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人类之外,为什么感觉大多动物都是雄性更加漂亮?

量子科学论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动物,确实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雄性比雌性更加的漂亮。而在我们人类的世界,“花枝招展”、“浓妆淡抹”等词都是用来形容女人的。同时动物,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简单的说几种雄性更加漂亮的动物

其实,漂亮是人类视角中的一个概念。这种概念并不是代表所有动物的审美。那么,在人的眼中,自然界中有哪些雄性比雌性更加漂亮的动物呢?

01 狮子

狮子是猫科动物之中,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动物。所谓的雌性两态其实就是雌性和雄性的外形有着很大的区别,事实也是如此,雄性的脖子处有一圈长且厚实的鬓毛,这使得雄狮看起来更加的威武,而雌狮则没有鬓毛。

在自然界中,狮子的鬓毛除了看起来更加威武雄壮外,还能在打斗中一定程度的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脖子。除此之外,鬓毛更长更密的雄狮战斗力往往更加的强悍,所以,母狮更愿意与鬓毛长的雄狮交配。

02 孔雀

孔雀是在我们人类眼中最漂亮的动物之一。但是,与我们的认知相反的是,能够开屏的孔雀是雄性的孔雀,而雌性的孔雀是无法开屏的。因为只有雄性的孔雀有着长长的尾巴。

当孔雀到了发情期,雌性的孔雀们会用开屏的方式来吸引异性,开的屏越大、颜色越鲜艳就更容易得到雌孔雀的青睐,从而更容易获得交配权。

孔雀开屏除了能够吸引异性外,还有一定的“防身”能力。当雄性孔雀遇到危险时,它会用突然开屏的方式来吓退对手。一般情况下,孔雀突然增大的体型确实能够吓退许多食肉动物。

除了以上两种动物外,还有许多动物符合雄性比雌性更加漂亮的标准,比如有角的动物,大都是雄性的角比雌性的角更加的长且粗壮、即便是雌雄差异不大的动物,雄性的毛发颜色也要比雌性更加的鲜亮等等。

<strong>

(羽毛更加漂亮的雄性鸳鸯)

人类与动物恰恰相反?

在我们人类的世界中,漂亮好像是女人的专属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是个视角问题。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在男性的眼中,当然是女性比男性要漂亮,而在女性眼中,当然是男性比女性要漂亮。这一点,从我国古代“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社会结构就能看出一二。


母系社会是我国古代一个以女性为主导地位的时期,这这个时期,女性有着绝对的领导权和支配权,而男性地位较低,在那个时期,男性是没有权利追求女性的,而是被当成一种“商品”可以随意为女性支配。当然,身强体壮、颜值较高的男性会为氏族中地位较高的女性所用。

而父系社会则与母系社会相反。也就是说在远古时期,并没有女性比男性漂亮这个概念。

到了现代,男女平等的前提下,漂亮成为了女性的专属词。这其实与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有着很大的关系,男多女少,男性在寻找异性时压力太大,造成了女性比男性漂亮的一种错觉。实际上,在男性和女性的眼中,漂亮都是相对的。一般情况下,男性都认为女性漂亮,而女性大都认为男性漂亮,这是一种本能。

因此,说人类恰恰与动物相反,其实是不准确的。应该说,人类不像许多动物的雌雄那样差别明显。

那么,为什么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都是雄性比雌性漂亮呢?

在自然界中,动物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生存和繁殖。前者让动物们有了捕猎或逃生的能力,后者让动物物种可以得到延续。繁衍除了要保证物种的延续性外,基因的强大也是很有关系的。所以,自然界中雄性比雌性漂亮,有以下几个原因。

01 后代基因

自然界中的动物,雄性在吸引异性注意时,往往是需要比同类更加大的体型以及更突出的特点,比如雄狮,鬓毛更长更浓密体型更大的雄狮更能得到母狮的青睐,而符合这个条件的雄狮显然比一般的雄狮基因更加的优秀。这样拥有更加强大基因的雄性和雌性交配后,后代的基因大几率的会优秀。因此,有角类的动物大都靠决斗来获得交配权,而角更加粗壮的雄性更容易获胜。

因此,为了后代的基因,雄性就必须更加的“漂亮”。这不是雌性选择的,而是雄性靠更加“漂亮”赢得的。

02 雌性的“考量”

站在自然界中雌性的角度上看,雌性一年大都生育一次,而这一次雌性务必就需要选择更加强大的雄性。自然界中的雄性一年可以数次交配,也可以与多个雌性交配,但是雌性的机会只有一次。所以,即使不用通过决斗来决定交配权的动物,比如孔雀,就需要另外的东西来展示自己的实力。一般情况下,毛发颜色更加的艳丽而且毛发更加的长就证明这种动物的营养全面,而且更加的强壮。所以,许多靠“颜值”来竞争交配权的动物,往往比同类更“漂亮”的外表,更能得到雌性的青睐。

总结

人类是高级动物,比其他的动物多了一个叫文明的词,而且人类又是情感细腻的动物,所以,人在选择配偶时,不会单纯被体格或者外表左右。

而其他的动物则不同,它们的思想相对简单,所以在争夺配偶时,要么需要决斗,要么有足够吸引异性的外表,而这些都是这种雄性更加强壮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异性的青睐,因此,自然界中的雄性大都比雌性漂亮很多,而且要强壮很多。


猎奇动物社


这个问题将人类和普通动物放在了同一个天平来比较。从广义来说,人类的确可以算是哺乳动物的一类。 自然界中,除开人类,的确有这种现象。比如雄性孔雀尾羽炫彩多姿,开屏之时,可以吸引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雄性鸳鸯多彩的身姿也是吸引异性最有力的武器。不仅鸟类,哺乳类动物也是一样的,雄狮之美也是远远盖过了雌狮。不仅陆地上的生物如此,水中的生物也是同样的。喜欢养鱼的都会知道,公鱼发色之后色彩非常美丽,会让人看的目不转睛。 从以上文字也可以看出来,雄性如此美丽,从根本上就是为了吸引他人的目光。对于任何物种而言,其生存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繁衍,为了抓住主动权,雄性必须想尽办法来吸引雌性的目光。显然漂亮的外表更容易吸引并求得异性的爱慕。 当然以上所说的一切都只是针对非智慧生物。人类作为目前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他们存在的意义从根本上就是不同的。交配靠的不是野蛮的本能,而是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外貌已经不是择偶的唯一标准,人类女性会从其他方面,比如学识、能力等等来衡量,进而才会有进一步的接触。达尔文的进化论写的很明白,适者生存,自然界所有的物种都是在不断的进化来适应这个社会环境。人类男性不需要只靠外貌来赢得女性的青睐,所以人类外貌的发展方向就不会走向雄性一定比雌性好看的极端。因为聪明,所以懂得分辨,特别是现代社会,

一个长相普通但身家殷实的男性显然比一个虚有其表的男人更吸引女性的追逐。 当然,在人类社会不论男女,也是外貌出色的人给人的第一映像会更好。所以现在整容行业逐渐兴起。颜控是所有生物的天性。


小兰爱旅游


自然界雄性动物很漂亮,令人赏心悦目。

但自然界雄性动物脸蛋,男人最漂亮。


家传红


人类难道不是如此吗,男的身高比女的高,不用护肤的情况下皮肤比女的好,如果男的也化起妆来,比女的漂亮不再话下吧,不服的参考蔡徐坤,鹿晗等,



醉卧浔阳江口


这个问题很简单,与付出和回报成反比。

换而言之,谁的贡献更大,谁就更有资格成为审美者而非妆扮者。

越美越花心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动物界的案例吧,一般来说我们对于雄性更美丽的印象大多来自鸟类,比如经典中的经典就是鸳鸯,雄鸟非常漂亮而雌鸟则灰不溜秋,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人们大多想当然地以为漂亮的是雌鸟,而且还误以为它们非常恩爱。嗯……错的离谱,鸳鸯只有在求偶期才形影不离,只要雌鸟一下蛋,雄鸟立即拍拍屁股走人,把养育小鸟的任务全部丢给雌鸟,自己赶紧去另寻新欢了。


两性平等典范

那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帝企鹅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鹅,它们的繁衍异常艰难,要在极夜的时间,数月没有太阳的时间来到几公里的内陆,顶着零下60度的低温与十级的巨大狂风产卵,它们的蛋非常大,所以产卵完成后的雌帝企鹅就会非常饥饿,于是将蛋交给雄帝企鹅,自己立即奔赴海边觅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帝企鹅爸爸们挤成一群对抗寒风,不吃不喝,将蛋放在自己厚厚的脂肪下孵化。一个月后,小企鹅破壳了,帝企鹅妈妈也已经吃饱了,它带着自己积累下来的脂肪与一肚子还未消化的食物回来了,帝企鹅爸爸终于可以交班了,它们急急忙忙地奔赴海边觅食。

可以看出来,雄性帝企鹅与雌性外观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体型也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极端严酷的环境压力下,如果两个亲代不通力合作的话,就根本无法养育后代,所以两性在这件事情上的投入是相等的,没有高低之分,自然也就不存在谁取悦谁的需要了。

这样的动物并不是孤例,信天翁、燕子等鸟类都是这样的平等地抚养后代地,它们的性别基本也都没有明显的区别。

而那些长得比较秀的鸟类,其中还有一些不输于鸳鸯的例子,比如天堂鸟、孔雀等,它们的雄性也都是对后代不管不问,只将营养集中在长得美丽上,以吸引更多雌性的青睐,也就是十足的“妖艳贱货”。

谁有资源谁就丑?

也就是说,在这些不平等的关系中,雌性是占有生育资源的,所以它们有资格挑选一个更优秀,更美丽的雄性。毕竟反正这些雄性都不会在抚养孩子上出一分力,为什么不去找一个好看的呢?

而雄性的美也并非毫无意义,其实这是一种资本炫耀。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华丽的装饰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比如夺目的色彩意味着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身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之中。而且合成这些色素需要更多的能量与营养,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极端的比如孔雀,雄性巨大的尾巴已经让它们几乎无法飞翔,这在危机四伏的自然完全是一种自杀行为。

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中还能过得滋润,活得精彩的雄性,它们的基因一定比那些泛泛之辈强的不是一点半点,雌性选择了这样的配偶就是选择了优秀的后代。

进化留下的痕迹

好的,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人类,相信你已经可以猜到了,没错!人类这个物种在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都是男性掌握着生育资源,没有男性的持续贡献,生育抚养后代根本是不可能的,准确地说如果只有女性,就连活下去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与今天文明社会导致的男女失衡不同,在过去几万年间,因为男性从事分工通常是狩猎之类的危险性较高的工作,而女性一般会执行采集与照看后代为主的比较安全的工作。所以男性的死亡率比女性要高不少,所以通常是男性数量少于女性,为此女性需要展开性别内的竞争,为获取更强壮,更有能力保证食物来源的男性的青睐。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普遍感觉女性之间的关系不如男性来的纯粹的原因,因为男性在外打猎分工配合与默契是必不可少的,而女性的工作虽然也需要合作,但是一般每一件事情还是各自为营,互不相干。再加上明显或是潜在的竞争关系,才进化出了不同的性格机制,这也就是“宫斗剧”来源的科学依据。

最后再说到美貌吧,上面那些基本已经把答案说明白了——没错,女性更美的进化机理源于取悦男性的需要,是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这样的结构在动物界是相当罕见的,因为我们是一种特别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才进化出了独特的雄性负担主要生存压力的结构。


酋知鱼


你让女孩子素面朝天,理个短发,男女都扒光了站在你面前,你就会发现,还是男的好看!!!

好不好看决定的主动权在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还有审美趋势哥标准!

每个时代都不一样!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任何讨论意义!


文化茶馆


自然界有很多雄性动物长得非常漂亮,比如孔雀、鸳鸯、狮子、鸡等等,它们除了体型较大以外,都拥有五颜六色的羽毛,而且有时还可以舒展身体把这种美丽夸张的表现出来,孔雀开屏、公狮抖擞鬃毛等都是展现魅力或者威力的表现。那么,为什么自然界的动物大都雄性更加漂亮,而人类正好相反呢?


这里面的原因就牵涉到生物进化了。根据进化论的理论,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会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进行有选择性的遗传和变异,有选择性体现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界的很多动物,雌性的主要任务是生殖和抚育后代,隐蔽性越强,其自身和后代被天敌发现的几率就越低,存活率就越高,所以基因就向着外表不引起注意、越来越普通的方向发展。


但雄性正好相反,它们进化出颜色鲜艳的外表,虽然容易被天敌捕获,但如果幸存下来,就会给雌性传递着一个信号,那就是你看我这么漂亮,也没有被吃掉,我的能力有多强,我的基因有多么强大,所以更容易收获雌性的“芳心”,在交配权上就会占有优势。



人作为一种自然界的最高级动物,没有其它生物面临天敌威胁那么大的压力。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历程。在母系社会中,女性拥有选择配偶的主动权,那些肌肉发达、身体强壮、长相俊美的男性更容易被选择。


而在父系社会中,选择的主动权放在了男性身上。所以,现在我们认为女性更美,是站在男性主导的地位来看待的,男性只要拥有权力、金钱和健康的体魄,就会在竞争和选择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女性为了抚育好下一代的本能需求,也在长期的历史和人文环境影响下接受了这样的定位。

其实,美本身并无性别之分,从男性来看,女性拥有凹凸有致的身材、鲜艳的装扮是美;从女性来看,男性拥有强健的肌肉、绝对的统治力也是美。两性美表面上是一种吸引,本质上是为了繁育后代的需要。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人类也是雄性更漂亮。由于人对哪种性别漂亮,会受到荷尔蒙的影响,雄性荷尔蒙会评价异性荷尔蒙长得漂亮多一点,男女都有雄性荷尔蒙,都会评价女性漂亮。男性没有女性荷尔蒙,评价男性漂亮的人就少了一半,所以人类受荷尔蒙不对称的影响会觉得女性更漂亮。


骨头无畏牛刀


你这就是扯淡,人类也是雄性更漂亮。

先看看为啥雄性漂亮。那是在进化中,生育方明显比播种方交配意愿和可能性低得多,所以播种方成了追求者,而醒目、健壮、优秀的雄性基因更容易获得播种权而逐渐成累积优势。

其次人类也遵循了这样的进化路径。之所以你觉得雌性也漂亮,那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很早就实现了社会化和语言,普通动物群落几十只算大的,而人类可以成千上万的保持联系,使得播种者会挑选生育者播种,而不是普遍播种。这使得雌性也进入了基因优势积累的过程。所以在动物中,灵长目外形雄雌差距是比较小的,而人类就更小。

到了文明出现后,因为生活水平提高,男性外貌就更多元,既有男性特征突出的类型,也有具有女性特征的类型,而女性则相对比较单一,尤其女性在身高和肌肉上缺乏优势。

总的来说,人类女性和男性外观差距小,但女性是不如男性在外观上多元、漂亮的。


阿倍season


其实人类也是雄性更漂亮,只是人类宣传和定义的审美观是从男性的角度来定义和宣传的,在男性看来,肯定是异性更吸引人更漂亮,当然同性恋是看同性更漂亮。如果让女性来定义肯定是雄性美,现代社会女性地位权利同男性平等,所以小鲜肉与男色开始大行其道。

人类是智慧生物,排除欲望的话,人类欣赏美也没改变本性,所以除了人类以外,我们感觉都是雄性美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