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中唯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战,却因无知错失良机


近代史中唯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战,却因无知错失良机

前言:历史曾与每个民族与国家很多机会,但都因内部与外部的种种原因而错过。等到想抓住时,却已经错失了最佳良机而无奈悔恨。曾经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匈帝国、西班牙、荷兰等强盛一时的帝国都随风而逝,再也找不回往昔的风光。

中国也曾经历了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在良好的局势下,却因统治者的无能与短视错失了最佳的崛起机会,也酿造了一系列的恶果。这就是著名的"中法战争"也是中国唯一一次战胜列强的战争,却形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果。也是比较耻辱的结果。

近代史中唯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战,却因无知错失良机

法军占领越南,进占其首都

中法战争朝政变动,与战和不一

近代中国以一个屈辱的形式开始,仿佛开启封建社会的好运气用光了,在向下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总是阴差阳错的被中断了。等再次开启时却是这种半进化的畸形发展,从此先天发育不良,受外部列强的侵略与分化中被逐步瓦解。

但历史也不是没给中国机会,只是机会来临时,都被自己放弃了,只能在一步步摸索中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寻找新的方向。

1883年,经过鸦片战争过去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满清一直没有消停,英法强盗用战争获得了他们应得的利益,俄美以调停功臣自居,索要大量的回报。别的国家都还好办,钱没了,咱再赚,商贸权没了,国家还在有本钱。领事裁判权没了也无所谓,洋人才有多少人,能消化得了。唯有俄国吃相太难看,对土地有着独特的嗜好,前前后后讹诈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去十分之一的清朝国土,这也就罢了,毕竟离得太远。但连新疆也不放过,这可是西北屏障,丢不得。最后用战争摆平了。虽然规模不大,也花了钱才完事的。

可这还没消停几年,法国又折腾了,这一路上一直跟随着英国的脚步干,这次新上台的内阁想要在世界刷一下存在感。环顾中国四周一看,只有西南这个门户没有被打开,就盯上了广西和云南,但有个阻碍就是越南,于是就加大力度收拾了越南,并成为其保护国,还把清朝的驻军干败。法国的野心得到膨胀。

他这这一波操作把恭亲王的军机处整惨了,直接下台,成就了慈禧独掌朝政的局面。恐怕法国人也没想到会给列强带来这个欺软怕硬的主。使本来平稳的大清政局出现了动荡,围绕法国的侵略,主战派认为必须打,才能维权,威慑诸国。主和派认为必须妥协,朝廷经不起折腾,怕掀起更大的混乱,引起国外列强的趁火打劫。这战与和一直影响着战争的全程,失去了很多的战机,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但即使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战争后期中国军民却打出了惊人的成绩,取得镇南关大捷,台湾保卫战的胜利,杭州湾更是重创法军远征舰队,连司令也被重伤气不过而死。让世界都傻眼了。

近代史中唯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战,却因无知错失良机

法军进攻清军驻地 打开中国西南大门

防内甚于防外的统治思想

但就是这种有力的形势下,主和派代表李鸿章又提出了"趁胜求和"的保守策略,维持体面收场,给法国人一些好处,就此罢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毁长城的情况呢,其实满清作为异族统治亿万汉人本就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洪秀全的起义,差点把满清给推翻。加大了满人对汉人的防范心,虽然太平天国被镇压了,却出了个更加强悍地汉人武装集团。而中法战争就是这些汉人武装势力的功劳,满清怕汉人因为这场战争而威胁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只能采取打压政策。

也就是防内甚于防外的思想作祟。

并没有把自己当为中国的一份子,为这个民族的的未来去考虑,也不想让权于汉人,哪怕你立再大的功劳,做多大的贡献,都不及满人的统治更重要。放弃了最佳的争取权益的机会,苟延残喘下去。

近代史中唯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战,却因无知错失良机

中法战争

国际形势的错判与左右

满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一直与国际主流脱轨,对国外的认知度始终停留于过去,既不接受,又不得不妥协。对于国际关系更是不了解。认为列强都一样,却不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把外国人都一视同仁,导致列强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竟是惊人一致。这也是他们在其他殖民地没有过地合作,可见满清是多么地不理智与愚蠢。没有利用列强各国的种种矛盾而寻求对自己有利的地位。

同时,整个中法战争中,列强对于中国的态度来说是敌视的,甚至干涉中国的各种作战策略,为法国提供有利情报,不让中国取胜,就这样的不利环境下中国还战胜了,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近代史中唯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战,却因无知错失良机

法军远征舰队偷袭福建马尾军港 福建水师全军覆灭

最佳崛起良机的错过

因为列强怕中国这头熟睡的雄狮崛起,只能尽可能的阻断他的觉醒机会。值得庆幸的是此时的中国是满人统治,他们的策略成功了。因为他们的利益出发点一致,所以一拍即合,签订了《中法新约》这个胜利国却拿着战败国的待遇,民族自信心再次受挫。如果当时是汉人作为国家的统治者,这种族群之间的战争是不可能屈服的,因为中国还没有被阉割的文化还是有血性的存在,在大是大非的民族关前,谁也担不起这个指责。可惜,没有如果。只能坐看这种憋屈的结局。

外国人满意,因为中国再次被削弱了,没有因为这场大胜拿回自己应得的利益,反而对列强更加畏惧。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标,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走去。崛起的机会再次被打回原形。

近代史中唯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战,却因无知错失良机

中法战争形势图

受制于人的虚弱政治

满清给我们的印象是对内高压,对外妥协,无能的政府,被称为列强代理人也差不多。其实这也没错,在他们思想中洋人与他们是一样的,都是外来异族入侵,并不排斥多一个或几个列强分食这块蛋糕,虽然自己分的少了,可毕竟打不过人家,妥协保住位置也是一样的,而且有洋人助威,统治力更强。哪管你汉人的崛起与沉沦。

这样看的话,就没必要觉的有什么难以理解的误区,毕竟出身不同,考虑问题就不可能从全局角度出发,不懂得唇亡齿寒的关系。自身的局限性先天限制了自己的能力,自然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只不过有整个中华民族被迫跟着拉偏轨迹而已。

近代史中唯一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战,却因无知错失良机

中法签订《中法新约》

结语:中法战争虽在初期不利,与满清政府的懦弱与不作为有关,但后期却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使得法国远征军受损严重。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战争最雪耻的一战,有力于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与民族爱国意识的觉醒。但满清统治者却不顾当时正趁胜追击以取得最大战果的中下层军民的请战热情。彻底引起了军民对国家的失望与不满。

也失去了把握最佳国际局势,重新崛起的机会,让列强看到了满清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更加地变本加厉。短视的结果带来了更大的危机,也把自己降到了弱国位置,受制于人!极大地降低了国际地位,始终不被列强所重视与忌惮。

站在时代的大背景里,那是一个大争的时代,是一个个民族国家强势崛起的时代,弱者只能被欺压与淘汰,成为别人的利益蛋糕。中国错过了相对有利的条件,只能等待的是无尽的蚕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