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瓷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纹理若有似无,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

绞胎陶瓷在我国陶瓷史中同样具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其胎体纹理内外通透若有似无,表里如一,且千胎千样,和而不同,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绞胎器创烧于唐,盛于宋。

水乳交融——唐代绞胎瓷器

唐朝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和通商频繁,促成了唐代陶瓷生产业的空前大繁荣。当时的南北诸窑遍布大江南北,佛教、文学、艺术等观念在各手工行业制作中的交融渗透。而绞胎瓷器在唐朝被大量烧制。

唐代绞胎器分为全绞胎和贴面绞胎。全绞胎又称整器绞胎,即器物整体部分均为两色泥胎相绞而成,内外贯通,表里如一。贴面绞胎又称半绞胎,顾名思义贴面绞胎只在器物表面镶嵌一层绞胎层,绞胎层一般附着于素色胎之上,起到装饰器物的作用。所谓贴面实则是一种镶嵌工艺。

这种瓷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纹理若有似无,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

唐 巩义窑绞胎枕

此枕造型小巧,呈长方形,枕面前低后高,前侧有一通气孔。枕面及枕侧面以白、褐两色胎土绞出的五瓣团花纹样数组装饰,外罩黄釉。

关于绞胎工艺来源的说法有:犀皮漆器说、玻璃器说、瘿器说等众多说法。绞胎陶瓷究竟源于何说,现在还尚无定论,但从包罗万象、多元融合,且善于汲取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精髓。

这种瓷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纹理若有似无,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

唐 巩义窑绞胎三足炉

此炉造型端正,炉身与三足比例合理。利用绞胎的纹理将器身的纹饰搭配成不规则的团花图案,是绞胎器物中难得的佳作。采用通体绞胎,即以两种颜色胎泥绞出花纹。

唐代全绞胎器的成型方式为“模制印坯”成型。因为拉坯成型的绞胎器的花纹会随着拉坯机的转动而产生扭曲,像团花纹、朵梅纹绞胎器,并不能通过拉坯成型。

这种瓷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纹理若有似无,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

唐 绞胎盒

步骤:

第一,炼泥。要将开采回来的泥料敲碎,加水对泥料进行充分的搅拌,然后过筛去除泥料中较大的颗粒和杂质。之后将泥浆发酵后进行控水,待泥浆成为固体便完成了初步的炼泥。

第二,配色。将不同颜色的色泥揉搓在一起进行配色,最终配出最后需要的颜色。

第三,编花入模。绞胎器最后所呈现出的纹理均由此步骤决定。

第四,打磨修坯。将已经入模的绞胎器晾一段时间后取出,对所制泥坯进行打磨修坯,使器物的纹饰更加清晰,器型更加精致美观。最后将制好的泥坯晾干、上釉、焙烧即可完成一件精美的绞胎器。

这种瓷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纹理若有似无,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

唐 巩县窑绞胎瓷枕

贴面绞胎和全绞胎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贴面绞胎就是将最终编花完成后的泥片先放入模具中再将素色泥胎放入模具中,经挤压拍按成型后晾干,最后经打磨修坯、上釉、焙烧完成贴面绞胎器的制作。

由于绞胎工艺复杂,因此,唐代所见器物一般均为小件器,常见的有盘、碗、小罐、小壶、枕等。

繁荣创新——宋元绞胎瓷器

北宋中后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理学观念和文人士大夫双重特质影响下的相对封闭、内省、崇尚阴柔淡雅的“宋型文化”,绞胎器纹理因其富于变化却又含蓄沉稳从而得到迅速推广。

这种瓷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纹理若有似无,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

宋 修武窑绞胎罐

罐身以褐、白两色泥料揉绞出有如羽毛样花纹,新颖奇特。

经过数代工匠经过精心研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绞胎制作经验,在继承和吸收唐代绞胎工艺传统上,宋代窑工们将绞胎制作工艺发展到了顶峰。

宋代绞胎器不仅瓷胎白度有了大幅度提高,还做到了通体全绞胎装饰,釉色有绿釉、黄釉等透明釉等。在唐代团花纹、回纹、仿瘿器纹基础上,还开发出许多具有抽象与写实类型的新绞胎纹理。

这种瓷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纹理若有似无,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

宋 绞胎瓷器

如:麦穗纹、羽毛纹、木理纹、石理纹、编织纹、树叶纹、条带纹、蒂纹、涡纹、云纹等。并按一定的构成方式进行有序组合,使其形成如孔雀开屏、牡丹绽放、水波荡漾、织绵图案等形象。绞胎装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五彩渗化,具有强烈的韵律感。

宋代生产的绞胎器物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器,涉及碗、钵、盘、罐、盒、壶、枕、球、瓶(含玉壶春瓶)、盆、茶叶锤、围棋子等,甚至还有瓷塑,如福建晋江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代绞胎弥勒坐像。

这种瓷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纹理若有似无,意境好似写意画一般

宋 绞胎球

绞胎陶瓷便是瓷器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其如花似锦、深入胎骨的装饰图案,不仅给人一种流动变幻的美感,因为这种特性,绞胎陶瓷历来备受人们喜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