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關羽有多厲害?

一個人的歷史


我們先說說存在人們意識形態上的關羽和正史上的關羽有哪些不同點吧,三國演義中是有桃園結義這個情節,但現實中只是記載了關羽和張飛是最早追隨劉備的兩個人,三國演義畢竟是人為主觀意識寫的小說,寫的東西本來就加了許多主觀意識和虛化了許多人物形象,所以正史和我們現有意識的關羽是大相徑庭的。下面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萬人敵的關公吧。

“初生牛犢不怕虎”初斬敵軍首將。

公元184年張角等人率幾十萬的教眾起義,朝廷為了鎮壓起義軍命各地郡守招兵買馬平定叛亂,劉備做為皇室宗親也組織了一支義軍,關羽就是這個時候追隨劉備的,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他隨劉備輾轉各地。

他在一次與黃巾軍的遭遇戰中斬黃巾軍首將打破敵軍,不久後便隨劉備一起投奔昔日同窗的公孫瓚。建安五年曹操親自率大軍去討伐劉備,劉備不敵導致妻離子散,關羽也被迫降於曹操。

官渡之戰中曹操前線吃緊並命張遼和關羽率大軍前去援救,由於袁紹的大將顏良驍勇善戰,曹操的部將張遼久久不能斬下顏良,關羽見此情形,主動請纓提刀策馬奔騰向敵軍,在不到一刻的時間內便將顏良首級帶回,並率部大破敵軍,解了白馬之圍。

守荊州斬龐德威震中華。

建安十三年劉備投奔自己的親宗劉備,不久後曹操便發動南征的戰爭,劉備不敵向南逃竄,關羽率三千水軍從漢津到夏口迎接劉備。

赤壁之戰後劉備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劉備命關羽率大軍收復了荊州南部大部分地區。不久後劉備發動了對益州的戰爭,劉備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去攻打益州命關羽鎮守荊州。漢中之戰不久後,關羽也發動了樊城之戰,樊城之戰關羽力挫曹仁的軍隊,斬殺了白馬將軍龐德,這個時期的關羽可謂威震華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漢中之戰的勝利劉備的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這個孫權也來向劉備索要荊州,魯肅設宴邀請關羽商討荊州之事,關羽獨自一人去赴宴,這就是歷史有名的單刀赴宴。

孫曹兩面夾擊英雄隕落於麥城。

樊城之戰後曹操為了躲避關羽的鋒芒,有了遷都的念頭,並命徐晃率兵救援樊城,這時樊城戰時吃緊,關羽的大後方兵力空虛,關羽因拒接與孫權接親並辱罵來史,導致孫權惱羞成怒並命

呂蒙率軍攻打荊州的大後方,導致關羽遭受了兩面夾擊的情況,劉備得知後雖然派就近的部隊前去救援,但是由於路途遙遠,信息傳達不準確導致了就近的部隊沒有及時趕去救援。

關羽兵敗後率殘部向益州方向突圍,到了臨沮這個地方被吳軍埋伏被擒後寧死不降,被吳軍斬下頭顱萬人敵的關羽就這樣慘死。

關羽這一生前期追隨劉備四處征戰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五虎上將之首,正史上的關羽雖然沒有三國演義寫得那麼厲害,但是關羽放在三國時期的名將來說算是數一數二的名將,所以正史的關羽是很厲害的。


無筆


第一次讀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的時候,真的被震撼了。關公真神人也!

原來,少年之時雄壯威猛,不避艱險追隨劉備,為他東擋西殺,劉關張三人恩若兄弟是真的。


原來,為報曹操知遇之恩,豁出性命單槍匹馬衝鋒陷陣斬殺顏良於萬眾之中是真的。

原來,深明春秋大義,封金掛印,來去明白,不忘舊主,千里尋兄是真的。


原來,刮骨療毒,流血營盆泰然自若是真的。

原來,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也是真的。

當然,心高氣傲,要與馬超單挑是真的,辱罵婚使是真的,大意失荊州也是真的。



真實的關羽,是義薄雲天的無雙國士,是神勇無敵的世之虎臣,也是傲世不群的天涯孤客。

他的一生,是一曲英雄主義的悲歌,高亢入雲,又寂寥低迴。


上將噯福斯


關羽不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武將,但卻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武將。也就是說關羽名氣大於他的真正實力,那麼歷史上關羽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多厲害呢?讓我為大家客觀的分析一下。

首先,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桃園結義的故事很可能是存在的,結義中三人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在歷史上是有影子存在的。

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關羽說這句話的背景是曹操東征劉備,劉備被擊潰,當時關羽守小沛,被曹操所擒。曹操想招降關羽,於是派張遼前去打探關羽心中所想,關羽說出了這樣一句話。重點是誓以共死、不可背之這八個字,算是桃園三結義的主要證據。

關羽是個亡命之徒,亂世之中適合這樣的人生存。劉備被鄉中富商資助,召集眾徒,這時關羽和張飛前去投靠,從此三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其實也是三人桃園結義的一個證據。

關羽在跟隨劉備後娶了一房妻子,妻子一直沒有生育,於是關羽在幫助曹操進攻呂布時向曹操提了一個要求,等到城破,請求納秦宜祿的妻子為側室。曹操一開始沒有在意,後來關羽又一次來交代,曹操起了疑心。等到城破後,曹操親自去查看秦宜祿之妻究竟是何人,結果此婦甚美,曹操於是自納之,關羽很尷尬。

那麼我為什麼說關羽不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武將呢?其實關羽的武力也不差,但還達不到頂級水平。關羽其實最適合刺殺行動,於千軍萬馬中突襲對方主將,這是關羽的強項,至於單兵作戰能力,他不如文鴛。

文鴛曾經在對方數千兵眾的隊伍中來往數十次,擊殺對方一百多人,而自己幾乎毫髮無損。這個水平恐怕關羽達不到!

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

關羽牛就牛在他於亂軍之中成功實現了斬首行動,在白馬之圍中,瞅準袁軍主將顏良的位置,然後騎著赤兔馬快速奔到陣前,成功的將顏良斬首,所謂擒賊先擒王,顏良一死,袁軍瞬間崩潰。關羽此舉在整個三國時期幾乎無人能夠破其記錄,因此關羽一直以此為傲。

後來有人平了他這個記錄,於是關羽不高興了。怎麼回事呢?在漢中爭奪戰中,蜀軍大將黃忠趁魏軍主帥夏侯淵領兵修補鹿角時進行突襲,在亂戰中成功的將夏侯淵斬首,這同樣也是一次經典的斬首行動,致使魏軍人心惶惶,如果不是張郃及時頂上,恐怕魏軍早就潰散了。

黃忠因為親斬夏侯淵而立了大功,同樣是斬首行動,同樣是斬了對方的主帥,幾乎達到了和關羽一樣的水平。後來,因為此事劉備論功行賞,封黃忠為後將軍。關羽知道後很不高興,酸溜溜的說道:大丈夫絕不能和老兵同列!關羽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黃忠破了自己曾經創造的輝煌紀錄,自己引以為傲的資本從此沒有了。

當然了,關羽還是很厲害的。曹操人生當中被對手逼得狗急跳牆的時候很少,只有兩人做到了,一個是袁紹,一個是關羽。

袁紹發動官渡之戰,當時袁軍十萬餘人,騎兵萬餘,而曹軍則只有三萬左右。因此,曹操心中擔憂,想撤回許昌堅守,也就是說幾乎要放棄了。這時曹操第一次被對手逼得膽怯。

關羽兵圍襄樊,曹操派于禁率領七路人馬前去救援,都被關羽打敗。于禁投降,龐德被殺。襄樊以北的盜賊也打著關羽的旗號造反,致使曹操嚇得要遷都。如果不是司馬懿和蔣濟阻止,恐怕曹操真的會遷離許昌。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最令人叫絕的是水戰。在此之前沒有資料顯示關羽擅長水戰,但是當漢水暴漲,條件達到時,關羽竟然率領水軍去圍剿于禁七軍。這不得不讓人佩服關羽用兵的能力,水戰、陸戰都很精通,確實文武兼備,水陸通吃。

當然了,關羽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自傲。因為自傲,他看不起黃忠,看不起孫權,看不起馬超,更看不起曹操首先所有將領。也因為自傲,關羽被呂蒙所偷襲,丟了荊州,自己也被吳軍所擒獲。

其實孫權在擒獲關羽後並沒有打算要殺了他,但是部下一番話點醒了孫權。手下將領說:當初曹操放過了關羽,致使落得如今被關羽逼得要遷都的尷尬境地。如果我們今天放了關羽,恐怕會重蹈曹操的覆轍。孫權頓時打了一個冷顫,遂決定斬了關羽。

權欲活羽以敵劉、曹,左右曰:「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乃斬之。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關羽是劉備手下最厲害的一個將領,文武雙全。但是關羽的武力不是整個三國時期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應該是文鴛。關羽厲害之處在於善於在亂陣之中偷襲敵軍首領,擒賊先擒王,關羽成功過一次,而整個三國時期也只有兩次這樣的案例,一次是關羽,一次是黃忠。關羽不僅善於陸戰,也善於水戰,這是許多將領所不具備的能力。整體來說,放到整個三國時期,關羽的能力排在中上等,但不是最優,僅此而已。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


每日趣評


看到一些回答,將關羽視作普通的武將,簡直呵呵。我們研究歷史人物,還是應當建立在可靠史料的基礎之上。從專業的角度講,像民間傳說或者小說《三國演義》那樣神話關羽,固然不夠客觀,模糊了關羽的真實面貌;但是像某些人那樣憑藉想象來貶低關羽,將關羽的歷史地位完全視作後人的吹捧,則更不可取,這就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鮮活例證。

關羽的勇武,是其同時代人所公認的

清代學者趙翼寫過一部《廿二史札記》,是其讀史心得,很有意思,對歷史感興趣而又無暇遍閱史書的朋友值得去看看。

在這部書中,趙翼專門寫了一條“關張之勇”,即關羽張飛的勇武。他選取了正史《三國志》中有關關羽戰績的記錄以及同時代人對關羽的評價。其中很多評價在@北門猿的回答中已經提及,不再重複。

簡單歸納一下就是:

  • 關羽曾策馬刺良於萬人之中,斬其首還,紹將莫能當者
  • 曹魏的程昱、劉曄,東吳的周瑜、呂蒙等人,對關羽的評價都非常高。


此外,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提一旅孤軍北伐,圍攻襄樊,斬殺曹操麾下將領龐德,並且擒獲名將於禁,一時“威震華夏”,曹操都想要遷都以躲避鋒芒。這也是《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


儘管《三國演義》中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的記載是羅貫中編造出來的,但斬顏良卻是千真萬確的歷史記載。

要知道,作為袁紹手下名將,顏良也是以勇武著稱的,孔融曾說: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其個人武藝不可小覷。此外,在當時的戰爭中,以集體陣列戰鬥為主要的作戰方式,並不像小說中那樣動不動雙方大將先跑出來打個幾百回合。

我們閱讀《史記》、《漢書》、《後漢書》這類早期的歷史文獻,會發現裡面關於武將單挑的記載非常非常少,除非像霸王項羽這樣的,能夠以一敵多,否則普通武將突然衝進入敵人的軍陣中,只會凶多吉少。

而關羽能夠單騎衝入袁紹的軍陣之中斬殺顏良,其武力值以及勇氣都是普通武將遠遠不能及的。


關羽的武勇,也是後世所推崇效仿的

在漢末三國之後,很多勇敢的武將都曾以關張之勇來自比,或者被別人這樣誇讚。

比如,東晉時期,河北籍的將領劉遐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卒,當地人把他比作張飛關羽。

再比如,南北朝劉宋時期,豫州刺史魯爽、荊州刺史劉義宣、江州刺史臧質等人一起造反,名將薛安都討伐他,魯爽本身也是號稱“萬人敵”的,但他臨陣醉酒,安都單騎直入,斬之而反,時人皆雲關羽之斬顏良,不是過也


面對一個歷史人物,假如說當時人不認可而後人誇讚,我們自然會懷疑其中有附會、誇張的成分。假如說當時人誇讚而後人不認可,我們也會覺得其人言過其實。然而關羽的勇武不僅是當時人,也是三國之後的人們所公認的,這在歷史上非常難得。他固然有著性格方面的缺陷,最終也歸於失敗,但並不能因此而否定其閃光點。


考古軍中馬前卒


關二爺的武力,在三國時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他是孔子之後唯一成為聖人的,孔子還只是讀書人的偶像,關二爺是黑幫、算命等多個行業的祖師爺。

關羽的武力有多厲害?

一、萬人敵。《三國志》中與張飛並稱“萬人敵”,並且“飛亞於羽”,有此讚譽的武將不多,他的實際武力排名可能比《三國演義》中還靠前。冷兵器時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猛將的作用非常關鍵,劉表有十餘萬軍隊卻不堪一擊,關鍵就是沒有猛將。

二、斬顏良。《三國志》記載:“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 ,這一段是三國中唯一的陣前斬將記錄,寫得非常精彩,而且斬殺袁紹第一大將。當時關羽僅僅帶了六百援軍,而顏良的部隊有一萬多。

第三,帶兵能力。劉備作戰,凡需要分兵,都是自己帶一路、關羽帶一路。曹操南下荊州,劉備兵敗當陽,就是靠關羽的一萬水軍再度崛起。劉備班底是北方來的,只有關羽能把水軍帶好。當時,即便是人才濟濟的曹操,也無人能統帥水軍,還得依靠蔡瑁、張允。

第四,威震華夏。關羽發動樊城之戰,水淹七軍,逼得曹操要遷都。關羽的勝利,有很大的運氣因素,但曹操那邊,宛城太守侯音、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關羽,一時間許昌危急!歷史記載關羽“威震華夏”,是有真實戰績的。


九州歷史


羅貫中《三國演義》已經將關羽刻畫得很神氣了,但是史實上的關羽卻比演繹中更厲害,《三國志》陳壽稱其為萬人敵。

要知道,《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萬人敵更多是一種誇耀之詞,但是關羽萬人敵確是名副其實,沒有半點水分。

建安五年,劉備敗於曹操投袁紹,關羽為求糜、蘭二嫂周全而投降曹操,曹操賞其才,拜其為偏將軍。沒多久,劉備攛掇袁紹攻打曹操以期救回妻弟,史稱白馬之圍。關羽以報恩之心受曹操封為前將軍,與張遼同拒袁紹大將顏良。顏良為袁紹所倚仗重用的上將,早在虎牢關一戰時便未見其人先聞其名,時曹將莫敢上前拒陣。唯有前將軍關羽,打老遠便從萬軍叢中瞅見了顏良中軍帳蓋,於是一人一刀,以摧枯拉朽之勢策馬入敵萬軍叢中直奔顏良所在,梟其首級策馬而還而己未傷毫毛。此戰關羽一戰成名,羅貫中與陳壽均稱其為“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之萬人敵。


由此可見,早期東漢末年武將,有此等驍勇戰力的也就僅有關雲長了,當然後來趙子龍也讓世人大跌眼鏡。萬軍叢中,來去自如,還順帶把敵首人頭取走,不是萬人敵是什麼?可有半點水分?

再者,關羽為戰還頗有戰略,懂得利用天時地利人和。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拜曹仁為徵南將軍,討伐關羽。曹仁到樊城,加收賦稅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暴亂起義四起。關羽瞅準了這一民意,以仁義勸服曹仁部屬來降,領兵困守襄樊外圍,圍城打援,利用秋季雨期與襄樊地勢,鑿堤引水淹來援的于禁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此後襄樊曹軍部屬紛紛來歸。


東漢末年真正意義上做到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武將唯有關羽而已。此戰關羽威震華夏,劍指許昌,曹操當年與號稱百萬的袁紹對扛都不怯場,此刻卻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商量著遷都以避其鋒芒。

可見關羽是真的無敵,後世把關羽奉為武財神,不是沒有道理的。


不書


關二爺在中國被尊稱為“武聖”,和“文聖”孔子相對應,代表了古代武將的最高峰。

看看關二爺的封號吧,“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史上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很多人是通過《三國演義》瞭解關羽的,真實的關二爺是什麼樣的,和《三國演義》裡描寫的有沒有差別呢?應該說兩者相差有限,關羽就是當時頂極的戰將。



先看看關二爺的武力值。

大家都知道他斬顏良,誅文丑,誅文丑是演義的杜撰,文丑是徐晃殺的。但斬顏良是真實的歷史,關羽是三國裡唯一在百萬軍中能取對方上將首級的大將。

《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他也因此戰被封為漢壽亭侯。看看這氣勢,這份魄力,整個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有幾人?



我們再看他的領兵能力。

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戰是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戰,關羽把曹仁圍在樊城,眼看就要小命不保了。曹操為了解襄樊之圍,派于禁、龐德前去救援,結果被 “水淹七軍”,關二爺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要知道,當時關羽的部隊人比曹魏的少,他是以劣勢兵力力克曹魏軍隊,並生擒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這是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此戰之後,蜀軍前鋒直指許昌,曹操嚇得險些遷都。



這一戰和赤壁之戰一樣,都是曹操遇到的最嚴重的危機之一。關羽先圍襄陽,然後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同時能將天氣與戰爭有機結合,利用北方士兵不習水戰的劣勢,揚已方水軍之長,輕鬆擊敗於禁,堪稱經典。

一戰足以奠定關羽名將的地位。當時曹魏最怕的蜀漢將領就是關羽。曹操說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



三、關羽的不足關羽出身並不高貴,所以他喜歡那些出身平民的將領,對士族豪族反而不放在眼裡。

關羽這個人最大的弱點是“驕而自矜“,他看不上你就是看不上你,比如孫權想和他結親,他一句”虎女焉得嫁犬子“就把人家懟回去了。

但他對手下平民出身的廖化、周倉等人就非常好。他承認馬超的水平,但仍想和馬超較量一下,也是因為馬超是豪門二代的代表,關羽就是想稱稱他的斤兩。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關羽丟了荊州,完全是他太過自大,驕兵必敗。這當中固然有關羽的原因,但關羽當時面臨的敵人太多,東吳又背信棄義,背後動刀子,試問在當時的情況下,誰敢說一定能守得住荊州?

我們不妨看看當時人物對關羽的評價。陳壽說關羽是“萬人敵”。呂蒙說他“長而好學,梗亮有雄氣”,孔明說關羽“兼資文武,熊烈過人”。周瑜稱其“熊虎之將”,曹操稱他“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如果關羽真的名不符實,這些當時英傑們會不約而同的給予他這麼高的評價嗎?

四、歷代對關二爺的評價自魏晉起,歷代君主都把關羽當做“義”的化身,死去的關羽地位越來越高。

從唐朝開始,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將之一,得享武廟;宋代被封為“義勇武安王”;元代封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清時又成了“關帝聖君”和“關聖大帝”,成了武聖。

縱觀歷史,只有他一人有此待遇,難道還不能說明他的水平和能力嗎?


歷史漫談君


演義和歷史總是有一定差別的,在演義傳說中,張飛是一個又黑又壯又醜的彪形大漢,但在現實歷史中,他卻是一個長相英俊、氣質儒雅的將領。

還有清朝的大貪官和珅,他在很多演義中呈現出來的形象就是一個滑稽猥瑣的矮子,但現實歷史中的他,卻也是一個高大英俊、有能力的人物。

而關羽和他們不同,雖然現實歷史中的關羽和演義中的關羽也有著一定區別,但區別卻並不是特別大,在很多方面,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和現實歷史中的關羽還是比較貼切的。

關羽的武器不是青龍偃月刀

在我們所熟悉的演義中,有一點是違背了歷史現實的,那就是關羽使用的武器青龍偃月刀。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拿著一柄青龍偃月刀縱橫於天下群雄之間,很少能遇得到抵抗他的對手。


但是根據歷史學家的考據,三國時期根本就沒有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最早出現還是在宋朝的時候,是不可能穿越到三國時期供關羽使用的。

在歷史記載中,並沒有確切表明出關羽使用的到底是哪種武器,不過人們根據關羽在戰場中的一些表現,推測出關羽使用的應該是一些長柄型的武器,諸如長矛或者類似於長柄陌刀之類的長刀。

關羽陣斬敵軍主將的輝煌

一般瞭解點歷史的人,都知道三國演義中雙方將領通過單打獨鬥決定戰爭走向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發生的。

在三國時期,戰爭的進行與其他時期沒有什麼不同,主將們的職責也與其他時期沒有什麼不同,但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關羽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關羽被曹操給俘虜了之後,曹操因為欣賞關羽的武猛,就給他封賞了一個偏將軍的職務,對他非常優待,想把他留在自己的手下。


面對著曹操的優待,關羽顯得非常的感動,但是他對他大哥劉備的忠義卻使得他壓下了心中這份感動、打消了留下來的念頭。

不過關羽還是非常懂得知恩圖報的,於是在曹操派遣他出戰袁紹的軍隊時,他就使出了自己渾身解數為曹操打了一仗。

在那場戰鬥中,關羽率領著大軍殺向了袁紹軍隊,與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關羽並沒有留在陣後操控軍隊,而是跟著軍隊衝到了前面,直接就憑藉著自己武勇無匹的氣勢把袁紹軍隊的主將顏良給斬落馬下,取走了他的頭顱。

在事情發生後,關羽的戰績和武勇很快就震驚住了眾人,曹操對於關羽的欣賞之情就更加濃烈了起來,並因此而給關羽封了一個漢壽亭侯的爵位。


從當時人們的震驚與曹操的欣賞加重來看,我們可以得知關羽陣斬敵將這樣的戰績在當時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甚至我懷疑羅貫中之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描寫那麼將領互斗的戰鬥場面,就是受到關羽這份戰績的影響。

關羽差點逼迫曹操遷都

在劉備定鼎了江山之後,關羽被劉備安排在了“得荊州者得天下”的荊州鎮守。

與現如今的荊州不同,當時的荊州面積非常龐大,幾乎跟現如今的省份一般無二。

因為三方勢力激烈爭奪的原因,關羽當時是沒能全部佔領荊州的。

不過從當時荊州七個郡中有五個半的郡受到關羽統轄的狀況,我們就可以知道關羽在當時的天下大勢中扮演了一個多麼重要的角色以及佔據了多麼巨大的話語權。


關羽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是在他水淹了曹操的七軍之後,在水淹七軍的戰績發生後,三國勢力中實力最強悍的曹操當即被關羽給震懾住了,因為生怕關羽下一步會威懾到自己的核心,他當時甚至產生出了要把都城遷走的想法,可見關羽在歷史中的地位並不單純是演義傳說追捧上來的,而是有真材實料的。

關羽的性格缺陷

而我們要知道,歷史中的關羽雖然忠義無雙,但卻也是一個性格非常剛愎的人。

剛愎是他生命中的最大一個性格缺陷,他最終之所以會兵敗身死,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他這個性格缺陷導致的。

關於他的性格,看不起黃忠的事情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從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初步看出他的性格缺陷。

而說完了關羽生前的厲害程度,接下來,我們就繼續瞭解一下關羽死後的厲害程度。

關羽在歷史中的成帝過程

在最開始的時候,關羽是沒有現如今那麼崇高地位的。

他地位的提高,還要從唐朝時期開始說起。

在唐朝中期,唐朝廷增設了對武之一道的供奉。

在唐朝的供奉中,武之一道的地位最高者是姜太公姜子牙,排在了金字塔的頂端,是為武聖。


排在金字塔第二階梯的則是歷史中的十大名將,分別是白起、諸葛亮、韓信、吳起、李靖、孫武、張良等人。

而關羽當時排在了第三階梯,和霍去病、張飛、廉頗、周瑜、衛青、孫臏等人並列。

這是關羽被奉上廟堂的第一步,不過那時的地位並不是多麼崇高。

在歷史中,關羽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是從北宋時期開始的,在北宋時期經過人們的神話之後,關羽被宋朝皇帝先後封予了公爵和王爵。

後來歷史發展又到了明朝時期,在明朝開國的時候,朱元璋廢除了前朝皇帝封給關羽的爵位。

不過明朝中後期隨著關羽的影響力越發龐大,關羽的爵位慢慢得到了恢復,最後在萬曆年間,關羽被萬曆皇帝封為了“協天護國忠義大帝”。


這是關羽首次在歷史中獲得帝級身份的封賞,而這就是後來人們把關羽稱之為關帝的來源。

在明朝出征朝鮮的時候,甚至還發生了明朝將領脅迫朝鮮國王向關羽下跪祭拜的事情,可見關羽在當時的影響力之大。

在明朝結束之後,清朝因為自努爾哈赤時期開始就崇拜關羽的原因,所以也延續了這種對關羽的崇拜,在他們的熱捧下,關羽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武聖,受盡了世人的景仰。

一直到光緒時期為止,清朝歷代皇帝一共給關羽封賞了許多名目繁複的大帝稱號。


在最後,甚至連關羽的父親、祖父都被清朝皇帝封予了王爵。

從這裡面的種種,我們就可以知道關羽在歷史的末期,地位崇高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

所以說這就是正史中關羽的厲害程度,在關羽生前,他厲害到能陣前取敵將首級、厲害到了差點把曹操逼得遷都,在他死後多年,他厲害到了被封為大帝、厲害到了能連帶著父祖被授予王爵。


孤客生


中國歷史上的亂世很多,諸如春秋戰國、五胡十六國、春秋戰國。但是,縱觀中國的歷史,卻沒有亂世的知名度比得上三國時代。

也許是得益於《三國演義》的推波助瀾,三國時代可謂是精彩紛呈,有諸侯爭霸、謀士鬥智、武將比勇,真的個頂個的精彩。《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重點塑造了兩個人物,其一是智絕諸葛亮,其二是義絕關雲長。


《演義》中關羽,義薄雲天,為保護兩位嫂子不得已而投降的情況下,降漢而不降曹;在得知劉備的下落後,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在華容道時為報當年之恩而義釋曹孟德。此外,《演義》中關羽還是萬人敵,震懾曹營諸將的顏良文丑被關羽秒殺;鎮守荊州時孤軍北伐,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嚇得曹操要遷都。

當然,《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不可全信,《演義》中的關羽,明顯是被羅貫中所神話了人物。那麼,真實關羽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戰鬥力又如何?

真實的關羽,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出色的將領之一,是蜀國第一名將。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敵對陣容的人是怎麼評價關羽的。

程昱: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也, 權必資之以御我。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關羽死後,魏國群臣如此討論:蜀,小國耳,名將唯羽。

可以看出,敵對陣容之人對於關羽也是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甚至認為關羽是蜀漢中唯一的名將。放眼三國時期,關羽確實算得上頂級名將。

荊州作為蜀漢集團戰略要地,劉備選擇派遣關羽鎮守荊州,並且賜予關羽假節鉞(可以獨自發動戰爭的權力)的特權,可見劉備對於關羽的信任。劉備一代梟雄,其野心是一統天下,自然不會因為什麼兄弟之情而讓關羽鎮守荊州,唯一的原因就是關羽有這個實力。


關羽鎮守荊州多年,孫曹兩方都不敢輕易的攻打荊州,可見孫曹兩家對於關羽都是相當忌憚的。而關羽的北伐,也是充分展現了關羽的能力。于禁何等人也,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是曹營中頂級的武將。然而,關羽北伐時,水淹七軍,把于禁給抓了,關羽的軍事能力可見一斑。就能當時的大梟雄曹操,也想通過遷都來避其鋒芒。

此外,關羽還具有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的本領。

雖然《三國演義》中經常會描寫兩軍主帥相互廝殺的場面,但實際是真實的歷史中是很難出現的。主帥是軍隊的靈魂,肯定是重點保護的,但是三國時代有此僅有這麼一個例子:關羽於萬軍叢中擊殺了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


顏良是袁紹手下的頭號戰將,而袁紹又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可見顏良並不是水貨,同時代的孔融曾說:“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可是,關羽卻真正做到了刺殺顏良於萬軍叢中,由此可見關羽的膽識與本事。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三國志·關羽傳》

當然,關羽這個人,能力確實了得,但是也存在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過於自信,或者說是自負了。孫權經營江東多年,關羽竟然毫不放在心上,把主力全部北上,導致後方空虛,這才有了後來的敗走麥城。


小鎮月明


歷史上真實的關羽,是漢末時期第一流的猛將。

現代人瞭解關羽,第一信息來源通常是三國演義及相關產品。而在三國演義體系中,關羽被稱為“武將之首”。所以在隨後接觸三國志正史,或者接觸一些網上二手、三手文章時,發現原來演義中給關羽虛構了那麼多故事時,不由自主地想通過貶損正史上的關羽,嘲笑演義的荒謬,來展現自己“不光知道演義”的牛逼之處。

然而實際上,正史上的關羽本來也是很厲害的,因為他的厲害之處,才能在隨後的兩晉、南北朝、宋元一路被民間傳說和文人墨客不斷渲染。之所以演義羅貫中最後在三國演義中將關羽塑造成神,主要原因並非羅貫中和關羽是山西老鄉(畢竟張遼也是),而是羅貫中迎合了之前早已存在的“關羽是神”的民間輿論和士林輿論而已。

正史上的關羽有多厲害呢?由於蜀國史官方面欠缺,關張這些大人物早期戰績留下來的不是很多。但即使從這寥寥的幾筆裡面,我們都能看出關羽確實非常厲害。這裡只討論其軍事和武藝才能,關羽的道德同樣不錯,但我們不多討論。

先看地位和評價。畢竟關羽到底厲害不厲害,當時的古人比我們更清楚,因為他們的信息更多。

關羽早期的事蹟功勞記錄並不多。但在200年下邳之戰被曹操俘虜後,曹操立刻任命他為偏將軍。這個官看上去不大,但我們可以對比下曹操手下“五子良將”的同期官職:當時曹操手下,已經帶兵投降2年,很早就做過魯相的張遼是裨將軍;從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樂進是討虜校尉;魏五子中前期地位綜合最高的于禁是平虜校尉;徐晃是裨將軍;而張郃,同年冬天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起到很大作用,也是偏將軍。換言之,作為一個剛剛被曹操俘虜的降將,關羽的軍職在魏五子之上。曹操不是瘋子,他的人事任免有其道理,一定是覺得關羽的才能值這個價。

同時代其他人的評價也能看出來:

周瑜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劉曄說:劉備,人傑也……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

程昱等魏國謀士: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

三國志作者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這些評價關羽的,都是非蜀漢勢力的人,他們的評價應該是比較客觀的。

再看關羽的具體戰績。

先論勇武,三國志有記載:

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三國演義中動輒兩軍對陣大將單挑,一人落馬,這是文學渲染,真實歷史上陣前斬將是極少的。但是關羽偏偏就有這麼一例,而且殺得比演義中的“純偷襲”要牛得多,是硬生生從萬軍之中衝進去砍了顏良。這一點,已經足以坐實關羽超級猛將的地位,比呂布什麼的強多了。

三國志作者評價,關羽張飛都是當世猛將的典範,而張飛則比關羽有些差距(演義中兩人並列,甚至張飛還要略勇猛一點)。這反過來又說明關羽的地位確實超然大眾之上。


說到帶兵打仗的謀略,關羽最拿得出手的當然是水淹七軍。現在一堆人在這裡說關羽只是運氣好,遇上山洪暴發淹了于禁云云。我想說就算那水不是關羽決堤放的,人家知道利用暴雨洪水發動進攻殲滅魏軍,為將識天文地理,咋就不是本事呢?同樣的暴雨洪水,于禁是全軍覆沒,關羽是俘虜三萬人,你說這不叫軍事才能叫運氣?國足咋下雨天晴都不能運氣一次伊朗呢?實際上于禁並非庸將。魏國最出色的是五子良將,而於禁則是五子之首,當時唯一一個假節鉞的。關羽對於禁,是魏蜀兩家巔峰戰將的對決,關羽完勝。

水淹七軍之後的格局是: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

注意這裡的“威震華夏”四個字,全書僅此一例。能逼得曹操想遷都,這可是連官渡之戰都不曾有過的。


除了這一戰,關羽還有一次戰役,就是209年的南郡之戰。當時周瑜在與曹仁交鋒,而關羽則負責絕北道,切斷中原對曹仁的增援。這一戰具體如何,三國志關羽傳沒有正面描寫,但在魏國將領們的傳記中,我們可以發現,滿寵、樂進、徐晃、文聘等人紛紛在抵抗關羽的戰役中立下很大的功勞。而最後結局是,曹仁撤退,把江陵丟給了周瑜;汝南太守李通在接應曹仁撤退的戰役中不幸殉國(傳記說是半路得病死了,反正曹操信了)。最後說“劉備得南郡”。

歷史上對關羽的評價一直都很高,絕不是三國演義的獨創。從南北朝開始,關羽張飛就被作為猛將的代名詞。唐朝的武廟72賢中,三國時代除諸葛亮是十哲外,其餘有鄧艾、張遼、張飛、關羽、呂蒙、周瑜、陸抗、陸遜、杜預 、羊祜、王浚。宋朝陸游有詩“顏良文丑知何益,關羽張飛死可傷”,並且認為顏良文丑比關羽張飛來說就像毫芒比泰山一樣。關羽在宋元封王,明清封帝。明太祖朱元璋更將關羽提升為武廟之首。

因此,如果要在三國時代選一員最具有代表性的武將,的的確確關羽是最有資格的,雖然他從學術意義上根本不是三國人——關羽建安二十四年末(220年初)被殺。在他死後大半年,曹丕才篡漢自立,東漢才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