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以繼承父爵"啃老",卻偏選擇自己"打",生子當如孫伯符

本可以繼承父爵"啃老",卻偏選擇自己"打",生子當如孫伯符!


本可以繼承父爵

孫策影視形象

亂世出英雄!三國既是亂世,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

從創業角度來看,三國的"零基礎"創業英雄,除了曹操、劉備以外,另外一個人就是小霸王孫策。

與曹操、劉備窮盡一生打下三分之一天下相比,孫策僅用了不到八年時間就打下了江東六郡,並牢牢控盤。

早在曹操誇讚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之前,袁術就發自肺腑地感嘆過:"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言下之意,無非就是"生子當如孫伯符"!

孫策的璀燦奪目表現,充分說明袁術沒有看走眼!孫策完全當得起"生子當如孫伯符"七個字,孫策白手起家的創業經歷,堪比曹操,是真正的英雄!

一、孫策有責任擔當,父爵給幼弟,自己零基礎創業

三國的人評價孫權,都說孫權"承父兄基業、已歷三世"。其實,孫堅在世,雖然有英雄之名,但並未給孫策、孫權留下什麼基業,東吳的江山是孫策一寸一寸打下來的。

本可以繼承父爵

孫堅中黃祖部下暗箭不幸陣亡

孫堅生前官至破虜將軍,封烏程侯。除了烏程侯食邑外,並沒有自己的領土,暫時依附袁術,並被袁術派去征討劉表,中黃祖手下暗箭陣亡。孫堅的侄子孫賁帶領孫堅部下投奔依附了袁術。

根據漢朝爵位傳承規定,孫堅死後,烏程侯爵位應由嫡長子孫策來繼承,但是孫策沒要,他不願意"啃老",他要自己去奮鬥,哪怕是零基礎。烏程侯的爵位孫策讓給了自己的四弟孫匡。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魏書曰:策當嗣侯,讓與弟匡。

孫堅傳說是兵聖孫武的後代,也許是基因遺傳的原因吧,一生英雄蓋世。有五個兒子,吳國太生了四個: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庶生子一個:孫朗。

孫策是老大,不僅繼承了父親孫堅和祖上孫武的基因,勇武過人,而且還很帥,與同齡的周瑜一樣,都是帥哥。所以才會贏大喬的芳心,與周瑜成為連襟!

也許是因為長兄的緣故,也許是因為顏值高,孫策把烏程侯的爵位讓給幼弟孫匡,充分體現了肩上的責任擔當。

明明可以承襲父爵、摟著如花似玉的嬌妻"啃老",但卻偏偏要自己零基礎創業奮鬥!這是孫策非常讓人敬佩的地方!

孫堅死時,孫策才17歲,還未到弱冠年齡。


本可以繼承父爵

孫堅死後,年僅十七歲的孫策承擔起家庭重任

孫策來不及哭,抹乾眼淚,把孫堅的遺骨運到曲阿安葬。然後舉家遷到江都,併為孫堅守孝三年。

公元193年,孫策守孝期未滿,就一個人去投奔袁術,想從袁術那兒要回孫堅的部下,以便從頭開始,找機會為父親孫堅報仇。

袁術不想把孫堅的部下還給孫策,就打發孫策去找他舅舅丹陽太守吳景,讓他去丹陽招募兵丁。孫策能屈能伸,當即就把母親和弟弟們從江都遷到丹陽,把一家老小託付給舅舅吳景照料,自己開始募集兵丁創業,發展了幾百人的隊伍,征伐並平定了山賊祖郎。

當孫策帶著幾百人的隊伍再次去投奔袁術時,袁術很驚奇孫策的才能,就把孫堅的舊部都還給孫策,使得孫策有了創業的資本。

二、孫策有戰略眼光,能從亂世中發現機遇

三國時期,能成大事的,特別是像曹操、劉備這樣能創業的人,都必須有戰略眼光。哪怕自己沒有,但也得有厲害的謀士給你獻上戰略規劃。

曹操的戰略規劃主要來自於荀彧,劉備的戰略規劃來自於諸葛亮。

而孫策的戰略規劃則來自於江東有名的"二張"之一——張紘。

孫策本來的想法是:先去袁術那兒要回父親孫堅的舊部,再到丹陽和舅舅吳景會合,把被打散的兵卒招回來,然後向東發展,佔據吳和會稽,就是今天的蘇州、杭州。然後以吳、會稽封侯,作為大漢朝廷的外藩。

本可以繼承父爵

廣陵人張紘給孫策規劃了佔有揚州、荊州的戰略目標

孫策當時正在江都為父親守孝,正好另一位江東名士張紘因為母親新喪,也在江都為母親守孝。孫策就去拜訪張紘,把自己的想法和張紘說了,徵求一下張紘的意見。

張紘見孫策太年輕,對孫策能成多大事沒把握,就推辭說自己正在守孝中,沒什麼可以說的,想把孫策打發走。

孫策急了,淚流滿面,誠懇請求張紘給指點迷津,終於感動了張紘。就對孫策說,當年東周時候,周王室衰微,齊桓公、晉文公高舉"尊王攘夷"大旗,先後稱霸,天下諸侯安定,政治秩序得以恢復。現在你想繼承父親孫堅的遺志,文武雙全,如果能去丹陽,收復兵力,拿下吳和會稽,然後拿下揚州、荊州或者至少其中一個,這樣就可以報父仇。然後據守長江天險,德威並濟,剷除各種割據勢力,這種匡扶漢室的功勞完全可以比肩齊桓公、晉文公,區區一個外藩又算得了什麼?

經過張紘一點拔,孫策豁然開朗。把自己的創業目標由佔據吳、會這樣的"小江東"轉變為佔據揚州、荊州這樣的大江東。

孫策非常高興,就把一家老小拜託張紘照顧,自己不等守孝期滿,就懷揣著併吞揚州、荊州這樣的大江東戰略夢想去找袁術,要回父親的舊部去了。

本可以繼承父爵

孫策投奔袁術,要回孫堅舊部,袁術虛與委蛇

後來東吳的發展,基本就按這個規劃來的。

孫策自己僅用八年時間,就把揚州六郡全部拿下。

孫策死後,孫權不僅守住了揚州,還拿下了荊州,實現了孫策的戰略目標,並向南、向東拓展了交州、夷州。

正是因為孫策的戰略眼光,才有了後來三分天下有東吳其一的格局。

三、孫策有勇略謀略,把藍圖變為現實,奠定了東吳80年基業

孫策懷揣著戰略夢想去投奔袁術,就開始一步一步實施自己的規劃,逐步把戰略夢想變成現實。他的主要措施是:

其一,要回父親舊部。孫策投奔袁術,袁術先是打發孫策去丹陽,當孫策從丹陽帶兵又去找袁術時,袁術就把孫堅舊部幾千人交給孫策。其實孫策並不是多在乎這幾千人馬,關鍵是父親孫堅原來有一幫戰將都在這裡,這些戰將就是威名赫赫的程普、黃蓋等後來的東吳名將,孫將要回父親舊部,就把這些將一起要回來了。

其二,殺罪騎立威。孫策手下有一個騎士犯了罪,從孫策那兒逃出來,藏到袁術軍營馬廄中,以為孫策不敢去袁術軍營抓他。沒想到孫策根本不管,派人進去把這個逃騎抓住並殺了。殺完以後,才去向袁術報告。袁術不僅沒怪孫策擅自抓人,還誇讚孫策做得好,說當兵的經常有叛逃現象,抓住就該殺!從此,軍人都懼怕孫策。袁術手下大將喬蕤、張勳都敬重孫策,袁術自己也經常嘆息:"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本可以繼承父爵

孫策在袁術手下,屢立戰功

其三,立功厚報袁術為自立鋪路。袁術對孫策是既利用又提防,袁術曾經許諾孫策為九江太守,臨時變卦派陳紀去當太守。後來袁術要攻打徐州,讓孫策去攻打不借糧給他的廬江太守陸康,並許諾打下廬江,讓孫策做廬江太守,結果孫策打下廬江,袁術又反悔,讓劉勳去當了廬江太守。孫策雖然對袁術失望,但因為不斷立功厚報了袁術,為以後名正言順的自立鋪好了路。

其四,擊破劉繇,創業初成。袁術進攻揚州刺史劉繇,劉繇逃往曲阿,把孫策的舅舅吳景及孫策一家老小趕到歷陽。孫策就向袁術請命,幫助舅舅平定劉繇。袁術估計孫策成不了事,就答應了,只給了孫策幾千人。孫策一路走一路發展隊伍,到了歷陽時已有五六千人的規模,而少年時的好友周瑜也帶兵糧來投奔孫策,讓孫策如虎添翼。孫策帶著周瑜、程普、黃蓋等後世名將從歷陽渡江,一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孫策又紀律嚴明,受到百姓愛戴,加上孫策人帥又大氣,老人願意為他效死力,新人願意投奔他。各城郡守聽聞孫策兵到,要麼棄城,要麼投降,孫策勢如破竹,直搗劉繇的老巢曲阿。在曲阿與太史慈大戰,劉繇敗退丹徒。孫策進入曲阿,發榜安民,輕徭薄賦,民心歸順,隊伍發展到2萬多人。創業初步取得成功。

本可以繼承父爵

孫策大戰太史慈

其五,平定吳會,一統江東。孫策平定曲阿後,又乘勢東下,大敗嚴白虎,平定了吳地。隨後,兵臨會稽城下,會稽太守王朗不降,孫策用計佯攻查瀆、陰襲高遷屯,王朗大敗後投降,孫策自領會稽太守。到此,孫策一統江東,奠定了東吳80多年的基業。

四、孫策有敏銳政治頭腦,及時與稱帝的袁術劃清界限。

孫策統一江東是公元196年,第二年袁術公然稱帝。

這時已經是江東之主的孫策敏銳地意識到袁術的做法不妥,於是讓張紘代筆,給袁術寫了一封義正辭嚴的絕交信,把袁術大罵一通,並與袁術劃清界限,體現了敏銳的政治意識。

本可以繼承父爵

袁術稱帝,孫策與之決裂

曹操聽說袁術稱帝,孫策與袁術絕交,馬上採取措施拉攏袁術,派人去江東封孫策為吳侯、討逆將軍。

你看,孫策不"啃老",自己創業,僅用不到五年時間,就獲得"吳侯"稱號,創業成功得到了大漢王朝"名義"上的肯定。

不僅如此,孫策還利用袁術稱帝眾叛親離的機會,主動出兵,經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戰鬥,先後打敗了袁術的部下劉勳、以及增援劉勳的劉表及其部下黃祖,雖然沒能殺死黃祖為父報仇,但也抓住黃祖妻兒七人,斬殺黃祖部下2萬多人,淹死1萬多人,繳獲財物無數,奪取了廬江,擴大了江東的地盤。

公元200年,孫策又移兵豫章,派虞翻進城勸降豫章太守華歆,兵不血刃拿下豫章。自此,江南一半歸入孫策囊中。

本可以繼承父爵

江東六郡地圖

東吳自此擁有江東六郡,即吳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廬江郡、廬陵郡,成為一方新興崛起的勢力。曹操連聲嘆息:不可與這小子爭鋒。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吳歷曰:曹公聞策平定江南,意甚難之,常呼"猘兒難與爭鋒也"。

曹操為了拉攏孫策,把自己的侄女許配孫策的小弟孫匡,讓兒子曹彰迎娶孫策堂兄孫賁的女兒,還徵招孫權為茂才。

五、孫策有全局觀念,基業傳弟不傳子

孫策平定江東,也得罪了不少人,而他自恃勇武,常常不要保鏢,獨自出行,這為他的人身安全埋下了隱患。

曹操與袁紹官渡大戰在即,孫策覺得是個機會,就秘密地準備乘曹操出兵官渡時,從背後偷襲許昌,解救漢獻帝,把漢獻帝接到江東來。

但是,就在他緊鑼密鼓地籌備偷襲許昌時,在一次打獵時因為馬快不慎與大部隊脫離而落了單,恰好遇到許貢的幾個門客。許貢曾經寫信給漢獻帝,其實就是寫信給曹操,要求曹操把孫策調到京城。書信被孫策截獲,孫策殺了許貢,許貢的門人就要找機會要殺孫策為許貢報仇。

本可以繼承父爵

孫策被許貢門客射傷,不治而亡

孫策打獵落單,巧遇許貢門客,被射傷臉部,傷重不治而亡。

臨終前,孫策傳位給二弟孫權,而不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孫紹。孫策這一做法非常具有大局觀念,防止了江東潛在的內亂:

其一,防止了權臣篡位。如果傳位給兒子,因為兒子太小,輔政之人有可能成為權臣,難免不走董卓、曹操之路。

其二,防止了外戚干政。自己兒子年幼,往往外戚會掌握重權,難免不重蹈東漢末年的外戚之亂。當時的外戚主要是周瑜,手握重兵,能力又強,孫策不得不防。

其三,防止了孫權奪位。孫紹年幼,孫權18歲。孫權稍大,難免不會對君位產生覬覦之心,一旦生有奪位之念,叔侄相殘,基業難保。

與其那樣,不如直接傳位孫權。當時孫權已經19歲,雖然歲數也不大,但是即將成年,可以有效防止外戚和權臣問題。

本可以繼承父爵

孫策傳位孫權,保住併發揚江大江東基業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孫策的決策是正確的,孫權雖然沒有統一中國,但也實現了孫策的戰略,且還有發展,並且吳國也成為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

孫策雖然英年早逝,但其白手創業的魄力、高遠的戰略眼光、霸王一樣的英雄氣概、敏銳清醒的政治頭腦以及顧全大全的博大胸懷,還是讓後人撫膺感嘆:生子當如孫伯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