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占领益州后,是如何安置刘璋的?刘璋最后为何投靠孙权?

成朝利


刘璋小看刘备的野心,以为用张鲁的汉中地再加兵丁钱粮就能打发他,不料引狼入室,经父子二代巧取豪夺苦心经营的益州改换主人,刘璋在能够守城的情况下决定投降刘备,说“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可见仁弱柔懦,难怪益州各派势力互斗不休刘璋无法制止。归顺刘备的刘璋,被安置到荆州地区,由关羽监督,驻在公安,刘备把他的财物和振威将军的印绶都归还给他。


留刘璋在益州有隐患,不排除有故人情深做出非常举动,刘备让刘璋远离益州,驻在南郡辖下、江陵南边的公安,该地原曾是刘备未入益州未借得半边南郡的驻地,与孙尚香的蜜月在此度过,可算是尽可能的恩遇,不授人以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刘璋的姻亲关系也很复杂,刘焉初时的如意算盘是让三子刘瑁接位,故让他娶了外来派的代表吴懿之妹为妻,谁知刘焉死后,益州人士不听安排,看中刘璋的柔懦容易控制便扶他上位,刘璋又让长子刘循娶了东州派领袖庞羲的女儿。


刘璋全家被刘备迁到荆州时,刘循因为岳父的关系得以留在成都,加封为奉车中郎将,跟随在刘璋身边的还有二子刘阐。刘备取益州,又攻略下汉中,经过二年多征战,算全控益州和三分之一荆州,汉中战罢,荆州战起,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天下,中原先有宛城侯音之叛以待关羽,北伐时又有群寇响应,曹操震动之余欲迁都避其锋芒,关羽骄气大盛,不问自取了孙权的湘关粮草,激起孙吴的二心。孙曹终于形成合力,关羽兵败身死。(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被东吴偷袭到手的荆州并不平静,乱象四起,孙权一边平叛一边安抚,还打出反制牌。荆州被夺,刘璋一家也全部逃脱不了,尽在东吴手里,孙权把再降的刘璋任命为益州牧,居住在秭归,秭归约在当时夷陵后来西陵的附近,地近益州。孙权此举有深意,以益州旧主驻在益州门口,起号召作用吸引蜀地人心归附,从史实看应该达不到预期效果。(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刘备伐吴,先攻荆州,蜀汉再一次兵败,秭归嗟跌,刘备逃回到白帝城,生病等原因没有再回成都,在此期间,刘璋也逝世,随后吴蜀通好,再结联盟。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李严,一个烂摊子等待后人收拾,这时南中四郡叛乱,“雍闿据益郡反,附於吴”,孙权便把刘璋的二儿子刘阐封为益州刺史,安置在交州和益州的交界上,用以号召人心。等到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叛,才把刘阐召回吴地,封御史中丞。


南方鹏


三国是一个尔虞我诈的年代,鲜有什么厚道之人。虽然益州的刘璋有点懦弱,但是他却是少有的厚道之人。而刘备虽然以“仁义”著称,实则就是一个伪君子,恩将仇报,侵占了老实人刘璋的益州。那么,在刘备攻占益州后,他到底是如何处置刘璋的,还有刘璋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真相。

刘璋是一个官二代,是益州牧刘焉的儿子,在刘焉去世后,他被推举为益州牧,原因是这个刘璋是个老实人,便于控制。就是因为他太老实了,不仅益州在他的治理下有点混乱,而且最后还引狼入室。先是益州的权臣赵韪发生叛乱,刘璋好不容易才将其平定。紧接着,汉中的张鲁也欺负刘璋是个老实人,不听从刘璋的话,这下张鲁可是惹恼了刘璋,刘璋派兵攻打张鲁,但被张鲁所破,刘璋是拿张鲁无可奈何!

公元208年,曹操亲自率兵征讨荆州,刘璋为了表达敬意,并且有借助曹操收拾张鲁之意,就派张松去献殷情。但是由于曹操没有按礼节接待张松,张松是热脸贴了冷屁股,怀恨在心,再加上刘备的怂恿,张松回去之后,就劝说刘璋同曹操断绝关系,并且以刘备是同宗兄弟为名,劝说刘璋与刘备结盟。老实人刘璋还真是顾及同宗兄弟情义,真的就听了张松的鬼话,与刘备结盟,给兵给粮。

公元211年,曹操进攻汉中,刘璋害怕了,张松趁机就建议引刘备入川,刘璋不顾黄权、王累等人的强烈反对,派法正迎接刘备入川。随后,两人会师,相见甚欢,刘备趁机狮子大开口,向刘璋要了大批的物资去讨伐张鲁。紧接着,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害怕灾难临头,将张松和刘备的图谋告知了刘璋。老实人刘璋被欺骗了感情,大怒,先是处死了张松,又下令封锁道路。事情败露,刘备转兵索性攻打刘璋。

双方陷入苦战,大战了三年,刘备的军师庞统也战死了。后来,诸葛亮、张飞、赵云带兵三路支援刘备,刘备才占了上风,包围了成都。此时,刘璋在成都城内尚有三万精兵,粮食够支持一年,军民一致要求抵抗,但刘璋是个厚道人,宅心仁厚,不愿意百姓再受苦,打开城门,出城投降。

在刘备攻占益州后,为了标榜自己的仁义,更重要的是安抚益州的人心,他并没有杀死刘璋,而是将刘璋迁至荆州的公安,并将财物归还于他,还给他佩振威将军印信。此时的刘璋空有将军的名头,是一个光杆司令,在荆州就是一个富家翁。虽然史书并没有写他在荆州的生活,多半是处于幽禁的状态。

刘璋的命运并没有就此结束,公元219年,孙权趁着关羽北伐之际,派吕蒙、陆逊等人袭击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而刘璋到了孙权的手中。孙权为了牵制刘备,甚至有夺取益州之意,任命刘璋为益州牧,居住在秭归,大约在221年后去世。总之,刘璋就是三国的一个老实人,厚道之人,但不适合三国这个尔虞我诈的年代,最终刘璋这个老实人就悲剧了,这就是社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个复杂的社会,老实和厚道也是”错“,并且从古至今都如此!各位,你们认为呢?


密探零零发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刘璋为人性格懦弱又多疑。建安十六年(211年),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刘璋又听说曹操欲征汉中,怕曹操得汉中后再去益州。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抗曹操。不料此举是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又有法正为内应,进至成都。成都吏民本来都想抵抗刘备,但刘璋为百姓生计而开城出降,益州百姓将士无不感动流泪。刘璋治下的益州深得百姓拥戴安居乐业,在三国乱世中是天府之国。刘璋是没有谋略但在和平时期治理一方还是个称职的官员。只能是说刘璋生错了时代,是在乱世众多英雄的光辉下黯然失色人物中的一个。刘备与刘璋是同宗兄弟,并且都是汉朝宗室,祖先都可以追溯到西汉景帝。

刘备占据成都后,一开始是有杀死刘璋之心,只怕会失去天下人之心。后诸葛亮进言刘备,应该留刘璋性命以便于控制蜀地。才熄灭了刘备火热的杀心。刘璋虽怯弱但很识实务,很利索的接受了刘备的表面和解。心里也知道自己不是刘备的对手。刘备后来对这位很识实务的宗室兄弟也还是很客气的。任命刘璋以振威将军的身份迁往荆州居住。

刘璋是在吴国的陆逊袭击荆州时,归降了吴国。此时关羽已战死。刘备又经历伐吴大败。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蜀国已是大势已去。刘璋这样做的原因,与他的性格和时局有很大的关系。他的性格相对来说有些懦弱,并且疑心很重。即便他手里握有兵力,遇到强者时也会感到怯懦,所以他并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雄主,并且他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坚不可摧的,本来心里对刘备就有很深的矛盾,所以他投靠吴国的举措并不令人惊奇。同时,孙权这边也愿意收留利用刘璋,毕竟刘璋是曾经的西川之主,刘璋归降东吴后,孙权再次封刘璋为益州牧,试图扰乱刘备的后方,进一步打击刘备。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后不久便去世,卒年不详。





中華历史五千年


益州在归属于蜀国之前,一直都由刘璋控制,他是这个地方的老大,这里的百姓也都信服于他。但后来益州进入了刘备的视野,所以刘璋被迫接受了和刘备的较量。当时刘璋所处的境况并不算糟糕,甚至抵抗的力量还比较强,可出于多种因素考虑,他却没有抵抗到底,而是选择了投降,那么刘备是如何安置投降的刘璋的?刘璋最后为何又转而投靠了东吴?

刘璋投降刘备:

当刘备的军队把整个成都包围起来时,刘璋的军队和他的百姓被困在城中。想来刘备也不忍心伤害城池中的百姓,并且有心收拢刘璋,所以他在城外劝刘璋投降。其实当时刘璋完全具备反抗的条件,城里士兵的数量多达三万,并且他们都是战斗力强、训练有素的士兵,同时城里的粮食也算得上充盈、够他们吃上一年,从这些条件来看,他完全可以和刘备打上一段时间,而且城里的官兵和百姓很多都有抵抗的意志,他们不愿意任由对方处置。可刘璋认为,他给益州百姓带来的福利本来就不多,还时常发生征战,为了减少益州百姓的伤亡,他最终做出了重要决定,即打开城门向刘备投降。

刘备与刘璋和解:

当时众将听了刘璋一番感人肺腑的讲话之后,都十分感动,他们也为益州的当时的处境感到叹息。刘备不是一个不讲情理的人,他看到刘璋同意投降,内心也十分感动。所以他没有把刘璋当作自己的俘虏,而是当作同盟来对待。他把刘璋安置到了一个名为公安的地方,同时把财物都归还给刘璋,还为其授予振威将军的信物,可见他是比较善待刘璋的,希望双方和解。

吴蜀翻脸:

但三国时代天下局势的变化很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人遭到偷袭,或者领地被他人攻占。孙权这个人特别懂得审时度势,他见蜀国的关羽带领军队北伐,就派自己的将领去袭击荆州。北伐一直都是蜀国战略中的重中之重,而关羽这一去也带了不少兵力,所以吴国的这次袭击可以说具有很大的胜率。陆逊作为孙权的得力将领,也没有辜负他的嘱托,此去征战获得了重大胜利,而蜀国也因此吃了很大的亏。

刘璋降吴再当益州牧:

刘璋就是在吴国的陆逊袭击荆州时,归降了吴国。刘璋这样做的原因,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他的性格相对来说有些懦弱,并且疑心很重。即便他手里握有兵力,遇到强者时也会感到怯懦,所以他并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将领,并且他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在蜀国的这段时间,他对刘备也产生了一些疑心,所以他投靠吴国的举措并不令人惊奇。同时,孙权这边也愿意收留刘璋,毕竟刘璋是曾经的西川之主,刘璋归降东吴后,孙权甚至再次封刘璋为益州牧,试图扰乱刘备的后方,进一步打击刘备。

刘璋投靠吴国之后,虽然得到了空头的益州牧职位,却再也无法重返益州的土地上了。看看他的人生,原本他是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惜他的性格不够刚毅,难以成为刘备等人的对手。他对蜀国的背叛也让很多人看不起他,他的手里曾经把握着很多有利的条件,却都成为了他人的囊中物。他最后也没留下什么功绩和好的名声,只能沦落为三国最平庸的地方将领之一。刘璋降吴两年后,大约在公元221年去世,结束了自己憋屈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