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就是孝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既不能简单地转,也不能简单地换。

为此,市委市政府精准谋划、精准施策,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法与乘法并举,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等工作高位推进,培优旧动能、培强新动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源动能”。

看!这就是孝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鸟瞰华中光电产业园。

去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如今,在孝感,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盆景变风景”。孝感工业经济优旧强新,呈现一派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技改提升,“老”产业发新芽

纵观全国全省,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模式势头强劲,新经济方兴未艾。孝感如何以新应新,以变应变?

喜新不厌旧,通过企业技改和扩能升级,焕发“老”产业活力,正是孝感工业稳中有进的又一法宝。

看!这就是孝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投资30亿元的维达新城项目。

历经多次扩能升级,孝南纸品企业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完美迭代,扩能升级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预计到2021年,孝南纸品产业产能将达350万吨;

为了在众多纸板包装业中傲立潮头,湖北恒大包装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新上一条生产线,压缩60%的人工成本,增加50%产能;

投巨资更新环保设备,下大力改进生产工艺,由简单的盐化工初级产品生产到串起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应城盐化工产业经历了历史性转变......

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道路上,孝感有“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和决心,“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的画面一幕幕上演。

看!这就是孝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我市以农产品加工、盐磷化工、纸塑包装三大传统产业为重点,滚动实施“千企千亿”工程和十大技改项目,编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导向目录,建立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和工作台账,不断增强传统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快速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工作步伐,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去年1-11月,全市工业技改项目325个,工业技改投资增幅15.4%

深化融合,“新”产业添活力

去年7月25日,航天三江万山公司首批30台新能源客车在孝感三江产业园下线,交付孝感市公益公交集团。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前期培育,开始加快成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元素。

我市立足本地实际,抢抓资源、政策等多方机遇,积极推动军民融合、汉孝融合、“两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共建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推动三江万山“混改”,支持华中光电搬迁达产、新能源汽车量产达效,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到2020年,孝感将初步建成国内重要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百亿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雏形。

——汉孝临空产业园、汉川刘家隔工业园、汉阳区百年四台产业园加快建设,搭建民营企业发展舞台,加速推进汉孝产业与市场一体化。

——深化“两化”融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增2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在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方面,以实施“千企上云”工程为抓手,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新增省级制造服务型企业2家。

深化融合,促进动能转换,打造孝感新产业“拳头”。去年1—11月,我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5家,总数达1160家

科技加码,引领“智”造未来

近年来,围绕一根光缆,汉川马口镇做足科技转型文章,集聚起14家光电配套企业,为武汉以及全国30余家通信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一条基本成熟的光电通信产业链在马口悄然兴起。

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企业才有出路。我市科技部门把“送政策、强培训、优服务”作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有效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019年,全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77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智”能带来高效益。放眼澴川,处处激荡创新活力——

新都化工开发出海藻碘盐、低钠盐、美容盐等200多个品种,满足多层次全覆盖的需求;

中盐长江与与武汉绿时代共同打造竹盐产品线,推动消费升级;

禾丰在原有大米生产和加工的基础上,开发糖浆、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赢得更大市场......

创新发展,为经济高质量腾飞插上“羽翼”。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一些企业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孵化、成长,一批“隐形冠军”不断涌现。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隐形冠军”企业61家,其中示范企业8家,总量在全省靠前,涉及食品、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建材、石化、轻纺等6个重点领域。

典型案例:

米婆婆:以技改赢先机

米酒行业,竞争激烈。如何在传统生产技艺方面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引领行业向前走,是米婆婆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2016年初,凭着敏锐的战略眼光,米婆婆在孝感米酒行业内率先进行“煤改气”,成为行业内的先行者。

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未正式出台相应政策,米婆婆选择了提前进行“煤改气”,并花费百万余元购买新设备。

公司副总经理孙俊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烧煤,一天生产的成本是3000至4000元,但是改烧燃气后,一天的生产成本涨到了1.2万元。

成本激增,成为倒逼企业开展节能降耗的一股力量。而节能降耗,离不开设备的升级改造。智能化改造,便成了米婆婆转型的秘钥。

以蒸饭机为例。原来,1万斤米需要9至10个立方的蒸汽量,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蒸饭机后,1万斤米现在只需要3至4个立方的蒸汽量。

技改效果立竿见影。蒸饭、发酵、调配、杀菌前端生产环节和包装后端环节智能化改造项目相继展开。

从2016年至2018年,米婆婆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条孝感米酒行业完整的一流全自动化标杆生产线,颠覆传统生产工艺和环节——

米婆婆在同业率先引入PLC智能数字化操作系统,所有生产环节都能实时监测精准温度,正负误差小于0.5℃;

工业机器人走进蒸饭车间、包装车间,过去1天需要68至80人,如今1天只需4、5个人。

搭上智能化快车,米婆婆尝到甜头:劳动力减少30%,日产量提高30%,能耗降低50%,次品率降低3%。

看!这就是孝感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孝感高新区瑞莱特汽车照明有限公司,员工在检查氙气灯泡。

高质量发展需调动企业能动性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工业做优做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

去年以来,全市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工业“压舱石”的分量与作用举足轻重。

当下,我市实体经济渐入较快发展时期,必须增添新动能,再加一把火。培优旧动能、培强新动能离不开技术升级、智能改造、产学研合作等力量的推动。而这些动力源泉,既离不开外部政策加持,更需要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作为、苦练内功。

来源:孝感日报 谢蕾 晏美华 孟畅 徐文

制作:焦志新

审核:焦志新

终审:朱霞

出品:孝感日报政务新媒体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