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为何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平方反比有何特殊意义?

钟铭聊科学


我们都知道牛顿的引力方程 F=GMm/r²

那为什么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不是距离的立方呢?

这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我可以明确地说:这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个公式不是自然规律的意义,而是前人归纳自然现象而发明出的量化工具。一定要注意:万有引力的本质是表征自然世界内物质相互吸引的事实。

万物吸引是自然事实,而引力这个词就发明出来的,万有引力公式也是发明出来的量化标准而已。

牛顿是建立力学系统的先行者,虽然前面有阿基米德,多普勒,伽利略等人探索,但是建立力学的基础框架是牛顿。

牛顿之前的力学概念还仅仅停留在宽泛的概念上,如何量化力才会让物理走向科学理论的第一步。

我们把时代背景穿越到牛顿出生之前

那时间人类已经知道浮力,知道了行星运动的开普勒三大定律,以及明白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出生之后,在某一天看见苹果落地了。他反问自己:为什么苹果是落下来,而不是飘向天空呢? 在观察了大量的落体运动后,牛顿自然而然地归纳出:地球对物体有吸引作用。

而这种作用不仅适用于地球,还适用于宇宙天体运动。

于是牛顿明白了万物皆可吸引的道理。那么牛顿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自己的想法用公式量化出来。

牛顿这时候通过前人的研究很快得出两个结论

一: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距离越远,吸引力就越小,反之亦然

二: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吸引力就越大,反之亦然

这个时候的牛顿知道:质量与引力成正比,距离成反比。如果是你,可能自然而然地会写出F=Mm/r的引力公式

但这是错的,质量和引力成反比没问题,但是引力和距离真的成反比吗?

要知道我们的宇宙是四维时空,也就是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

距离和力的大小并不是线性关系。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用吹气球做比喻

我们越用力吹,气球的半径越大,其表面积就越大,气球半径的增大与其表面积的增大是线性关系,也就是半径和表面积成正比。

可以将气球看成一个圆,而圆的表面积公式是S=πr²。

而当我们的气球半径越大,其表面积越大。

引力的作用不是既不是一维直线也不是二维平面的。而是三维发散的,其大小和三维球体的表面积是正比,而不是三维球体的半径。

在球的表面积公式S=πr²中,π是定值。也就是说引力是和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所以我们知道了引力和质量成正比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自然而然会写成F=Mm/r²

但引力公式就到此为止了吗?

万有引力公式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系数,那就是引力常数G。

为什么引力公式中要强插这样一个常数来破坏公式的简洁美?

其实这就是为了对接到其他物理量的一个抵消项。

假如我们计算人坐汽车的起步时力—牛顿(力的单位)

那么这时候可以套用F=ma,汽车给人的加速度乘以人的质量就是人所承受汽车给予的力。设人的质量70kg,加速度3m/s²,那么这时候人受力就是210牛

这时候再看看万有引力,如果两个质量为70kg的人相距1米。在不引入常数G的情况下,那么他们之间的引力大小就是4900牛。人与人之间的引力比坐汽车受到的力还强大23倍多。这完全不符合常识,现实生活中引力是非常微弱的。

这时候,要么在F=ma中加入扩大项系数,要么就在万有引力公式中加入一个常数使其与其他物理量可以完美对接。引力常数G就是这样的作用。


科学认识论


引力为何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为什么离质量源越远引力就越小?平方反比有何特殊意义?

几个世纪以来,牛顿万有引力是描述引力最成功的理论。牛顿认为宇宙中的每一个质量物体都会互相施加一种神乎其神的力,这种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告诉了我们:任何质量系统在引力作用下的行为。

那么引力为什么满足与距离平方反比的关系?首先看一下我们所处的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天体,几乎所有已知的物体,从行星到小行星和大多数彗星都绕着太阳以圆形或椭圆形轨道运行。不管是圆形,还是椭圆形,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稳定的闭合轨道,这就意味着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在一个周期后就会回到与开始的相同的位置。

单从数学上来说,我们知道所有的力都是矢量,这意味着力有大小还有方向。以我们的太阳系为例,作用在每个天体上的力,其方向近似地朝向太阳的中心。

如果想让天体围绕太阳的轨道是闭合的,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有一个力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引力就是这样);另一个是:有一个力随距离线性增加(弹簧就是这样)。其实平方反比和线性增加一样,没有任何特殊性,伯特兰定理就证明了在经典力学里要想形成稳定的闭合轨道,以上是唯一的两种可能性!而且伯特兰定理在广义相对论下并不成立,下文会说到。

所以根据伯特兰定理,引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加可能会变强或变弱,但只有一种特定的方式是正确的,否则在经典力学下天体就不会有稳定的闭合轨道。

生命的存在需要有稳定的轨道和适中的温度,我们确实很幸运,因为这些是控制我们宇宙的法则!

而且确实有一些力,随着距离的增加力就会增加,强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甚至还有一种力,它没有方向且均匀地渗透到了整个空间,在任何地方都是恒定的,这就是暗能量!

广义相对论下,没有闭合的引力轨道

如果我们现在还说引力是一个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力是不严谨的。因为在太阳系中有一个天体轨道显然不是闭合的,这就是广义相对论这个现代引力理论取代牛顿引力的原因!

水星的轨道在进动,或者说不闭合,这是第一个强烈暗示我们关于牛顿引力理论有缺陷的现象。花了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才代替牛顿引力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也从中认识到,引力并不完全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当涉及到的距离很大,质量和能量很小的时候,牛顿的引力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的近似值。

广义相对论也提出了一大堆已经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到证实的预测,包括光的引力弯曲,引力透镜,引力红移以及许多许多其他的预测。

其与引力强度相关的预测是:所有轨道上的天体严格来说并不遵循平方反比定律。

在广义相对论下,质量物体在引力场中速度的变化会产生引力辐射,引力辐射和电磁辐射一样会带走轨道能量。如果按照牛顿引力的话来说,就是轨道上的引力比平方反比定律略强一些,这意味着天体的轨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的衰减。最内层的行星轨道首先会衰减,其次是外层行星。最终,一切天体都将螺旋靠近轨道系统中心的引力源。

总结:距离的平方反比和真实的引力强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

如果太阳的寿命是无限的,那么地球的轨道大约需要10^150年才会衰减到撞向太阳,虽然这种效应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像。但这意味着一个真正稳定、闭合的轨道只是牛顿引力的幻影,一个在真实宇宙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在一个受广义相对论支配的宇宙中,广义相对论是我们用来描述引力的最好的自然法则。在弱引力场中(当质量小而距离大)广义相对论可以被证明为牛顿引力,这就是平方反比定律与距离的由来!这也更加说明了平方反比定律跟引力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也没有什么特殊性,毕竟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成立。

但如果要问:为什么广义相对论是支配宇宙的引力理论?我估计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标准的逃避式回答「自然法则要求引力就是这样的!」。


量子科学论


答:引力与距离呈平方反比定律,或许正说明我们的宇宙空间是三维的。


物理学中有四种基本力,其中强力和弱力只在微观尺度有效,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而且电磁力和万有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定律,实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物理现象满足这一规律,比如灯泡的光照强度也是和距离平方呈反比。

平方反比定律指的是物体或者粒子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呈线性衰减,为了证明库伦力和万有引力严格遵循平方反比定律,实验科学家花了不少心血;万有引力非常微弱,使得万有引力的测量非常困难,但是库伦力很容易测量,目前科学家对库仑力指数的测量精度,已经达到了2±10^-10。

假如电磁相互作用不严格遵循平方反比定律,那么光子的静止质量将不严格为零,真空中的光速也将不固定,电荷也将不守恒,这会使得现有的整个物理学大厦坍塌,所以平方反比定律对于物理学来说非常重要。

电磁力和万有引力在形式上的这种相似性,是否存在更本质的原因,目前还有待人们去探寻,我们不妨从空间维度出发,来简单探讨下平方反比定律。


首先,电磁力和万有引力都可以用“场”来描述,分别叫做电磁场和引力场,场是物质的一种,它真实存在,而且有能量有动量,这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旦离开了场,我们会发现很多物理问题变得棘手。

比如做加速运动的电荷会辐射电磁波,从而使自身受到一个阻尼力,这个力就没有反作用力;还有假如太阳发生超新星爆炸,地球要8分钟后才受影响,那么在这8分钟之内,地球受到的引力也没有反作用力,而且动量守恒定律也将被破坏。如果其中引入电磁场施加了反作用力,以及引力场带走了动量,那么这两个问题就能轻松得到解决。


有了场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平方反比定律就容易很多,一个点质量激发的引力场是向四周扩散的,无论扩散多远,场的矢量加起来都应该和初始时一致,因为场是物质,在电磁场中就对应高斯定律(磁场∮BdA=0,电场∮EdA=q/ε)。

我们把场想象成一个点光源,并且向三维空间中发射光子,距离发散点的半径为r时,发散面的面积为A=4πr^2,于是光子的扩散密度和距离平方呈反比,这或许就是平方反比的物理意义。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们宇宙空间是三维的,或者说电磁相互作用和万有引力在三维空间中传播,这个定律其实也可以利用数学推广到任意维度N,在N维度扩展的场强强度,与r^(N-1)呈反比。

所以大自然偏好平方反比定律是有着深刻原因的,至于强力和弱力,由于只在微观尺度有效,而且形式更为复杂,在超弦理论中描述还有七个维度蜷缩在微观世界,这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谁也说不清楚。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其实不止引力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电磁力也是如此哦。而这两种力都是我们宇宙中已知的两种长程力,其实它揭示了我们宇宙的三维空间属性。

万有引力公式与库仑定律公式相似背后的含义是空间属性。

只要把万有引力公式与库伦定律公式放在一起,任谁都可以发现其惊人的相似性。除了质量变成了电荷,引力常量变成了静电力常量,其它结构完全一样。

你还记得法拉第摆弄的磁力线吗?对于引力,我们一样可以用类似的办法。我们可以假想从地心发射出了无数的“引力线”,平方反比这东西其实就是计算力线的密度。

一个固定空间截面内有很多力线穿过。距离远上一倍,力线就变得稀疏多了,同样面积内力线的密度大约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平方反比的来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的宇宙不算时间的话,空间是平直的三维结构。引力线也好,磁力线也好,都可以看成空间的固有属性,描述的是空间的结构。而平方反比的力线密度变化规律,就证明了空间的立体三维结构。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折射出的空间含义

自从爱因斯坦指出引力是时空扭曲的结果后,引力就和空间脱不了关系了。万有引力作为在低速弱场下引力的近似解,说明低速弱场下的空间具有明显的三维结构,而在高速强场中,万有定律不再适用的根本,也就是空间的三维结构开始明显的扭曲。

在这样的空间中,局限于三维结构的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而包含黎曼度规张量的相对论场方程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空间细微的扭曲变化都能被相对论场方程描绘出来,所以能更精确地描述引力线的稀疏。由于引力线完全等于空间的曲率,根据奥康姆剃刀原理,在相对论的体系下,引力的表述完全可以剔除,保留时空曲率即可。这就是为什么在相对论里,引力不再称为一种“力”。

平方反比的物理图景及其他运用

平方反比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它对应了三维空间的一个量守恒。如果你熟悉高斯定理或许就很好理解了。简单来说,就是在三维空间中任何一点释放能量,都遵循平方反比的衰减规律。而一切以一个质点为发射源头的力,就像一个能量源一样。

你可以想象把一股能量均匀锁在一个小球的表面上,随着这个小球变大,表面积不断变大,但能量总量不变。如果你有兴趣计算一下,你会发现球面单位面积内的能量以平方反比减少。只要你了解了这个物理图景与数学关系,可以来计算很多东西。比如只要你有一大块太阳能电池板,你就能计算出太阳的单位时间里辐射的总能量。前提是你知道电池板的面积、转换率、与太阳的角度、地日距离,然后运用神奇的“平方反比”就能反推出太阳的发光总能量。


总结

数学公式的魅力在于精准有效,不会误导,但如何诠释它?是物理学家与数学家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洞察数学与宇宙秩序之间的深刻内涵,是物理学家从平庸走向伟大的最关键一步。

“平方反比定律”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宇宙中最简单的一个物理规律,是宇宙秩序的一条分支。无数的物理学定律就好似在描述宇宙秩序的不同分支,只要当我们发现了足够多的分支,再通过逆推这些分支的交汇点,才能真正描绘出完整的宇宙秩序之树。

这正是物理学追寻的大统一理论,而目前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还无法很好地拼合上,很可能就是缺少还未发现的关键分支。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

想法捕手


                      《 万有引力的来源》

摘要:艾萨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然后又发现了运动三定律,亨利•卡文迪许用 扭秤 证明了万有引力 定律正确性,并算出了地球的“质量”,但都没对引力的来源给出明确的解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是玄之又玄的把引力的来源解释为物质对空间造成的凹陷。本文将根据一些小实验和理论推导对以上的某些观点进行纠正与反驳。

关键词:内能(热力学能),引力,地球质量,扭秤,重力加速度,。

引言:耳熟能详的定律,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还有一个被人类忽视的数据,那就是内能。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内能越大(此文的内能是抛开 所有化学反应,核反应的 热力学能)。那么引力的来源是不是高能量体与低能量体的温差效应呢?看下面的实验。

三个质量相同铝球,用液氮把两个铝球分别散热到零下150℃与零下50℃,还有一个与室温温度相同20℃。观测三个铝球近距离的水气有什么反应。观察到的结果是零下150℃的铝球对附近水气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明显的重力加速度现象,末端水气落体速度大约是零下50℃铝球的三倍。而与室温相同的铝球对水气毫无反应。5分钟后终止实验,零下150℃铝球结霜质量大约是零下50℃铝球的三倍。

我们用这个实验是不是能说明两物体的引力大小与两物体温度的大小相关呢?温度差越大,引力越大,与质量无绝对关系。那么在地球上为什么质量越大的物质,引力越大呢?这么说吧,地球是个巨大的能量体,她对所有的低能量体都有 热平衡 需求,她会根据 低能量体所能承载的热量产生引力,直至达到热平衡引力为0,但是地球有温度阶梯,从地壳约14℃至地心约6000℃,所以一个物体从14℃至6000℃其重力可以说是稳定不变的。假设一个铪合金球,从14℃加热到4000℃,其与地心引力最大转移到与地壳引力最大,其重力保持不变。14℃至零下273℃,温度越低,重力越大。(这段是理论推导,没做实验)。

根据此实验说明两个物体没有 热平衡需求就没有引力,那么亨利•卡文迪许的扭秤又是怎么算出“地球质量”的呢?他的扭秤为什么出现扭力呢?还准确推导出引力常量。5.965*10^24到底是地球的内能还是地球的质量?我们根据 F=GM m/r^2计算出了太阳系的大部分行星的 轨道与速度,卫星的均速圆周运动,这足以说明F=GMm/r^2正确性,那么一个天体的内能值与质量值一定很接近。为什么会很接近呢?是根据质量有了内能?还是根据内能的大小有了质量?看下面的实验与理论推理。

亨利•卡文迪许的扭秤为什么使两个没有热平衡需求的两对铅球出现引力呢?

看实验,准备两个磁力不同的磁铁,一根铁丝,一些细铁砂,释放静电,先用铁丝吸铁砂,肉眼观察下是毫无吸引力。然后把强磁铁放到铁丝底端,整根铁丝会吸住很多铁砂,距离磁铁越近吸住铁砂越多,换上弱磁铁,铁丝吸引的铁砂要少的多。根据这个小实验去理论推导下个实验,我们把引力看作成弱磁现象,扭秤的两对铅球之所以会互相吸引,完全是因为在地球的引力磁场上。小实验里我们可以轻松的把磁铁放到一旁,以现在的科技我们也可以轻松的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那时你会发现扭力与此区域 重力加速度 值成正比。引力越小,扭秤的扭力越小。月球上表面的扭力只剩下地球上的1/6。

我做了个简陋的扭秤,在只有4个质球实验下,加大两对质球的温度差,会得到不同的扭矩。我也猜测是不是空气对流加剧造成的,但一直没有找到真空实验室而搁置。(具体的温度差与扭矩比例,由于扭秤的简陋,就不一一叙写了)。实验过程:四个相同质量的实心铝球,一根木棒,先把两个铝球固定在木棒两端,一根细铜丝拴在木棒正中间,悬挂在一个横架中间,保持平衡。铜丝底端固定一个小镜子,再用一个激光灯射照镜子,射线与折线最好调到90度左右,光点会射在墙上,墙上固定个尺子。依铜丝正下方为点用圆规画个圆圈,边是两个球的球心,再用两个支架把另外两个球托平,分别放在秤砣的左右侧,球心对准圆线。不同温度的球放到托架上,光点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温度差越大,扭力越大,两物体之间的引力越大)。

此理论的最有力的证据还是需要把扭秤送到太空,送到月球。

那么太阳系天体的质量值与内能值为什么如此相近呢?太阳除外。因为太阳是中心,在太阳系中是悬浮不动的,即使内能值与质量值差距很大也测不出来,又点燃了核聚变。理论上来讲,内能值远高于质量值。所以我们现在根据引力算出的太阳质量(其实是内能)远远大于真实质量。大家都知道太阳是气态的,而密度竟然是地球的0.26倍,这是荒谬可笑的,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一立方氢气与一立方土的质量比是0.26 : 1,就算把氢气压缩到液态,这个比值也相差甚远。太阳的平均密度1.4克每立方厘米,氢液态才0.07克每立方厘米,矛盾吗????(别害怕,目前太阳质量不可测,看下面实验)。

每个天体都有一个心核,太阳的心核最大,我们根据心核大小比例,做出九个铝球,分别代表太阳与八大行星。全部冷却到零下200℃,把太阳放到实验室中心,按照距离比把八大行星摆好,悬浮运转,2个小时后结束实验,冰球质量比与太阳系天体质量比一致。水气代表分子云,心核是宇宙所有天体的种子。遇到肥沃土壤(分子云)就会根据大小演变成恒星或行星,没有心核的分子云是一团死云,不会孕育出任何天体,否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段是逻辑推理,猜测)。

在此理论正确的前提下,F=GMm/r^2还能继续使用吗?当然可以,只不过要稍微修改一下,首先就是其中的一个M改成U。那么以引力计算的1热值等于多少焦耳?这就需要广大科学家的共同计算了。

母式:F=GUm(1-u/U)/r^2

此公式也不是适用于任何引力场,(只有两物体质量与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误差为0,比如冰球实验,你可以理解为把铝球切割成与水气大小相等颗粒,然后每颗粒与水气产生的引力全部相加)。就如F=GmM/r^2无法解释水星近日点进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与量子力学格格不入。可以说很难有一个引力公式通用于宏观与微观等多种引力场,只有根据不同的引力场拿出不同的公式给予计算。


陈转运


引力与距离倒数的2次方成正比,是物理规律在3维展开的表现。

费曼:自然往往是由定律来描述的,这些定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来表达。

开普勒是第谷的学生,他在老师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当牛顿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的时候,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深深的吸引着他。他敏锐的意识到,如果行星按照椭圆方式运动,那么肯定有一个吸引力,而且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写下了引力公式:G=g*m1*m2/r^2。

1789年,在牛顿去世后60年,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精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数。

1785年,库伦同样使用了扭秤装置,测量了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得到了一个静电吸引力的库伦公式:F=k*e*q1*q2/r^2。

》引力公式与库伦力公式,非常的相似,都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能量以球面的形式在三维空间中扩散,球面上的能量密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假如,牛顿和库伦生活在二维的平面上,他们会测出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他们会测出来静电作用力和引力与距离的一次方成反比。



如果他们两个生活在四维空间中( 另外一个维度是指空间坐标,不是指时间)那么他们会测出来与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

但是物理的世界并不是这么简单,规律的复杂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以上两种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是有条件的,第一要满足通量守恒,第二必须是在平直空间中。

因为电荷必须守恒,而产生引力的物质也是守恒的(因为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是同样的,都是由于空间的平移对称性)。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实际是质量对于空间产生的弯曲。按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计算出来的万有引力,在平直空间以及没有时空拖曳效应的时候,才严格的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在高速旋转的中子星附近,极度扭曲的空间,都需要用广义相对论来计算。



但是诸如范德华力等,大自然中很多其他的力表现都不是距离的平方关系。尤其是在电与磁的相互作用系统中,力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以距离反比的三次方或者更高次方的形式表现。

》作用力公式里距离反比的幂次取值,代表这个世界更加深刻的本质规律。

幂的具体取值,一方面和世界存在的维度有关,一方面和物质之间的联系性质有关。

从本质上讲,空间的存在维度可以分数形式或者是以任意的实数形式。这是由数学家豪斯道夫提出来的。



如果我们把可测基本物理量,时间、距离和长度理解为人类思维中可直观感觉的低维度,那么以幂形式表现的规律则是人类思维中的高维度。人类的科学探索,也是在探索人类自身思维的维度边界。


华笺流香


01

引力为何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由于对引力本质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切关于“引力是什么”,“引力为什么是这种表达形式”的问题,一概没有定论。

所以,不管回答多长,也不过是猜测或者假设。

02

平方反比有何特殊意义?

虽然引力为何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人类并不清楚,但是,平方反比带来的特殊结果,却是我们这个宇宙之所以是如此样子的原因。

平方反比有何特殊意义?

在宇宙君看来,平方反比定律的重要意义有两个:

1. 非线性

2.满足通量定理

非线性不用解释,下面具体解释一下通量定理。

03

通量定理

很多人听过磁通量,却没有听过电通量,更别说引力通量了。

磁通量:

磁通量是指穿过每个曲面的磁场线的“根数”多少。用积分来定义,如下图:

除了磁通量,还有电通量:

最早提出通量定理的是数学王子高斯。

在电场中,电通量与电荷间的有基本的关系。根据库仑定律可以证明:由任意闭合面S穿出的电场强度E的通量ψE应等于该面内所有电荷的代数和并除以真空介电常数ε0。

这就是高斯通量定理。 由电通量的定义

即电位移的散度等于该点自由电荷的体密度ρf,它是电磁场方程组的基本公式之一。


通俗的讲,一个闭合曲面的电场通量,永远和曲面内包含的电荷量成正比!无论这个曲面是什么形状的!

那么,为什么么有通量定律呢?

其原因就是——平方反比率!

因为库仑定律遵循平方反比的关系,所以由库仑定律计算的电场强度的通量,也就具有通量定理。那么,引力方程也是平方反比关系,那么引力场也会有通量定理。

——一个闭合曲面的引力场通量,永远和曲面内包含的质量成正比!无论这个曲面是什么形状的!

04<strong>

通量定理的重要意义

通量定理其实展示的是物质和空间的某种奇特联系,当然这个曲面只能算是二维的空间。

所以平方反比定律,蕴含了质量与空间、电荷量于空间之间某种更深层次的关系。

如果能升华到三维空间的通量定理,那么其意义绝对是颠覆性的。

等待我们人类破解这个奥秘吧!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自己多么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我是宇宙物理学,这就是我的回答!


宇宙物理学


辐射波都是与距离的平方反比这是与圆面积及球体表面积的公式有关它们的大小都有与半径平方有关系


绿水青山48936175


平方反比规律的意义在于它对应的运动轨道是圆锥曲线。牛顿的研究可以从理论上解释此前开普勒的观测结果。


Galahad骑士


不存在引力,g是引力场。数值是地球质量除以表面积乘系数,面积是平方。但这个系数不能通用,只适用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