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何才能有用?

囚净知晓


如何阅读才有用?


不得不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焦虑”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了常态。我们会因朋友圈刷屏的关于某某同龄人融资百万的文章而不安,会因为身边的同事升职加薪而羡慕,更会因自己“原地踏步”的窘境而手足无措。我们也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买书啃书也从不犹豫。但同时很多人心中还是打了大问号:我看过很多书,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为什么还是一事无成?


说来也巧,有这么一个人也曾存在这样的困惑。当年他还是上市公司的一名法人销售,虽然业绩极好,但并不喜欢读书。后来在有了创业的念头之后,硬是在一年的时间里读了300多本书,然而他无奈地发现,自己根本就记不住这么多书的内容,更别说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提升了。于是,为了改变现状,他多次参加各种读书研讨会取经,由此总结摸索出了个人的读书心得,最终创业成功,身兼多职,担任了职业咨询师、培训师以及读书研讨会讲师,可以说是妥妥的“斜杠青年”了。他,就是日本的大岩俊之。


《实用性阅读指南》


在创业成功后,大岩俊之还将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读书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在这本书中,大岩俊之结合自己“作为研讨会讲师出道”的例子,介绍了自己的“成功三步走”。


《实用性阅读指南》思维导图


首先,通过确定阅读目的达到高效阅读;其次,针对20%的重点内容,巧妙记忆;最后,根据SMART法设立目标展开行动。其中,第三点的内容也是大岩俊之一再强调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家行动起来”。下面,让我们来看《实用性阅读指南》中的这“三步”具体是如何走的。


(一) 确定阅读目标,高效阅读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大岩俊之指出了效率速读的诀窍,概括起来就是:确定阅读目标、时间观、掌握概要、火力集中找重点、输出意识。


确定阅读目标,也就是你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这是高效阅读的大前提

。例如,“读这本书,我希望学习到人际沟通技巧”、“提高演讲能力”、“得到速读诀窍”等等,这些都是阅读一本书的目的。在大岩俊之看来,只有在翻开一本书之前确立好对应的目标,才能够在阅读中有的放矢,快速高效地达到目的。打比方来说,大学毕业选择职业,很多人都会很迷茫,所以就会乱投简历,上岗后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然后就频繁跳槽,从而白白浪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其实如果当初想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即便人生十字路口有很多选择,也不会掌控不好自己的生活。


确立了目标之后,接下来还需要控制阅读时间,如“我打算在1个小时内读玩这本书”,这样的时间观对于效率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就好比大学时期,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带着两三本课本,在通宵教室里,硬逼着自己一个晚上啃完。在考试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专注力效率是平时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


二八法则

再如“集中火力找重点”,根据“二八法则”,一本200页的书,实际上只有20%的重要内容,而在这20%中的4%才是整本书的最重点内容,也就是8页。所以读书的时候,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需求,勇敢舍弃掉其他的内容,找到重点内容直接阅读就可以了。大岩俊之更是直接指出,读商业书籍的重要忠告是,没有必要从头读到尾。


(二) 脑洞大开,巧妙记忆

关于如何牢牢记住书中的内容,大岩俊之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找出上文所说的20%的重点内容,然后采用“反复阅读”、“调动情感”、“向他人复述”、“开脑洞编故事”、“创建形象”以及“贴条”等方式达到刺激大脑加深印象最终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其中,“向他人复述”其实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大体上都会采用到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以及教授他人这7种方法。而其中效率最高的是:教授给他人。这不难理解,我们向他人说明内容时,如果答不上对方提出的疑问,就说明自己并未真正理解,反之,我们对于内容的把握肯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例如,老板某天让你代表公司去参加一个行业会议,那么其实在开会的过程中,因为背负着传达的任务,你肯定会将会议内容加以理解,然后选用一个合理的方式汇报给老板。读书也一样,如果读完一本书,你站在传授者的角度讲解给他人听,同样记忆效果也会特别好。


另一方面是利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大岩俊之认为,在制作整本书的思维导图之前,最好先通读全书,然后采集通读时所作的笔记,如标记、划线、折角等等,最后将思维导图制作出来。思维导图是大岩俊之最为推荐的方法,不仅能够发散思维,还能够产生创意,整理思路等等。


(三)设立目标,展开行动

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想要学会游泳,就得勇敢跳下水去不断练习各种姿势和技巧,否则如果只是站在岸边观看他人泳姿如画,即便场边教练激情澎湃唾沫横飞,你也还是“旱鸭子”一只。再如有名的龟兔赛跑,乌龟本来毫无胜算的,但它却不气馁,在兔子呼呼睡大觉的时候坚持不断地向前爬行,最终赢得了比赛。同样的道理,阅读也是如此。大岩俊之当年一口气读完了300多本书,没能实践运用起来,依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始终迈不出创业的第一步。直到他加入各种读书会中学会将书中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SMART法则

正是意识到行动的重要性,大岩俊之再三强调,“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家行动起来”。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大岩俊之以自己作为研讨会讲师出道为例,首先根据SMART法设立可行性目标,在想象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情景的同时也明确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随之思考目前的状态跟行动目标的差距。为了填补差距,大岩俊之以“How、Who、When、Where”作为参考,得出了行动方案并将其细化,一步步地落实,最终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人在一生当中,都会害怕辜负宝贵的青春,恐慌韶华逝去却一事无成。 因此,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该怎么做,才能像XX那样,不辜负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年?大岩俊之在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中结合自身经验告知我们,最好的办法是学习他人的经验,进而内化变成自己的,随之采取行动不断向目标靠近,也就是将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愿我们把握当下,不负此生。


南玉之书


“归置阅读法”是我介绍过的一种读书方法,目的是统筹我们在平时散漫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类碎片素材,让它们尽量能物尽其用。 但它不止是一种阅读方法,更是一种写作方法。

当时我说我对非虚构类作品有近乎苛刻的阅读诉求,即,想要看过的任何一个零碎的闪光点都能为我所用。

我采用的就是归置阅读法,以下是阅读步骤:

准备阶段:

一,找问题 根据主题寻找相关问题。

比如你要读《亲密关系》,就可以把“亲密关系”作为主题进行定向搜索。 知乎是个值得好好利用的网站,有很多值得参考的问题。你从网站上面搜罗50个相关问题,再从中挑选30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再从中确定10个需要在书中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沉浸思考

对所选问题进行沉浸思考——3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别给予10~15分钟的思考时间。 10~15分钟里针对问题展开头脑风暴,简要记录思考要点并记录,并对其中的10个核心问题多花几分钟画简要的思维导图。

三,背诵问题

背诵这30个问题。 暂时抛开准备阶段的那些问题,开始读《亲密关系》。

于是我们来到阅读阶段,核心步骤:归置 对那些你「感觉有趣、有用、有感触的片段」进行归置。 在此得特地说明一下,归置真正有效的地方在于“我们心中隐藏着30个问题”----这相当于30个感应器(其灵敏程度由读者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决定)。

如果我们意识和潜意识里没有那么多和图书相关的问题,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受到那么多“触点”。 准备阶段的背诵,其作用就是让这30个相关问题在我们有头脑里发酵;而对这些问题进行沉浸思考的步骤,其作用就是让所思考的问题进入我们的意识里,甚至潜入潜意识之下——就好像在头脑里安插30个搜索放大镜,在阅读过程中让我们和阅读材料有更多机会产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思考。

反之,如果阅读中我们头脑没有自己的问题或者疑惑,那么我们就只能沦落为作者思想的跑马场。 这些问题带领你去思考,请你把这些思考内容整理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置。

归到哪里,归置的内容是哪些?

1.归到30个问题的一或多个相关问题下面。

2.归置内容的构成:原文片段+感想、思考。

tip时刻: 阅读之前先在印象笔记里面存下这30个问题,给每一条笔记生成链接形成单独笔记。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可以帮助解开问题困惑的原文片段和由此产生的感想或思考,即时记录并归置在问题之下。

阅读之后

一:成文

瓶满成文。

30个问题就像是30个空瓶子,你阅读的时候,但凡有一点心得、找到的一点和某一个问题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把它们装到对应瓶子里面去。 直到在某个时候……你发现,其中有一个瓶子满了。

就是说,那个瓶子里装进去的内容已经足够你想明白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它们总结整理成一篇文章了。 你看,写一篇文章有时候就是这么容易。 或者说,当你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用我这个方法阅读就可以了。 通过这种方法阅读,你能写的就不只是一个文章,而是一系列,并且源源不断!

二:填补问题

那些已经解决的问题已经被你整理成了文章,你自然需要去寻找下一个来接盘。 总之,随时都要补满30个。

万万不能忘记的是,那些新来的问题还是得经过「沉浸思考」才能入库。 循环往复,产出不断。 “归置阅读法”就是这样,或者说,“归置写作法”就是这样,总之,都是这样,并不是那样,都一样,没有说不一样。

嗯,此法可让你前途无量。

这样的阅读才“有用”吧!


白诗诗


艾德勒曾经说过,“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地阅读,艾德勒用《如何阅读一本书》给我们解读了其中的诀窍。

阅读的过程与规则,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想要增进阅读的技巧,一定要先了解阅读的层次,还要认识到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基础阅读中,读者首先要提出问题:“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这个层次中,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大部分的速读课程都着眼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

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有系统的略读以及粗浅的阅读。

  • 有系统的略读

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略读的时候,可以从书名、目录、索引、文案、主要篇章、文末最后几页等六个方面入手。


  • 粗浅的阅读

如果。你手上有一本很难的书,先不要管其中是否有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将这本书从头看到尾。这样的阅读,称之为粗浅的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我们去做二次阅读。如果不值得,那么读一遍就够了;如果值得,粗浅阅读也让我们再次阅读的时候会容易许多。

这个阶段,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四个问题: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有道理吗?跟我们的关系?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阅读,即全盘阅读、完整阅读,也是能更好地理解一本书的内容的最好阅读方式。

这个层次,我们可以按照书的种类、书的内容、书的纲要、书的问题四个规则来进行阅读。


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如果你手上有一百本参考书目,而短时间内你无法将其全部看完。这个时候,你便需要先将其中的重点或者是你需要的书目挑选出来。也就是说,当你收集完书目之后,要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这样可以帮助你精简书单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主题阅读可以说有两种,一种是单独使用的主题阅读,一种是与主题工具一起并用。后一种可以当作是构成前一种阅读计划的一部分,一开始由这里着手,是最聪明的做法。而前一种主题阅读所应用的范围要比后一种广义许多。


主题阅读主要有五个步骤,缺一不可。

  • 主题阅读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最常见的主题阅读,主要运用在论文的撰写方面。

按照大部分人日常的阅读习惯,一般会将同主题的多本书籍一本一本地阅读。但你做主题阅读的时候,主题才是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在主题阅读中,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总之,要记得你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是找出这本书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帮助。在主题阅读中,是书在服务你,而不是你在服务书。

  • 主题阅读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在主题阅读中,这可能是最困难的一个步骤。做主题阅读时,同时面对多本书。这个时候,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的关键字走。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是一种大量的翻译工作。我们并不是将一种语言翻成另一种语言,像法语翻成英语,但是我们要将一种共通的词汇加诸在许多作者身上,无论他们所使用的是不是相同的语言,或是不是关心我们想解决的问题,是否创造了理想的词汇供我们使用。

  • 主题阅读步骤三:厘清问题。

在主题阅读中,我们得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得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 主题阅读步骤四:界定议题。

如果我们建立的主旨清晰明确,如果我们也确定各个作者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不管是赞同或是反对),那么这个议题就被定义出来了。

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议题。譬如考虑到某种概念的特质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许多绕着一组相互关联密切的问题打转的议题,形成这个主题的争议。这样的争议可能很复杂,这时主题阅读的读者就要将所有争议的前后关系整理清楚。厘清争议,同时将相关议题整理出来。

  • 主题阅读步骤五:分析讨论。

主题阅读就是要能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主题阅读的读者必须抗拒一些诱惑,厘清自己的思绪。

另外,在阅读的四个层次、各种方法中,有一种辅助必不可少,那就是记笔记。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同时,做笔记的过程也能帮助厘清思路。



作者简介:沫沫,一个有点疯、有点宅的女子。希望像沉香一样,经历磨难之后结出沉沉异香。喜爱文字的暖,亦想要与您一起分享。


阳光下的沫沫


什么才叫有用呢?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肯定算的

精读一个领域的书,持续产出内容,并成为那个行业的专家,那最好不过了。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就提到要“为产出而阅读”,不能更同意。

书中安利了89个阅读技巧,想提高阅读技术和读以致用的小伙伴不妨花一个小时看看。

PO笔记书评:


今天以前的我,读书还处在石器时代:
拿到一本书,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的读;
什么畅销读什么书,大牛推荐什么读什么;
书读过无痕,能记住多少理解多少全凭运气。
读完一本书,好像并没有什么收获。
年终盘点时,骄傲的向世界宣告,我今年读了50本书,然而能力好像并没怎么提升。
50本,大学专业书也就这个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阅读还停留在1.0低效时代。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自媒体风口,人人都是内容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我们的阅读术也该迭代了。
《高效能阅读》就是帮你升级阅读段位的书。它提倡“为产出而读书”,强调知识的运用和能力转换。书中呈现了读书的不同阶段,从基础的读书入门到高阶的内容产出,作者一口气分享了89个读书技巧。专治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读了不会用等问题。可以说是一本教你如何读书的教科书了。不管你处在什么水平,都能找到对应的技巧。为了让你多读书,作者很拼了。
作者原尻淳一是读书效率方面的专家,擅长将阅读获取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工作中。原尻淳一先后任职于日本知名广告公司、市场营销企业,负责新产品开发、营销咨询等。与小山龙介一起合著创意类书籍《整理的艺术3》。
《高效能阅读》从培养读书兴趣、精进阅读技能、提高产出三方面入手,把读书植入到生活中,并带来事业、人生的改变。
《高效能阅读》结构扁平,89个技能并列铺陈,看目录就能了解大致内容,非常容易读。如果你是读书达人,很多入门级技巧可以跳过不看,直接看你感兴趣的就好。书中罗列的技巧平时就有所了解,最打动我的是书中对“阅读产出”的重视。
一、高效能阅读就是“为产出而读”
我们为什么读书?除文学、休闲作品外,职场人还是想通过阅读来提高能力的。可是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书还是稳稳地穷着?因为我们为读书而读书,读书缺少一点功利性和目标性。
比如,放假前2周,你就想着制定一份出游攻略。结果订机票、选酒店、规划路线……好麻烦。一拖再拖,放假2天了,还在家瘫着。
想想假如你是约女神或男神出游呢?那绝对能力在线,效率爆表,黑着眼眶熬夜一天搞定。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读书也是一样的。当你有明确的目标时,阅读动机和效果提高10倍。厉害的读书人,读完一本书或几本同类型的书后,能产出一篇极有深度的文章、举办一场培训、开发一个课程,甚至出一本自己的书。
比如知乎大V采铜的《精进》、古典老师的《跃迁》,附录后的参考书达近百本。他们从选书到读书都是目的性极强,带着问题去书里寻找答案和灵感。本书就是作者原尻淳一通读了百余本阅读主题书籍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写就而成。
近几年,知识付费、内容变现如火如荼。如果你专攻一个领域,吃透相关主题书籍,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打造个人品牌,赚钱是迟早的事。例如现在网上的各种沟通微课、营销课程,还有专门教人读书的课程等,报名人数非常可观。
目标不一定要定那么高,哪怕你稍微切换一下角度,比如我要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读书的效率也会完全不同。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教别人是最高效的学习。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二、各个阶段的读书技巧
书中罗列的89个读书技能,适合处在任何读书阶段的你。有些比较平常,有些还是挺值得尝试的。
1、初级阶段:先从爱上一本书开始
兴趣是最厉害的老师。现在大家习惯习刷微信、看图、看视频等碎片阅读,对动辄10几万字的书,越来越没有耐心和勇气。而作者推荐的这些方法也许能让你重新拿起一本书。
a、与书平起平坐,放下阅读包袱
读者权利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利 第二条 跳读的权利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利 第四条 重读的权利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利 第六条 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利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利 第九条 朗读的权利 第十条 默读的权利
——出自 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 《宛如一部小说》
对第三条特别有感触。以前对书存在敬畏,太过神化了。认为每本书或多或少总有收获,加上沉没成本作怪,逼自己咬着牙啃完一本不值得读的书,过程痛苦又浪费生命。现在有了产出目标的指引,没有用、不感兴趣的书,立刻弃读。读书,你才是主角,书不是。
b. 从作家最薄的一本书读起
相比难啃的大部头,从最薄或最有趣的一本读起,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是从只有200多页的《解忧杂货店》爱上东野圭吾的。
c. 从了解作者开始
枯燥是读书的大敌,而作者的奇葩经历可能让你想去看看他写的书。比如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对自己的时间花费进行统计,精确到分钟。这么变态,我一定要去看一下他写的《奇特的一生》。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d、书的打开方式,除了读,还可以看电影、听书、组队讨论啊
如果拿起书就犯困,或者读得很吃力,不要强迫自己了。去喜马、得到等平台听别人的干货精讲也不错;周末去参加线下读书会,听听别人怎么解读,也许你听出了其中精髓,自己忍不住拿起来读了。看电影也是我喜欢的方式。看完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全程无尿点,立刻决定去撸书了。
e、为读书创造仪式感
在家里开辟一个小小的读书角,摆上最爱的书,贴上激励的句子,泡上最爱的卡布奇诺……每天固定时间,比如早上,坐在书桌前看半个小时。你会越来越享受这段时光。
2、中级阶段:精进阅读技能
高效阅读=快速+多次阅读
认认真真细看一遍和快速地看10遍,你认为哪种阅读比较有效呢?我个人感觉第二种。《高效能阅读》也提倡这种多次快速阅读法。
①看目录,快速了解书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定位哪些应该重点读,哪里可以略读。同时预测作者将如何展开内容。
②根据目录时行跳读,着重阅读标题和关键语句,如小标题和黑体字。关键语句经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③巧用标签划重点,为笔记作准备。带着问题重读步骤②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作好标记。比如用红色标签标注本书重点内容,那些新的概念,颠覆性的论点等;黄色标签标注能为自己所用内容,比如方法论、例子素材等;创意的表达方式、金句用黄色便利贴标注等。格式不限,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就好。
多次快速阅读,不仅是一个求证的过程,同时每过一遍,都在温习和巩固,加深了对书的理解。
此外,作者提供的一个点子,充分利用目录前的空白页,建立一个手写的重点检索目录也是不错的办法哦。
3、高级阶段:提高产出
a、70:20:10选书法,垂直阅读X水平阅读,打造立体化知识体系
垂直阅读让你深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才;水平阅读拓展能力的广度,成为通才。时间和精力有限,该怎么分配呢?《高效能阅读》建议使用7:2:1法则:70%投资于专业领域书籍;20%投资于专业的周边领域书籍;10%投资于未知领域的书籍。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垂直阅读,帮你营造“思考的主场”,打造自己擅长的领域,它定义了职场上“你是谁”;而水平阅读、类比阅读则开阔了看待世界的视野。用不同领域与专业领域碰撞,更容易擦出创意的火花。
这也很符合"T"字型人才法则:有一项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其他领域也有涉猎。乔布斯终其一生,把个人电脑和手机做到极致。有一本影响了乔布斯一生的闲书,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苹果的极简设计就得益于科技与禅修跨界结合。
b、高效整理和调取信息,为输出累积素材
通过阅读产出自己的内容,就像做菜,看的每一本书都是做菜的原料。平时要注意累积和整理各种原料(笔记、素材),要用的时候方便检索和调取出来。这样的软件特别多。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我和作者一样,强烈推荐印象笔记,标签和检索功能非常强大,把素材统统丢进去,打个标签,支持关键词和标签检索。剪藏功能不能更方便,一键收集整个网页或指定区域。
这里我只列举了让我特别有收获的几个技巧,书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翻。
《高效能阅读》给读书自嗨的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爱读书的人不一定会读书,读书的数量不一定能和能力划等号。高效阅读,实现创造性产出才是商业类书籍的正解阅读姿势。就像古典老师在《跃迁》里说到的:“现在重要的不是记忆知识,而是调用知识的能力、搜索能力、整合能力和思考能力。”新时代,用做学问的心态去读书吧。

莫醒醒momo


亚洲首富李嘉诚曾经说道:“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是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是:一本书读完了却不知道书中的内容,又或者是读了好多的书,知识量也增强了不少,可是却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那如何把一本书最大的价值实现?大岩俊之也是有同样的苦恼,不过在经过一系列的方法之后,他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目标。



大岩俊之日本知名研讨会培训指导,在走向创业的道路上,他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开始尝试一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他在学习各种速度法的过程中,逐渐达到了所有速度法的极限,因此致力于开发谁都能掌握的、并且绝不会遭遇瓶颈的读书法“缓速读书”。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达到自己的目标,大岩俊之将这些技巧写进了《实用性阅读指南》。


要掌握并发挥书本最大的功效,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主要从三个步骤来帮助大家牢记一本书的内容,并将其转化成自身能力。

这三个步骤分别是:掌握书中精髓、制作思维导图、以及付诸于行动。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掌握书中精髓。关于这一点还是需要从三点来说。

第一点:有效率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更好的掌握书本。那技巧是什么呢?

1.带有目的的阅读,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带着主动意识去行动会更加专注。

2.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掌握概要。是否决定看一本书,序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说到:序言凝聚了一本书所有的要点,而目录则是帮我们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3.输出倒逼输入:通过向他人讲述书本内容,再去阅读的时候就比较有效率。

第二点: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你的记忆力有多好都不如记录下来,做读书笔记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整理知识和信息。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二八定律,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借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发现的定律:“社会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会财富。”运用在读书方面则是: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我们找到书中重要的20%并不断的阅读就可以了。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将内容通过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读书的好处:整理书本的思路;提高记忆;产生新的创意;用图表的方式增加视觉效果,让人一目了然。



最后一步也是最出效果的一步:付诸于行动。知识只有付诸于行动才可发挥效果。马克思就说到:“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我们接下来就说一下如何行动才能发挥更好的成效。

1.想像自己达成目标时的样子。先给自己提一个问题:达成目标的时候,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把这些场景都详细的想一遍,你就会发现你非常激动,也更想很好的去行动。

2.明确现在与目标的差距。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立刻马上毫无头绪的去行动。

3.制定具体行动,并将行动细分为一个个小步骤。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一想到大目标就觉得距离自己好远,很容易就会放弃,但是当你把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的时候,你就会有了再进一步的成就感。

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它最大的价值,而它最大的价值就是能被我们很好的应用。


秀玥嫣然


我小时候,可算是个阅读达人,看书速度非常快,那时同学们都很震惊,比我现在的阅读速度快。听起来不可思议吧。

但我却把这个优良传统给硬性性的阻断了,是因为上课一直听老师强调,看书不能囫囵吞枣,要一字一句慢慢回味,看那么快来不及消化吸收,有什么用?直接导致我硬生生地把自己的速度扯下来了。

到了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开始重新训练阅读效率了。

我看了一系列如何快速阅读的书。这里简单介绍两本。

1》《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这本书已经连续再版多次了,初版1940年,可见其影响力与实力。对于阅读小白来说,读这本书可以让你建立起自己完整的阅读计划,阅读体系,少走很多冤枉路。

对于阅读达人来说,读这本书,会让你更加透彻理解阅读这件事,有更多领悟和感想,融会贯通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这本书教给我们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就是,每本书都有它的逻辑框架,上面覆盖着一层外衣,你不必要完全剥开这层精美的外壳,就可以触摸到它的骨架,把书中的整体结构拎出来。

我们挑选这本书目录中的几点就可以看出整本的主要内容和精华,

例如: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类阅读/透视一本书/辅助阅读/如何阅读历史书/如何阅读哲学书/如何阅读社会科学……..不仅有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论,还有进阶的阅读,对各个科目分门别类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真是太丰富了。

对于有志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的读者,首推这本。

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 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日】奥野宣之

第一本是读书具体的方法论。这本偏向于读书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个加深理解的过程,在日后查阅资料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作者看来,这个笔记不仅只是摘抄书中的名言警句,还扩展到写书单笔记,读后感笔记,做笔记索引…

还提供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例如,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多用百科全书、利用订阅来提醒自己、定时逛书店这些技巧,让自己的行为不知不觉带动阅读的欲望与效果。

最后附上了读书笔记的20款实用工具,例如,各种软笔、硬笔、彩笔、各种便利贴、不干胶等等。这些我们在书店在经常看到,本以为平淡无奇的小文具,在阅读达人手中,发挥了大作用。


咪小小猫


阅读如何才能有用?我认为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愿意去阅读,那么阅读就肯定有用。

至于阅读的作用,有显性的立马见功效的阅读,如:学生们阅读教科书,教辅资料等等,他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前人积累的经验。


阅读还有一种作用,是隐性的长时间的生命积淀。它也许不能让你迅速提高考试分数,但是它却可以改变你的性格,培养你的习惯,明确你的三观。比如我们读经典名著:《论语》让人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世之道;也让人知道“学而时习之”的良好学习习惯;还让人树立“安贫乐道”的高洁人生志趣。

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可以借鉴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如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到之中,尤以心到最为重要。因为只有做到心到,才能看的清楚,读的准确,理解的透彻。



另外,摘抄读书笔记和写读书心得体会,也是让阅读深入吸收的有效方法。


远方的诗2018


“每个字我都看得懂,每句话我都能理解,可是合上书就跟梦游失忆了一样。”

“都说开卷有益,可是花了那么多时间,看完书生活也没什么变化,读书怎么才能真正有用?”

人们总会在阅读时出现各种状况,读完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真正践行,当然会觉得阅读无用。可这当然不是阅读无用啦,而是你没有找到方法。

遇到《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者大岩俊之帮助你和书籍这位“老师”的交流学习更顺畅,:他从改变阅读、记录和记忆的认知处理方式着手让看书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通过设立目标方法来解决阅读与践行之间的鸿沟问题,让读过的书真正变成你的能力,让阅读真·有用。


大岩俊之一年看过的书能达到300本以上,是日本知名讲师,独立创业做研讨会培训指导。你肯定不敢相信现在这么厉害的他曾经居然是个不读书、讨厌读书的人,还自嘲“阅读能力基本为零”。这真是很神奇的事情,也给了我一点信心——他曾经那么讨厌阅读都可以做到这样,我们一样也可以做到有所收获、实现目标。


如何做到充分吸收信息呢?

充分吸收信息是让他具有实用性、能够为你所用的前提,吸收信息的方法具体包括三部分。

1.获取信息,要进行高效率阅读。

  • 学会问问题。 看书前问自己:看书目的是什么?看书具体想要得到什么?想好要问这本书的问题,人一旦有了问题会更专注,就更容易找到信息。

  • 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首先更新观念:对于实用性书籍的阅读是不需要从头读到尾的,重点在于摘取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然后在阅读时先看目录、序言和后记,掌握书籍概况,与作者产生更深链接之后,再看书的正文。

  • 改变心态。 从输入心态转变成输出心态,想着自己看完书之后要讲给别人听或者写下来,这样更容易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贪多求全到断舍离,根据二八法则——找到最重要的20%,然后记住最珍贵的4%内容,至于其他没那么重要的就放下吧。

  • 还要多读书同时读多种不同类型的书。 这样不但会避免一直看一本书的无趣无聊感,还能更珍惜阅读每本书的时间,更会让大脑不断思考产生深刻的印象。

2.记录信息,学会及时做好笔记。

我们曾经读过那么多书,但是也就是读过而已,读完了很快就忘记了,好像什么都没留下来,大岩俊之推荐给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记笔记。做好笔记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记录工作,是需要理解书中内容,不断反复思考,从而记录最有效的信息。做好笔记有技巧:首先要来做标记,然后要来记笔记,因为在做好标记的基础上做笔记才能够更好的记录信息。

  • 做标记。 可以用便签来记录重点内容,写下关键词,这样可以迅速知道书中说了什么内容。也可以符号,用自己的特殊标记符号能够更好更深刻理解书中内容,获得专属于你的书籍。
  • 记笔记。 记笔记可以直接摘录原文、可以自己精缩文字做摘要,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记录自己的感想,以便于日后回顾,而且你所做的读书笔记也会因此变得独一无二了!
  • 大岩俊之推崇的做笔记方法是:思维导图大法好。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倡的思考方法,是将思想变成可视化图形的思考工具。它就像脑神经细胞的形态一样呈放射状,能够迅速提炼要点,帮助你迅速记忆理解,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也会更简单、高效。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制作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

3.记忆信息,掌握牢记重点内容的办法。

100多年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一种现象:我们的记忆一开始忘记速度是非常之快的,20分钟就会遗忘42%,而一天之后就会忘记74%。他就此画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曲线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只要我们不去主动记忆,一开始记忆的再清楚都白瞎,忘记没商量,时间越久我们忘记的越多。


但是不要灰心,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教给我们记忆的办法,那就是不厌其烦的重复记忆。其实这种方法我们曾经无意识的都用过,每一个人从蹒跚学步到可以飞奔跑步——这正是一次次练习逐步形成的肌肉记忆;每个人从大字不识到阅读复杂文章——这正是重复记忆文字形成的能力;我们都做到过,但是到了阅读上,我们往往就没有这个意识去践行了,而且哪怕知道了又有几个人会反复阅读两三遍呢,毕竟知易行难!这也告诉了我们:进行充分信息处理才找到根源,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事情上才能做到技能迁移,厉害的人往往能够在多个领域同时做得很棒和这个能力不无相关,可见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多重要。

重复记忆之后的记忆曲线如下图所示,反复记忆后能够大幅度提高你的记忆数量。


大岩俊之还给了一些具体小技巧——如故事法、首字法等,让我们能够更好记忆。当然,我们的记忆依然要遵循重要的二八法则,找到最重要的20%内容,带着感情来反复阅读重点内容,时刻记着自己看完了要讲给别人听,用输出倒逼输入,这样的记忆一定会更深刻。

到这里,我们已经学会了充分吸收信息,将书中内容和自己产生更深链接,理解好了书中内容才能进行下一步:处理信息——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如何设立目标真正践行呢?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告诉我们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确立清晰目标能让我们最高效的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要怎么确立目标才能让书籍的阅读最为实用呢?大岩俊之给这样告诉我们:要从书中内容找到自己的行动目标,开始实践。

具体践行方法如下

  1. 这个目标的设置要符合smart原则,即目标要具体、可预见、可达到、实际、有期限。

  2. 调动身体五感来想象自己实现后的状态,即想像自己达成目标之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感受都是怎样的?有了具体画面感之后会有更多热情来做这件事。

  3. 明确自己现在状态,找清自己位置,确认自己现在的位置和达成目标之间差距有多少。

  4. 使用5w1h法则向自己细化提问:为了解决差距你要怎么做?和谁做?那里做?什么时候能做完?还有一个w是你一开始就回答了的做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

  5. 根据问题找到其中最想做的事情开始着手行动,把这件事情继续拆分,找到最细小的明天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来做,对于这件事情再次调动五感来感受达成后状态。

  6. 告诉别人,然后开始践行!

从收获知识到真正切身实践获得成功,大岩俊之以自身作为研讨会讲师独立创业的经验作为实例进行分解细化,带领我们走过将知识付诸行动的每一步,把读过的书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

下面是为了更好理解本书内容,根据重点做的思维导图。


《实用性阅读指南》能够让你的阅读真的用到实处,让阅读这个行为具有价值。这不仅仅是想好好阅读的人才需要仔细了解的一本书,其实,只要有梦想有目标要实现,我们都可以去参考借鉴它。


钱二盈带你飞


怎样阅读才能有用?这似乎涉及到一个功利性的问题。“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诗可谓妇孺皆知,这是宋真宗赵恒用来勉励世人读书的名句,可以说,这两句带有浓厚功利色彩的诗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千余年来读书人的心态,有人因此认为宋真宗在“功利性阅读”方面开了个“坏头”。而放眼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提升的方法和手段,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功利性阅读”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人群中,进行功利化阅读的人已经超过6成,而进行人文阅读的人仅占3成。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少人表示担心,其实大可不必。现代人读书多多少少带有目的性,

与其说“功利”,倒不如说“实用”更为贴切,而“实用至上”的阅读理念反而更容易学有所得

在日本就有这么一个坚持“读书实用论”的销售员,他在一年时间内读完300多本工具书后,成功总结出了一套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读书方法,并由此成为阅读方法和记忆方法等多个领域的培训讲师,更受邀成为大学的职业咨询师。这个“开挂”的人就是《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的作者大岩俊之,而帮助其从销售员成功跨界到培训师的秘诀就藏在这本书中。

说起大岩俊之一年读完300本书的“壮举”,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其实源于他创业初期的想法。当时他曾天真地认为读完这些书就能创业成功,结果到头来却发现连书里的内容都没记住多少,这样的状况不免令人沮丧。在系统性学习阅读之后,大岩俊之的阅读效率虽然得到了长足进步,但是日益增加的知识储备却对创业仍然没有帮助,这也让他最终意识到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以付诸行动为根本目的的“实用性阅读方法”。从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到实用至上的务实心态,大岩俊之也由此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行动派”读书人。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大岩俊之基于“二八法则”、“艾宾浩斯曲线”和“思维导图”等理论,提供了一套完整可行的知识储备方案,旨在帮助读者高效吸收书中知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还通过自己在创业、考取证书等方面的经历“现身说法”,阐明了读书要“为我所用”的理念,并由此提出了一套以付诸行动为目的的知识转化方案。这两套方案

一套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于心,一套将所学所思外化于行,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兼备,成为 “实用性阅读方法”的两大支柱。

内化于心 这样读书更有效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期间提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著名军事论断,这样的作战方针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阅读的角度来说,事先准备也十分必要,大岩俊之认为提高阅读效率的首要工作就是找准关注点,即明确读书的目的。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准确获得信息,为此,他还分享了自己的买车经历来说明这点。大岩俊之在买车之前对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并没有过多留意,但是在他锁定了几个品牌的旅行车后,却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发现道路上居然跑着相当多的旅行车,其实路上行驶的旅行车数量变化不大,之所有会有这种前后反差,正是因为找到了关注点。这同读书是一个道理,只有具备了目的导向意识,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保持专注,也“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明确阅读目的之后,大岩俊之基于三个理论提出了一套旨在提升效率的阅读方法。第一个理论是

思维导图。我们对思维导图并不陌生,不管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还是金融大鳄巴菲特,都可以称得上是思维导图的“忠实粉丝”。大岩俊之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读书笔记上,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把握整本书的结构层次,对理清思路有很大帮助。不仅如此,思维导图较之传统笔记也有不少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关键词的图文表现形式,能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并触发联想。我们熟知的《哈利·波特》一书,其中相当一部分情节和人物就是J.K.罗琳女士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演绎出来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思维导图在激发思考方面的巨大作用。第二个理论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又叫帕累托法则,这个脱胎于经济学的概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阅读领域更是被不少人奉为经典法则之一。大岩俊之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将二八法则进行了叠加运用,即先通过二八法则精选出书中20%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次运用二八法则进行筛选,最终得到4%的核心内容。相较于对全书的理解,把有限的精力分配到4%的核心内容上显然是效率更高的做法。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大岩俊之给了一把锤子,就把什么都看成钉子,如果用这个方法来读《高等数学》,那我只能祝你考试顺利了。二八法则不具有普适性,我们暂且把范围限定在工具方法类的书籍当中。第三个理论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相信经历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和雅思、托福考试的朋友对其不会感到陌生,我们都知道保持一定频率的反复阅读,可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事实上,对抗“遗忘曲线”远不止这一种方法,大岩俊之在书中就提供了8种加强记忆的阅读方法,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带着情感阅读”了。由于大脑中负责情绪的“扁桃体”和负责记忆的“海马体”是相邻的,因此通过刺激“扁桃体”可以让“海马体”作出反应,认为其接收的信息是值得保存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能够调动情绪的文章印象更加深刻的原因。就像《动物世界》中的解说稿一样,如果放到纸面上会看起来有些平淡无奇,但是经过赵忠祥饱含感情的生动演绎,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当然,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用调动情绪的方法来加强记忆,比如《高等数学》。

大岩俊之的这套阅读方法以目的为导向,既从宏观上把握了全书的结构层次,又从微观上明确了书中的核心内容,并且就强化记忆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说是将书中知识内化于心的有效手段。然而,读完一本书仅仅完成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在大岩俊之看来,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外化于行 做个“读书行动派”

如果我们把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储备比作大河之水的话,那么大岩俊之的知识转化方案就可以看作是在河上修的水电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转化,才能将丰富的水资源转化成源源不断的电能,这也是读书的现实意义所在。

我们都知道,在现实中建造一座水电站的工序可谓十分复杂,然而大岩俊之的“水电站”建设却简易可行,我们将其归纳成三个步骤。首先是设定行动目标。读完一本书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否切实可行? 有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对于这些问题大岩俊之推荐了两个目标管理的经典理论,即四象限法则和SMART法则,利用这两个理论来设定目标可以使得目标清晰可见,且具备切实可行的操作性。需要指出的是,大岩俊之强调在四象限法则中应该

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作为设定目标的关键,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重要且紧急的事”进行优先处理,只是从长期来看,如果把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处理好的话,会大大减少短期内“重要且紧急的事”的发生概率,这同我们常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一个道理。设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之后,第二步就是找出“现状”同“目标”之间的差距。大岩俊之在现状评估方面推荐采用“百分比”的形式来表示当前状态,即如果把达成目标的状态定义为100%的完美状态,那么经过综合评估后,现在的状态是百分之多少就一目了然了。这种方法虽然在量化标准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却直观反映出了“现状”同“目标”之间的差距,最重要的是随着自己的持续行动,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找出差距之后,最后就该采取行动了。说到行动,我们通常习惯于采用条件导向的方法,即根据现有条件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说白了就是“有多少米做多少饭”,而最后的结果往往受制于条件。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采用了一种类似于目标倒推
的方法,通过设定最高目标并进行反向推演,以此将整体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在此基础上再针对制约条件采取行动。这样的方法在商业活动中被广泛运用,2001年,蒙牛集团刚刚成立不到两年,其总裁牛根生在制定“五年计划”时就将2006年的销售目标定为100亿元,这也让不少人觉得有些不切实际,要知道当时蒙牛全年的销售额才7.24亿元,后来蒙牛集团采用目标倒推法,逐层分解阶段目标,并针对奶牛数量偏少、厂房建设不足以及市场开发落后等问题积极采取对策,2006年最终实现了162亿元的销售额,创造了业内的“蒙牛速度”。对此牛根生有句话十分为人称道:“只修改手段,不修改目标”。这也能看出目标倒推法的优势,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知识转化上,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分解之后的阶段化目标也更容易实现,让我们不再畏惧如何迈出“第一步”。

我们常说“知易行难”,大岩俊之的这套知识转化方案可以说是将所学所思外化于行的典范,这种步步为营的战术也充分体现了其笃行务实的特点,正所谓“说一百句漂亮话不如做一件漂亮事”,迈出“第一步”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个务实的“行动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实用性阅读指南》提倡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阅读方法,不仅强调了知识转化成行动的重要性,而且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书中透露出来的“知行合一”的务实理念,这也是读书人一贯追求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书籍本身更像是一种指导方法,通过在实践中善加利用,对一个人从安身立命到经世致用都是大有裨益的。说到底,不管是“功利主义”也好,“实用主义”也罢,我们读书不过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由此看来,以自我提升为目的的读书即使“功利”一点也无妨。


海岱惟青生


听过一个关于阅读的譬喻,说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虽然看不见,但在暗地里转化成了成长所需的养分!


因此,我一直相信只要手不释卷就一定有用,不见效果只是因为我读得太少,远远没有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所以我读得多、读得杂且读得长。

只是读了许多年,引起性质变化的临界点始终没有出现,最可怕的是不说用得上,单止记得住我都很难做到!我不禁开始反思我的阅读行为。

1.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客观地说,我不知道。我只相信它有用,却没有分辨它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用。因为太渺茫,所以无方向。这样的阅读跟无头苍蝇又有何异?而不选定方向的行路,最后的结果怕是转了很多圈圈后又回到了原点。

2.我阅读的目标在哪里?

因为没有方向,因而没有目标,我的阅读便多是无的放矢。阅读的本质是从他人处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有用的阅读一定是自己先有疑难、遇到困境,释疑脱困是阅读的目标,或者说阅读要得到的结果。如果无疑而读,绝不会有用,比如翻看闲书打发时间。

3.我阅读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阅读的基本步骤大致分九步,依次是:通读——回忆——追问——分解——寻读——复述——运用——输出——重温;阅读的基本方式大约有七种,分别是:概览式、批注式、结构式、摘要式、感悟式、传授式、行动式,我怎么作出最合适的选择,采用最有效的流程一定要心中有数,不宜走一步看一步。

4.我怎么运用读来的知识?

运用需要有核心。首先要有核心任务,我想用在哪里?解决什么问题?我怎么使用?作者有没有现成的方法论?存不存在与我不相宜的部分?我要作哪些取舍和修正?其次要牢记核心内容。多与自己联系,设置运用情境,才能记得更牢靠。而记忆是思考的原料,记不住,其余免谈。

5.贯穿阅读的思维?

阅读是学习的一种最基本形式,最需要有淘金式思维。当我们开始阅读一本专著、一篇文章甚至一条简短的信息比如微博,都不能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要不断地跟作者论争,真正淘取自己必需的知识。 总之,阅读一定要以自己为中心,为自己所利用,让自己有改变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有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