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看過第一季《西部世界》的同學們都知道。WEST WORLD創意源自1973年同名電影

,是HBO史上首季播放量最高的原創劇目。該劇講述了由一座巨型高科技以西部世界為主題的成人樂園,提供遊客殺戮與性慾的滿足,隨著接待員有了自主意識和思維,他們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的本質,進而覺醒並反抗人類的故事。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西部世界》乍一眼看上去像是披著黃金科幻外衣下人類對於造物的反思?但其實並非這麼單薄。

大家熟知,美國是最早引入科幻概念,形成科幻文化的國家之一。從二戰前製作低廉的廁紙讀物到今天好萊塢為之驕傲的經典類型,這些因素都是促成出現《西部世界》這樣劇集出現的先天條件。

但是在製作《西部世界》的過程中,這部美劇和其他劇集有什麼不一樣的可取之處呢?做為編劇從業者我們又能從中得到怎樣的思考?直觀來講歸為以下幾個要素。

編劇團隊化

《西部世界》第二季的編劇團隊是由喬納森·諾蘭(導演)和麗莎·喬·諾蘭牽頭,邁克爾·克萊頓,愛德·布魯貝克,多米尼克·米切爾等人參於的多人編劇團。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他們都出身於好萊塢編劇,有長期的科幻電影、漫改電影項目經歷。喬納森本人自不用說,她老婆麗莎也是《星際穿越》的編劇。而剩下的幾人邁克爾克萊頓是電影《侏羅紀世界》的編劇,愛德·布魯貝克是《美國隊長2》的編劇。多米尼克·米切爾是美劇《復活》的編劇。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一個強大的編劇團隊是製作優秀美劇的前提保障。出品方HBO給予了《西部世界》劇集的編劇很大的權利——編劇製作人化

,編劇們從前期策劃、到劇情設計,再到演員casting都參與其中,這更好的幫助他們把控了每一集的劇情發展。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中國近些年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而且拍出來的國產劇都是很不錯的。例如《北平無戰事》,編劇劉和平在拍攝期間一直為導演團隊、演員講解劇本,甚至細到一個動作和情感的表達,這種對於編劇的尊重成就了《北平無戰事》骨子裡的優越。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美劇對於編劇的重視程度相當之高,福利待遇可能遠超同劇的很多演員。這就保證了內在良性的發展,在項目的創作源頭就起到了很好的開端。

創意與經典解讀和再現

中國觀眾在看《西部世界》的時候可能會忽略很多細節,因為它的編劇團隊埋了很多西方的經典文學和電影的伏筆。 那麼《西部世界》的故事是編劇們是怎麼架設的出來的呢?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西部世界》故事的核心基於兩個概念,第一是“二分心智”,這個概念是朱利安·傑恩斯於1976年出版的《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中首次被提出的。

他的中心理論是人類直到大約3000年前才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識,在此之前,人類依賴二分心智——每當遭遇到困境,一個半腦會聽見來自另一半腦的指引,這種指引被視為神的聲音。人類社會日趨複雜,這種二分心智也最終坍塌,人類現代自我意識被喚醒,最終具有了內在敘事的能力。傑恩斯認為,一切變化源於語言。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第二是人造人的Host,這種不同於人類認知和儲存記憶的系統,造就了故事中大小矛盾的衝突,即人造人覺醒和人類永生可能性討論。正是這兩個概念誕生了《西部世界》的。

在《西部世界》中我們能見多很多對好萊塢西部片時代的經典解讀和再現,其中很多名字都有來都出自經典西部片《西部往事》當中,白帽黑帽玩家的選擇也來源於《西部往事》。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在西部世界中大量出現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獨白,來象徵人造人的覺醒包括女主服裝的設計都來自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編劇團隊在傳統經典的基礎上匯入創新也成就了《西部世界》

迭代視角

《西部世界》出彩的另一個方面,是編劇採用迭代的視角去看待同樣的選題,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西部世界》沒有采用傳統的線性因果方式來講述故事,而是

採用更接近於人造機器人(Host)的視角來講述故事,產生了一種獨特的迭代視角。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在網上有評論說導演和編劇團故作玄虛,採用很多非時間線的剪輯方式,無視因果規律的敘事,所以很多觀眾在 第一次觀看的時候體驗燒腦且費力。

但如果你真的是很仔細的觀看的話,你會發現,其實每一個鏡頭內有安插著小的線索。可能是某個畫內屏幕的日曆時間,也可能是某個角色身上裝扮上的輕微變化,都在暗示著觀眾這是不同的時間線。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編劇用Host這一概念來區分人與人造人的區別。編劇認為人造人是不具備時間這個觀念的,他們的生命通過儲存變成了永生。所以觀眾在初次觀看的時候會產生不適應,但是在二刷的時候卻能恍然大悟出其中的玄機,這樣獨特的視角也造就了整部劇集對於主題的貼合。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之所以藉由美劇《西部世界》來談編劇團隊,其實是因為它戳穿了中國當下的影視行業需要反思的一點。那就是,我們 每年 都生產製作上百部的古裝劇、穿越劇,或是不計其數的言情都市劇,但是,我們很少有著眼未來的劇目

科幻文化紮根於文學,從文學脫穎而出成為更多種類的藝術。在美國經過了長期的迭代,這種精神來自於殖民者的血液,也成就了風靡全球的科幻概念。

很多人說中國是有科幻的,但僅限於文學。前些年《三體》傳出要做成電影的消息,但一直沒有下文,三本書之中其實《黑暗森林》最為優秀,也是我們第一次做到了在科幻文學領域向西方的反向輸出

從編劇角度解讀《西部世界》

未來是每個國家都應該關注的方向。我們國家有深厚的傳統底蘊,驕傲的歷史文化,但是也不能止步不前。未來是趨勢, 反思人類、社會的科幻類影片是很好的創作題材。

科幻是未來中國影視市場必將引入的主要類型,是一種科學的發展觀,也是全民族需要具備的眼光和思辯力。 很多《 三體 》的粉絲說在中國把《三體》拿出來拍成電影,會毀了劉慈欣和這套書。

其實原因並不是科幻文化在中國還沒有成為主流文化之一。究其根本,還是在於近些年大眾文學的落寞、高雅文學的丟失,造成了人們精神內核的缺失,商業媒體追求的方向缺乏社會人文價值觀的指導。影視行業商業化發展迅速,中國影視界有良心的人少了,而追逐利益的人多了。我們缺失了一部分文化的土壤去培育和創作這類的影視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