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論為何難以打動皇帝?拜讀北宋歐陽修先生《朋黨論》之讀後感

宋代歐陽修先生的《朋黨論》,是一篇針砭時弊的高論,原本歐陽老先生是希望通過給皇帝上書的方式,來堅定宋仁宗那顆左右搖擺的改革之心,更是在做企圖挽救范仲淹改革的嘗試。然而宋仁宗卻並沒有被歐陽修的高論所打動,試圖革弊布新的范仲淹改革最終還是難逃失敗的命運。

高論為何難以打動皇帝?拜讀北宋歐陽修先生《朋黨論》之讀後感

(宋仁宗——慶曆新政時的當政皇帝)

一、北宋皇帝不僅抑武也防文

北宋王朝是建立在後周的廢墟之上的,當初周世宗柴榮以其恢宏之韜略卓越之武功,己經隱然有兼併天下,掃除割據重歸一統之勢。奈何天不假之以年,終令其功敗而垂成!

而後禁軍都檢點趙匡胤,趁後周主少國疑之機,在文武黨羽的擁戴下,悍然發動了陳橋兵變,回師於京師奪權。最後輕而易舉地迫使後周太后,同意幼主禪位“讓賢”,趙宋王朝因此得以建立。

然而五代十國之混亂,天下萬民百姓生靈塗炭的現實,使得趙匡胤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武將擁兵自重,實為國家禍亂之源!因此打壓武將之勢力,避免其尾大不掉,進而威脅到新興大宋王朝統治的穩定,便成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基本國策!也由此引發出了“杯酒釋兵權”之鬧劇,趙匡胤通過類似步驟,逐漸地削除了武將的威脅。而後在宋太宗執政時期,又釆取了“靡集重兵於中央,衛都城以安社稷”的強幹弱枝策略。

高論為何難以打動皇帝?拜讀北宋歐陽修先生《朋黨論》之讀後感

(范仲淹——慶曆新政的主持者)

宋太宗認為邊境外患不過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慮,而武將擁兵自重卻是趙宋王朝的心腹之患!經過趙氏兩兄弟的輪番打壓與分化籠絡之後,在整個北宋王朝存續期間,武將挑戰朝廷統治秩序的可能性消除了——雖然北宋王朝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引發了國疲兵弱的後果!

既然武將不可靠,那麼文臣又如何呢?他們多是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皇帝該對他們放心了吧?實則不然!在皇帝的眼裡武將當然該被打壓,但卻不可因此而對文臣掉以輕心!文臣雖然沒有勇力,但卻有智謀啊!孤臣並不可怕,因為孤臣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皇帝,可怕的是文臣結黨營私!一旦文臣結黨,便必將會出現黨同而伐異,奪權而爭力之事。小則引發朝廷內部不穩,致使王朝統治秩序失衡,大則甚至會可能危及到王朝統治的穩定!因此絕不能允許文臣結黨,便成了大宋王朝的一條“家法”,也是不可動搖、不許動搖也不能動搖的鐵律!

歐陽修的《朋黨論》,就是在此背景之下進獻給宋仁宗的。歐陽修在這篇高論中,極力為范仲淹等人辯解,反駁了呂夷簡等守舊官僚的惡意汙衊。歐陽修說:“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辯其君子、小人而已……”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歐陽修在告訴皇帝說:這朋黨啊,自古就是存在的,不是近世才出現的!因此是禁無可禁、止無可止的,所以朋黨的存在是事實,皇帝應該予以承認,並辯別其中的“君子黨”與“小人黨”。應該相信並重用君子黨,疏離並貶謫小人黨!

高論為何難以打動皇帝?拜讀北宋歐陽修先生《朋黨論》之讀後感

(清明上河圖——刻畫出了北宋王朝的表面繁華)

歐陽修又說:“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歐陽修在此又向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告訴皇帝不要害怕臣下結黨。只要結黨的是君子,就是無害於朝廷的。不僅無害,甚至還有可能對您的統治起到促進作用呢!我們君子結黨是以道義相聚,更是一心為國的。有臣如此您還害怕什麼呢?需要防備的是那些小人,他們一旦結黨營私舞弊,才會對您的統治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啊!

二、宋朝皇帝絕對不能允許文臣結黨,而無論其君子小人

如果說北宋王朝抑武是出於對五代亂世之恐懼,那麼防止文臣結黨便是源於晚唐時代的牛李黨爭了!“牛李黨爭”是晚唐病態的政治惡疾,造成了朝臣分幫結夥,朝廷不團結的局面。致使唐朝始終無法走出外有藩鎮割據,朝廷內部又因內鬥意志散亂的困境,從加重了煌煌大唐走向覆亡的危機!

高論為何難以打動皇帝?拜讀北宋歐陽修先生《朋黨論》之讀後感


殷鑑不遠,北宋皇帝又豈能不引以為戒?因此歐陽修說的:“……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註定只能是無法達成的夢想,北宋王朝的政治生態裡,沒有給“君子黨”留下生存的土壤!而且皇帝又如何能夠做到精準區別是君子結黨,還是小人結黨呢?更為嚴峻的是凡能夠立足於朝廷之上的官僚,無不是皇帝認為用得上,且又用得順手的工具!因此一旦皇帝要強行劃分君子與小人的界限,反而易於引發朝廷內部混亂,這豈不是等於在自掘墳墓嗎?況且對皇帝來說,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有利於皇帝統治的人,才是皇帝眼裡的君子。舍此之外別無其他標準,何況凡是因利益趨同而結黨的“小人”,也沒有像歐陽修先生這樣公開表達出來!因此在皇帝的眼裡,也就只能看到歐陽修、范仲淹、韓琦等人“勾結成黨”,在公開挑戰皇帝的祖制家法與朝廷鐵律,而沒有看到呂夷簡等守舊勢力的私下竄聯!所以歐陽修的《朋黨論》,不僅沒有發揮作用,反而使皇帝生出了疑忌之心,更是授予了守舊勢力攻訐變法改良派之口實!

高論為何難以打動皇帝?拜讀北宋歐陽修先生《朋黨論》之讀後感

(宋太祖與陳橋兵變)

“慶曆新政”的失敗原因,固然有守舊勢力極力阻撓變法的因素。更有變法派因為政治經驗不足,又在推行變法期間過於急於求成,導致其遇到的阻力與反彈壓力過大的因素。更有身為皇帝的宋仁宗,雖然看到了北宋王朝積弊積弱的癥結所在,也想要革除弊政,為北宋王朝那衰老的肌體,重新注入蓬勃的活力。

但是當變法遇到了阻力了,宋仁宗卻沒有利用自己的皇帝權威,給予變法派以無條件地支持。反而在頑固派的讒害之下,對范仲淹等人產生了猜忌,更對變法能否成功失去了信心!再兼之歐陽修先生不顧忌諱、不合時宜地獻上《朋黨論》,觸碰到了宋仁宗的政治底線——嚴禁臣下結黨的鐵律和祖制家法!由此而引發了皇帝的疑慮,動搖了皇帝對范仲淹等人的信任,反而加速了“慶曆新政”的失敗!

結語:“慶曆新政”原本是一場北宋王朝為了自救,而發起的主動變法改革。假如改革能夠成功,將會極大地改善北宋王朝,因積弊過重、過深所導致的困難處境,或許可以延緩北宋王朝走向衰頹之路的步伐!但卻因為變法派政治經驗不足、頑固派反彈壓力過大、皇帝虎頭蛇尾且又囿於成見而多生猜忌之心,最終導致其功敗垂成!

高論為何難以打動皇帝?拜讀北宋歐陽修先生《朋黨論》之讀後感

(北宋王朝周邊形勢圖)

注:資料參考文獻《朋黨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