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排名前三的繼承人分別是誰?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宋太宗趙光義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三弟。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在宮內離奇去世。之後,趙光義宣佈奉太祖遺詔即皇帝位。這一皇位繼承順序讓世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宋太宗也覺得難以自圓其說,於是他提出了“金匱之盟”的說法,大意是指:當年杜太后(趙家兄弟的生母)要求趙匡胤承諾在百年之後將皇位傳給三弟趙光義,趙光義百年後再將皇位傳給四弟趙廷美,待趙廷美去世後,皇位再傳回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之後是趙德芳。因此,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就成了宋太宗趙光義排名前三的繼承人。

宋太宗趙光義排名前三的繼承人分別是誰?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宋太宗登基的前幾年,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三人都得到了優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趙德昭、趙廷美都先後被任命為開封府尹,這一職務可以說是北宋皇帝登基前的標配。

不過,宋太宗的這些安排並非出自真心,事實上他之所以厚待這三人主要也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繼位程序看起來更加合理。宋太宗登基稱帝時才37歲,他認為自己有大把時間可以慢慢改變所謂“金匱之盟”中的約定,因此先做些表面文章來穩定朝野上下的情緒顯然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然而在經歷過“高梁河之戰”後,宋太宗的人生觀卻發生了鉅變。

宋太宗趙光義排名前三的繼承人分別是誰?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高梁河之戰”是宋太宗親自指揮的一場戰役,其目的是打算一舉收復被遼國佔據的中原故土“燕雲十六州”。然而由於戰場指揮出現嚴重失誤,佔有絕對優勢兵力的宋朝軍隊反而被遼軍包圍,最終導致全線潰退的結局,宋太宗本人也在逃跑的時候屁股上被射中了兩箭,並一度與軍隊失去聯繫。宋太宗失聯的消息很快就在群臣中引發了恐慌情緒,許多人都認為太宗已經在戰場上殉國了。考慮到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大臣們商議後決定擁立趙德昭為皇帝。然而,這一提議還沒付諸實施,宋太宗就已經被人找到了,擁立的提議自然也就作廢了,不過後來太宗得知此事後卻非常不快。

宋太宗趙光義排名前三的繼承人分別是誰?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此時趙德昭面臨的處境顯然已比較尷尬了,可他卻還在群臣的攛掇下,跑去跟宋太宗商議給平定北漢的將士們論功行賞。宋太宗本來就一肚子火沒處發,如今趙德昭卻主動“送貨上門”。他當場怒不可遏地對趙德昭喝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這時候的趙德昭才突然明白,自己的處境已經是岌岌可危了。從前慈眉善目的三叔在近來一直想找他的茬,他卻還自己主動湊上去找不自在。回府後,趙德昭自知宋太宗已對他起了殺心,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了斷,於是就在這一天自刎而死了。

宋太宗趙光義排名前三的繼承人分別是誰?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趙德昭去世兩年後,他的四弟、趙匡胤的最後一個兒子趙德芳也突然病逝,死時年僅22歲。《宋史》的對此事的記載僅三個字:寢疾薨。同年,魏王趙廷美被捲入了策劃篡奪皇位的陰謀,宋太宗遂將他革職外放到西京(今洛陽),兩年後又令其舉家遷至房州,沒過多久趙廷美就在房州憂憤而死,年僅38歲。

至此,宋太宗排名前三的繼承人都相繼離世,大宋王朝的皇帝寶座已非太宗一脈莫屬。

參考文獻:《宋史》、《續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