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如果趙王不用趙括一直用廉頗趙國能打敗秦國統一中國嗎?

山花嫣然


不大可能。趙國自胡服騎射而強,趙武靈王死後,國力逐漸下降。而且東方諸國沒有強援了,越發孤立,頹廢。廉頗雖能守,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秦國不斷崛起,擴張,上升。比較之下,很難堅持太久的。


胡國付我


我認為長平之戰即使趙王不換趙括,以廉頗為主將,依然會輸。

一.廉頗的能力

古今往來,無數人對趙孝文王換趙括而不用廉頗扼腕嘆息。

彷彿廉頗就是戰神,只要任用廉頗長平之戰就不會輸。

廉頗一生除對秦用兵之外,幾乎說是戰無不勝。

廉頗活躍在趙國軍壇的40餘年中,克齊十城,魏四城,坡十燕國割讓五城,可謂戰功彪炳。

但廉頗對秦國的態度是敬而遠之。

閼與之戰中趙王曾讓廉頗與樂乘出戰,廉頗認為這場仗不好打,拒絕了。

趙奢即趙括的父親臨危受命,結果閼與之戰大敗秦軍,趙奢因此被封馬服君。

同年廉頗受命救援魏國幾城,敗秦軍,但是史料中沒有記載廉頗斬了秦國哪位將軍,事後廉頗也沒有因為此次戰役受到較大的封賞和重用,所以據我推測,這並不是一場較大的戰役。

但是這卻是廉頗一生對秦國用兵的唯一勝利。

然後是上黨之戰,上黨之戰可以看做是長平之戰的前奏,廉頗在短短几個月之內丟失丹河以西上黨的所有領土。

隨之長平之戰,因為上黨之戰的失利,故廉頗在上黨以東築起防線,與秦軍對峙三年。

至此,廉頗對秦用兵一小勝一大敗一持平。

二 趙國為什麼換將?

長平對持三年中,趙王一再催促廉頗進軍,早日結束這場戰爭,因為照顧國內的經濟與農業,並不支持長平的持久作戰。

而廉頗與其副將樂乘固守不出,不與秦軍主力對碰,三年中,趙國後方糧草供應壓力很大,而且彼時燕國,六十萬大軍枕戈待旦。

所以趙國無論從糧草還是民生角度都需要速戰,所以這時候換上主戰的將領是有必要的。

三 趙括在長平打的怎麼樣?

趙括到了長平之後,先是整頓三軍,制定作戰計劃,初次領兵的趙括指揮40餘萬人,依舊有條不紊,可以看出,趙括有大將風範。

整頓軍隊完畢,趙括隨即出城作戰,反擊初期,趙括,渡丹水,攻秦軍,秦軍節節敗退,攻到光狼城處,秦軍設下壁壘,趙括久攻不下,決定撤退。

白起何等人物,立刻展開反擊,阻止趙軍渡河,但是趙括在付出一定代價之後,主力仍然成功渡河,但是這時候兩支秦軍已經繞過趙軍主力,分別堵住了長平與邯鄲、長平與糧倉大糧山的聯繫,之後白起多次向這兩路秦軍增援,力圖困死趙軍。

但這時趙括並沒有突圍,因為他已向邯鄲求取援兵,雁門等地的趙軍趕來不過幾天的事情,但是此時趙國境內確實沒有糧食了,趙王多次派人向齊國魏國求糧,諸國皆不予。

與此同時,秦昭襄王將河內郡百姓皆賜爵一級,進發河內十五歲以上男丁,組成一支約有十五萬左右的秦軍,放置在趙軍與邯鄲之間,在外圍進行二次包圍。

此時趙括在這種外無援軍內無糧草的情況下依然能穩定三軍組織突圍。

《史記》記載趙括突圍:“為四隊,四五復之。”意思是分為四隊輪番突圍,每隊突圍達四五次之多,共計突圍近二十次。

不過白起到底是白起一生戰無不勝,秦軍據山川之險,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趙括的突圍。

此時趙括已然絕望,親自帶隊突圍被亂箭射死,這時45萬趙軍僅餘20餘萬,而秦軍傷亡30萬之多。

趙王給趙括的任務是結束戰爭,為此哪怕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也行,但是趙括並不知道秦軍主將已換成人屠白起,20餘萬趙軍投降之後皆被坑殺!

長平之戰趙括的表現堪稱一流,渡丹水作戰,遇到堡壘並不強攻減少無所謂的傷亡。

絕境之中能穩定軍心,組織有效的突圍反攻,更是身先士卒,勇力奮戰打出了1比1.5的戰損比。

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糧草和援軍不足,又加上對手是戰無不勝的武安君白起,故此戰失利情有可原。


前度劉郎今安在


七國爭霸長平之戰是在山西省的高平縣展開的。縱觀歷史,長平之戰是秦統一中國的其中一次戰役。客觀靠近實際的分析,不管趙國用什麼大將謀士都會失敗的。這是時代的必然趨勢和結果。趙國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抵抗入侵之敵,趙括皇家內部人員,無才無謀,指揮失策,一敗塗地,將士死傷慘重。如果趙王不用趙括一直用廉頗也是失敗。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廉頗比較保守死守城池,可能要多堅持點時間,少死點將士。無力阻擋秦國的強盛和進攻。秦國統一天下是必然的結果。


晉萬田zst


答案只有一個,那是不可能的,如若長平之戰趙王一直任用廉頗,不用趙括,那麼相信以廉頗的實力,長平之戰趙國不至於太落下風,(參考長平之戰前期雙方對局)但這一切都只能是在減緩趙國被滅的時間而已,若任用廉頗作為大將,也許趙國就不會是第二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了。但若想統一打敗秦國那是不可能的了。

我們都知道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日益強盛,到始皇這代統一早已是大勢所趨,再加上李斯提出的遠交近攻的策略,統一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因此絕非是任用一兩個良將就能改變走向的事情。





猿人鑑史


長平之戰,是戰國最後八十多年,為誰統一全中國而進行的大決戰。當時,大周王朝名存實亡,七大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秦,唯有秦國和趙國,有實力統一天下,所以,有強秦蠻趙之稱。

第一,秦國經商鞅變法,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列國之首,而且,變法最為徹底。

第二,趙國經胡服騎射,重商農,也強大起來,雖然變法不夠徹底,但僅次於秦,與秦,絕對有一戰之力。勝敗,兩可之間。

但趙弱在,國土、人口和資源、兵丁這個綜合國力,只相當於秦的三分之二弱。所以,趙國跟秦國耗不起。

其實,長平之戰時,趙國最有利的打法,就是跟秦人決戰,以死換死,最後迫使秦國退兵,兩敗俱傷之局。當然,最後也成為了這個局面。

可是,廉頗不願意拿65萬趙兵,以死換得趙國存國,而趙孝成王是賢明的大局觀大王,幾次催廉頗,廉頗不幹,只好換了他,用上趙括了。

趙括以死換死,用不到30萬人,生生打死秦人35萬,把白起都打怕了。但好在趙括犧牲了。

剩下的趙王族副將,不繼續領著35萬人跟秦人死拼,卻降了,放棄武裝,導致被全部坑殺,坑殺過程中,僅造成秦人死亡3萬。

所以,秦國是慘勝,精銳也全部打光,剩下老弱。

這時候,一方面趙國談和,拖延秦國步伐;另一方面,秦國確實也是大受損傷,繼續打不打猶豫了;第三方面,韓國出兵,又讓秦國損失27萬人。秦國只剩下30萬人,黯然退兵,上黨地區,又歸了韓國。

這樣,趙國得以休生養息,後來又跟秦國對峙了幾十年。後來,因為趙王遷和公子嘉爭奪王位,李牧站隊錯誤被殺,趙軍心大亂,才最終被秦所乘而滅了。

趙國,是死於內亂啊。

所以,趙孝成王啟用趙括,是英明的決定。


董江波


大家都知道,自從秦國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實力不斷壯大。從那時起,秦國就對周邊其他國家虎視眈眈。因為通過改革,秦國兵強馬壯。長平之戰,不管是趙括還是廉頗?趙國都不可能打敗強大的秦國。如果趙國使用廉頗堅壁清野,守城不出。堅持防禦戰。不派兵出去以秦國展開決戰。我想可能會打得平局,或者秦國攻陷趙國幾座城池,以談判收場。趙國傷亡不會那麼大,損失40萬兵馬嗎?有的人會說趙括這個人是庸才,只會紙上談兵。不是秦國大將白起的對手。但是大家想想看,如果趙括紙上談兵。趙王還派他出去與白起對抗,不是白白送死嗎?但是通過歷史的考究,趙國的領兵的人物趙括並不是蠢才或者庸才。只是他遇到的對手太強大了。有秦國戰神之稱的白起。再加上秦國兵馬訓練有素,國力強盛。讓白起能在僵持階段最後戰勝趙國。趙國在趙括的帶領下,雖然穩紮穩打,以秦國僵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由於趙國沒有源源不斷的物資充足,供應,僵持久了,人心渙散,再加上物資匱乏。士兵鬥志全無。也是趙括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並不是趙括只會紙上談兵。


鐵木真165163663


不換一樣的結果,趙王其實也不傻而且應該還是一個不錯的君主,只是被秦國光輝掩蓋了,趙括雖然輸了但是才能應該是勝於廉頗略差白起的,如果再等十年真的不好說了,很多書把趙括說的一無是處,信得才是白痴,一般人讓你管四十個人你都不一定管的好吧,趙括四十萬大軍還能和當世也是中國歷史上沒有爭議的戰神打的你死我活,而且沒有失敗,只是被迫投降。輸得最終原因應該是國力比秦差,趙王魄力不夠,如果可以早點聯合其他五國或者調回邊境大軍誰勝真的不一定,我們現在才是紙上談兵,因為兩千年前的具體情況我們都不知道。


清風大哥哥m


長平之戰,如果趙王不用趙括一直用廉頗,趙國不可能打敗秦國,更不可能統一中國長平之戰,如果趙王用廉頗,其結果最多是保持不敗,趙國再苟延殘存幾年。

<strong>

因為長平之戰,雙方都耗不起,如果不主動出擊,堅持憑險駐守,一般不會出現幾十萬將士被坑殺的局面,趙國不會大傷元氣。


最後兩種結果,一是秦國撤軍,無攻而返。算是秦軍敗了。另一種是趙國放棄上黨,秦國戰領上黨。

說到統一中國,趙國沒有那一個國力,趙國的國王趙孝成王也沒有那一個魄力。憑趙國的實力,兵力運用得當,可以有招架之功,絕不還手之力。

秦能滅六國的原因

從經濟方面看,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各地聯繫加強,這為統一提供了物質條件。修建了鄭國渠、都江堰,有著很大一個後方,供應糧食,對後勤起巨大的保障作用。

戰國時期,政治制度的先進性,廢除了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局部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從而為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  

秦國的變革最為徹底,徹底走向富國強兵之路。

長期的爭霸戰爭,形成了局部統一。  

秦國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秦國新興地主力量強大,經濟發展迅速,軍隊戰鬥力強。  

秦國實行了遠交近攻等正確策略。  

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備完成統一的主客觀條件。

這些條件,是趙國不具備的。儘管趙國還有名將李牧、廉頗,但是秦更是將星雲集,不主動打你就燒高香吧,趙國還想滅秦,一旦是趙挑起事端,其他五國一定做坐壁上觀。


國內ERP專題


秦國和趙國都困難,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伐兵對峙三年,要攻破彼此堅固的陣地,是很困難的,趙國最好的出路是合縱其他六國,迂迴攻擊函谷關,武關,才能調動秦軍,在野戰中發揮騎兵的優勢。或許有些勝算!只可惜趙國沒有張儀這種伐交的頂尖高手,趙孝成王也沒有秦莊襄王全局謀劃的能力!


定製精裝房設計製作趙炳強


我感覺是不可能的。

老廉頗之前防守了10年、秦國寸步不進。如果一直用老廉頗的話,雖然不可能再發生白起坑殺40萬趙軍這種慘烈之舉,但是由於戰爭繼續打下去的話。趙國的糧草也會漸漸不濟,最後就算贏了也是慘勝,但帶來的嚴重後果是百姓的壓力,還有那些貴族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