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冥王星會被從太陽系的九大行星裡除名?

唯小北


分類和定義的重要性

“冥王星被除名”看似只是一件普通的事,實際上並不普通。我們一般會因為對一個事物的理解加深,而對這個事物有不同定義或者貼上不同的標籤。 宋朝的的青原行思大禪師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動態的,而不是永恆不變的。而“冥王星被除名”這件事其實就體現了人類對於“行星”的認識在不斷地升級。

冥王星引發的革命

最早對於行星的定義特別簡單,那就是在天球中會移動的星星,古人用肉眼能直接觀測到的其實金、木、水、火、土這五顆行星以及太陽和月亮。而恆星指的就是那些在天球上幾乎不動的星星。這裡還要注意的是,古人最早是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因此,下這樣的定義並沒有什麼不對。

後來,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加上伽利略和開普勒的共同努力,日心說逐漸深入人心。

而牛頓的出現,徹底讓宇宙中心成為歷史,牛頓世界觀性的宇宙模型是無限大的宇宙,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宇宙不會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縮成一個點。

於是,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心,而太陽也不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這些觀念流行起來。基於這樣的認知,人類猛然發現,太陽其實是一個恆星,地球是一顆行星,而繞著行星轉的是衛星。所以,到此為止,太陽歸入到了恆星的行列;而月球出現在了衛星的行列;地球和金木水火土一樣是行星。這就是認知的提升導致貼給天體標籤的方式變了的典型案例。

後來,科學家在各種高倍望遠鏡的幫助下,發現了很多行星,但這些行星的個頭要比地球差不少,是幾個數量級的差距。如果它們也被歸類到行星當中,那這個行星的隊伍就橫跨太大的尺度了,這樣做並不合適。於是,科學家把這些極其小的行星命名為小行星。

後來,科學家發現這類小行星其實在太陽系當中特別多,尤其是火星和木星之間就有個小行星帶,如果不是木星的引力牽引,那這些小行星對於靠近太陽的這些行星的威脅就會極其大。

後來,科學家又在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天體,也就是冥王星。其實冥王星是這裡發現的第一個行星。所以,當時科學家還沒有發現冥王星背後還有一大波行星。又基於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都很小,把冥王星叫做小行星也不太合適。於是,就讓它成為了九大行星之一。

只是萬萬沒想到,後來科學家陸續發現了冥王星後面還有很多個頭有很大的行星,這一下子就讓冥王星的位置顯得十分尷尬。

所以,如果讓冥王星繼續待在九大行星的寶座當中,那這些行星也就應該也都算進來,這一下子行星的定義就又變得很複雜。於是,科學家又創建了一個分類,那就是:矮行星。這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除此之外,他們重新規範了對於“行星”的定義:

  • 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成為一個球形。(一些小行星就不是球形的,而是細長的,比如:之前進入太陽系的奧陌陌)

  • 繞著太陽轉,這也就可以將行星和衛星區分開。

  • 個頭要足夠大,能夠擁有足夠的引力把自己軌道上的小行星等天體都清理掉。

而冥王星包括後來發現的那些個頭也不小的行星就不符合第三條,所以不能歸類到行星當中。

因此,通過對於“行星”的再定義,冥王星只能從九大行星當中被除名,並被歸類到矮行星當中。也就是說,冥王星引發了一場對於“行星”的定義革命。“冥王星被除名”實際上體現的是我們對於天體分類的水平又提高了。


鍾銘聊科學


記得在上學時候得課本中還存在著九大行星的說法,直到2005年之後冥王星就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了,被降級為矮星系,為什麼會被除名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冥王星是什麼?

冥王星是太陽系當中的一個天體,最早的發現是在1930年,冥王星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星系,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



冥王星被除名的原因:

1.體積小: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為冥王星的體積是非常小的,就一顆普通的小行星一樣。

2.曾是海王星的衛星:在上世紀60年代的研究人員就已經發現了,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存在一個最佳引力點,這個點能避免兩個星球碰撞。

3.冰冷的星球:冥王星表明是就是大量的冰層覆蓋,常年的溫度也一直溫度在零下200多度,冰層的硬度都非常高。

4.處於黑暗之中:冥王星是離太陽最遠的常年接收不到太陽的光線處於黑暗之中,在美國新視野號的探測中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5.缺少空氣:上世紀80年代左右,研究人員對冥王星的大氣層進行了分析,發現冥王星上面的空氣比地球大氣層還要稀薄。

6.軌道不同:在對冥王星軌道運行的研究中顯示,冥王星軌道相對於黃道的傾角為17度,其他運行數據也都與8大行星不相符。



行星定義的三大標準:

如何定義行星這一概念在天文學上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006年8月24日通過了“行星”的新定義,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點:

1、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

2、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

3、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


飛鴻踏雪2


冥王星從九大行星中除名要從人類發現太陽系中別的星球說起,還有一段故事。

冥王星身處太陽系的邊緣地帶,環境非常寒冷,象徵著希臘神話中的冥界,因此被命名為冥王星。早在2003年的時候科學家就發現了身處冥王星外部的另一顆星行,編號2003UB313的齊娜,這顆星球無論大小還是重量均超過了冥王星,按照當時對行星的判斷,齊娜也應該算是太陽系中第十大行星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太陽系外部邊緣地帶的星球看的越來越清楚了,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星球將會被認定為行星,包括2002年在柯伊伯帶發現的誇瓦爾,最後科學家數了數發現大事不妙,竟然發現了23個行星,行星認定的門檻標準實在太低了。科學家發現了十幾個比冥王星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星球,如果它們算作行星,搞不好將來在柯伊伯帶上會有更多星球被認定為行星,天文學豈不是成了兒戲?科學講求的是簡潔,所以科學家想到了一個辦法,重新修正對行星的准入門檻,那麼柯伊伯帶上許多星球就不符合行星的門檻了,那麼冥王星就更沒有資格成為行星了,如果冥王星也有資格,那麼太陽系內就是23大行星了。科學家當時提出符合下面四個標準才有資格成為行星:(1)行星需要有足夠的重量,形狀必須是近似球形(2)行星一定要在軌道上圍繞恆星運動(3)行星必須有能力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天體。(4)沒有發生核聚變。當時天文組織在捷克首都進行了一場投票大會,最後237:157通過修正行星判定標準,冥王星被剔除在行星行列之外。


科學薛定諤的貓


簡單說,因為冥王星不符合天文學家對行星的最新定義,所以按照天文學家對行星的定義來看,冥王星也基本不可能重回九大行星行列了,如果真的重回了,也肯定不是九大行星,而是十大,甚至十一大行星了,因為天文學家已經陸續發現很多與冥王星相似的星球,像鬩神星甚至比冥王星還要大,如果冥王星重回行星行列,鬩神星沒有理由不加入行星行列!

那麼冥王星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呢?這取決於2006年天文學界對行星的重新定義。要想成為太陽的行星,有三個重要因素。一,必須圍繞太陽運行。二,運行軌道必須是近似圓形的。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必須清理掉自己運行軌道內的其他天體,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和唯一性,也就是說軌道內不能有其他天體。

冥王星之所以被踢出行星行列,主要是不符合第二條尤其是第三條。冥王星的近日點與遠日點距離幾乎相差兩倍,軌道面與黃道面偏離太多了,它的運行軌道甚至與海王星有相交。

冥王星有一顆衛星叫做卡戎,準確地講,衛星卡戎並不是圍繞著冥王星運行,它們更像是伴星,圍繞彼此運行。

所以,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並不是因為質量太小,而是因為沒有清理運行軌道內其他天體。被降級後的冥王星成為矮行星。矮行星大多位於柯伊伯帶,除了冥王星,還有鬩神星,穀神星和鳥神星等,它們都是相對較大的矮行星!

雖然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天文學家們對冥王星的探索和好奇心絲毫不減,畢竟行星和矮行星只是人為定義的概念而已,現實中冥王星存在的意義並不會因為定義的改變而有所不同!!


宇宙探索


簡單說來,事情的脈絡是這樣的:

1.人們在冥王星外側軌道發現一顆星體,後來命名為鬩神星。人們發現它與冥王星的大小非常接近。

2.按照慣例,這個鬩神星既然大小與冥王星這麼接近,應該也得算大行星了。後來又陸續發現似乎還有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體。這些天體也要求加入大行星行列。冥王星在原來九大行星中最小。新發現的這幾個哥們表示大家要看齊:你是大行星,我也得是。

3.這讓天文學家們很尷尬😳……

4.天文學家們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重新制定“大行星”的定義,把冥王星和那幾個哥們剔除大行星行列。

5.新的定義是:(1)以接近圓形的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動。(2)質量足夠大。(3)可以清除軌道附近的其它天體。第三條是新加的,就是對付冥王星和那幾個哥們的。

6.冥王星符合前兩條,但不符合第三條。它周圍還有其它小型天體在遊蕩。說白了,要想成為大行星,先得成為地區老大,成為一個“堂主”,有自己的“堂口”,在你的地盤你得說了算。冥王星顯然沒有這個底氣,連它的“跟班”——衛星卡戎——都敢跟它叫板。卡戎的實力不容小覷,其直徑差不多是老大冥王星的一半。說是它的衛星都有點勉強。這哥倆幾乎可以算是雙子星了!

7.於是冥王星被除名了……

冥王星心裡很不舒服。為了讓冥王星滾蛋,竟然重新制定規矩。實力為王啊!


北風中的石頭


講點神秘的。

我發現了很多神秘因素,有一個現象非常震驚。

第一、冥神數理是14,冥神的特點是隔一段時間死亡一次,接著又復活。冥神就是在這個循環下不斷死去和復活。

第二、碳14是用於測定年代的,因為它會衰減。碳14半衰減期為5730年,神奇的是,猶太人認為他們的歷史開始於公元前3760年,到今天剛好5730+48年。就是說,猶太曆史過了一個半衰減期,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入新紀元。或者約數為今年2018年進入新紀元。

第三、德國人符合冥神數理,所以你發現這個民族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毀滅,不斷復活的歷史。最近的兩次世界大戰生動的詮釋了這一點。然而拉開到歷史長河中其實這一群人一直是這樣。

德國光明會手勢就是團圓的意思。我已經破譯了,只是這裡不便細說。非常神秘和有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第四、冥王星被除名很像是一個冥冥中註定的,因為冥神必須死亡再重生。鏡像玄學其實支配著非常多的東西。

冥王星與海王星存在一個交叉,就是說冥王星在某個時期比海王星裡太陽近,就像冥神的復活和死亡一般。譬如,在1979年1月21日~1999年3月14日這段時間,冥王星就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陽。

第五、冥王星公轉一年是248年,248年前的1770年03月05日發生波士頓慘案,五名美國人被英國軍隊殺死,該事件導致5年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也就是說,美國走完了248年的輪迴,還有五年,是獨立戰爭248年。


國病


2006年8月24日下午,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決議,把冥王星劃為矮行星,從太陽系大行星名單裡除名了。自此,家喻戶曉的“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成為了歷史。為什麼天文學家會被從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名單裡除名呢?這樣從冥王星被發現的那天說起。

圖示:冥王星

冥王星是在1930年2月18日由美國的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的。冥王星的發現至今已經有89年的歷史了。當時已經距離太陽系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去了84年。因此冥王星的發現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當初冥王星的發現者湯博錯誤的估計了冥王星的質量。他認為冥王星的質量比地球還要大。這樣的話,冥王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後來隨著天文學家們的不斷觀測發現,冥王星的質量沒有當初發現時計算的那麼大,並且冥王星在很多方面一點也不像一顆行星。冥王星的直徑只有2370公里,還不到月球直徑的70%。因此不少天文學家建議把冥王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的名單裡面除去。但是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已經流傳了很多年,早已經被寫進了教科書。於是這些天文學家的建議被否決了。冥王星繼續在九大行星裡面“濫竽充數”。

圖示:冥王星被移出大行星名單

但是從2000年後,天文學家在太陽系的邊緣發現了一些和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體。如果冥王星繼續留在太陽系大行星裡面的話,這些新發現的天體也應當加入到大行星的名單裡面。那麼太陽系不但是九大行星,而且會有十大行星,十一大行星了。然而這些包括冥王星在內的這些新發現的天體直徑都不超過2400公里。它們和太陽系的其它大行星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天體。

圖示:地球、月球和冥王星及冥衛一

於是在2006年的8月24日下午,天文學家們就聚到了一起專門開了一個會,重新制定了行星的標準。標準規定:第一點,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旋轉的天體,這一條對冥王星來講沒有問題,它也圍繞著太陽旋轉,順利過關!第二點,質量必須足夠大,可以讓自己保持近似球體的形狀,冥王星也是一個球體形狀,這一條冥王星也順利過關!第三點,必須能夠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公道附近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這一點,冥王星做不到,它的軌道附近有比它大很多倍的海王星,闖關失敗!冥王星因為這一條被移出太陽系大行星名單。

圖示:被移出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

天文學家這樣重新規定了行星的定義,是科學發展的進步。這讓行星的定義更加明確。然而這個規定出來以後,很多人表示反對,認為不應該將冥王星移出大行星行列。天文學家又把後來發現的類冥天體劃分為矮行星。冥王星當仁不讓的成為了矮行星家族的老大哥。這或許讓那些喜歡冥王星的人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吧。


兔斯基聊科學


與太陽系其他8顆行星相比,冥王星顯得過於特別,它的體積甚至比月球還小。更糟糕的是,過於小的體積和質量是冥王星根本無法對天王星的軌道造成明顯影響。由於引力很小,它也不能吸引其他軌道附近的物體。而且,冥王星還有著與眾不同的公轉軌道。其他行星的軌道幾乎是完美的圓形,而冥王星的軌道卻是一個有很大偏心率的橢圓形,其近日點和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相差三十多億千米。鑑於這些原因,經過格外激烈的爭論,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決定,將冥王星歸入矮行星的行列。


蘇城百科點滴


因為冥王星有很多缺點。1、冥王星與八大行星的運行軌道不在同一平面上;2、它太小了;3、它不能把其他很靠近它的小行星清除掉;4、比它大的天體有很多,如:齊娜,它比冥王星還大一點,當時認為是“第十大行星”;5、它的軌道是橢圓的,而八大行星的軌道是接近正圓的。所以冥王星在2006年第二十六屆世界天文學聯合會上被降級為矮行星。

冥王星,不要難過


MVEMJSUNP


自從1930年被發現以來,冥王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但後來的觀測表明,冥王星要比另外八大行星小不少,並且它的軌道偏心率和傾角遠高於其他行星。尤其是上個世紀90年代,天文學家在柯伊伯帶中陸續發現了與冥王星差不多大的天體,它們的存在挑戰了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在201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了天體被歸類為行星所需滿足的三大條件,其中第三個條件是要求天體公轉軌道附近的其他更小天體需要被其引力清理掉。而冥王星不滿足這個條件,因為冥王星運行在佈滿各種小天體的柯伊伯帶中,所以冥王星就被天文學家從太陽系的行星行列中排除掉。

根據新的定義,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並且是柯伊伯帶天體。除了冥王星之外,小行星帶中的穀神星、柯伊伯帶中的妊神星和鳥神星、離散盤中的鬩神星也被歸類為矮行星。根據NASA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在2015年飛掠冥王星時所傳回的數據,冥王星是目前已知的矮行星中最大的那個,其半徑約為1188公里,相當於月球半徑的68%,地球半徑的19%。

雖然現在的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但根據太陽系的形成理論,天文學家認為在海王星的軌道之外可能還存在第九大行星。天文學家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發現了一些特殊的天體,它們被稱作極端海外天體(eTNOs)。這些天體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可達250天文單位,它們的軌道異常地沿著同一個方向排列。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反常現象是由一顆大型行星所施加的引力造成的。

據估計,這顆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的質量大約為地球的5至10倍,軌道近日點為400天文單位,遠日點為800天文單位,軌道傾角大約為20度。如果這個天體存在,那麼,它在過去的46億年裡足以清理掉公轉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它的引力將會主宰周圍空間,所以它符合行星的定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