已去,内心十分沮丧、害怕。他这才知自己低估了宣宗,如今坐困愁城,走投无路,便决定放弃抵抗,缴械投降,以求得宽恕。

他派人秘密潜出城去求见宣宗,保证次日一定出城认罪投降。宣宗宽宏大量,立即答应了他的请求。

文献载,当天夜里,朱高煦命人将私造的武器以及密谋反叛的来往文书尽数销毁。天亮时,他准备献城投降,部将王斌等人极力劝阻,表示愿意拼死一战,与城共存亡,也决不愿乞降受辱。朱高煦方寸已乱,他只是反复叹息道:“城小力弱,城小力弱,打不过啊”。随即,他换上一身装束,偷偷出城跪见宣宗。随征的大臣们纷纷请求立即处死大胆谋逆的反王朱高煦,宣宗没有答应。

宣宗迅速出兵平叛,却意外地不战而胜。他处死了几个积极帮助高煦叛乱的幕僚和将领,宽赦了绝大多数的协从者,他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将军薛禄留守,自己引大军押着高煦和他的几个儿子班师回朝。

朱高煦被押解回京后,立即被削去王爵,贬为庶人,但一切俸禄照旧,在生活上予以优待,将他囚禁于西内,并将之改称逍遥城。

《明实录》载,宣德四年(1429年)明宣宗好意去逍遥城看望叔父朱高煦,高煦的举动却出乎意料,他乘宣宗不备,突然伸脚一勾,将宣宗勾翻在地。宣宗恼怒,当场命卫士抬来一个重达300斤的大铜缸,将胆大妄为的高煦扣在缸里。朱高煦自恃蛮勇,发力将巨缸顶起。宣宗怒极, 命人死命压住铜缸,再在周边堆上木炭,点火将他活活烤死。朱高煦暴死后,其他各王见状都老实了。至此,明宣宗朱瞻基的地位已经牢牢夯实,堪称无可动摇了。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这件事确实比较奇怪,当初朱高煦造反,被朱瞻基擒获后朱瞻基都没有立即处死,而是两个月才杀了他,而且杀的方式很残忍。起因是朱高煦伸脚绊了朱瞻基一脚。



朱瞻基算的上一代明君,他用这种方式杀死自己已经被擒的叔叔,确实是他帝王生涯的污点,正因如此才让人难以理解,历史也没准确的记载。个人猜测朱瞻基杀朱高煦的有两种可能:



一是斩草除根,虽然朱高煦被擒,但朱高煦为争嫡位,与朱高炽一系积累了很多仇恨,多次阴谋杀死朱瞻基,难免不让朱瞻基产生仇恨的心理,说白了那天朱瞻基去看朱高煦就没安好心,他是故意找茬,要杀了朱高煦。



二是过激杀人,也许当天朱瞻基真的只是为了看看二叔,但朱高煦完全不把朱瞻基放在眼里,不但不行礼,还极为幼稚的绊他一跤,朱瞻基也只是把他用缸罩住,他尽然把缸顶起了,这样朱瞻基都不杀他,那朱瞻基的颜面何在,一激动就把朱高煦给杀了。

至于哪种方式更靠谱,我也不知道,不知大家有何高见。


沧海一粟7528


明成祖朱棣有四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早逝)。

朱高炽长得肥头大耳、身体有残疾,走路得拄拐,待人仁爱,靖难时留守后方北京。朱高煦不仅长得帅,在靖难之役中,身先士卒多次立下战功,几次关键战役都是靠着朱高煦及时出现才扭转的,军事上颇有建树,朱棣对朱高煦也是很器重。


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为此也大伤脑筋,曾经引出一段大才子解缙诗:“虎为百兽尊,谁敢惹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头”。这让朱棣当时很动情,最终于公元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这让朱高煦很受打击。

朱高煦的太子念头并没有消失,依然横行霸道,无视祖宗法度,随意杀伐,甚至私用皇帝用品,多次攻讧太子,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意欲取而代之。

朱棣为了肃清北元势力,经常御驾亲征漠北,留太子在南京监国,狡猾的朱高煦制造一切机会来打击太子朱高炽。永乐十二年,朱棣率军出征回京,太子按照惯例到郊外迎接,但是由于准备工作的延误,导致接驾时间延迟了,朱棣很不高兴。下旨申斥太子,并且将太子的属臣下狱,一时间朝中人人对太子敬而远之。

朱高煦自为得手,在宫中自比李世民,朱棣逐渐得知真相后,大为恼怒,把朱高煦禁闭在西华门内,太子朱高炽为弟求情,尽力救护,后因朱高煦犯下私造兵器,豢养死士的罪行,朱棣将其安置在山东乐安州。

1424年朱棣驾崩,高炽继位,史称仁宗,但仅10个月后也驾崩了,此时朱瞻基正在南京,朱高煦欲截杀未果,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朱高煦私设五军都督,决定造反。

宣宗接受杨荣、夏原吉建议御驾亲征,但是宣宗这位仁德的皇帝,在起兵之前,又给了自己皇叔朱高煦一次机会,他将信送给朱高煦,劝他悬崖勒马,可朱高煦根本不听。直到宣宗的大军,很快就兵临城下。朱高煦眼见事情不妙,外加形势不利,就开城投降。

大臣力劝处死朱高煦。但朱朱瞻基只是让于谦(于谦一骂成名)出面当众申斥,将朱高煦解押回京,贬为庶人后,并且还免除了城中叛军的罪名,软禁在西内。

宣宗一次去探望叔叔时,朱高煦趁他不备,伸出一脚将宣宗勾倒在地。宣宗怒不可遏,立即派人找来一口300多斤的铜缸,把高煦压进去,哪知高煦神力,顶着大缸乱转,宣宗更生气,于是下令,堆上木柴放火烧铜缸,活活烧死高煦,既杀其父,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所以九儿子全部被杀!

朱高煦本来造反就是死罪,明正典刑实属正常,宣宗朱瞻基仅将其废为庶人,可谓仁至义尽,奈何朱高煦这个蠢货沦为了阶下囚,还要挑衅自己的侄儿皇帝,真是不作不死!


美丽青春您真痘


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每个人的结局都是自己造成的,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煦就是这样一位,他本可以做一位闲散王爷,享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他偏偏要不知死活的和朱瞻基争夺皇位,结果只能以惨死告终。

朱高煦的父亲便是史上为数不多的造反成功的皇帝朱棣,当初朱棣能够篡位成功,两个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朱高炽其貌不扬,还是一个残疾,但是他为人忠厚、宽以待人。明宣宗朱瞻基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明宣宗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他深谋远虑,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选。所以虽然朱高炽有残疾,但是朱棣相中了这个孙子,希望他以后能继承皇位。



可是当初朱棣造反之时,为了拉拢朱高煦就跟他说世子多疾,望尔多加努力。朱高勋就把这当成了朱棣对他的承诺,他认为朱棣以后会把皇位传给他。可是没想到朱棣最后还是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这让朱高煦心里非常不服气,所以他总是找朱高炽的麻烦。

朱高炽因为体弱多病,登基之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朱瞻基继位,朱光煦仗着自己是朱瞻基的叔叔,更加趾高气扬。因为他始终认为这个皇位是自己的,不该由他的哥哥来继承,现在皇位又到了侄子手里,他更加不服气。



但是说实话,朱瞻基对这个叔叔一直都是宽容忍耐,朱高煦扬言要造反,被人告发后,一他竟真的起兵造反,这时朱瞻基亲自率兵来讨伐他,等到朱瞻基打到他的门口,他才真的开始害怕,想要投降。

出了这种事情,朱瞻基都原谅了他的叔叔,对他仍然以礼相待,甚至给他很多丰厚的赏赐。但是朱高煦不满足,想要抢回皇位,这真是痴心妄想。他使用的手段都非常恶劣,让人不忍直视。


一次朱瞻基去看他,他居然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这次触碰了朱瞻基的底线,实在让他忍无可忍。之前朱高煦对朱瞻基父子多次挑衅,他们一直对朱高煦忍耐有加,这次朱高煦的做法实在令人不齿。

朱瞻基并不想真的杀了朱高煦,因为那毕竟是亲叔叔,早晚有一日大家都会去见祖宗,到那时说自己杀了亲叔叔,实在是不好交代,毕竟古人还是很重视这方面的。

但是不作不死这句话用在朱高煦身上真的太贴切了,他这一生都在想办法让自己死得更快一些。因为朱高煦做了这么多过分的事情,朱瞻基便把他关了起来。可是就算沦为了阶下囚他还是不老实。



一次朱瞻基去看望他。他居然作死的拿脚绊倒了朱瞻基,试想堂堂一位皇帝,居然被如此耍弄,怎会不勃然大怒?朱高煦一再拿朱瞻基的面子当鞋垫子,朱瞻基已经忍无可忍,他便命人把朱高煦扣在铜缸里,但是朱高煦仗着自己力大无穷,居然把铜缸顶起来了。朱瞻基便命人将大缸死死扣住,在周围烧起大火,最后朱高煦被活活烤死。

其实朱瞻基想杀朱高煦由来已久,只是一直碍于叔侄情分无法痛下杀手,若不是朱高煦一再作死,他可能还会活的更久一点。



所以人千万不要太作了,当一切大势已去要认清现实,拿鸡蛋和石头碰,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教训,做人要识时务,到任何时候不要以卵击石,否则最后的下场会很悲惨!


焱袶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杀死他亲叔叔,首先我们先开认识一下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相比较于肥胖体虚又有足疾的哥哥,英武强壮的朱高煦无疑更得朱棣的欢心。

尤其是在建文帝削藩,朱棣起兵造反之后,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每每身先士卒,屡败敌军,更是数次于绝境之中救的朱棣性命,朱棣大喜之下更是数次许诺要立朱高煦为世子,继承大业,这也就为日后的人伦惨剧埋下伏笔。

靖难胜利之后,朱棣当了皇帝,朱高煦居功自傲,满心以为朱棣会立自己当太子,却不成想,当了皇帝的朱棣这会儿后悔了,思虑再三还是立了长子为太子,封次子为汉王,就藩云南,这下可是惹恼了朱高煦,死活不肯去云南,朱棣也没办法,毕竟他也理屈,最后只能让他去了南京。

眼看就要到手的太子大位飞了,朱高煦自是满心怨气,待朱棣死后便准备造反,可惜还没开始继位的哥哥也挂了,换了侄子当皇帝,于是乎起兵造反,可惜还没来得及翻起多大的浪就被生擒了。

面对一个造过反的藩王,估计没有哪个皇帝能放下心来,自古以来别说是叔侄关系了,便是父子兄弟都照样举起屠刀,再说这个叔叔可不是省心的,之前数十年没少给他们制造麻烦,现在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朱高煦的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当然在史书上,文人们还是很好的美化了一下明宣宗朱瞻基的,说朱瞻基看望被幽禁的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因而大怒之下活活炙死在铜缸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