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辱!史書都不願記載的戰鬥:3萬精銳損失過半,對方僅陣亡5人

戰爭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始終,在中國,每個朝代的更迭幾乎都是通過戰爭實現的,李自成破居庸關攻佔北京,明王朝滅亡;崖山之戰十萬軍民投海自盡,宋王朝滅亡……

恥辱!史書都不願記載的戰鬥:3萬精銳損失過半,對方僅陣亡5人

在中國史書中,無數著名經典戰役被記載、傳頌,牧野之戰、鉅鹿之戰、赤壁之戰、萬曆朝鮮戰爭……。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場抗擊外國侵略的戰鬥,我方3萬精銳損失過半,對方卻只死了5人。


這場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屈辱、史書都不願記載的戰鬥,就是發生在清朝晚期的“八里橋之戰”,戰爭雙方分別為清朝精銳(滿、蒙馬隊軍)和英法聯軍。1860年8月21日,天津大沽失陷後,清軍統領僧格林沁率軍從天津撤防退至通州、八里橋一帶,準備與英法聯軍進行野戰。

恥辱!史書都不願記載的戰鬥:3萬精銳損失過半,對方僅陣亡5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僧格林沁曾率領蒙古馬隊大破英法聯軍,創造了清軍抗擊外來侵略者最偉大的一次勝利。正是因為如此,僧格林沁從心裡面根本看不起聯軍的洋槍洋炮,於是在明知道冷兵器與熱兵器差距懸殊的情況下,他仍然採用老套路與聯軍作戰。


據相關記載,僧格林沁在通州一帶統率的兵力大約為30000人,其中滿、蒙馬隊接近10000,而英法聯軍的兵力總數僅8000餘。1860年9月18日,英、法聯軍先頭部隊自天津北犯,向清軍駐地發起了炮擊。

恥辱!史書都不願記載的戰鬥:3萬精銳損失過半,對方僅陣亡5人

僧格林沁所部早已嚴陣以待,戰鬥開始後便向聯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衝鋒,為了抵禦蒙古馬隊,英法聯軍以數百支康格列夫火箭齊射悍不畏死的蒙古勇士,並將其擊退,僧格林沁無奈退守八里橋,以扼赴京道路。


9月21日凌晨,英法聯軍分東、西、南三路對八里橋的清軍陣地發起攻擊(聯軍聲稱是清軍首先發起的進攻)。戰鬥打響後,清軍馬隊對聯軍的排炮毫不畏懼,按照原定部署,手持長矛、弓箭、大刀等,奮不顧身的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恥辱!史書都不願記載的戰鬥:3萬精銳損失過半,對方僅陣亡5人

在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中,一部分騎兵甚至衝到了距離敵人三四十米的地方,但卻遭到了英法聯軍密集火力的狙擊,以及火炮的轟炸,從而導致戰馬因受驚而橫衝直闖,傷亡慘重(許多騎兵甚至是被己方的戰馬給活活踩死的)。


毫無疑問,這場典型的近代軍隊與封建軍隊的“八里橋之戰”最終以清軍的慘敗而告終,在這場戰鬥中,3萬清軍精銳傷亡過半,持冷兵器多次向聯軍發起衝鋒蒙古騎兵更是損失慘重。然而,與清軍相比,英法聯軍僅僅陣亡了5人(法軍3人、英軍2人),而且有的還是被失控的戰馬給踩死的。

恥辱!史書都不願記載的戰鬥:3萬精銳損失過半,對方僅陣亡5人

有人認為,在此戰中,清軍中蒙古騎兵的表現異常英勇,堪稱蒙古鐵騎之“絕唱”,如果當時的清軍都有這種拼死戰鬥的精神,清王朝恐怕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屈辱史了!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