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沒那麼簡單,這“三練”能做到都是行家

我們一直都說“練太極”“練太極”,那麼大家知道這太極拳究竟是在練什麼呢?僅僅只是鍛鍊身體這麼簡單嗎?

“練太極”沒那麼簡單,這“三練”能做到都是行家

太極拳三練——練腦

太極拳對人的腦功能起著積極的調節和訓練作用。

太極拳要求精神專一,全神貫注,意動身隨,內外三合,連綿不斷,一氣呵成

這些細微,複雜,獨特的鍛鍊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極拳練習過程當中,是對大腦很好的鍛鍊。進而調整身體諸系統的功能,使其趨於正常,諸臟器達到堅強有力,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強身,防身的目的。 

太極拳是“以靜制動,雖動猶靜”, 動與靜結合的鍛鍊方法。有益於對大腦皮層興奮,抑制的調節,對過度興奮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等有顯著療效。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用意。練拳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和第二信號系統處於高度的興奮集中狀態,而皮質的其他大部分地區則處於抑制狀態,這對於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為打破了病理的興奮灶,修復和改善了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漸減輕或消失了。

練習時的“眼隨手轉”和推手中的“推蕩往來”,有助於視神經和皮膚反應能力得到提高。

“練太極”沒那麼簡單,這“三練”能做到都是行家

太極拳三練——練氣

太極拳練氣是在大腦皮層統攝諸神經系統下,使全身處於松靜狀態,隨著深長的呼吸,促使內臟器官和外部肌肉有節律地舒張,收縮,腰,脊,四肢螺旋纏繞將沉蓄與丹田(小腹)之氣,運送到全身,此時末梢神經會產生酸,麻,脹,熱的感覺,即通常所說的“氣感”。

毛細血管是依照一定週期來開閉的。因此它們的搏動,好像給身體增加了幾百萬個微小的“心臟”。這些外圍小心臟的大量開發,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對心臟病的防治極為有利。

練習太極拳要氣沉丹田,腹式呼吸時膈肌和腹肌收縮與舒張,促進血液循環。

同時,肌肉活動時毛細血管充分開放,加速靜脈和淋巴的迴流速度,改善微循環,從而減輕心臟負擔,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太極拳的深長呼吸使肺腑排出大量濁氣,吸入較多的氧氣,提高了肺部的換氣效率,同時增強了肺組織的彈性。這可使肋軟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動度加強,對肺病和肺氣腫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練太極”沒那麼簡單,這“三練”能做到都是行家

太極拳三練——練身

1、軀幹

太極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條線,這樣不但可使氣血上下疏通,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頭貓腰,脊椎萎縮等病態。通過太極拳順頂貫頂,腳底生根,會產生上下對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隨,使頸椎左右擺動,前後搖轉等,可對頸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腰部

太極拳特別注意腰部活動,要求“以腰帶脊”等等。通過腰部鍛鍊,可增強腎功能,同時對脊髓神經及植物神經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運動的配合,對腹內器官淤血的消除和腸蠕動功能的改善尤有積極影響,對腰背疼痛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眼神

練太極拳時是否精神貫注,主要表現在眼神上,練拳時眼神要隨著實手的動作向前平視,動作變化時首先要意動,指揮眼神轉向欲去的方向,然後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達到“形神合一”。這樣的練法,不僅能使眼球神經得到鍛鍊,也有助於視力的改善和增強。

4、關節和韌帶

太極拳在腰脊,關節的帶動下再配合迴旋纏繞運動,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關節,達到節節貫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則能增強各關節的機能和防止其發生退化現象,並有助於關節韌帶、軟骨組織的正常功能。

5、肌肉

肌肉的質量主要看彈性和堅實程度。通過肌肉張弛和關節伸屈的運動,一方面可使勁法運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產生的有節律的擠壓,對靜脈血迴流心臟會起到促進作用。

6、腿腳

太極拳著重虛實轉換的鍛鍊。不論上肢、下肢、軀幹及內臟各部“處處均有一虛實”。腿部通過虛實鍛鍊能增加很大的力量。

“練太極”沒那麼簡單,這“三練”能做到都是行家

練太極拳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也就是西醫裡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

同時太極拳還有助於療疾健身、修身養性、健美益智,開悟智慧、激發潛能、技擊防衛,幫助大家維持健康、提升氣質、提高生活質量,過上幸福生活。

太極拳不僅是武術,它還是健身術、養生術,尤其在醫術上作為醫療手段很起作用,但不是絕對的,不是練拳治百病,長生不老。前面講過,對某些慢性疾病是有一定療效的。

它的好處只有長期練拳者才能體會到,享受到。正因為這樣,練拳的人越來越多,國外練拳的人也很多,比如美洲、歐洲練的人比較多,日本是亞洲,他們學的東西都要切磋,很認真。希望各位拳友們今後練拳都要認真、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