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才女看不慣好友四處風流,寫下首妙詞,被譽:古今詞壇上少見

清代詞壇,男有納蘭性德,女有賀雙卿。與納蘭性德相比,賀雙卿的名氣似乎並不算太大,但她卻被後世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甚至有人將其與李清照相提並論。

18歲才女看不慣好友四處風流,寫下首妙詞,被譽:古今詞壇上少見

賀雙卿一身才情,卻沒能像李清照一樣嫁個如意郎君。出身農村的她,在18歲時奉父母之命嫁給了鄰村的佃戶周大旺,最後在婆家的百般刁難下20歲就早逝了。賀雙卿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寫詩詞,因此還結識了當時有名的才子史震林和段玉函。

兩位才子對她十分欣賞,特別是段玉函更是常與她有詩詞唱和。段玉函比賀雙卿年長了20多歲,坊間雖有傳聞說他對賀雙卿情有獨鍾,但兩人始終沒有過界。對賀雙卿來說,段玉函是好友更是兄長,所以在他面前自己也就可以無所顧忌,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18歲才女看不慣好友四處風流,寫下首妙詞,被譽:古今詞壇上少見

1733年夏天,段玉函和史震林在山間避暑,被18歲的賀雙卿知道了,她看不慣兄長段玉函冷落嫂子,天天遊手好閒、四處風流,便在玉簪葉上寫下了一首名為《望江南·春不見》的妙詞。詞寫得不長,寥寥幾句卻被譽:古今詞壇少見。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

《望江南·春不見》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18歲才女看不慣好友四處風流,寫下首妙詞,被譽:古今詞壇上少見

說這首詞古今少見的是廈大的教授黃拔荊先生,他之所以這樣評價是因為賀雙卿只是一個普通的村婦,甚至沒有正兒八經上過學堂,但她這首詞卻如天籟,既沒有模仿名家,也全無雕飾,似信手拈來卻纏綿悱惻,打動人心。

全詞以段玉函妻子的口吻來寫行文,句句感人肺腑。詞的上片是尋春而不得,女主人公過野橋尋找還沒有到來的春天。詞人的寫景是頗有意思的,花兒明明還未開放,只能用淡紅的花蕾來誆騙粉蝶前來;樹木明明還沒有全綠,卻帶著愁意來騙黃鸝棲息。“染夢淡紅”、“鎖愁濃綠”是很少見的寫法,新穎別緻。

18歲才女看不慣好友四處風流,寫下首妙詞,被譽:古今詞壇上少見

詞的下片由尋春寫到尋人,女主人公曾拜月祈禱,卻仍沒能見到愛人,只能任淚水沾衣。在這幾句中,詞人用“有香”對“無淚”,用“惹袖”對“沾衣”,悽惻動人。最後的落筆,詞人將愁意再次拉長,山遠殘陽低照,以愁景寫哀情,種種無奈和失望都藏在了字裡行間。

讀賀雙卿的詞,總能感受到一種天然的美感,這首詞就是最好的證明。詞人用最質樸的語言,對女主人公的相思反覆詠歎,雖然截取的都是再普通不過的早春之景,但每個景物都被賦予了相思之意,可謂十分高明。

18歲才女看不慣好友四處風流,寫下首妙詞,被譽:古今詞壇上少見

對於賀雙卿,清代男詞人黃燮清有過這麼一段評論:

作者不以為詞,而閱者亦忘其為詞。情真語質,直接三百篇之旨,豈非天籟?豈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窮,為古才媛所未有。

是的!作為一位普通農村姑娘,賀雙卿和古代的多數才女是不一樣的。她沒念過私塾,其平生詞作都是發於心而已。她將自己心中所想寫在田間的芍藥葉、玉簪葉上,這些文字是不是詞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首都堪稱天籟。有人說如果賀雙卿不早逝,將會成第二個李清照,大家覺得有可能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