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維德爵士的寶藏,國家博物館展出文物,有些瓷器故宮也沒有


瓷器鑑定真知堂:大英博物館是海外收藏中國古代瓷器珍品最多的博物館,主要收藏來自著名的大維德爵士。大維德爵士在晚清民國期間收藏了數量不小的清宮舊藏,被譽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中國藝術鑑賞收藏家。他死後,大維德基金會把他的收藏全部捐獻給大英博物館。本圖集是2012年12月,大英博物館來華展出的珍藏,國內藏家難得一見。圖為永樂青花荔枝紋抱月瓶。

瓷器鑑定真知堂:大維德爵士的珍藏品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陶瓷器的全部精華,有些文物中國都沒有,有些文物則屬於存世數量極少的稀世珍品。圖為明洪武釉裡紅纏枝牡丹紋軍持,又稱淨瓶,是僧人用來飲水的攜行水具,此類矮胖造型來源於東南亞地區,元代之前沒有出現過。

瓷器鑑定真知堂:這件藍釉刻龍紋圓盒,館方定為明代,具體年代沒有標出,應該是無款器物。但從器型和紋飾來看,屬於官窯無疑。這種器物非常罕見,屬於藍釉地孔雀藍刻花龍紋,龍紋有宣德遺風,並非成化弘治之後那種軟弱的龍,而孔雀藍色早在宣德就已經燒成,盛行於正德。綜合來看,這件龍紋盒應該是宣德到成化的器物。


瓷器鑑定真知堂:這件是乾隆時期的外銷瓷盤,館方命名為博士圖盤,紋飾是傳統的中國僧侶形象,盤內壁外延裝飾以六條形制各異的海魚,則是典型的西洋裝飾風格。西洋人的想象力果然和國人不同。

瓷器鑑定真知堂:這件館方命名為明代青花波斯人物圖蓋罐,從器型和紋飾上來看,應該是明萬曆晚期到崇禎時期的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定製的瓷器。這類青花瓷一般以大盤為多,被命名為克拉克瓷。此器紋飾和中國瓷不同,是當時特指的瓷器。克拉克瓷的產地以前不清楚,目前已經發現窯址在福建漳州平和縣。

瓷器鑑定真知堂:所謂克拉克瓷器,是因為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捕獲了一艘滿載中國青花瓷的葡萄牙商船,船名為克拉克號。後來荷蘭人為了壟斷與中國的瓷器貿易,還佔領過臺灣。這種萬曆時期生產的青花瓷,就被命名為克拉克瓷器。圖為萬曆時期的克拉克瓷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這件琺華釉梅瓶,館方定為明中期。此類瓷器以正德時期燒製為多,器表用瓷泥堆塑出紋飾輪廓,頗有立體感。此類器山西多為陶胎,景德鎮製品則為瓷胎,目前所見最早的為成化製品。坊間近年湧現大量永宣年款的琺華瓷器,年代存疑待考。

瓷器鑑定真知堂:當然,這類外銷瓷是頗受歐美人士喜愛的,但大維德爵士也收藏了中國傳統瓷器瑰寶不少。著名的至正十一年青花雲龍紋張文進款象耳瓶就是他的藏品。圖為元青花牡丹鳳紋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元代青花瓷最初也是為了外銷換取中東地區的香料,寶石等貴重物質,所以也屬於三來一補型瓷器,原材料皆為中東地區進口的蘇勃泥青。有學者說,這是蘇門答臘和勃泥國所產青料的稱呼,但早在鄭和下西洋之前元人文獻,就有名為“撒卜泥”的回回石頭,這應該才是蘇勃泥青的原始稱呼。圖為明宣德青花螭流執壺。


瓷器鑑定真知堂:明初洪武時期,卻以釉裡紅瓷器居多,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局勢未平,進口青料來源阻斷,二是因為中國人本來就不喜歡藍色,三則是因為朱元璋本人參加紅巾軍滅元,自以為是火德取代了元朝的金德,所以尚紅的緣故。圖為明洪武釉裡紅牡丹紋花口大盤。

瓷器鑑定真知堂:圖為清雍正粉彩婦嬰圖盤,其實應該名為仕女嬰戲博古紋盤。這種把古物和婦女嬰童畫作一起的風格,始於康熙晚期。

瓷器鑑定真知堂:這件清康熙五彩麒麟鳳凰紋盤,紋飾極為雜亂無章,盤心畫芭蕉麒麟鳳凰,外圈分為八等分,亦為花鳥怪獸。此種不分主次的畫風,是中國畫之大忌,內銷瓷器從未有過,雖為中國紋飾,確有異域風情。

瓷器鑑定真知堂:最後這件瓷器,您看看,是什麼年代和窯口的呢?也是大英博物館的藏品,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