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站项羽3万击溃刘邦56万,为什么亥下之战10万打不过60万?

周天龙发多少


韩信与刘邦的经典对话,其实可以看成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韩信曾经和汉高祖刘邦讨论过各个将领的能力,随即刘邦就问:像我这样的,能带多少人马?韩信说:你也就能带十万人。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答道:我自然是多多益善。
彭城之战,主将是刘邦,所以五十六万大军超标了,不敌项羽。
垓下之战,指挥者是韩信,所以项羽输了。
当然这么说是片面的,顶多算作是战场之上,主帅的作用论。
项羽的一胜一败其实是受很多战场外因素影响。

趁项羽放松警惕 刘邦一战下彭城

(楚汉战争让中国再度统一)

先说彭城之战,在将帅方面, 战术或是冲锋陷阵的本事上,刘邦和项羽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的。

项羽听说了刘邦已经从关中出发东来,却毫不在意,因为已经和齐地叛军交了手,所以项羽准备先灭了田齐再收拾刘邦。可见在他心目中,刘邦打仗是个没本事的。

而项羽,“三年,遂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史记》)

但是军事战略上看,刘邦是有眼光的。他先是鼓动了田荣造反,那里离项羽近啊,于是项羽就率军去征讨,而刘邦自己借机从蜀中直驱关中,为其后楚汉争霸打下了根基。

就彭城之战而言,实则是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刘邦出关中就是直奔项羽老巢彭城,但是这一次出击,只是为了给跟项羽死斗的田荣鼓鼓劲,打到了反楚最活跃的彭越势力范围周边,将反楚势力连成了一片后,刘邦就退却了。

刘邦这一退,给了项羽服软的错觉,于是越发跟坚韧的田荣部较起劲来。一见项羽已经后方空虚,刘邦立刻出兵直扑彭城。虽然项羽布下了四道防线,可是兵力上的绝对劣势,防线一一被迅速突破,一直杀到了彭城之下。因为楚军精锐都在齐地作战,留守彭城不过几千老弱残兵,汉军不费吹灰之力就一举夺了项羽的都城。

烈烈铁骑迂回突击 半日破汉军

不过战场之外,刘邦的本性还是很符合范增对他的评价,“贪财货,好美姬”。见胜利来得如此容易就飘飘然起来,进了城就花天酒地把项羽这人给忘了。

《史记》: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项羽打了一辈子仗,成为西楚霸王后基本上就是个救火队的感觉,属于没什么战略目的,只是哪着火了去哪灭,平叛还都成功了。

(彭城之战 让刘邦清醒过来)

虽然随着刘邦的步步紧逼,项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可是他是项羽啊,军阵无敌的存在。让他玩政治他不行,可是打仗他真瞧不上谁。一听彭城被端,马上就做出了部属。

战术上就很简单了,就是先依靠三万骑兵的机动力,绕过刘邦已经重兵设防的北面和东面,直接从西面杀入了汉军联营。随即依靠骑兵的冲击力,一个上午,刘邦的部队就全军崩溃,那些诸侯军更是四散而逃,一战就杀了十余万人。也是轻而易举地就夺回了彭城。

在从参战的士兵素质看,彭城之战,是属于刘邦的上升期,同样汉军也是稚嫩年纪。反观楚军,主帅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麾下则是从秦末混战之中杀出来的百战老兵。

汉军阵营的五十六万人那真是相当相当多了,不过刘邦的主力部队顶多六七万人,还有一部分分给了樊哙去北面驻防,剩下的那几十万都是其他诸侯手下的兵,号令自然很难统一。而众诸侯又都在彭城喝美酒睡美女,蛇无头不行,一盘散沙之下,自然被项羽一击而溃。

彭城之战,项羽军事胜利的原因无外乎这么三点,一是利用骑兵的优势攻其不备,二就是楚军本土作战士气高昂,而士兵素质本身也强过汉军联军。三自然是花天酒地的刘邦等人帮忙了。

假意议和 趁项羽撤军 衔尾追杀

彭城之战的三年之后,决定天下归属的垓下之战爆发。而在这三年时间里,天下形势已然巨变。

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死死地顶住了项羽的攻击,他对付项羽强大突击力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挖坑挖沟,很难说后世打呆仗的曾国藩是不是师从于刘邦。

刘邦在对峙的时候更是没让别人闲着,直接把韩信送到了北方,结果这位真的能打,三年之内就平定了整个北方,所有草头王都被他消灭掉了。

同时,刘邦四处挖项羽墙角,连鲸布(英布)都被他成功策反。

等项羽回过神来,已经是众叛亲离,陷入了汉军的三面围堵之中。

见形势不妙,项羽也没再逞强,而是和刘邦签订了中分天下的约定,也就是以鸿沟为界,日后人们玩的象棋的楚河汉界就是出自此时。

合约是签了,可是刘邦是什么人啊,趁着项羽撤军,立刻就发动了追击,因为他知道,楚军之所以撤退,是因为军中无粮了。历经固陵、陈下、城父等战,随着韩信大军的赶到,垓下决战爆发。

(垓下之战 是楚汉战争最强二位统帅之战)

垓下为认为是位于安徽省固镇县境内。双方阵营是,汉军四十万(加上楚军叛将之兵和关中援军,实则能达到七八十万),楚军十万。主将是汉军韩信对楚军项羽。

这一次的四十万汉军可不是三年前的乌合之众了,经过了三年的战争洗礼,一个个都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而且这一次还是由韩信全权指挥。

反观楚军,虽然仍是百战精锐,但是一直饥一顿饱一顿,而且从鸿沟一直败退数百里。

不过因为军中有项羽,所以楚军士气并不衰落。

韩信五军阵起 十面埋伏败霸王

战起,项羽还是选择了习惯的战术,就是正面强突,希望一战勤王。

“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自然早就把项羽研究透了。战前,就把麾下士兵分成了五部分,也就是名传千古的“五军阵”,被后人演绎为“十面埋伏”。

韩信自领中军,分出自己的两名部将领机动部队二军为左右翼,韩信背后是刘邦军,再往后是周勃的后军。同时还有英布和彭越等人的部队被安排到了楚军的后方。

一见项羽全军正面压上,韩信原地迎敌,楚军果然骁勇,韩信军接战不敌,但是因为事先早有推演,所以韩信将军徐徐后撤,仍然保持了阵营的完整。

见己方小胜,汉军退却,项羽衔尾追之,却不想正落入韩信下怀。当楚军尾随深入之后,汉军的两翼离开展开了攻击,这两翼兵马,将是韩信使惯了的将,兵是跟着他横扫北方的兵,杀入楚军之中,立刻给楚军造成沉重打击。

项羽见后军一乱,立刻回军迎敌,而早已准备好了的韩信马上挥军开始反击,激战一日,项羽败逃。

随后就是四面楚歌,霸王项羽最后自刎于乌江畔。后人有诗歌祭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结论 非一战之罪

综上所述,前期刘邦之败,无外乎军队不成熟,他也不成熟。而到了垓下之战,汉军已经掌握了天下大势,又有韩信代刘邦号令全军,对付日薄西山的项羽,自然是兵多着胜。

而项羽之败,肯定不是他死前感叹的,“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历史上对于项羽的评价非常多而全,如陈平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所以项羽的“非战之罪”还是说对了。他输了不是因为垓下一战输的。就如郭嘉所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辽风物语


汉高祖在彭城之战56万人网被项羽的三万军队击溃,但是,在垓下之战,刘邦的60万人马,却打败了项羽十万大军,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彭城之战,刘邦只是名义上的主帅

在彭城之战的时候,当时的那些诸侯,实力上并没有与刘邦拉开多少,就像西班牙甲级联赛,刘邦是巴塞罗那,项羽是皇家马德里,那些诸侯可能是塞维利亚,也可能是西班牙人,纸面实力可能不及巴萨,皇马,但是还是有一拼的实力。

所以这些诸侯并不是真心的想帮助刘邦,只是想从中捞取好处,一旦遇到项羽反击,他们完全可以采取保存实力的战略,让刘邦的军队去拼就完了。他们在后面打打酱油,有好处就捞,打不过就撤退。

这样的军队,人数虽然多,也没有太大的战斗力。而在垓下之战时,完全不同,这些诸侯基本已经被灭掉,所有的参战军队都统一了思想,那就是消灭项羽,所以军队的战斗力就有了明显的提升。

其次,没有形成统一指挥

在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的军队属于多头指挥,虽然韩信也在其中,但是他没有成为全军的统帅,参战的各个诸侯王以及刘邦,才是真正的军事统帅。他们的话语权很大,就算韩信成为这60万人马的统帅,这些人的存在依然会对他的排兵布阵用兵进行极大的干扰。

所以就算轩辕复生,姜尚在世也没有办法指挥这么一支军队。而在最终的决战时,韩信成为了最高统帅,刘邦彻底放权,不干扰韩信指挥,这才使得当时的第一名将韩信能够从容地打败当时的第二名将项羽。

第三点,两只军队在士气上的高低,决定了战役的胜败走向

在彭城之战,刘邦的军队在项羽的大本营作战,老巢丢失,项羽的主力军团必然是心急如焚,这些军人思念家中的亲属,唯恐家人有失,必然是在回程的路上星夜兼程。

汉军当时的纪律很差,这种劫掠的事情肯定没有少做,所以说汉军和许多项羽军队的士兵有着血仇,这些楚军一投入战场,就如同下山猛虎一样,逮着汉军就是一顿痛揍,为家人报仇,为亲人雪恨,自然是英勇无敌,汉军怎么可能打得过他们呢?

而在垓下之战的时候,项羽和刘邦刚刚签订了和平协议,项羽带着兵回家,这些士兵回家心切,遇到刘邦这个老赖,撕毁协议,突然袭击,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些士兵心理上已经松懈再紧绷起来就很难了,士气自然也就不高,打起来就没有彭城那么厉害了,最终被韩信打败。


历史评说


彭城之战是项羽以3万精兵打败刘邦的56万大军吗?兵力真的是1比19吗?史记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项羽本纪》”史记上也没说是3万对56万。史记上所说刘邦的56万大军是参于灭楚的总兵力。兵力有分散和集中之说。解放战争时期。国军总兵力是500多万,共军总兵力是100多万,但是在局部共军往往能集中数倍于国民党的兵力。而刘邦的兵力是分散于彭城及周边各地的,并非都集中于彭城。

刘邦的军队真的有56万之多吗?刘邦出汉中平定三秦时只有数万人马,三秦并未完全平定,还要派一部分军队围困废丘的章邯,刘邦能有多少兵可用?《史记》上说刘邦是劫五诸侯伐楚。五诸侯是那几位?一般认为是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和韩王信。其中张耳为陈馀所败,只有一些残兵,而胜下的那四个诸侯所辖不过一郡之地。项羽的楚国就独占九郡。五诸侯加起来能有多少军队?一般军队达到数十万都是大概数量,多取整数。并不会那么精确,而56万这个数字太精确了吧?很像是编造。仅两年前,各国诸侯会师关中时,也不过只有50万军队,而今单刘邦就整出来56万大军,还不算关中围困章邯的军队,楚国的军队,齐国的军队,英布的军队。这难道不可疑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56大军是号称。在战争中为了虚张声势,恐吓敌人,常常夸大兵力。诸侯灭秦之后,刘邦的兵力是是10万,号称20万。项羽的各国联军是40万,号称百万。“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高祖本纪》”号称的兵力一般是实际兵力的两倍以上,如果是号称的话,那么就刘邦的实际总兵力也就20几万。除去五诸侯的兵力,刘邦的实际兵力约10万。这个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刘邦的兵力并非都在彭城,周吕侯驻军下邑。樊哙率军在今山东峄县、枣庄、邹县、曲阜、滋阳一带驻守,以掩护彭城之安全。曹参似乎也不在彭城,因为彭城之败后曹参还能向西夺取雍丘,在外黄打败叛将王武,在燕县打败反叛的程处,打败叛变的柱天侯,夺回衍氏。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除去刘邦及诸侯军守备各地及樊哙守邹鲁之兵外,在肖砀及彭城的汉军及诸侯军能有多少?估计也就10余万吧!楚军真的只有3万吗?这3万楚军仅仅是项羽从齐国带回来的,并不包括彭城附近及楚各地的残兵败将。彭城之战时诸侯军背叛了

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包围,于是,率领八百骑兵趁夜突围,天亮后,汉军发觉项羽离去。

于是,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等他渡过淮河,随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来到阴陵时,项羽迷路了,他去问一个老农。

老农回答:“左”往左去,陷入了一片沼泽,耽误了时间。汉军追了上来,经过一场激战,项羽又往东去,到达东城的一座山上,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而追击的汉军却有数千人。

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

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背景故事:

1、四面楚歌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2、霸王别姬

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

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

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3、突出重围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逃出汉军包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

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

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

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

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成武畅通


彭城之战,汉军的指挥官是刘邦。

垓下之战,汉军的指挥官是齐王韩信!武王英布!梁王彭越!

讨论一个人在一场战役中的成败,我们一定要看他的对手是谁。刘邦这个人,韩信早就有评价,说他的领兵上限就是十万人,超出了这个数字,他就玩不转了。


考虑到刘邦早期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以及韩信当时才刚投汉军,我觉得韩信说的十万还是故意往高了说的,要给刘邦留面子。

既然刘邦带不了那么多兵,而他当时又统帅了超出他统兵能力的人马。当项羽的三万精锐铁骑出现在诸侯联军的身后时,那么结果很显然就是灾难性的。

并且,由于刘邦占领彭城的过程太顺利,得意忘形,在心态上疏忽大意,以至于项羽开始突袭后,诸侯联军瞬间就变了溃兵。

这个时候人多有什么用?在溃兵的悲观情绪影响下,有战斗力的兵,士气也会泄掉。刘邦原本还能带几万兵,但这个时候,他的几万精锐也会跟着溃兵一起拼命逃命。

所谓一溃千里,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再来看垓下之战。

汉军六十万大军围困十万楚军于垓下时,汉军统帅是韩信,英布,彭越。汉军可谓是群英荟萃,能打的全来了。至于刘邦,他当时待在他最合适干的位置——统御诸将。

刘邦把自己位置摆正了,心态也摆正了,他没去前线瞎指挥,剩下的就看韩信、英布和彭越的发挥了。

英布和彭越首先出招,他们一个断了楚军的后勤,一个抄了项羽的后路,让项羽没办法顺利撤退。而接下来就看韩信的了。

当时韩信约三十万兵,分为左中右三部,其中的中路军由韩信统领。

韩信军与项羽军接触后,韩信亲自统领的中路军首先杀出。不过汉楚两军一交战,韩信就败退了。

淮阴侯(韩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刘邦)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的这次败退,这是所有的史料里,韩信一生,唯一的一次失败。当然,韩信的主动退却有可能是佯攻诈败。不过,以三十万兵攻十万兵,还要诈败才能拖住项羽,这说明韩信在优势兵力前提下,也没有一口吞掉项羽的能力。



逼退韩信后,项羽打算往东退却,但遂即他就被韩信军团两翼的孔熙、陈贺缠住,令他无法脱身。没办法,这就是兵多的优势。这些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都是有组织的。远非彭城之战时,刘邦指挥的那帮形同于乌合之众,一打就逃的诸侯联军可比。

汉军左右翼缠住项羽军后,韩信杀回,与左右两路汉军一起合进,三路围攻,这才终于大败项羽军,打破了此前项羽野战无敌、战无不胜的神话,会和英布、彭越一起把项羽围在了垓下。

此时,六十万汉军团团包围了不足十万楚军残军,而且楚军疲劳粮尽,无力再战。像这种情况,若是换一般人,早就完犊子了。就比如说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被围的水泄不通,士气溃散,赵括一点办法也没有。最后四十万人硬是被全歼。

但是项羽不是一般人,他在绝境之时,还能硬顶防线,让汉军不敢突击。而且他当时仍然还有杀出合围的可能性。

此时,汉军一号智囊张良献计,他以“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项羽军士气,这才让项羽失去了率整军杀出垓下的可能性。


不过项羽此时仍然没打算投降,他在绝境之时想到了断尾求生之计。为让汉军摸不透自己往哪个方向突围,他挑选了八百精锐,然后让钟离昧部、左右司马部、项伯部等分散突围,其实这些人都是引开汉军视线、掩护项羽突围的弃子。(后来项伯、左右司马部投降,钟离昧被击败)

突围开始后,汉军果然蒙圈了,摸不清项羽的方向。最后项羽率八百精锐在汉军的五重层层合围,十面埋伏下,居然冲了出去,这简直是奇迹。

六十万人合围,居然还让项羽跑了,仅从垓下之战来说,这很难说是汉军的完胜,是韩信的完胜。

当然韩信也不是吃素的。当项羽突围后,韩信很快就判定项羽精锐的突围路线,然后他派出灌婴率汉军最精锐的五千主力精骑,疾追项羽直至乌江。毕竟对汉军而言,如果不把项羽和他的精锐弄死,歼灭再多的楚军杂兵也没有意义。

不得不说,韩信的果断,稳!准!狠!彻底断绝了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因为项羽虽然一口气冲到乌江边上,他所部八百精骑却已经损失殆尽,这些人如果大半逃出,都能成为项羽在江东重建军队的种子,都可以担任军官,替项羽重组军团。日后还能继续和刘邦相争天下。

而眼下如果只有自己一人逃回江东的话,徒劳无益,只是给江东父老带来兵灾罢了。

于是最终,项羽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没有过江,自刎而亡——六十万汉军合围,项羽居然还是自杀的。围他的汉军,没有一人敢上前取他人头。项羽,临死也鄙视了一把汉军。



总的来说,项羽在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面临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前一战的对手是当时骄傲得意的刘邦,如同乌合之众的诸侯联军。而后一战的对手则是汉初所有名将,所有的精锐部队。项羽以少打多,如果这样的情势都能让他打赢,他可就太逆天了。


Mer86


著名的楚汉战争,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哪怕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么中国象棋里的楚河汉界总知道吧,这便是当时楚汉的分界线。

而提及这段动荡的时期,经典的战役更是层出不穷,比如彭城之战,比如垓下之战,再比如韩信的背水一战等等不胜枚举。

下面,我们要讲的两场战役便是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西楚霸王项羽在彭城之战中能以三万精骑击溃汉军的60万兵马,而在垓下之战中,何以无能为力呢?

其实彭城之战之所以能后轻易获得胜利,还是由于刘邦太过轻敌。刘邦亲率60万大军胜利打下楚国的都城彭城之后,自以为功业圆满,每日大摆宴席,饮酒作乐。

项羽发动三万精兵奇袭,而刘邦仓促应战,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更何况联军各为其主,原本就不是一条心,彼此之间也没有默契,虽有六十万之众,实则一击即溃。最终汉军大败于彭城,而刘邦更是狼狈逃窜。

而垓下之战时指挥战斗的乃是兵圣韩信,刘邦甘愿退居二线让出指挥权。而且垓下的地形属于大平原,汉军依据人数的优势,将楚军团团包围,项羽根本无力回天。

虽然最后侥幸带着少量的士兵冲出了包围圈,但是狡猾的韩信在夜间来了一手“四面楚歌”,一下就唤醒了连年征战的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战斗力大打折扣。

可以说,在垓下之战中,汉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项羽无奈乌江自刎。





轻侃古今


彭城之战中,高祖拥有56万之众,数量虽多,但是当时诸侯真正实力还没有完全拉开差距,诸侯们各怀鬼胎,说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为过。当时韩信虽然也在战场,当时并没有完全的军事指挥权握在手上这是其一,其二以刘邦为首,进入彭城都在喝酒玩乐,认为霸王身陷齐地泥沼,哪怕回兵也需要时间,虽说有防范,主要是防止霸王从北面过来,士气不高。其三楚地作战,霸王麾下战士想着家中亲人,士气上胜过汉军。当时彭城附近的萧县还有范增军队驻扎,霸王与范增默契配合,从西面杀入,霸王骑兵出其不意冲杀,诸侯军群龙无首,一击及溃,自相踩踏溺水而亡者不计其数。

而垓下之战中,楚汉之间刚刚签订和平协议,霸王引兵东归,高祖撕毁协议,出乎霸王意料。当时汉军军队指挥权归于韩信。韩信设下十面埋伏专等项羽,这算是楚汉相争两位军事天才第一次真正较量。淮南王英布归顺汉营,梁王彭越,还有留守楚地的大司马殷叛变。楚军已经是四面被围。更何况当时楚军粮草已断,在危机中,霸王依旧在第一次战争中差点冲破汉军中军。最后张良的四面楚歌使得楚军思乡出走,最后霸王夜率800骑兵突围,最后自刎乌江。此战中项王面对的是汉初最豪华阵容,又极度缺粮,内有外困。所以虽然兵力相对彭城之战又很大提升,无奈此时非彼时。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黄诗珑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彭城之战刘邦虽然有56万人,但是一来56万人是诸侯联军人心不齐,绝大多数都是来凑热闹、分土地的,没有人会和项羽玩命。二、这帮人在攻克彭城后守备松懈、昼夜畅饮,给项羽以突袭的机会。三、项羽在此之前威名远播,诸侯对其非常忌惮,不敢和项羽硬碰硬。四、三万人只是项羽的前锋,虽然项羽用这三万人将诸侯联军给击败了,但是真正击溃诸侯联军的还是随后跟进的楚军。



而垓下之战形势彻底反转了,首先项羽军是丧师失地,军心尽丧,再加上被团团包围,水米不足,十万只是个数字而已,根本没用。

而刘邦军虽然名义上还是诸侯联军,但是这些诸侯都是刘邦封的,实际上那就是刘邦的军队,无论是指挥还是状态都不是以前的联军可以比的。而且刘邦的军队是乘胜追击,胜利就在眼前,气势如虹,项羽怎么赢。


守仁读仁


彭城之战,在汉王的指挥带领下,顺利的拿下楚国首都。对于刘邦此次战役是继兵起沛县之后第二次大规模战斗的胜利,毫无疑问这将成为日后南征北战既定的根本。一路告捷顺风顺水的刘邦,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城,几乎是洋洋得意。在彭城更是忙于瓜分项羽留下的奇珍异宝和数不清的美人家眷,更是日日饮酒作乐,大摆庆功宴。上到最高领帅,下到士兵走卒没有一个不是沉浸在这场盛大的宴会中,进而忽略了远在齐地的项王。

彭城沦陷的消息传到齐国后,愤怒的项羽马上作出反应,重新部署战略。一方面他让楚军将士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攻打田横,另一方面自己带领三万精锐骑兵秘密的火速赶往彭城,在外人看来,一切如旧,项羽无法顾及彭城,深陷齐国征战泥潭。

昼伏夜出的项羽军巧妙的避开城池,由于对本土地形熟悉,并未被察觉出分毫。飞速的进军彭城地区。项羽插入彭城后,没有立刻打响战斗,而是迂回到彭城西部,斩断联军与后方的联系。军事松懈的诸侯联军对突如其来出现在彭城西部的楚军一时慌了手脚。三万楚军精兵,人人视死如归,准备决一死战。项羽摆兵布阵带领将士们直冲联军军队,一时冲散诸侯军队,使其四下分散,陷入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战士接近中午,联军大败,在逃亡途中被斩杀与落水的士卒多达十万余人。

彭城惨败,给刘邦留下深刻的教训,以至于在刘邦夺得天下后与韩信忆往事时,讨论各位将领的率兵能力。刘邦问韩信,像我,能够统领多少兵马呢?韩信毫不犹豫的回答,“陛下最多不过统领十万余人,陛下不善于将兵,而善于将将。一语道破天机。”


柯伊伯魄


人物对比和兵力对比都不一样,垓下之战刘邦一方的势力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已经无法再一次复刻彭城之战的辉煌。


彭城之战

兵力差距

在彭城之战的两军对比差距很大,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都是东拼西凑而来,在战前刘邦以项羽杀义帝楚怀王为理由大打舆论战,向天下诸侯传檄文,声称项羽大逆不道,原因从关中出兵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

檄文传到各路诸侯手上的时候不服项羽的人纷纷响应,一路连蒙带骗的召集了五十六万兵力。但是看起来这些数量非常多,实际上都是一群作战力不强,没有组织的战士,很容易被打散。

而项羽这一边的兵力是跟随自己一路征战天下许久,每一个人都有向死而生的决心,与刘邦阵营的战士差距很大。


指挥差距

在指挥方面也有很大不同,出奇招,以奇胜。项羽在这一战战役中率领的三万精兵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进行突袭。


项羽绕道彭城西南方向,然后等待刘邦的大军进入彭城,并在早上攻击刘邦的屁股,然后让一只小分队继续游击战方式去打击刘邦的大军。多点打击的方式让刘邦的大军没有能够有效的组织反击,乱做一团。


这些操作这里需要及其出众的洞察力找到最好的进攻地点、时间,而又要极大的耐性等待敌人最松懈的露出破绽的时候进行攻击。


领导者不同

在指挥者方面也是存在很大差距,刘邦面对用兵如神的项羽面前还是不够看,简简单单的几个回合就败下阵。彭城之战中是刘邦对阵项羽,而不是韩信对阵项羽。


韩信曾经说过刘邦带兵只能带最多十万人,这次五十多万人的规模远远超出刘邦的带兵能力。而项羽和韩信能够带多少呢?刘邦也问过这个问题,韩信给出的回答是多多益善,来多少都无所谓。这就是兵仙的实力,当时也只有项羽和韩信能够拥有如此能力。


这几个因素就是彭城之战失败的最大问题,而在垓下之战中已经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这场战役中项羽的对手已经换成韩信,韩信的指挥能力和计谋不在项羽之下,在相同等级的情况之下,项羽想要再一次发生奇迹还是有一些困难。


而在彭城之战中韩信干什么去了呢,历史上没有很明确记载,但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关中围困章邯的军队,没有参加彭城之战。第二种是参加了彭城之战,但是刘邦没有重视提出的建议,加上项羽的奇招,让刘邦惨败。


垓下之战

而且垓下之战本身就是一场不光辉的战役,在之前项羽和刘邦刚刚签订《鸿沟协议》。项羽带着部队撤退却遇上了刘邦的截胡,项羽的主要兵力并没有集中在此地。

而且这场战役的目的性不一样,之前能够取得胜利,占领一些地盘,慢慢蚕食;这次的目标直指项羽的项上人头,如果这次不能成功那以后就更加难。所以这次要赢,也不能输。

而这次撕毁协议也称不上不光彩,在战争之中本身就是胜者为王,一张简简单单的纸面对整个天下江山,这两者的差距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之上。要说刘邦是一个阴险小人也罢,说他两面三刀也罢,他始终都是最后赢家,天下最后是姓刘而不是项。


历史上为了利益而舍弃信义,放弃人性的事情还少吗,在关于到皇位的争夺之路本来就是极为血腥,充满不可管控的事情。武则天能够杀自己的孩子,李世民能够与兄弟反目成仇,司马一族能够引“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都是一个皇位而导致。


而在垓下之战中说项羽失败其实也不准确,应该说韩信失败了,这一次刘邦退居二线甘心让韩信指挥就说明了对这次战役的重中之重,就是想要诛杀项羽。但结果是项羽依旧能够撕开一张网,突围成功,只不过在乌江自刎而死。如果项羽能够过乌江,重新整顿兵力,刘邦估计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够称帝。


两次战役的性质以及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次破釜沉舟的只不过换成了刘邦,角色互换。


点个关注,一起研究分享历史,发现更多精彩。


空梦历史


彭城之战项羽是利用突然袭击 攻其不备等战术

加上项羽的强大骑兵部队,像一把利剑突然刺来,直插指挥部!刘邦阵营更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反抗!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刘邦已无力挽回败局!

而垓下之围,是韩信利用“击其暮归”战略,利用特殊战阵瓦解了项羽的剑型阵势!削去了剑阵的锋芒!再加上地利的优势,以逸待劳…后来又通过“四面楚歌”彻底瓦解了楚军的斗志与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