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嫁夫,歷經戰火相伴16年,養育4孩子,卻在和平之時決絕離婚

民國時期,曾有明媚女子生於溫婉蘇州,在風雲浪潮之中回眸,偶然瞥見那滿身才氣的詩人溫文一笑,一生的愛情羈絆從此結下。她的愛情色彩沒有綿延到生命盡頭,但不可否認的是,張月琴的生命裡有那麼濃墨重彩的一段愛情之路,這段路的光華與悲歡歸於那位才華橫溢的詩人——

艾青

張月琴與艾青,曾經有著刻骨銘心、執手天涯的感情,他們在紛亂年代不顧一切的相愛,共同度過了十幾年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的生活,養育了四個可愛的孩子,但最終,他們不可避免的分隔。這位才氣橫溢的大詩人的妻子,暗藏著無窮愛恨,終將兩人的愛情結局,定格在了法庭的含淚一瞥。

18歲嫁夫,歷經戰火相伴16年,養育4孩子,卻在和平之時決絕離婚

緣分的起始

張月琴和艾青的緣分始於1936年初。當時,張月琴正在常州武進女子師範上初中,而艾青則來到此處,當一名國文老師。艾青原名叫蔣正涵,蔣先生名如其人,才華斐然、涵養極高,朗誦起詩歌來節奏舒緩,語調沉穩,情感激越,他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著張月琴。

蔣先生曾在獄中以“艾青”為筆名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感情真摯,詩風清新感人,不僅轟動了詩壇,也在張月琴的心中激盪。而1922年出生的張月琴,同樣是年少風華。她有著一雙剪水秋眸,笑起來面頰上總是浮現出一對迷人的酒窩,張月琴不僅相貌清麗,才華更是值得稱道。

她醉心文學、擅長歌舞,對藝術有著敏銳的感知力。更別提她還從小就熟讀古書新書,追逐著開放的新思潮,真不失為通常為人們稱道的才貌雙全

的江南女子。

某天,張月琴和幾個同學正在操場上練習騎自行車,蔣先生躍躍欲試,也加入了。不料蔣先生沒掌握好平衡,一下子就撞在了對面的牆上。他只好狼狽地從地上爬了起來,滿臉通紅地走向學生們,換來了大家的哈哈大笑,只有一個人——張月琴,她眼眸如水,滿懷關切。於是兩人同時感覺到了,那愛情的萌芽無聲無息,悄然破土生長。

但這棵小苗還未從美好的點點滴滴中受到滋養,就被生活的無奈和曲折深深壓折,兩人分隔兩地——初中畢業後,張月琴的父親經商失利,她不得不中止了學業。不久之後,抗日戰爭爆發,她又參加了當地的抗敵劇團,幾經輾轉,還做起了醫護員。

而艾青則因他人的誹謗而被學校辭退,去上海謀求生路。艾青仍然對張月琴念念不忘,言辭懇切地給她寫了兩次情書,但張月琴父親聽說艾青入過獄,不同意兩人交往,這份感情就此擱淺。

18歲嫁夫,歷經戰火相伴16年,養育4孩子,卻在和平之時決絕離婚

中途的波折

但冥冥之中的緣分,如同無形之線,又將兩人相連。1939年,張月琴去桂林演出,艾青恰巧住在附近,便去看望他。兩人幾年未見,卻不覺疏遠,談起了這幾年的經歷和關於文學的理想。艾青見到鍾情的姑娘,她容顏未改,眼眸明亮,心裡熄滅的火苗又如火如荼地燒起來,於是兩人常常見面,暢談文學和明天。

在張月琴要去貴陽考學前,艾青激動地向張月琴剖白了自己的一顆心。艾青的感情是如此的熱烈、光亮、不顧一切,已經到了張月琴不同意,艾青就要投江的地步,張月琴趕緊答應他暫時不走。次日,艾青就給張月琴送來了一首新詩,工工整整地抄寫在一個精緻小本上:

小小的棕櫚

結實又美麗

闊闊的綠葉

抖落著晨露

迎晨風翩翩

向朝霞擺舞

你擁抱太陽

你親吻大海

小小的棕櫚

結實又美麗

褐色的腰肢

暮色中狂顛

艾青將她比作小小的棕櫚,極盡讚美。張月琴很高興,用心背了下來,並且將之銘記終生。6月20日,艾青終於如願以償地娶了張月琴。那一年,張月琴正處於燦爛至極的18歲,艾青已29歲,但他卻開心得像個孩子,帶著她拍了一張樸素的結婚照。

18歲嫁夫,歷經戰火相伴16年,養育4孩子,卻在和平之時決絕離婚

那時的艾青乾淨清爽,眼神明亮,而張月琴留著俏麗短髮,微微揚起嘴角,那是歷經艱辛終於獲得幸福的表現。可是戰亂流離的年代,容不下如此安穩的幸福。婚後第2年,艾青就不得不離開重慶,前往香港躲避風頭。此時的張月琴懷著8個月的身孕,自然不能跟著艾青一路操勞。兩人都心向革命、立志抗日,於是張月琴前往延安。

這期間又經歷無數波折,遙遠的千里之外,艾青寤寐思服,對妻子的思念如河,不可斷絕。於是他想盡各種辦法,多次喬裝,跨越重重險阻,終於趕到延安,與張月琴相會。

安穩的歲月

兩人愛情的安穩時代終於到來了。在延安的那段令人終生難忘的時光裡,艾青對張月琴的感情真摯而熱烈。艾青將自己對妻子的愛化作筆下詩書、化作生活裡一點一滴的珍視和關心。他甚至親手為張月琴塑了一個浮雕塑像,在緩慢的打磨中闡述自己的愛戀。在這美好的、如同鑽石生輝般的十年間,張月琴沐浴著丈夫的愛,為他生下兩子兩女,一家人互相扶持、守望相助。

18歲嫁夫,歷經戰火相伴16年,養育4孩子,卻在和平之時決絕離婚

嘆惋的結尾

但艾青註定只能陪張月琴走過人生的一段路,十幾年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後,張月琴和艾青的矛盾終於爆發了。詩人總是浪漫而多情,嚮往自由和不拘束的愛,對家庭和子女的責任深深地束縛了他。張月琴與艾青之間,出現了難以彌補、不可逾越的裂痕。日復一日的矛盾爭吵使兩人身心疲憊,心灰意冷,張月琴漸生絕望。1955年,張月琴向法院提起了離婚訴訟,這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恩愛不離的夫妻,卻在和平年代以法庭為背景、以一紙離婚判決書為結尾,為他們長達十六年的婚姻畫上了嘆惋的句號。

在這場愛情的最後,生性決絕的張月琴含辛茹苦地獨立撫養子女長大成人,直到1962年再婚。從此,與艾青再無干系。

18歲嫁夫,歷經戰火相伴16年,養育4孩子,卻在和平之時決絕離婚

愛情是於千萬人中,尋到唯一的那一個人;是於命運荒野裡,找到那個可以執手取暖的人。但這並不是終點,愛情是一朵嬌貴而純粹的花。張月琴和艾青曾親手栽種,看這朵花抽枝發芽,逐漸張揚燦爛,最終由於艾青的不再呵護,這朵花不可避免地凋零頹敗,碾落成感情的灰燼。但是人的一生中,曾擁有過厚重濃烈的感情,曾親眼看見花開,也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