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0:虽然Intel十代酷睿依旧缺席,却带来一款56核心的CPU

Hello大家好,我是兼容机之家的小牛。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AMD在移动处理器领域强势出击。发布了全新的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其中包括了后缀名为“H”的标压版本、后缀名为“U”的低压版本,最高八核心十六线程,其中R7 4800U可是将8核心的功耗压在15W,这就是ZEN 2架构和台积电7nm工艺的厉害之处。


CES 2020:虽然Intel十代酷睿依旧缺席,却带来一款56核心的CPU

面对AMD的咄咄逼人,和来自台积电的7nm制程工艺的压力,Intel终于祭出了杀手锏。这次Intel直接推出了新一代的移动处理器“Tiger Lake”,对标AMD的R7 4800U和R7 4800H,要让PC变得更加聪明。

“Tiger Lake”处理器采用了10nm+制程工艺,是一代10nm工艺Ice Lake处理器的继承者,不同于AMD在性能上面的追赶,Intel是想用它来重新定义移动平台,所以才有上文“要让PC变得更加聪明”的说法。


CES 2020:虽然Intel十代酷睿依旧缺席,却带来一款56核心的CPU

其中新一代的“Tiger Lake”处理器面向未来的轻薄本,除了CPU部分的性能比上一代领先10%之外,核心终于不是万年UHD630了。一直存在感很的Intel核心显卡终于改头换面,用了新的Xe架构,与Intel还没面世的独显DG1采用的是相同核心,非常值得期待GPU部分的表现。

在移动标压处理器市场,intel发布了他继续打磨14nm的成果,也就是Comet Lake-H处理器。最高规格为八核心十六线程,并且首次在移动处理器上把频率提升到5.0GHz以上,我们知道频率一高,游戏性能就好,但是功耗这东西扛不住啊,不知道intel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CES 2020:虽然Intel十代酷睿依旧缺席,却带来一款56核心的CPU


但是,说了这么多,都是Intel移动端处理器的消息,关于Intel的十代酷睿,仍然是鸟无音讯,丝毫不见Intel有发布的意思。虽然Intel的10nm工艺频率提不上去,这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但是就算是继续打磨14nm,你也得让我们看到成品吧。

不比移动端积极勤奋,在桌面处理器上,intel就变得慵懒迟迟不见新品,可能是因为躺着也能赚钱的原因!好消息是Intel虽然没有发布十代酷睿桌面版,但是十代酷睿的详细规格参数也已经被爆料的差不多了。


CES 2020:虽然Intel十代酷睿依旧缺席,却带来一款56核心的CPU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新处理器依旧是基于14nm打磨,并且全线引入了超线程技术,其次就是i3采用四核心八线程设计,直接相当于7代i7,之前九代i3相当于7代i5,新i5采用的是六核心十二线程设计,基本规格相当于8代i7,具体性能十分令人期待。

不仅如此,然后我们在3DMark数据库中看到,十代酷睿桌面版的频率也有了不少的提升。这牙膏挤得,甚是让玩家满意,这还得归功于AMD的奋发图强,让我花更少的钱用上性能更好的Intel处理器(开个玩笑)。

CES 2020:虽然Intel十代酷睿依旧缺席,却带来一款56核心的CPU


除此之外,在CES上,虽然没有十代酷睿桌面版,但是intel却为我们带来更加惊喜的东西。此前就有消息传出,英特尔将将与微软一起推出双屏笔记本,这次在CES上,Intel终于实现了他的想法。

现在,Intel与各家电脑厂商一起,在2020年CES展会上发布了多款双屏笔记本。其中有THINKPAD X1 fold和戴尔的双屏笔记本。

何为双屏笔记本,THINKPAD X1 fold的设计就跟三星华为发布的折叠手机一样,摊开是一整块大屏,折叠起来就是一款小型笔记本,其中一块屏幕作为显示,一款屏幕作为笔记本键盘,就是不知道,这款“屏幕键盘”手感怎么样,微软会不会对此单独定制一套Windows 10系统。

CES 2020:虽然Intel十代酷睿依旧缺席,却带来一款56核心的CPU

最后,面对友商AMD的多核心战术,Intel也在堆核心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终于是公布了下一代志强CPU,名为Cooper Lake,工艺不用说,依旧是14nm+++(我都不知道几个+号了),最高规格的有56颗核心112个线程。至于正式发布时间实在今年下半年。

CES 2020:虽然Intel十代酷睿依旧缺席,却带来一款56核心的CPU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Intel在CES 2020上面的表现了,虽然玩家甚是期待的十代酷睿桌面版并没有出现,但是Intel这次不仅更新了笔记本上面的处理器,还联合众多厂商推出了双屏笔记本,试图占领下一个风口,希望它不是“猪”。

本文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想了解更多的数码知识,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有问题的小伙伴也可以私信我,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分享更多优质的内容!我是小牛,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