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派罪臣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界问题?

东方不胜去去去


雍正3年,雍正剥夺了隆科多的步军统领等实权之职,保留了理藩院的职务,让其与沙俄谈判。这本身就是一步可进可退的妙着。



佟佳氏的拥立之功的本质,没那么简单,甚至某种程度上,胤禛也只是康熙晚年棋局上的一颗棋子。

我们知道佟佳氏在隆科多之前已经经历了三世荣华了,到了隆科多这一代,更是达到了巅峰。隆科多因为对雍正有拥立之功,所以恩宠、荣耀显赫一时。

佟佳氏本身就是康熙的母族,康熙在从一个虚位之君到实权之君,先后依靠了赫舍里家族、纳兰家族、钮祜禄家族,等等。但是最终在搬到了这些家族之后,晚年实际上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母族佟佳家族。


所以隆科多在康熙晚年手握实权,他对康熙的继承人实际上有着部分决定权。然而佟佳家族最大的遗憾,但同时也是其能够幸免的最主要因素,那就是佟佳家族在康熙的子代里没有子嗣。但是佟佳氏有个养子,也就是德妃乌雅氏的儿子胤禛。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胤禛的继位事实上也就是一种必然,佟佳氏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也绝对不会允许其他子嗣染指储位。必然尽力抚保胤禛。


所以《雍正王朝》里佟国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自己支持胤禩,暗地下注胤禛。绝对不是没有历史根据的。

那么接下来,作为大权在握的隆科多在雍正初年,因为拥立之功,变得权侵一时,嚣张跋扈,也是情理之中的。

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雍正没有资历和威望,还有胤禩这样的“强敌”窥伺。实际朝廷的权力就是由隆科多和年羹尧把持的。

隆科多各种嚣张跋扈,实际上都不是雍正无法容忍的关键,毕竟雍正继位的时候已经40多了,不是年轻人了。

隆科多犯忌的关键在于他和年羹尧沆瀣一气了;年羹尧的罪过也同理。


如果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关系处理得像索额图和明珠的话,他们的祸事至少可以推迟若干年。他们之间如果关系紧张,雍正正好让他们之间形成互相制约之势,自己就像当初的康熙那样稳坐钓鱼台。

但是雍正二年,雍正做了件让所有人莫名其妙的事情,那就是将年羹尧的小儿子年熙过继给隆科多,还给他取了名字,佟佳隆得柱。表面上看是因为年熙久病不愈,雍正在给年熙认干爹冲喜。但实际上,这是雍正在警告他们别走得太近的意思。你们之间的关系只能是我雍正说了算。

但是正在风头上的两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里的含义。毕竟雍正不像康熙,他太多直来直去的表达,和情绪激烈的变化,不会让这两位人精认为雍正是有城府的人。

雍正3年正月,形势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大逆转。但是年羹尧和隆科多却都未意识到。


造成这个形势大逆转的,本质上就是年羹尧在西北打赢的那场仗。雍正已经从一个介乎于傀儡式的角色,得到了帝国子民的认可。因为古代评价皇帝的两个标准,文治武功,他至少此刻已经做到了“武功”。

实际上雍正用了短短2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虚位之君到实权之君的转变。而年羹尧和隆科多却没有清醒的认识,依然我行我素。

而此刻年羹尧首当其冲,成为雍正最先要解决的问题。

雍正在决定集中精力解决年羹尧问题的时候,此刻并没有将隆科多同时一棍子打死。


和打仗一样,理论上雍正不能同时两面参战,但是可以在避免过分激化另一方的同时,一方主攻,一方佯攻,同时解决两方问题。

雍正在剥夺了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这类实权之职后,并且打压了隆科多的次子玉柱。后来又逐步继续打压,并且剥夺了他一系列的荣誉职衔。但是将理藩院的职务保留了。

理藩院负责外交事务,和沙俄谈判这类事情,谈好有功,谈败有责。


谈好有功的情况之下,可以逐步恢复隆科多的名誉职衔,让佟佳氏继续享受恩宠荣华,但是可以要挟雍正的实权之职是必然不会再还给隆科多的;

谈败有责的情况之下,正好借机向隆科多发难,继续打压并剥夺佟佳氏的。甚至形势好的情况下,可以一并解决佟佳氏问题。

这就是雍正的可进可退之妙着。本质上说白了,并不在于你真的谈得好与不好,而完全看你在我收拾年羹尧时的具体表现。


而当年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也遇到类似境遇,因为康熙第一次亲征准噶尔失败,结果佟国维被背锅,降了4级留任;而后康熙第三次亲征准噶尔胜利,佟国维顺利恢复职爵,并且接替了索额图,成为稳定朝局的中流砥柱。


但是当康熙的所有麻烦解决后,佟国维便立马主动退休,因此安全降落。但是很显然隆科多并没有学到佟国维的精髓。

当年羹尧问题解决之后,隆科多实际上就要为当年的狂得忘乎所以买单了。


实际上此刻即便隆科多真的收敛了,也没用了,得罪的人太多了。痛打落水狗,谁都会上来踩一脚的。

更何况隆科多仍然继续不知收敛。一旦他家的佣人索贿成了习惯,不管隆科多是否知情,这个罪名也会落到自己头上的。

而“私藏玉碟”这个事情,直接刺痛了雍正的内心。这件事情也彻底让雍正失去了对隆科多的信任。不是隆科多私藏玉碟真的有谋反之意,而在于隆科多这个行为会被影射他曾经“决定皇储”的权力。


所以可见的一点是隆科多的政敌有多恨隆科多,对隆科多下的那都是死手。但是雍正并没有直接处死他,而是圈禁了他。最终他在圈禁期间,悔恨带惊吓,病死了。

而这一切实际上在隆科多当年决定把胤禛叫进畅春园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的。


炒米视角


个人认为这是雍正做得最愚蠢的一件事,可以说是丧权辱国。在这件事上,隆科多据理力争,做得很好,但是雍正却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竟然拱手送给沙俄近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实在是悲哀。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

1.雍正发起的政治斗争“火烧”隆科多。

雍正继位之后,着力打击他的政敌和曾经的宠臣,到雍正四年,年羹尧被雍正赐死,老八胤禩及八爷党随即也开始被雍正清洗。当时的隆科多表现极为低调,但是,雍正似乎并不满意,将打击之“火”正式烧向了隆科多。

早在雍正二年十一月,雍正免去隆科多步军统领一职,由与隆科多有嫌隙的镶白旗蒙古副都统阿其图接任,这无疑是一个很明显的预备打击隆科多的信号。随后,雍正以各种理由指责隆科多,雍正三年,雍正责成隆科多审理与年羹尧有瓜葛的胡期恒一案,变相警告隆科多。雍正还通过隆科多的亲随两江总督查弼那,要求他揭发隆科多的问题,但是遭到查弼那的拒绝。但是雍正整治隆科多已成定局,他变相剥夺隆科多的权力,将他派往阿兰善山修理城池,实则已经对隆科多下罪。雍正三年七月,雍正收回对隆科多过去的赏赐如黄带、双眼花翎等,隆科多权势地位被雍正剥夺殆尽。

到了雍正四年,鉴于清洗胤禩一党迫在眉睫,雍正决定先将隆科多挂起来,声称给隆科多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将隆科多派往中俄边境,与沙俄谈判边界问题。这就蹊跷了,隆科多已经成为戴罪之臣,为什么雍正还要派他去处理这样的国际问题?

2.沙俄的“离间计”。

隆科多在与沙俄谈判中的强硬态度让俄国人开始有些吃不消,但是俄国人很狡猾,他们对大清朝内部的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们知道雍正帝正在对隆科多进行清算,于是,沙俄人决定利用朝内的政治斗争来取得谈判桌上的胜利。

沙俄谈判大臣直接给雍正皇帝写信,说隆科多在与他们的谈判中态度恶劣,毫无诚意,谈判随时处于破裂的境地。同时,他们买通传教士去做马齐的工作,马齐不知为何,竟然向雍正报告隆科多恶意阻扰谈判。

朝中当时还是有很多大臣不赞成召回隆科多,认为谈判在即,临时撤换不合时宜。但是雍正坚持召回隆科多,并说这谈判并非隆科多一人可以,于是再派大臣前往谈判。因为有隆科多的前车之鉴,被派往边境谈判的大臣不敢坚持,只好作出巨大让步,拱手将国土几十万平方公里让给沙俄,这就是《恰克图条约》。

<strong>3.雍正此举的意图何在?

雍正在这样关键的问题上让罪臣隆科多前去处理,并非是真要给隆科多戴罪立功的机会,而是保持他登基之后,扫除一切有碍皇权的人和事,政治至上的原则,更好的打击隆科多。其目的主要在于:

一是将隆科多调离京城这个政治中心地带,无所顾忌的整治年羹尧余党以及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同时,山高地远,斩断隆科多与京城的联系。如果隆科多还在京城,很有可能狗急跳墙,联络京城各方势力共同反抗雍正,这是一起“调虎离山”之计。

二是放手让大臣们揭发隆科多的罪证,以备将来进一步打击隆科多。要知道,隆科多历任礼部尚书,朝中人事比之于其父佟国维的“佟半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将隆科多调离,朝中隆科多的党羽或者其他大臣,就可以放手揭发隆科多,无所顾忌。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隆科多谈判去之后,怡亲王允祥就弹劾隆科多贪赃枉法之罪,这明显是雍正的主意。这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朝野大臣均在隆科多的影响之下不敢妄动,而允祥起头带动,势必使隆科多墙倒众人推,这也就是调开隆科多的好处。

综上所述,雍正不顾国家利益(虽然后世史学家认为《恰克图条约》算是平等,但是国土丧失却是真事),将政治斗争放在国家利益之上,可谓雍正做得很愚蠢的一件事。


青灯问史


雍正登基之后,隆科多逐渐从扶保雍正登基的功臣,变成了雍正朝堂之上的“祸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在并不被人所看好的情况下,实现了“弯道超车”,登上了大清王朝的皇位宝座。而在整个过程中,对雍正顺利登基功劳最大的不是十三爷胤祥,不是年羹尧,而是隆科多。

当时担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在康熙去世后,随即下令关闭九门,并且在北京实施戒严,前后持续了七天时间,雍正就是再这样的情况下登上了皇位,而在后世对于雍正继位的猜想,包括“遵诏继位”、“矫诏篡位”以及“无招夺位”,隆科多都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扶保雍正顺利登基的最大功臣,隆科多是当之无愧的。

雍正在登基之处,对于隆科多的封赏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且将隆科多称为“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同时在公开场合直接称其为“隆科多舅舅”,足可见雍正对于隆科多的尊崇与敬意。

但是,面对雍正的尊崇,隆科多逐渐迷失了自我,就此开始走上了“作死”的道路。

一方面结党营私,把持朝政。

隆科多利用雍正皇帝的信任与器重,控制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进而有了朝中六部官员的“佟选”,并以此广结党羽,弄得朝堂之上是乌烟瘴气。

另一方面贪污腐败,网罗财富。

隆科多已经获得了雍正丰厚的封赏,但是仍不满足,不仅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并且生活奢靡,铺张浪费。

更为关键的是,隆科多居功自高,目无君主。

隆科多不止一次的炫耀自己在雍正登基之时发挥的作用,甚至直接强调正是因为自己带兵进行武装拥立,雍正才得以继承皇位。甚至更是将自己比作是诸葛亮,含沙射影的指出雍正就是“扶不起的刘阿斗”。

如此行事的隆科多,严重动摇了雍正统治的根基,已然引得了雍正皇帝对其的极大不满,因而隆科多被雍正除掉,也就成为了必然。


雍正除掉隆科多,使用的是同除掉年羹尧时一样的套路。

雍正三年(1725年)年初开始,雍正开始有针对性的对年羹尧进行打击。

首先,他先是借助赦免死囚蔡铤并任用其为左副都御史,开始坦露自己对于年羹尧的不满;其次,借着年羹尧“夕惕朝乾”的错误,将年羹尧从西北调离,让其前往杭州;再次,不断暗示让官员们对年羹尧进行弹劾,并且对年羹尧进行持续性的贬职与打击;最后,以“九十二”治罪年羹尧,进而将年羹尧赐以自尽。

而纵观雍正除掉隆科多的整个过程,与除掉年羹尧的时的步骤和策略,是如初一折的。

第一步,还是营造舆论。

雍正先是拿隆科多周围的人开刀,包括隆科多的儿子,以及隆科多的党羽及心腹,或被雍正问罪处罚,或被雍正严苛训斥,这些都表明雍正已经要准备动隆科多了,籍此营造朝堂之上的舆论基础。

第二步,就是将隆科多进行调离。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皇帝借助与俄国人进行谈判的机会,将隆科多调离了北京,实际上,这就是彻查隆科多的开始,同时,也是为了将隆科多置于隔离与管控之中。

第三步,开始对隆科多进行调查审判。

地方上,河南巡抚田文镜首先上疏谈和隆科多,而实际上,帮助田文镜出谋划策并且撰写奏折的便是历史上真正的邬思道;而在朝堂之上,宗人府也举报隆科多私藏玉牒;与此同时,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对于隆科多弹劾的奏章也纷纷递交了上来。于是,雍正籍此给隆科多定下了“四十一条大罪”。

第四步,就是逮捕隆科多。

远在中俄边境与沙俄代表谈判的隆科多,在谈判去了成功的时候,被雍正派人直接在现场将其拿下,并且押回了北京,幽禁于畅春园之中,一年之后的雍正六年(1728年),隆科多死于禁所。

由此可见,雍正安排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将隆科多调离北京,以开始对其的打击与清算,进而将其除掉,只是隆科多还蒙在鼓里,谈判结束之时,也就成为了隆科多被问罪囚禁之日了。


雍亲王府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是没有外交部的,所有处理一切对外事务,涉及外国和中华之间的外交关系,下达外交条令,都是由理藩院进行处理的。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的隆科多,步军统领、太子太保衔、一等公爵,吏部尚书等官职和荣誉虽然都被雍正帝胤禛收回,但他并没有被雍正一撸到底,还保留着理藩院大臣的职位,所以隆科多是有资格处理外交事务的。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在隆科多和沙皇俄国在谈判快要成功时,雍正的耐心被消耗殆尽,直接从谈判桌上将隆科多控制起来了呢?这是因为雍正在清算隆科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令他大怒的事,即隆科多插手玉牒制度!

玉牒就是皇室的宗谱,是由宗人府管理的,而宗人府宗令一般都是由皇室内部指定人员,外人是无法插手的,无论你官职多高都不行!因为这关系着皇家血脉的纯净和传承。

要知道,在民间,一族的族谱,一家的家谱,那可都是最神圣的东西,一旦到了修谱的时间都是要焚香祷告,祭拜天地后才能动笔的。

民间尚且如此,何况皇家!

不错,隆科多确实在胤禛的登基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他触犯了皇家的底线,这一点他就必须接受来自胤禛的怒火!


实际上,胤禛对隆科多还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里面,给予隆科多的权力是超过任何一个人的。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胤禛为了投桃报李,加封隆科多为太子太保,袭一等公,授吏部尚书。

在当时六部制的中央部门格局下,吏部尚书可以说是炙手可热,该部主官的可操作性是远远高于其他五部的。

加上隆科多又是清朝唯一一个被皇帝人前人后称为舅舅的人,所以雍正初,清廷铨选官吏时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人员,被称为“佟选”(清代三大选,另两个是吴三桂的西选,年羹尧的年选)。

只可惜,隆科多不知道收敛,以至于一场在专制皇权下的“君臣佳话”成为泡影!

汪郎认为,雍正三年,胤禛虽然剥夺了隆科多步军统领和吏部尚书的职务,剥夺了一等公爵和太子太保的荣誉,只留一个理藩院大臣这么个官位,并让隆科多全权负责和沙皇谈判,其本意还是希望隆科多能解决大清国和沙皇俄国之间的边境问题,稳定帝国的北疆局势,然后有借口或理由给予隆科多官复原职,恢复隆科多的荣誉。



为什么呢?毕竟雍正的养母是隆科多的堂妹,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扶养长大,而且隆科多在他登基的过程中确实出了很大的力!

所以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胤禛清算年羹尧,并夺去隆科多的步军统领之职时,说了这么一番话:

“朕御极之初,隆科多、年羹尧皆寄以心腹,毫无猜防。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向日明珠、索额图结党行私,圣祖解其要职,置之闲散,何尝更加信用?隆科多、年羹尧若不知恐惧,痛改前非,欲如明珠等,万不能也!殊典不可再邀,覆辙不可屡蹈,各宜警惧,毋自干诛灭。”


可见胤禛对隆科多的警告是多么及时!

然而隆科多没有把自己皇帝外甥的话放在心里,他忽视了自己奴才的身份,被胤禛人前人后的几声“舅舅”而找不到北了。他忘了,皇权时代,大清国真正的主子只有一个,那就是雍正帝胤禛,而不是他自己!

所以,隆科多想越权管理皇家玉牒,想在玉牒上做手脚,真的是老寿星嫌命长了。

而这也是雍正对隆科多彻底失望的根本原因,即使外交事务处理不好,也要惩治隆科多,对世人的一个警告!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