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孟加拉為何要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何均堰


孟加拉獨立,印巴分治是導火索,1947年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被分割成互不相連的兩部分,孟加拉歸屬巴基斯坦,稱東巴基斯坦,1971年,在印度的干預下,孟加拉宣佈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孟加拉跟巴基斯坦和印度歷史上淵源極深,孟加拉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即成為印度孔雀王朝的一部分,1757年英國入侵孟加拉,孟加拉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孟加拉獨立不過四十多年時間,卻對南亞政局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印度與巴基斯坦如今關係的水火不容,兵戎相見,有很大原因是跟孟加拉獨立有關。


印巴分治,孟加拉變成孤島,為後來的獨立製造了契機



1947年印巴分治,根據最後一任英屬印度總督蒙巴頓主導的“蒙巴頓方案”,孟加拉被一分為二,西孟加拉歸屬印度,成為今天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而東孟加拉則歸屬於巴基斯坦,稱東巴基斯坦,成為與西巴基斯坦完全不一樣相連的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上的巨大差異,讓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矛盾重重,隨著印巴之間關係的持續緊張,為後來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獨立製造了契機。


東、西巴基斯坦之間從一開始就存在著不平等和互不信任的問題



由於相距達2000公里,東巴基斯坦完全處於印度的包圍之中,西巴基斯坦以國家主體自居,東巴基斯坦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從屬關係,孟加拉人講的是古老的孟加拉語,而西巴基斯坦講的卻是烏爾都語、英語,語言上的差異,文化上的隔閡都使孟加拉人難以對巴基斯坦產生國家認同感,同時西巴基斯坦人對東巴基斯坦人高高在上的不對等態度也讓很多東巴基斯坦人難以接受。在經濟發展投入上,西巴基斯坦更是漠視東巴基斯坦的存在,兩地發展極其不平衡,隨著東巴基斯坦獨立運動的持續高漲,西巴基斯坦以暴力手段鎮壓,這更加重了東巴基斯坦的獨立決心。


印度強勢介入東巴基斯坦問題,甚至不惜發動戰爭幫助孟加拉獨立



印巴分治讓印度與巴基斯坦關係持續緊張,印度需要讓東巴基斯坦獨立以牽制巴基斯坦,讓印度形成壓倒性優勢在印巴戰爭取得勝利。1971年4月東巴基斯坦在印度城市加爾各答宣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緊接著東巴基斯坦發生大規模的動亂和難民潮,印度在蘇聯的支持下大舉入侵東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12月,戰爭擴大到西巴基斯坦,印巴爆發全面戰爭。最終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印巴雙方停火撤軍,但東巴基斯坦獨立已經不可逆轉,隨著西巴基斯坦力量在東巴基斯坦內部的消失,西巴基斯坦政府只能眼睜睜看著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12月16日,東巴駐軍無條件投降,印度軍隊進駐達卡。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孟加拉的單方面宣佈獨立讓印巴關係更加緊張,西巴基斯坦方面一直試圖阻止東巴基斯坦獨立,因此一直到今天,巴基斯坦都對印度以武力支持巴基斯坦獨立耿耿於懷。這也是印巴關係長期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國布衣


孟加拉國是一個年輕的南亞國家,在1972年以前原本是巴基斯坦的領土。在1972年時,孟加拉國藉助印度的支持下,成功脫離巴基斯坦獨立。這個國家的面積僅有14·757萬平方公里,而且至今仍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那麼,孟加拉當初為什麼要獨立呢?



時間回到1947年,也就是巴基斯坦建國時。當時,孟加拉國被劃為了巴基斯坦的領土,叫做“東巴基斯坦”。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並不與巴基斯坦本土接壤,而是一塊“飛地”,所以埋下了獨立的隱患。1971年,東巴基斯坦果然宣佈脫離巴基斯坦,建立了孟加拉國。而孟加拉國選擇獨立的原因就有三點:

第一、印度政府從中作梗。為了削弱巴基斯坦的實力,印度一直在煽動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獨立。1971年,印度以幫助東巴基斯坦取得民族解放為由,向巴基斯坦發起猛烈進攻。在這次戰爭中,印度方面竟然出動了20個師、8個旅、32個空軍中隊,500架作戰飛機、46艘艦艇,共約50萬人的兵力。

第二、東巴與巴基斯坦本土矛盾。由於東巴(孟加拉國)遠離巴基斯坦本土,所以當地的獨立呼聲一直很高。當時,東巴的人口是巴基斯坦的兩倍,但國家的財政和資源大部分都掌握在巴基斯坦本土手中。因此,東巴不願意再聽從巴基斯坦的領導。

第三、巴基斯坦的血腥鎮壓客觀上加速了東巴獨立。為了阻止東巴分裂國家的行為,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的葉海亞採取了極端措施,派出巴基斯坦軍警和部隊屠殺東巴群眾,還造成數百萬東巴人流離失所。此舉不僅激起東巴人民更強烈的反抗,加速了東巴的獨立,而且反成為印度出兵介入的理由。

在印度的幫助下,東巴基斯坦在1972年成功獨立,並以孟加拉國為國名。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出任孟加拉國第一任總統。不過,拉赫曼在3年後的一場政變中喪生,而動盪的孟加拉國也並沒有發展起來,至今仍是南亞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歷史的荒野


1971年11月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12月16日印軍攻佔東巴基斯坦首府達卡。次年元旦,孟加拉宣佈獨立建國。僅僅一個多月的功夫,南亞次大陸風雲突起,政治格局徹底改變。

從表面上看,印度的軍事行動一手肢解了巴基斯坦。但實際上,羅馬並非一天建成,東巴基斯坦的獨立傾向也不是一夕之間出現的。

如此問題就產生了,東、西巴本來同屬一國,可為什麼僅僅因為一次戰爭就徹底分裂?東巴人又為什麼非要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

飛地帶來的國土安全問題幾乎無解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打開1971年的世界地圖,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巴基斯坦領土分為互不相連的兩部分,分別位於印度的東北方和西北方。

東巴基斯坦作為本土(西巴基斯坦)以外的一塊飛地,從首府到西巴基斯坦邊境城市拉合爾距離超過一千八百公里。如果印度政府不在陸路交通提供方便,兩地之間的聯繫則只能依靠航空和海運。

飛地除了給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交流帶來巨大阻礙,也使得這個國家在面臨戰爭時,無法有效保障領土安全。以當時的基本情況,巴基斯坦絕大多數駐軍都在西巴基斯坦一側,如第三次印巴戰爭開始之前,東巴基斯坦政府駐軍居然僅僅有一萬人。

當戰爭爆發以後,印度軍隊向東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進攻,巴基斯坦的主力部隊只能陳兵於西巴邊境,眼睜睜看著印軍在東巴勢如破竹,卻根本沒有能力展開救援。保衛首府達卡的巴基斯坦軍隊陷於孤立無援境地,最終只得被迫向印軍投降。

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軍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徹底佔領東巴,而西巴政府軍在此期間竟毫無作為,坐看東巴失守。這充分證明了飛地給巴國土安全帶來的問題是致命的,而且幾乎沒有解決辦法。

除了飛地以外,導致東、西巴基斯坦分裂的原因遠比想象中要複雜,幾乎可以涵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人口等各個方面。

東、西巴政治、經濟、文化、人口差異明顯,不平衡的政策導致矛盾日深<strong>

早在印巴分治之初,東、西巴基斯坦之間在各方面就有著極為明顯的差異,如果不是同為穆斯林這個宗教因素,二者幾乎沒有可能走到一起。

這麼說並不誇張。從建國到制憲,東、西巴之間始終存在著巨大的政治分歧,以真納為首的穆斯林聯盟希望建立一個統一的、高度中央集權的共和國。而位於東巴的政治力量則與之相反,希望自身以高度自治的方式和西巴組建聯邦制國家。

最終,真納以強硬手段否決了東巴政治力量的提議,這也導致建國以後,東巴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從屬地位。

但是,人口構成方面,東巴基斯坦卻擁有近4200萬人,佔據巴基斯坦人口總量的56%。也就是說,東巴擁有更多的人口,卻只得到了相對較小的政治權利。

除此以外,為了鞏固國家統一,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在建國之初採取了幾乎與尼赫魯相同的政策,於國內強制推行烏爾都語作為官方語言,並對東巴的孟加拉文字予以改造。但是語言推行工作並不順利,甚至還在東巴地區引發了流血衝突事件。

顯然,東巴人並不認可與他們毫無關係,又難以學習的烏爾都語。作為“國父”的真納曾親自到東巴首府達卡發表演說,穩定局勢。可他的態度依舊強硬,強行壓制了所有反對聲音。

建國之初,東巴的總體經濟水平也較西巴稍好。以1953年為例,東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40.8億盧比,而西巴則只有137.3億盧比。差距雖然不大,但因此卻導致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為扭轉經濟上的弱勢,西巴佔絕對優勢的巴基斯坦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時,往往便會有所傾斜,一度使得東巴經濟水平持續惡化,甚至出現了糧食供應不足的情況。

由於農業、工業投入分配的不合理政策,到1960年,西巴糧食作物年產增長率為6.35%,而東西則僅僅有2.3%。工業的政府補貼也是如此,導致同一時期西巴工業資本佔據了全國的七成,東巴只有三成。

如此明顯的兩地差異與不公政策,再加上飛地這個天然的阻隔因素,導致所有問題被成倍放大,如果巴基斯坦政府處理不當,長此以往下去,東、西巴之間的矛盾激化只是時間問題。

東西巴政治分歧由來已久

之所以將政治分歧單獨拿出來討論,是因為這個因素的存在,幾乎導致了東、西巴之間所有問題矛盾都難以調和。

從建國伊始,議定巴基斯坦國名時,東巴的孟加拉就被歧視性的邊緣化。實際上,在印巴分治之前,本來沒有巴基斯坦的地域名稱,這一詞彙是被政治家們創造的,它分別由旁遮普(Punjab)、阿富汗尼亞(Afghania)、克什米爾(Kashmir)、伊朗(Iran)、信德(Sind)的首字母拼寫而成,即PAKISTAN。

它的含義為,即將建立的國家包含了以上這些地區。可以看到,以上羅列的幾個部分均為西北地區,卻獨獨沒有東部的孟加拉。

由此也可以見得,印巴分治之前,孟加拉在印度穆斯林內部是被邊緣化的。所以,為了爭取更多利益,1940年的穆斯林聯盟大會上,來自孟加拉的領導人就曾提議並通過了拉哈爾決議,打算在東北和西北地區分別組建擁有自治權的政府。

甚至穆斯林聯盟內部還有人提議,要在印度範圍內建立三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即東北部的西巴基斯坦,東北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海德拉巴。

但所有這些提議都遭到了真納的強烈反對,1946年,“巴基斯坦決議”就是在這種爭論不休的情況下產生並通過的。

政治權利分配不平衡的問題還表現在,建國以後政府職位的歸屬上。如1960年代,巴基斯坦關鍵部門的高級官員中,西巴籍13人,東巴竟無一人。而且東巴地方政府,從官員到軍隊均以所謂的“外省人”為主。

當然,為了緩解東巴政治力量的不滿,西巴也做出過一些妥協,選擇相對溫和的東巴籍領導人出任政府總督。然而,這種弱勢總督往往又無法和強大的穆斯林聯盟抗衡,國家大權仍舊掌握在西巴政治力量手中。

1956年制定憲法以前,巴基斯坦一直沿用英屬印度政府的憲法,總督仍舊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但實際上卻成了任人擺佈的傀儡。

巴基斯坦沿用英屬印度的憲法,也決定了巴基斯坦政府仍舊是中央集權模式。所以,西巴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央政府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力,強行解散了東巴在1954年選舉出的地方議會。

以上種種,無非是在國家政治中,西巴為了保持自身的優勢地位,對東巴進行的一系列打壓。

軍人政府改革失敗,東西巴矛盾進一步加劇,爆發內戰

1958年,巴基斯坦文官政府無能以及黨派傾軋,導致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內部混亂不堪,地方頻頻出現暴力衝突。一直佔據特殊地位的軍隊藉機出面接管國家,並廢除了1956年制定的憲法。這也使得後來巴基斯坦內部軍人干政成了頑疾和常態。

雖然從長遠看,軍人政府掌權不利於國家發展,但它至少在短時間內平息了內部混亂,甚至在巴軍首腦阿尤布統治期間,巴基斯坦還出現了“黃金十年”的繁榮期。

而“黃金十年”的繁榮背後,東、西巴矛盾卻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惡化。

當巴軍新任首腦葉海亞上臺以後,東西方矛盾已經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緩解矛盾,軍政府從政治到經濟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開放給東巴人更多的政治權利,給予東巴人更多的選舉席位。

錯誤估計形勢的葉海亞決定於1971年提前舉行全國大選。當時西巴擁有選舉席位138個,東巴擁有169個。葉海亞自認為選舉過後,他和軍隊就可以退居幕後,使國家正常化,但選舉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東巴政黨人民聯盟一舉獲得167選舉席位,以多數席位一舉成為巴基斯坦最大的政黨。西巴的人民黨卻只拿到了88個選舉席位。東巴人民聯盟和西巴的人民黨矛盾難以調和,軍政府變得很尷尬,葉海亞的態度在兩個政黨之間搖擺不定。

按照選舉結果,人民聯盟領導人穆吉布將成為巴基斯坦的新一任總統。但是,穆吉布的政治目標卻是在掌權以後,實現東巴自治,以使東巴人的權力得到更好的保障。

這與葉海亞和人民黨領導人布托的政治理念截然不同。因為穆吉布的做法會嚴重損害巴基斯坦的國家利益,葉海亞最終選擇了支持布托。

穆吉布失望之下,在1971年3月7日發表了“跑馬場”演講,公開表示要帶領東巴人尋求自治。此後,他得到了東巴人廣泛的響應和支持。

形勢已經十分危急,一直優柔寡斷的葉海亞終於下令抓捕穆吉布在內的人民聯盟領導人,並將整個東巴進行戒嚴。

但是,一切都晚了,超過十五的東巴萬人被組織起來,反抗軍政府的統治。內戰就此爆發。而當時的東巴駐軍僅有一萬人,雖然在葉海亞的指揮下迅速打敗反抗軍,卻在國際上卻引發了極大的影響。

宿敵印度從巴基斯坦內戰中看到機會,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第三次印巴戰爭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宿敵,自印巴分治伊始就衝突不斷,雙方為了爭奪領土,已經打了兩次大規模戰爭。巴基斯坦出現內戰,讓它看到了削弱宿敵,將其一分為二的機會。

1971年11月12日,印度集結大批軍隊向東巴發起進攻。巴基斯坦軍隊對付反抗軍遊刃有餘,但在規模佔據優勢的印軍面前,卻沒有還手之力,最終被包圍在達卡城內,徹底失去與外界的聯繫。

同時,印度又在西部印巴邊境集結重兵,使得巴基斯坦軍隊寸步難進,無法對東巴進行救援。

最終,達卡城內的巴軍於12月16日投降,印軍徹底佔領東巴,人民聯盟在1972年1月1日宣佈建國。

孟加拉從此獨立,成為一個主權國家。

誠然,巴基斯坦從建國伊始就存在著許多矛盾,看起來似乎難以調和,但如果沒有飛地這一劣勢將矛盾無限放大,東、西巴的融合可能就比想象中容易許多,國家也未必會陷於分裂的艱危境地。

所以,孟加拉之所以獨立,既是兩地的利益之爭,也在於巴基斯坦有著先天不足。尤其後者,註定了巴基斯坦維護統一與領土完整,要比普通國家困難千倍百倍。


五酒煮史


關於這個問題,孟加拉國對巴基斯坦表示:我也不想背叛你,可以實力根本不允許啊!

孟加拉國的獨立,最直接的原因在於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此戰印度左右開弓,巴基斯坦在東西兩線都遭遇了慘敗,不得不接受印度提出的停戰條件,那就是放棄東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

可以說,孟加拉國完全是被印度的刺刀頂著脫離巴基斯坦走向獨立的,而孟加拉國的“自立門戶”,除了印度的從中作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片區域實在和巴基斯坦親切不起來。

在英國人來到南亞次大陸之前,“印度”是個地理名詞而不是一個國家,正是英國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才將四分五裂,各自為政的南亞各土邦攏在一起,形成了面積達500多萬平方公里的英屬印度。

鼎盛時期的英屬印度,除了包含整個南亞次大陸,還包括阿拉伯半島上的也門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緬甸。

但隨著大英帝國的由盛轉衰,對印度的控制也逐漸力不從心。二戰結束後,英國徹底掉出一線強國序列,印度的獨立趨勢也已經不可避免,因為先前的也門和緬甸都獲得獨立,因此英國人只對剩下的南亞次大陸部分進行“分而治之”。

根據英國人的設想,在英屬印度範圍內,除克什米爾,剩下的區域根據宗教的分異劃分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印度佔據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中間區域,而巴基斯坦則佔據兩側區域,通過這種犬牙交錯的態勢,加上克什米爾的故意埋雷,印巴雙方的矛盾從印巴分治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了。

此時的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的關係相當微妙。從外部來說,兩者都有印度這個敵人,理應抱團取暖;但從內部來講,雙方除了同屬伊斯蘭教範疇,幾乎再難有共同語言。

因為英國人的使壞,巴基斯坦連自己的特色文化都沒有,何談讓東巴基斯坦和自己產生共鳴?

再加上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距離相隔千里,這樣的情況,即便兩地想要抱團取暖,也難以擰成一股繩。

當然,和西巴基斯坦尚且難以融入,和宗教針鋒相對的印度就更沒有共同語言了。但印度相比於巴基斯坦有更多的“關切”。

首先,孟加拉分東西兩部分,印巴分治時,西孟加拉已經併入印度,如果巴基斯坦掌握了東孟加拉,那麼印度的西孟加拉也不會安寧;

其次,印度和孟加拉之間存在著至少197塊大小飛地,而且還是多套飛地,這讓雙方在邊境是真正的盤根錯節;

最後,孟加拉雖然在宗教上和巴基斯坦親近,但是在種姓制度上和印度更相似,歷史上的孟加拉國也深受印度佛教的影響。

有這麼多利益相關的地方,印度當然要將孟加拉國死死攥在手裡,而攥在手裡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徹底脫離巴基斯坦的統治,併成為印度的勢力範圍。

所以孟加拉國作為名副其實的小國,1947年印巴分家到1971年脫離巴基斯坦獨立,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自主權,本質上說孟加拉國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博弈的棋子。



不過雖然孟加拉國國土面積較小,但由於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使得這裡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過億的龐大人口使得印度根本就難以徹底消化這個小國,加上孟加拉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巨大的扶貧壓力也使得經濟尚不發達的印度望而卻步。

所以在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身上被強行剝離下來後,印度沒有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種表面上相安無事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今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既有這個國家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的干擾。

巴基斯坦內部的政策導致孟加拉地區出現了獨立想法

孟加拉國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東部地區,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後成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由於這裡位於東方,所以孟加拉地區又被稱為東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後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形勢圖)

印巴分治之後,巴基斯坦地區的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西巴基斯坦。國內所有的資源都被巴基斯坦政府隨意分配,因為偏心,政府預算的大部分沒有投入到人口更多的東巴基斯坦,反而用來建設西巴基斯坦。比如1950年到1955年度,巴基斯坦政府將53.6%的預算投入到西巴基斯坦,而同時期西巴基斯坦人口只佔整個巴基斯坦的45.5%。

比例最大的年份是1956年到1960年度,巴基斯坦政府將預算的68.3%投入到西巴基斯坦,而佔有 該國人口大部分的東巴基斯坦只得到了31.7%。


巴基斯坦政府的厚此薄彼,引來了東巴人的不滿,進而出現了很多對抗行為。這樣一來就遭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鎮壓,當時巴基斯坦在東巴地區有武裝人員9萬多人。

東巴地區的主要人口為孟加拉族,他們和生活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孟加拉族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大量老百姓越過邊境來到了印度。據說當時有大約1000萬人從東巴基斯坦逃往印度避難,約佔當時東巴人口的七分之一!

(逃亡的難民)

本來這件事兒只是巴基斯坦內部矛盾,當孟加拉族逃亡到印度後,危機開始國際化,也給了印度人趁機干涉的機會。

印度對孟加拉獨立起到的幫助。

看到東巴基斯坦亂成一團,印度當然不會袖手旁觀。作為巴基斯坦的宿敵。印度決定趁機肢解巴基斯坦。

於是印度在邊境建立了大量難民營,以便接收從東巴基斯坦逃亡過來的老百姓。同一時間,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在1971年3月27號發表了對東巴基斯坦人民獨立解放事業的支持。

(英迪拉.甘地)

隨後,印度軍隊開始在難民營中招募游擊隊,並且將訓練好的游擊隊全副武裝地送到東巴基斯坦境內。這一行動前後累計向東巴基斯坦境內輸送了10萬人,讓當地的巴基斯坦武裝部隊陷入了無窮無盡的治安戰中。

(孟加拉游擊隊接受訓練)

為了報復印度,巴基斯坦決定對印度發動了奇襲,制定了一個命名為“吉汗行動”的空軍突襲行動。

可惜,由於當時印度人已經早有準備,巴基斯坦的這起突襲行動並不成功,反而被早已準備充足的印度找到了開戰的藉口,於是雙方爆發戰爭。

(印度坦克部隊在前進)

在這場戰爭中,印度總共出動了67.5萬人,對總兵力36萬人的巴基斯坦總擁有絕對優勢。戰爭的結果是東巴基斯坦被印度佔領,當地的9萬駐軍成為俘虜。巴基斯坦被迫和印度簽訂停戰協議並且承認東巴基斯坦的獨立。

(印巴簽訂停戰協議)

所以說,假如沒有印度的支持,孟加拉想要獨立是不可能的!

公平的說這事怨巴基斯坦

這場戰爭其實本來可以避免的,東巴基斯坦也難以獨立出去。

雖然孟加拉人和西巴基斯坦的老百姓民族成分不一樣,但他們有共同的信仰。

所以,在1947年獨立之後,孟加拉人對巴基斯坦還是有很大的向心力,畢竟他們擁有共同的敵人印度。

正是因為巴基斯坦政府厚此薄彼,給了東巴人民不公平的待遇,才導致雙方最終分道揚鑣,也給了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機會。

這個故事其實很值得警醒,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巴基斯坦正是因為沒有做到公平對待孟加拉人,最終失去了大片國土和人口,在和印度對抗中劣勢更明顯了。

假如可以有一個可以重新選擇的機會,我相信巴基斯坦一定不會這麼做!


歷史風暴


孟加拉國與巴基斯擔。

並非同宗同祖之輩。

僅僅是以信伊斯蘭教,而走到一起。

當時巴基斯坦分為東巴基斯坦(當今的孟加拉國)和西巴基斯坦(當今的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後。

巴基斯坦的政治經濟中心在西巴基斯坦。

東巴基斯坦看上去僅是西巴基斯坦的附庸。

東巴基斯坦的民眾心生不滿。

但伊斯蘭堡的大員們缺少敏感度。

輕視東巴基斯坦的態度,沒有明顯的轉變。

東巴基斯坦的離心離德現象漸漸濃厚。

197O年巴基斯坦舉行大選。

受到印度支持穆吉布.拉赫曼贏得東巴基斯坦的大選。

被伊斯蘭堡當局斷然拒絕。

拉赫曼一怒之下宣佈獨立。

伊斯蘭堡當局,下令拘捕了拉赫曼。

1971年3月起。

東巴基斯坦各地湧起了武裝反抗。

印軍藉機出兵。

與東巴基斯坦的反政府武裝,聯合夾擊政府軍。

導致第三次印巴戰爭。

巴方戰敗。

東巴基斯坦獨立。

孟加拉國成立。

故,東西巴基斯坦,是在蒙巴頓協議湊合在一起的。

西巴基斯坦措施不當。

造成東巴基斯坦心生隔膜。

印度煽風點火,趨火打劫。

造成戰亂。

才使孟加拉國落地。

內有不和,就被強敵利用,從而使國家分裂。

前車之鑑,教訓深刻。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孟加拉雖然是穆斯林,但和巴基斯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上圖是孟加拉人,下圖是巴基斯坦人

首先,民族不同。

孟加拉人是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語言上屬於藏緬語系,屬於亞奧人。

孟加拉人在印度居住至少上千年之後,巴基斯坦的主要民族,也就是旁遮普人才來到這裡。

旁遮普人屬於雅利安人後裔,語言上更加接近波斯。

雙方民族差別非常大,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

其次,宗教有區別。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孟加拉人是印度原住民,受到過佛教和印度教的長期影響,比如種姓制度。

直到今天,仰伊斯蘭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種姓殘餘影響,其中專門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的蓋瓦德人佔孟加拉人的絕大多數。

雙方就宗教上,也有一定差別。

再次,領導權問題。

當時的所謂大巴基斯坦,所有的權力基本掌握在巴基斯坦而不是孟加拉手中。

包括財政,資源分配,政治權利等大量的資源。

這引起了孟加拉人嚴重不滿,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貧窮落後的地方,經不起別人的層層剝削。

但對於孟加拉人的訴求,巴基斯坦政權並沒有在意,而是一味打壓。

還有,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關係一般。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兩國相隔一個印度,相距了2000公里。

無論經濟、政治上,孟加拉顯然和印度關係更為密切。

也就是說,孟加拉就算拋棄巴基斯坦,也可以和印度合作。

這也是東巴基斯坦最終走向獨立的主要原因。

最後,印度的干預。

印度直到今天也認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印度的一部分,自然要削弱他們。

1971年3月,印度通過了支持孟加拉國獨立的決議。

1971年,孟加拉國宣佈獨立,建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自然不會同意,立即派遣軍隊鎮壓是。印度感覺有機可圖,這是削弱巴基斯坦的好機會,乘機出兵。

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空軍12箇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空軍20箇中隊,作戰飛機300架,海軍艦艇20艘,約30萬人。

在東巴戰場,印陸軍在海、空軍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從東、西、北3個方向,對東巴實施“多路向心突擊”。

很快,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繫。

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在印度的軍事支持下,孟加拉得以獨立。


薩沙


孟加拉國獨立之前的巴基斯坦,本身就是英國人給硬擰在一起的國家,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各個方面都沒有共同語言。再加上有印度這個狼子野心國家的推波助瀾,雙方鬧掰是正常的。不分家,反倒可以算是一個全球罕見的奇觀了。

首先,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宗教信仰不完全一樣,略有區別。



眾所周知,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在印巴分治時會捏在一起,是因為這兩地的老百姓主要都是穆斯林。但是,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孟加拉人是印度大陸的原住民,自古就受到過佛教和印度教的影響,比如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就深深的印在了孟加拉人身上,即便是孟加拉的穆斯林也有種姓制度的殘餘。而巴基斯坦穆斯林就不存在這個現象。

也就是說,雙方在宗教上有一定差別。這無疑會使雙方產生隔閡。不過,這個差別也屬於正常現象。咱們國家的回族和維族同胞也都是穆斯林,兩個民族的差別有多大?想必用肉眼都能看得出來吧。

第二,民族和語言差別很大。

這個方面說起來很難理解,簡單點說,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旁遮普人完全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民族。

第三,西巴基斯坦存在欺壓孟加拉的情況。

由於巴基斯坦建國的主要領導人都在西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獨立後,國家的領導權自然就在西巴。而孟加拉就只能淪為被西巴領導的地位。

當時的所謂大巴基斯坦,大部分的權力都基本掌握在西巴基斯坦手中,包括財政、資源和政治權力的分配,都要向西巴傾斜,而孟加拉則處於一種被剝削的地位。

這種不公平的政策,引起了孟加拉人的嚴重不滿,因為孟加拉本來就是貧窮落後的地方,經不起別人的層層剝削。這就好比一個人已經是貧農了,如果還惡意剝削他,那麼他就只有武裝起義這一條路可走了。

可惜的是,對於孟加拉人的正常訴求,西巴基斯坦政府並沒有在意,仍是繼續打壓。這就為後來的孟加拉人解放運動埋下了一個很大的禍根。

這裡偷偷的插一句,西巴基斯坦人對孟加拉人是真的狠毒。具體可以去查資料,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四,印度積極干預孟加拉的獨立,是孟加拉人的幕後老大。

印度這個國家,表面上人人信教,是個很溫順的國家。但是其實,印度人發起狠來,一點都不比所謂的法西斯要差多少。一直到今天,印度人都認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印度的一部分,這兩個國家是要從地球上抹掉的。

因此,對於削弱巴基斯坦的大好時機,支援孟加拉人的獨立訴求,印度給予了百分之一千的幫助。

不過,光有印度的支持還不夠。孟加拉最後能獨立的關鍵原因,還有印度找到了蘇聯替他撐腰。



蘇聯和印度的關係,比較有意思。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中國是跟著蘇聯一起混的,而印度跟著美國混。然而到了七十年代,情況調轉了。中國跟了美國混,印度反倒跟蘇聯混了。

當時,巴基斯坦利用中國製約印度,而印度利用蘇聯制約中國。孟加拉獨立時,又恰逢中國搞十年運動,中國抗蘇力不從心。也就沒有多餘的力量支援巴基斯坦。

印度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明目張膽的干涉巴國內政,派兵進攻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全面爆發。

雙方的兵力部署達到50萬人之多,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了30萬人。巴基斯坦因為兩地分隔,因此在兵力上無法兼顧。於是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印度就將孟加拉和西巴基斯坦一分為二,變成了兩個國家。



據一些資料記載,由於蘇聯支持印度,因此美國在巴基斯坦內戰的問題上,是站在巴基斯坦這一邊的。但是由於當時美國還沒有從越戰的泥潭中脫身,沒有能力替巴基斯坦背書。於是在戰爭期間,美國只是派遣了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進入孟加拉灣威懾印度。

另外,在中國關心巴基斯坦內戰問題後,基辛格為了結好中國,還一度還稱派美軍的第七艦隊艦隊介入印巴戰爭。

不過,這些都是瞎扯淡。至始至終,美國的航母都在孟加拉灣內嗑瓜子看好戲,所謂的號稱要用航母摧毀印度海軍,也僅是說說而已。也正是這次戰爭後,巴鐵才真正的認識到,美國這種酒肉朋友根本靠不住,只有中國才是巴基斯坦真正的朋友。

美國人,一邊玩去。



事後,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投了承認孟加拉國合法性的反對票(這是中國大陸重返聯合國後的第一張反對票),並且中國政府還默許:只有巴基斯坦承認了孟加拉國後,咱們才承認它的合法性。

後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建立外交關係,中國也就順勢承認了孟加拉國。

總的來說,孟加拉國與西巴基斯坦分家,種族差異、宗教差異、語言差異以及經濟差異,這些都是誘因。正是因起這些原因,孟加拉人才會掀起自治民主運動。但是印度的干涉也不能忽視,因為印度的武力干涉,這是孟加拉敢跟西巴較勁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印度撐腰,孟加拉未必敢跟西巴翻臉。(孟加拉國的首任總統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就完全是印度的傀儡。)


Mer86


有網友問:孟加拉國當年作為巴基斯坦一部分,為何非要選擇獨立?孟加拉人的語言、文化、服裝和膳食等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均與西巴基斯坦不同,甚至連經濟基礎也不同。

雖然東巴基斯坦生產的黃麻和茶葉換來了全國的大部分外匯,但是,多數外匯卻用於發展西巴基斯坦。人口占多數的東巴基斯坦沒有防洪和防風暴的設施,在不時發生的災難中,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這些都讓孟加拉人感到不滿,如果從歷史上來看,巴基斯坦也確實從來沒有管理過孟加拉,甚至,兩者從來都不是接壤的鄰居。

很快就在60年代,孟加拉人與巴基斯坦人的矛盾就開始激化了。當時,有一個被稱為東巴基斯坦步槍隊的準軍事組織,他們駐紮在孟加拉,由十六個大隊組成,約一萬三千人。除它的大多數軍官和低級委任軍官是巴基斯坦之外,這些大隊都是由孟加拉人組成的。

很快,這些步槍隊就開始起來反對巴基斯坦,他們很快,就接管了吉大港電臺,東巴基斯坦步槍隊和東孟加拉團參加了齊亞的起事,聯合攻打扼守著堅固工事的巴基斯坦第20俾路支營,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之後,他們佔領了整個吉大港市。

他們利用巴基斯坦軍隊在交通不便地區力量薄弱和相互難以及時增援的情況,在他們的縱深地區大膽地組織了很多進攻。巴基斯坦第9和16步兵師從西巴基斯坦被空運到了東巴基斯坦(孟加拉)。

儘管,巴基斯坦軍隊遠離巴基斯坦大本營,後勤非常困難,空中航線漫長,缺乏當地管理機構。儲備的物資,也只能夠1個師,所有交通設施,都已經遭到破壞。2個巴基斯坦師還是迅速打敗了孟加拉人。

撤退到印度的孟加拉武裝組織,很快就與印度大軍打了回來。第3次印巴戰爭爆發,在這次大戰當中,巴基斯坦在東線遭到慘敗,永遠丟掉了孟加拉,9萬巴基斯坦軍隊成為印度軍隊的俘虜。


深度軍事


英國人在撤離印度的時候埋了許多定時炸彈,孟加拉國就是其中一顆。

因為民族和宗教等問題,印度原本是一個邦國林立、四分五裂的地區,直到英國人來了之後才將其統一。

二戰後,印度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日益高漲。雖然英國是戰勝國,但其國力受損,無力繼續維持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只能選擇撤出。不過英國佬壞得很,既然他得不到,他也不想讓這裡安穩,所以他在撤走的時候搞了一個“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頓方案)”。

所謂印巴分治方案,就是按照地區主體居民宗教信仰的不同,把這裡分為巴基斯坦(伊斯蘭教)和印度(印度教)兩個國家。這樣一分下來,印度地區從西到東被分為巴基斯坦、印度和東巴基斯坦(東巴)三塊地區。而東巴基斯坦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

通過地圖可知,巴基斯坦和東巴雖然是一個國家,但中間被印度完全隔開,只能通過水路聯繫。而英國人又給印度建設了強大的海軍,使兩地來往受到印度的嚴重威脅。

更要命的是,兩地除了宗教信仰相同外,基本沒有任何共同點。首先,巴基斯坦主體民族是旁遮普人,語言為烏爾都語,而東巴是孟加拉人,語言為孟加拉語,兩地民族不同。其次,巴基斯坦認為自己在地理位置上和聖城更近,所以其信仰為正統,而孟加拉則不是。所以巴基斯坦人打心眼裡看不起東巴,在政策上處處歧視東巴,這就給孟加拉國的獨立埋下了很深的伏筆。

而英國人前腳剛走,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爆發了三次戰爭。前兩次雙方圍繞克什米爾地區展開,巴基斯坦並沒有佔到便宜,所以印度人就在背後支持東巴獨立,意圖擾亂巴基斯坦。東巴在印度的煽風點火下,獨立呼聲日益高漲。1971年3月,東巴宣佈獨立,印度以支持東巴獨立為由,挑起了第三次印巴戰爭。

東巴人視印度為友軍,而守備東巴的巴基斯坦軍隊也無心戀戰,最終戰敗撤軍,巴基斯坦只能接受戰敗的事實。1972年1月,孟加拉國正式成立,並於1974年加入聯合國。1975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建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