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分析:同是武則天,為何難討唐太宗歡心?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皇帝,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她一生跌宕起伏,從一個後宮婦人走向政治的中心,從一個小小的才人成為一個雷厲風行,殺伐決斷的女皇,武則天的一生用波瀾壯闊來形容是再合適不過了。不過,在研究武則天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武則天入宮時,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在宮裡整整待了十二年,卻只是一個才人之位,可以說,在唐太宗時期,武則天一直都是不得志的。但是,在李治執政期間,武則天卻如魚得水,不僅被立為皇后,連李治都對她寵愛有加。同樣是武則天,為什麼地位待遇相差如此之大?既武則天又為何不得唐太宗的寵愛呢?

多角度分析:同是武則天,為何難討唐太宗歡心?

武則天

一:當朝皇帝的偏愛

要想解開這個謎團,不妨先看看唐太宗喜歡什麼樣的女人吧?在唐太宗的一生中,有兩個女人對他來說十分的重要,其中有一個就是他的原配妻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和唐太宗是患難夫妻,伉儷情深,一生得到唐太宗的敬重和寵愛,都說最是無情帝皇家,但是長孫皇后卻得到了一個女人最幸運的東西——丈夫的寵愛。但是,長孫皇后得來的一切並非無緣無故的,細細翻翻史書,我們會發現,長孫皇后是一個非常合格的賢內助。後世一致推崇“:

三代興王之主,無不內有賢助,以協成至治。任、姒、邑姜,其表表於經傳者,為天下母儀之所取則焉。”

在歷朝歷代的推崇中,長孫皇后都是成為皇后的典範,所以因為這個原因,她取得了李世民的無限好感,難得的在後宮的歷史中,成為了婦唱夫隨和諧的一對。

首先,她在唐太宗登基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太宗皇帝的皇位也是靠著自己競爭來的,因為不是大兒子的關係,雖然父親立下赫赫戰功,但是,李淵並沒有將他立為太子。不僅如此,李淵在建國之初,還十分提防著李世民,甚至有冷落他的意思,時常將他派遣到外邊去,平定各地的戰亂。而這個時候,長孫皇后在做什麼呢?她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

“坤德既軌,彤管有煒。韋、武喪邦,毒侔蛇虺。陰教斯僻,嬪風浸毀。賢哉長孫,母儀何偉。”

從一個最簡單的女人角度出發,長孫皇后雖然不像很多後宮中的女人一般,對權欲有著極其深厚的控制的慾望,她用質樸的想象來為李世民獲得李淵的信任。自然是看出了李淵對李世民的戒備之心,但是,她卻不點破,反而是早晚進宮給李淵請安,和妯娌之間的關係也處理得十分的好。那麼這個有什麼作用呢?當然有作用,她時常進宮,能夠將李淵的動態傳遞給李世民,讓李世民瞭解自己的老爹在做什麼,這相當於一個眼線的作用。

多角度分析:同是武則天,為何難討唐太宗歡心?

長孫皇后

二:原配的夫妻情深

在李世民執政時期,長孫皇后則是退居到幕後,絕不摻和朝中的任何事情。有時候唐太宗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想問問她的意見,但是,三兩句話,長孫皇后就把話題岔開了。當然,長孫皇后這個賢內助還表現在她懂得委婉。我們耳熟能詳的便是唐太宗因為正直的魏徵頂撞了他,氣得要殺他,長孫皇后得知後,穿了一身朝服鄭重地跟唐太宗道喜,她繞著彎在拍著唐太宗是賢君,君明則臣直,才消了唐太宗的滿腔怒氣,平息了這次的風波。

唐長孫後毎對太宗稱魏徴之直,以社稷臣名之,保護其賢。她用簡單而又特殊角度的舉動成功化解了李世民和魏徵君臣之間的危機。

如此的賢明之後,實屬罕見,但是紅顏多薄命。長孫皇后因為日夜操勞,身子一天不如一天,眼見著所有珍貴的藥材都用上了,但是仍不見好轉,唐太宗很急。於是下面的人就給唐太宗提了一個法子,開天恩,讓牢獄裡的犯人都放了,以此來換得皇后的災難,但是此舉卻讓長孫皇后阻止了,她堅決不肯同意,她認為自己無功社稷,況且,人總有一死,都是天道輪迴,她不能開這個先例。長孫皇后如此執著,唐太宗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

如此,長孫皇后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長孫皇后的死給唐太宗帶來了巨大的悲傷,但是從長孫皇后身上,我們看到了她是一個甘願在背後做守護的一個大方得體的女人。但長孫皇后畢竟是跟李世民吃過苦,從少年一路走來的,兩人感情確實是武則天不能比的,但是還有一個人,李世民也頗為喜歡。

《詩》雲:‘民有秉彝,好是懿德’。長孫皇后以主明臣直語,遂釋魏徵。

三:競爭對手的突出

那就是和武則天一同進宮的,同一道被封為才人的徐慧,徐才人。

徐慧在進宮之初雖然和武則天是同一品級,都是正五品的才人,但是,她很快就成為了正三品的婕妤,後來被封為二品的充容,到最後死了,還被封為一品的徐賢妃。如此快的晉升道路是武則天不能比擬的,那麼徐慧是怎麼得到唐太宗的賞識的呢?

才華!徐慧非常的有才華,從小就學習詩書禮儀,小小年紀就芳名遠揚。在進宮之後呢,她就立志要成為輔佐唐太宗的人,但是她察覺到晚年的唐太宗已經沒有當年那邊的雄心壯志,甚至有些驕奢淫逸了,不僅如此,還連年征戰,百姓受苦,於是她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文章行雲流水,大氣磅礴,因此讓唐太宗更加的喜愛。後世的文學大家真德秀對她都推崇備至。

臣按:樊姬而下,或諸侯之配,或嬪御之列而能知古者。賢妃(注:即徐賢妃)貞女,警戒其君之道,其可尚者,故附著焉。

他認為徐妃真的是才女一枚,徐妃來自現在的浙江湖州,江南水鄉養育的細膩加上自身的文學素養,自然對李世民這個出身隴西貴族的雄壯男子有獨特的吸引力,她的小女人氣質引的太宗皇帝十分為之傾倒。

而她也沒有辜負唐太宗,在唐太宗死後,她傷心過度,不吃不喝,執意給唐太宗殉情,如此才華橫溢又痴情的女子,誰能不愛呢?

多角度分析:同是武則天,為何難討唐太宗歡心?

四:武才人懵懂年紀和不對心思的雄主

不管是長孫皇后還是徐慧,我們都能夠從她們的身上看到了女人的柔中帶剛,做事不搶風頭,甘願做幕後人,而這些特點卻是武則天身上沒有的。

年少入宮的武則天,一直想要出人頭地,但是無奈唐太宗不待見她,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在一次馴馬上,武則天看著烈性的寶馬,在所有人都不敢馴服的情況下,武則天卻自告奮勇,她說自己會馴馬,並且跟唐太宗要了鐵鞭,錘子,匕首,並打算用這三個武器來馴服烈馬,唐太宗雖然沒有說什麼,笑笑就過了。

但是從這件事上,武則天爭強好勝,心如鐵石的性格讓唐太宗一下子就沒有了寵愛的念頭,畢竟像長孫皇后和徐慧這樣委婉,柔中帶剛,甘願做幕後人的女子才是他的摯愛,而武則天明顯不是,所以,在唐太宗時期,武則天一直沉寂在後宮之中,鬱郁不得志直到感業寺的那一番你儂我儂。

參考文獻:

1(北宋)歐陽修:《新唐書》,中華書局

2 (現代)郭沫若:《武則天》,中國戲劇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