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会有亲姐妹嫁一个男人?不别扭吗?

715457390177张建军


中国历史上亲姐妹共侍一夫的有很多,从最早娥皇、女英两姐妹共同嫁给尧帝开始,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赵飞燕举美不避亲,让自己的孪生妹妹赵合德进宫共侍一夫。

最后汉成帝酒色过度,死在赵合德的床上。赵合德自杀身亡,赵飞燕被汉哀帝尊为皇太后,汉哀帝死后赵飞燕很快被废被迫自杀身亡,她比妹妹赵合德多活了六年。不久,西汉王朝被王莽取代,建立新朝。


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曹操将他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嫁给了汉献帝,其中曹节被汉献帝立为皇后。

晋武帝司马炎的杨艳、杨芷姐妹花皇后。南唐皇帝李煜的大小周后,蜀汉皇帝刘禅先后纳张飞两女儿为皇后。十六国时期汉国皇帝刘聪的靳月光、靳月华姐妹皇后。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冯润、冯清姐妹皇后。周世宗柴荣的符氏姐妹皇后。武则天和姐姐武顺也曾共侍过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宠爱贵妃杨玉环与她的三个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皇太极娶了孝庄海兰珠姐妹加姑姑。康熙皇帝更厉害,他一生娶了四对姐妹花。光绪皇帝也娶了珍妃姐妹俩等。

两姐妹共侍一夫虽然姐妹情深,她们在后宫斗争中可以报团取暖,但要说亲姐妹之间没有矛盾也是不可能的,各人有各人的利益,女人本来就是醋坛子,相互争宠,争权,有时亲人也会变为仇人,像武则天的姐姐武顺与她的女儿贺兰敏月就因为争宠触犯了武则天的利益而都被武则天杀害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也曾争风吃醋而一度反目成仇。

可见历史上亲姐妹同嫁一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为政治联姻,二是为维护家族稳定,三是为满足贵族的权力欲。既然是一种合法的婚姻制,自然不存在别扭。


至于亲兄弟共同服伺一个女皇帝的事情也有,就是著名的帅哥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成为武周王朝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男宠。


厚德载物49847


在中国历史上,亲姐妹嫁给同一男人,这种情况多的是,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那是封建制度造成的。

就说当今世界吧!在民间,姐夫喜欢小姨子这种事情也是常有的事,不奇怪!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姐夫也是相当疼爱我的,给我买好吃的东西,给我买好看的衣服,关心照顾我无微不至,我也是很喜欢我姐夫的。

但是,我国婚姻法制度是一夫一妻制,不然的话,我也是很愿意嫁给我姐夫的。



跟进2020


别说是亲姐妹嫁给一个男人了,就算是亲生母女嫁给一个男人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比如说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因为和武则天的关系非常好,所以经常到宫里面和武则天一起玩耍谈心什么的。武顺长的非常的漂亮,可以说颜值绝对不逊于武则天,李治没见几次面,便对她非常的喜爱,于是她便和李治瞒着武则天,发展了不正常的关系。

当然了,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情还是被极其聪明以及敏感的武则天给发现了。武则天便给武顺撂了一句狠话:要不是看在你是我的姐姐的份上,你必将和王皇后一个下场。王皇后是李治的原配妻子,被武则天收拾的 非常惨,在争宠的过程中,先是遭到武则天的陷害,死后又被武则天肢解。下场可以说是非常的凄惨。武则天对武顺说出这句话,令武顺那是非常的害怕,她出宫后,没过多久便死了。虽然没有确凿的说法是武则天干的,但和她肯定脱不了干系。

武顺还有一个女儿,贺兰敏月。这个女人非常的漂亮,并且当时正值青春,把李治迷得不要不要的。李治也知道,武则天是一个充满了嫉妒心的人,所以在武则天面前,并没有多么地表现出对贺兰敏月的宠爱。在武顺没有死之前,这对母女就一起侍奉着李治,可以说是一起“嫁给”了李治。唐朝确实是非常的开放。贺兰敏月对武则天也是很看不惯,觉得自己的母亲的死亡和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武顺死后,她一直极力讨好李治,希望得到更多的宠爱,让自己更有权力,好和武则天斗上一斗。而李治也觉得武顺的死也和自己有关,于是对贺兰敏月也是非常好,多少有点内疚之心起作用。可是,她虽然有这种野心,但是无奈实力不足,和心狠手辣的武则天比起来,她确实太年轻了。武则天看到李治极为宠爱贺兰敏月,心理也是非常的不爽,她心想,这对母女怎么都和我作对。于是,她便在自己兄弟送来的特产中下了剧毒,让贺兰敏月吃了。吃后她便七窍流血而死,非常悲惨,而他的兄弟变成了替罪羊。这对母女可以说都是死在武则天手上。

古代皇帝的妃子中有很多是亲姐妹,武则天和武顺就是。很多的时候,因为对权利的渴望,她们并不会觉得尴尬。她们内心想的都是怎么争宠。武则天则是霸气十足,不允许高宗宠爱其他人。还有的亲姐妹则联合起来,想要在后宫称霸,比如说赵飞燕和赵合德,这对姐妹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有手段,将汉成帝那是迷得不行,心思全放在她们两个身上。这对姐妹也不觉得有丝毫的别扭。

在古代,有的时候为了生存,民间的有些贫穷的亲生姐妹也会嫁给一些有钱的大户人家,也会和睦相处,没什么可尴尬的。因为古代确实三妻四妾很正常。


徐聊


现代社会里,哪个男人不暗恋自己的小姨子,恨不得将姐妹俩都娶到手,只是现实不允许罢了。


古代能同时娶到亲姐妹的绝非普通人家,一般都是王公贵族,特别是帝王家,古代帝王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他的,娶亲姐妹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像三皇五帝时期的舜帝就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汉成帝娶了赵飞燕姐妹,曹操将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武则天和姐姐武顺也曾共侍过李治,南唐的李煜娶了大小周后,皇太极娶了孝庄姐妹加姑姑,康熙皇帝更厉害,他一生娶了四对姐妹花,光绪皇帝也娶了珍妃姐妹俩。


古代的女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她们的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控,只能听从于父母、家族,是家庭用来交易的棋子,联姻的工具。
毕竟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多少人都想依附于他,能够跟皇权沾上关系那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联姻是最简捷便利的方法,因此许多大户人家都将自己的女儿送进皇宫,孝敬皇帝,为了增加保险系数,将自己其他的女儿也送给皇帝,以求得家族飞黄腾达。
两姐妹共侍一夫要说不别扭也是不可能的,各人有各人的利益,女人本来就是醋坛子,相互争宠,争权,有时亲人也会变为仇人,像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就因为争宠触犯了武则天的利益而被武则天处死了,赵飞燕姐妹也曾争宠而一度失和。

当然了,皇帝的老婆实在是太多了,闹别扭而不和毕竟是低概率的,至于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别扭应该不会有吧,古代的男人妻妾成群,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都是别人的老婆,幸与不幸,和与不和只有她们知道,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去揣摩古人,她们认为合适就合适。






遗产君


“妹归”为凶,“妹归从姊”却是大吉。因为古代姐妹同嫁一夫的好处,怕是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首先,三个大前提:

1 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妻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更重要是因为夫妻直接代表了两个家族利益的联盟。

也就是说,按妻子娶的,是要携带大量嫁妆的,跟买妾正好相反。

同时,只有妻生子享有家族财富继承权,嫡子地位高于一切。

2 古代女子生产,死亡率非常高!

而失去母亲的幼童,夭折率可想而知。尤其是,只有这个幼童死了,其他女人的孩子才可能有家产继承的前提下。

如果妻子身亡,妻子家族的利益谁来代表?两个家族利益结合要不要就此分道扬镳?

3 古代通讯极不发达,妻子身亡后,很可能数月甚至几年家族都不知道,等到知道了,很可能幼子、嫁妆都已经来不及保护了。

于是,古人发明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庶女陪嫁。一旦嫡女死亡,则必须庶女扶正为妻(政治面前,男主人可说了不算),继续保证家族利益、结盟延续、嫡子成年。

而对女方最大的好处是2个:

1 唯一的自由恋爱机会。嫡女必须代表家族利益出嫁,但庶女可以在几个姐夫中间精挑细选,早早就搭上某个姐姐的小圈子,通过制定陪嫁,选的称心夫婿。

2 唯一的扶正机会。庶女与庶子一样,不享有“嫁妆”的权力,只能嫁给平民为妻平淡一生。但如果给嫡女陪嫁,则很有可能在姐姐死后摇身一变成为豪门正妻,摆脱既定的命运。

所以,连易经八卦都知道,妹归从姊是大吉之兆啊……


青燿


大家应该听过“小姨子半个屁股是姐夫的”这一句俗话,这句话完美说明了男人变态畸形的心理,但有这些心理是正常和可控制的,如果你没有非分之想什么事也没有。

亲姐妹嫁一个男人现在我们想一下都很变扭,这是因为现在的我们更加文明,对于人伦道德更加看重,而且现在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也不可能实现这种荒谬的事。

但是在古代这一切大有不同,首先是一夫多妻制为亲姐妹嫁一个男人提供基础,试想如果古代是一夫一妻制,亲姐妹没有机会同时服侍一个男人,如果是一个死后亲姐妹再嫁给姐夫,别说古代,近代现代也不少。

其次,古人对亲姐妹嫁一个男人没有人伦道德上的指责,法律上也是许可的,所以心理没有很严重的厌恶感,更没有羞耻感。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不少见,大家见怪不怪。

别扭是一种心理,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尴尬,亲姐妹是一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人,嫁同一个人真的很尴尬,再想到亲姐妹与一个男人坦诚相见,实在想不出比这还变扭的事了,这和兔子不吃窝边草是同一个道理。

但你再想一下就算你不和你的亲姐妹与别人坦诚相见,也要和其他人坦诚相见也不那没尴尬了,往好的说,亲姐妹相互照应也是一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嫁到皇家可能可以信任的人只有你的姐妹了。

最后,她们真的是没有选择权,就算她们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古代能像《诗经》里一样自由恋爱吗?就算有也寥寥无几,古代人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的的话可能比自已的恋爱更加重要。

曹操把自己七个女儿嫁给皇帝,他的女儿能有选择吗?连选择都没有何来变扭。

古代不仅亲姐妹嫁给同一个男人,还有父子共享一个女人,不要以现在人的目光来看古人的生活。


那把弯刀似明月


说起这个喜闻乐见的话题,大家脑海里肯定会有一些香艳的画面,毕竟姐妹花同嫁一个男人,想想就刺激!但是,你知道历史上有四个亲姐妹同嫁一个男人的嘛?MG,这得有多刺激?这四姐妹都是谁?那个“丧心病狂”男人又是谁?他为什么这么牛?他们在一起不别扭吗?或者他们在一起是不是快乐的飞起呢?稍安勿躁,金鳞给你一一解答!

皇帝娶姐妹花是历史传统

在古代,姐妹同嫁一人的情况好像并不鲜见,尤其是帝王之家,好像还成了一个传统。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舜帝娶了尧帝的女儿娥皇和女英;汉武帝他爹,汉景帝娶了王娡当皇后,又娶了王娡的妹妹,跟姐妹两个生了八个孩子,其中就有汉武帝;

汉成帝先娶了赵飞燕,又娶了赵合德,姐妹俩一起把汉成帝给耗的油尽灯枯,一命呜呼;五代十国后周皇帝柴荣,先后娶了大小符后;南唐后主李煜先后娶了大小周后,不过南唐被宋灭亡,小周后被赵匡义给霸占。清代康熙帝,更是一口气娶了四对姐妹花,不过她们名字都太长,金鳞这里就不列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皇家的婚姻大都是政治婚姻,一起嫁两个女儿,或者嫁了一个死了,马上再补一个,都是外戚为了维护家族权势和地位的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手段,至于当事人别扭不别扭,那很难说,像汉景帝娶王娡姐妹好像就很和谐,但是李煜娶大小周后则众说纷纭,把大周后气的没了命!

史上最传奇兄妹

说完了上面那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给大家看下面一张截图,当初金鳞看到这个截图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看花眼了,重新数了一遍后才发现确定无误,是自己太孤陋寡闻而已。

从上面截图可以看到,那个丧心病狂男人就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孝文帝在位期间,极力推行改革,并迁都洛阳,其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

冯熙又是谁呢?怎么会把四个女人都嫁给孝文帝呢?这里少不得一句说来话长。话说中国在南北朝时期,有个北燕国,被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给灭了。冯朗是北燕皇子,归顺北魏,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后因事被诛。

冯朗有个儿子叫冯熙。冯朗被杀后,冯熙由母亲带着逃到羌氐中长大,学到一身好武艺,后来又回到长安,学习《孝经》、《论语》和阴阳兵法,成为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

冯朗还有个女儿,国破家灭之后被送进太武帝拓跋焘掖庭,成了一个奴婢,后来被选为贵人,又成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死后被谥“文明太后”。

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李未央的原型就是冯太后。在电视剧中,李未央虽然成为皇后,但因为丈夫英年早逝,她从23岁起就开始守寡,并且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入宫之后,派人找到了冯熙,并把他接入宫中,封为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并且给他迎娶了景穆帝拓跋晃之女博陵长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可以看到,冯太后是个妥妥的扶弟魔哈,不过人家这个弟弟也确实扶的起来。

冯熙成亲之后,出任定州刺史,进爵昌黎郡王。后来更是一路高升,尤其是孝文帝即位后,拜为侍中、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出除车骑大将军、洛州刺史,侍中。入朝则授内都大官、太师,封京兆郡公。冯熙去世的时候,追赠假黄钺、侍中、大司马、太尉、都督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备九锡,谥号为武。备九锡是个什么概念?不用解释,基本上就是曹操和司马昭之类的角色。

作为被亡国皇族,冯熙和冯太后这对兄妹,实在是太励志了,可谓史上最传奇的兄妹了,用一种很不一样的方式完了对北魏的复仇!

孝文帝是不是爽的飞起呢?

看到这里,大家也应该都理解了,冯熙的四个女儿都嫁给孝文帝,实际上还是外戚和皇族联姻,继续维持外戚家族的权势和地位,只不过这里做的有点过分,一下子给塞进四个人,东南西北,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立体关爱(监控),分明是要把皇帝的雨露全给截流了。

实际上,冯熙不但将四个女儿嫁给了孝文帝,还将其他六个女儿全部嫁给了北魏皇族,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丧心病狂了!

孝文帝英明神武,是不是真的愿意娶这个四个姐妹呢?而这四个姐妹是不是会和谐共处一致对外呢?作为权势熏天的冯家,他们的女儿不用跟其他人争宠,那只能跟自家姐妹争了。尤其是幽皇后冯妙莲,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孝文帝英年早逝,或许有她的原因。

冯妙莲和妹妹冯清一同入宫,先是妹妹受宠幸,而且冯妙莲有段时间得了咳血症,出宫回家养病,回来后妹妹已经是皇后。不过,做为姐姐的冯妙莲不甘居于妹妹之下,终于“谮构百端”把妹妹逼得出了家。《魏书》记载:


昭仪自以年长,且前入宫掖,素见待念,轻后而不率妾礼。后虽性不妒忌,时有愧恨之色。昭仪规为内主,谮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后贞谨有德操,遂为练行尼。后终于瑶光佛寺。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南征北战,很少留在皇宫。冯妙莲寂寞难耐,就找来了出宫治病时的一个叫高菩萨的医生,扮作宦官在宫里寻欢作乐,孝文帝则一直蒙在鼓里。后来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因为被逼婚,逃出宫揭发了冯妙莲淫乱后宫的事实。

正在病中的孝文帝五雷轰顶,派人回洛阳调查,杀了高菩萨等人,但因为顾忌冯家,只和冯妙莲分居没有废黜她,只是死后拉她一起陪葬了。看来娶四个姐妹的孝文帝,并没有爽的飞起,而是被气的要死,这种刺激还是不要的好!

还有没有更刺激的?

除了姐妹同嫁的,还有没有更刺激的?还真有,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唐高宗李治,娶了武则天,但是又把她姐姐武顺,以及武顺的女儿贺兰氏。武顺被封为韩国夫人,贺兰氏则被封为魏国夫人,不过后来被姨母武则天毒杀,并嫁祸给她的从父舅父武惟良、武怀运。金鳞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李治同学,你口味好重呀!

前两年大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秦岚和大猪蹄子聂远。大猪蹄子就娶了祖孙辈的两个人。孝贤纯皇后《富察皇后》和皇祖晋妃,她们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但并不是直系的血缘关系,按照家族的辈分来看的话,皇祖晋妃要叫孝贤纯皇后祖母,只不过那个皇祖晋妃没啥存在感!

最后的结语

说了这么多,历史上亲姐妹嫁给一个男人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很多呢?寻常百姓有没有,多不多?因为没有相关记录和数据,咱们所知甚少,不过按照常理推测应该很少。其实就算是帝王之家,如果按照比例统计的话,也不算多,只是因为这种情况太吸引大家的眼球,让后人津津乐道,以为这种情况很多,算是数据统计上“幸存者偏差”,我们对那些香艳的后宫秘闻太感兴趣了。

不过,金鳞以为不管是姐妹花,还是娶了姐妹花的男人们,肯定还是会别扭的,更不可能爽的飞起,从爱情和婚姻的角度来说,两者都是要求排他性独占性的,就算是姐妹,分享同一个男人的事情还是很难接受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反目成仇!


金鳞戏兰池


亲姐妹嫁个一个男人这叫姐妹同嫁,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相传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皇帝就是同时娶了两个亲姐妹娥皇女英,她们姐妹俩帮助黄帝农桑织耩教化部落民众帮助皇帝创立了丰功伟业,成为了中国上古女姓的典范。

这种现象直到现在在中国也并不罕见,很多当妹妹的因为姐姐因故去世后留下了孩子,当妹妹的为了怕自己亲姐姐的孩子受委屈,往往会主动嫁给姐夫做续贤。

我们单位也有一位就是这种情况,当姐姐的因为难产去世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当妹妹的为了怕姐姐留下的孩子受委屈,于是嫁给了姐夫当了续弦,后来她又生了几个儿女。她最疼的就是姐姐留下来的儿子,现在他们夫妻已70多岁了是儿孙满堂,她的的大儿子也就是姐姐留下的儿子对她最孝顺。

所以说姐妹同嫁这种情况在中国并不罕见,即便是现在也是正常现象。


牧羊人38241019


别扭肯定还是有些别扭吧?不过总体来说是小概率事件,各有缘由吧。记载于史籍的多半与权势、权力、家族利益相关,散见于民间的则多出于家庭合睦相处的目的。

皇帝宠幸亲姐妹的,一方面肯定是皇帝垂涎于美色吧,不然他们不会只是为了亲上加亲或者施恩于某个家族而找一个丑八怪吧? 另一方面姐妹联手服侍君王,肯定是为了维护自身与家族的利益。

汉成帝宠溺赵氏姐妹,唐玄宗渔猎杨氏姐妹都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

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并且让其中的一个做了皇后,以便控制汉献帝。不过这位曹皇后后来让曹操父子颇有些头疼,也算始料不及吧!

清朝满族皇室跟蒙古贵族联姻差不多成了定制,这其中不但亲姐妹共侍一夫,甚至亲姑亲侄女共侍一夫,甚至更有违常情的,都不鲜见。当然这跟少数民族的婚嫁习俗更随性些有关。

民间亲姐妹同时共侍一夫的似乎极其少见,但姐姐去世后,妹妹续嫁的故事倒是时有流传。

看过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应该都有了解,黄志忠饰演的杨立仁与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他们的母亲去世后,他们的小姨照顾他们的老爹,后来正式结婚,成为他们的后妈,还生了个小儿子。杨家兄妹三人开始也不愿意接受,可日久见人心,毕竟是自己们的亲姨,对老爷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对他们兄妹三人也是关爱有加,所以最后一家人相处融洽,小姨的付出得到了全家人的尊重!


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


首先,这是先秦时期媵婚制的产物。在先秦,王公贵族在嫁女时,都会将其他女儿或者家族的宗女一同陪嫁过去。因为侧室都是正室的姊妹,所以后来侧室也被称为姨太太,被正室的子女称为姨娘。

到了后来,之所以姐妹共侍一夫,更多是为了家族考虑。因为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一把筷子就不易折断了。姐妹们在夫家还可以互相帮衬,一起为娘家谋利。

比如孝庄姑侄,首先是因为孝庄的姑姑哲哲生了三女,所以科尔沁才送孝庄到科尔沁,可没想到孝庄也连生三女,且不受宠爱,所以才送去了海兰珠,果然海兰珠深受宠爱,不久就生了儿子,当然孝庄也随后生了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