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報道說某小行星接近地球,然後又擦肩而過。那麼它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暖色調111


據中新網、央視網等媒體8月2日消息:一顆直徑約130m的小行星“2019 OK”,以88,500公里時速於北京時間6月25日9時與地球擦肩而過。其最近距離只有7.2萬公里,不足月球到地球平均距離的1/5。而讓人更捏一把汗的是,此前連科學家們都未發現它的存在。

1、小行星對地球有多大威脅?

如果這顆小行星不幸真撞上了地球,那將產生難以預估的損失,其威力至少相當於3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2013年一顆直徑20m的小行星,爆裂成隕石雨落到了俄羅斯雅賓斯克州,就造成1,500人傷亡。而頻繁提及的“通古斯大爆炸”事件,方圓2,000平方公里一片災難,主流調查結果也認為是小行星的“傑作”。

據科學推測,地球每年會面臨數百甚至上千顆小行星威脅,僅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隕石數量就高達500多顆。當然絕大部分由於個頭太小,在下落的過程中已完全燒燬,能達到地面的則屈指可數。

但如果個頭夠大,其行蹤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像2017年10月,長約400m的“超級神棍”Oumuamua(奧陌陌),以每秒26公里(摺合時速9.36萬公里)速度垂直穿越近地太陽系;持續備受關注的小行星“2006 QV89”(直徑40m),原本預測有很大概率撞擊地球,直到上月中旬才最終解除撞擊預警。

2、那麼,這些小行星都來自哪裡呢?

威脅地球的小行星,有少量是來自太陽系之外,如上文提到的Oumuamua(奧陌陌),但絕大部分還是來自太陽系內部。

在太陽系範圍有三個小行星密集區域,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間的“小行星帶”,冥王星軌道外的“柯伊伯帶”(距太陽50~500A.U.)和“奧爾特雲”(距太陽5萬~10萬A.U.)。

截至2018年,人類在太陽系共發現127萬顆小行星,99%都集中在這三個區域,其中“小行星帶”就佔了40%以上。由於小行星自身不發光,個頭小,距離又遠,所以這些已發現數量很可能只是其家族中很小的一部分。

除了這三個主要密集區,在地球和火星之間還有“阿波羅小行星”群,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還有“半人馬小行星”群,在“奧爾特雲”之外的“黃道離散天體帶”也有小行星分佈。

3、小行星,會何去何從?

來自太陽系的小行星,究竟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如此多的小行星,人類該如何應對?

不同分佈帶上的小行星,其具體產生原因並不相同。主流觀點認為:很多小行星的原始材料可能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就已存在,由於木星和土星軌道共振阻礙了其進一步結合,因而在接下來的40多億年時間裡,相互之間雖然會偶有一些碰撞或零星組合,但無法形成像地球和火星等的大質量天體。

經過幾十億年淨化,絕大多數小行星都能相對穩定地在其軌道上運行。少量個體因軌道擾動或受到其他撞擊偏離原軌道的,在木星和土星的強大引力也很難撞向地球,所以我們也沒必要“談‘小行星’色變”。

不過,地球周邊還存在著2萬多顆小行星,其中直徑大於4公里的有數百顆,直徑大於1公里的有近萬顆。如果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將帶來“侏羅紀事件”的全球性災難。

(▲ 我國發現的第一顆近地小行星1997BR,距地最近0.0005A.U.)

因而,對具有潛在危險的近地小行星進行跟蹤監視必不可少。如果要想有效預防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人類必須提前10年就要發現它的蹤跡。而文章開篇提到的“2019 OK”,純屬幸運之神眷顧。


一週刊


太空中有數不清的岩石類的天體,在恆星引力範圍內飛行的這類天體都可以稱作行星。個頭小的叫做小行星。在太陽系這類小行星也是多的數不勝數。在我們地球軌道的外側,有著木星、土星這樣質量巨大的行星,可以吸引許多飛向它們軌道內圈的小行星。保護了地球不被小行星撞上,這也是上蒼的絕妙安排。可是還有許多漏網之魚,飛入地球附近,甚至撞上地球。小行星靠近地球的過程中,由於引力的作用,會飛得越來越快,與地球大氣層產生巨大的摩擦,小行星表面會被高溫融化。如果這個小行星個頭不太大,它就可能在飛行中氣化消失,即使落在地上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然而,如果闖入的小行星特別大就會發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據考古發現,地球就曾經被一顆較大的小行星擊中,造成原有的一些大型物種大滅絕,地球生物組成發生了一場大改變。人類社會看似科技很發達,上天入地攬月無所不能,其實比起自然的力量來說那是太微不足道了。一弄不好就可能亡族滅種,防範外來之敵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人類現在已經對可能的外來天體進行了防範偵查,可是茫茫宇宙何其浩瀚,那些小天體常常是來無綜去無影。比如前幾天,一位宇宙來客距離地球很近了,我們才倉促發現,如果它一心要跟地球來個擁抱,造成的爆炸威力據說有三十個廣島原子彈那麼大。要是發生在人口稠密區真是不可想象啊。

再一個問題是即使發現小天體靠近,人類又有什麼防護的辦法呢?把它半路炸了嗎?還是發射火箭推走小行星。我們人類製造的火箭最大推力可以使三四千噸的物體脫離地球表面飛到太空。可是一個小行星動輒幾百米長寬,質量都在百萬噸以上,火箭能使它改變方向嗎?而且還有長達千米的小行星。遇上又該怎麼辦?有人會說,我們只要改變它們的飛行方向就行,人類力量有可能實現這種改變。現實情況是,人類難以預測和發現每一個可能的入侵之敵。缺乏對付較大的入侵行星的能力。對於一些能量較小的小行星入侵,也沒有一個應對的預案。這次的小行星略過地球也算給人類提了個醒。

至於小行星從哪來?又到哪裡去?這兩個問題真不好回答。只能說太陽系有很多飄蕩的浪子,警察(木星、土星)碰到了就抓住歸牢。地球是否碰到,碰到會不會打架全憑運氣。月球碰到了就砸個滿臉麻子。


黃驃馬主人


小行星顧名思義體積小、質量小,同時也和八大行星一樣繞太陽公轉。它們的來源應該追溯至太陽系形成初期,形成大天體後剩餘的“邊角料”就成了小行星、彗星等。所有的小行星會一直繞太陽公轉,直到撞擊地球、火星、木星或者其他行星之後化為灰燼為止。
最近大家都被小行星“2019OK”刷屏了,這顆小行星以每小時8.7萬公里的速度,在距離五分之一地月距離處掠過地球,更加恐怖的是這顆小行星幾乎是在掠過地球的前一天才被發現,這著實令天文學們“捏了把汗”。這顆小行星如果撞擊到地球之上雖然不至於造成全球性的影響,但是夷平座城市還是綽綽有餘的。



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大多數都集中在小行星帶及柯伊伯帶,距離地球較遠也較安全。但是有一些小行星不走尋常路,距離地球較近,有的運行軌道甚至和地球軌道有交集,這類小行星才是天文學家重點關注的對象。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面對小行星撞擊是束手無策的,未來的二三百年都將如此。雖然科學家曾想出一些辦法面對小行星撞擊,例如核彈阻擊、引力拖曳等,但是這些辦法的前提是要預先知曉小行星的質量和軌道數據等信息。

圖:小行星2019OK掠過地球的軌跡

而這次掠過地球的小行星來得很突然,直到最後一刻才被發現,主要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大體上是伴隨著太陽東昇西落的,一直隱藏在太陽的光芒之中,根本無法觀測到。

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內發現了127萬顆小行星,並且這個數據未來隨著觀測技術的提升還會上漲,未來的二三百年內人類都要警惕小行星的撞擊,因為這在使人類滅絕的潛在危險源中位列榜首。



科學黑洞


那些與地球相交擦肩而過的天體小行星,它們來自於太陽系迴歸於太陽系。這些與地球相交且不重合地球軌道的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後殘餘的物質。是比行星小的多的天體,它們的質量總和比月球質量還小。目前科學已知的直經4千米左右的小行星2000顆以上,1千米以下的小行星有百萬顆之多,還應該有更多質量體更小目前不能觀察到的!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很多太空未解之迷都會慢慢的被人們瞭解認識!




星之緣A


簡而言之,目前所知的小行星都是來自太陽系內,在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當然也有例外,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唯一一個來自太陽系外的小行星就是著名的Oumuamua,一個外形像支雪茄一樣的小行星,科學家根據其軌道和速度推算出,Oumuamua不是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可能來自於太陽系外,並且有著名科學家甚至認為它是一艘地外文明的飛船。


ALENG的自媒體


宇宙大爆炸或者是超新星爆發,會將部分物質拋散出去,這部分被拋散的物質就是行星,因為爆炸爆發過程中作用力非常大,使得很多行星在宇宙中任意穿梭,並且受到各種天體的引力影響,有些星體就會進入太陽系,從而與地球擦肩而過。

進入太陽系的行星目前發現的規模不大,納入科學界觀測範圍的大致2000顆左右,可能還有很多很小的天體碎片,這類就數不勝數了。全宇宙中存在很多這樣的行星和碎片。

他們經過太陽系,有些行星與地球,月球或者其他星球撞擊,落入了各大星球中,也有些落入恆星中,如太陽等,更多的行星掠過地球后,一直會在宇宙中漂泊,最終歸宿,除了落入恆星,星球,還有就是被黑洞吸附,恆星坍縮吸入。








長生始皇帝


1)《小行星科技》

2017.10.13

作者己公開發表了《颶風科技》,《龍捲風科技》,《火山科技》.今再發表一下更厲害一點點的《小行星科技》.這些全屬於量子科技在現實中的應用系列.

"小行星科技"這標題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操控小行星在太空中該如何飛行的科學技術的意思.因為每一顆至今都在太空中飛行的小行星都是宇宙生命存在的另一種形式.所以就有各種各樣的小行星靈魂,他們修的智慧也是以佛魔妖三界可分,那麼不同的小行星各自的領導也就都不同,不過小行星們最大的領導也都一樣,可稱為:如來佛祖,上帝,宇宙之王等等都行.

問題是出在總是存在有個別的小行星靈魂意志即不強大也不堅定,所以才會被很強大的外宇宙邪惡勢力所誘惑而被操控成為聽命於惡勢力的小行星.這換到人間就叫"漢奸\

宇宙時空聯盟


他媽的我們又不是科學家,連科學家都不知道問我們幹戳


代號ZF


他們來自宇宙深處的x星雲,經過一千萬年的宇宙奔波來到地球,結果它瞧不上地球,不想撞,於是便飛走了。


精神小夥在瘋人院


〔宇宙定律〕

一 、物質的電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質存在電磁力,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推。多的物質會把少的物質推成圓球,因為兩種物質都在推,而且同一種物質任何一點推力都一樣大。推力又稱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勻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質任何一點向外發出推力都一樣大,但兩種物質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樣大。又因兩種物質都在使勁推少的物質被迫成圓球。圓球是物質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個球面稱為圓球面。圓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線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圓球面任何一點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條力線經過球心垂直於球心,所以從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線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遠離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質壓力重力的天體,它的最外層表層必須是球形(圓球),天體的球面如果變成方形……中心不但沒有物質壓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熱能量聚焦、正負(反)能量聚焦

光與一切物質同在充滿整個物質世界。太陽、恆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遠聚焦才能永遠發光發熱。我們看到的會發光發熱的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中心,行星的衛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的外面外層都有一個圓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圓球面是平凸透鏡、凹凸透鏡, 只要形成平凸透鏡、凹凸透鏡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循環的。

三、對環流層{上層與下層對環流}

自轉與公轉運動的動力層,宇宙間天體的公轉自轉都是有對環流層推動帶動運動的。同一個星球自轉有對環流層推動自轉……公轉有對環流層帶動運動,自轉與公轉運動是二個環流層,二個對環流層不是在同一個中心上的。沒有大氣層或有大氣層大氣只對流不進行對環流的星球(孤獨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衛星是一定不會自轉的。

♥♥♥………………………………

【真實的宇宙形態結構】

宇宙是時間無限空間無涯物質有限世界。空間存在著一個一個大型的物質世界它們是沒有相連被真空隔離。各個物質世界都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我們生活在其中一個大型物質世界裡。

我們的大型物質世界最多最外層的物質緊緊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態。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大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我們就在其中一個大圓球面裡面。這個大圓球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總星系。總星系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在總星系圓球面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銀河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銀河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太陽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太陽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圓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氣態圓球面內的最多氣態物質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氣態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圓球。

這些大大小小從大到小的圓球剛剛形成光‘就聚焦在它們的中心點上使中心發光發熱,太陽、行星中心、銀河系中心、總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恆星都是有光聚焦才發光發熱的。因光聚焦在中心點上發光發熱就會發生對流 對環流。每一箇中心點上有一組或多組對環流層,接近中心的對環流層可帶動中心轉動自轉,遠離中心的對環流層可推動天體、星系、恆星、物體、物質、行星等等繞中心公轉。月球有氣態層只有局部的對流沒有對環流所以沒有自轉只有公轉,月球公轉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組對環流層推動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其它行星的衛星公轉類同。靠近地殼的對環流層(有對流層與中間層組成交替環流)帶動地球自轉其他行星自轉類同。地球月球在同一個圓球面內被太陽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太陽公轉的其他行星公轉類同。太陽系圓球面內全部行星被銀河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恆星系公轉類同。銀河系圓球面內的恆星系被總星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總星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轉類同。總星系圓球面內的星系被更大的對環流層推動繞更大的中心公轉。就這樣以此類推外面外層到底有多少層次我不敢下決定…… 根據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層。我們是被套在圓球內從最大的圓球一直到最小的圓球……大圓球套比它小的圓球。就這樣圓球中有圓球,我們是被幾十層的圓球套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