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修行就是时刻把自己归零,不争,与自然事物和谐相处!

《道德经》依序详解第018篇(第二十二章)

《道德经》修行就是时刻把自己归零,不争,与自然事物和谐相处!

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能量,博大包容;经藏,是高度凝练的精髓,通透玲珑。

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终成空,回到本来清净的状态,忘却烦恼。

心若复杂,时时事事处处桩桩件件点点滴滴,似乎都在与自己过不去一般,凡事想得太多,清静就所剩无几。

看淡,随缘,归零,不与随身所应自然事物较真时,也就是随缘放下的,不持盈,不揣锐。

樵夫解经,说是分享,实为学习,能在评论区得到各种不一样的见解,发现自己理解的不足之处,才是最乐趣的事情……

人生,无所事事或无聊至极之时,总要找点感兴趣的事情,来度过自己……

以下所解都是未做功课一时即兴言语(余闲有限),若有偏差或不合,欢迎指出批评,这样更有利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进步!

《道德经》修行就是时刻把自己归零,不争,与自然事物和谐相处!

01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自然事物各得其性,所以才各有不同。

就好比蜿蜒曲折的道路,才是顺其自然的圆满行程;风霜雨雪的环境,才是茁壮成长的机缘;坑洼之处,才有水源的蓄积;凋零的草木,又会复苏成长;少私寡欲,自与道合真;想得太多,为自寻烦恼。

所以古圣先贤,都是以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作为修心养性的典范啊!

《道德经》修行就是时刻把自己归零,不争,与自然事物和谐相处!

0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g);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再固执己见,看淡随缘,也就豁然开朗了;不再自以为是,理解包容,也就光彩夺目起来;不再自轻自贱,坦然从容,也就能有所成就开来;不再自我束缚,舒适自然,也就能长久坚持下去了。

所以啊,自个若不去与他人争论计较,他人也就自然不会与己争吵纠缠啊!

修行只是修自己,一切只在内求,不在外求!不断修正完善自己而已。

《道德经》修行就是时刻把自己归零,不争,与自然事物和谐相处!

03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古圣先贤所说的曲则全的道理,难道是空洞无物的虚言吗?

俗云:古人之言诚不欺也!

唯有诚其心正其义,境至自明,也就慢慢知悉其个中缘由了:人若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曲者,个人理解,顺也,随也,和也,畅也,与自然事物和谐也!

古经文语义通透,各人理解各有不同,略作参考即是,难免偏差,应以多读原经文为准。

《道德经》修行就是时刻把自己归零,不争,与自然事物和谐相处!

《道德经》这几个章节,似乎都是只在内求的精髓,如前面两章的贵食母,孔(细微)德之容,到本章的曲则全,都是在自个的心性上做活计下功夫。

读解经文,有时知道并不等于懂得,只是道理简单易知罢了而已。

古圣先贤所言,有自身修为境界为基,如我常人所解,纵是所得一二皮毛,一样难免谬以千里,因此只作闲暇之余参考用途探讨。

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要多读原经文,不断摸索、领悟、探讨、修正……

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应才是我们日常学习的需求和目的吧?

您又怎么看呢?

我有一支笔,

试为解经藏;

言有未合处,

欢迎指偏差。

——关注樵夫,为您分享更多经藏个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