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喝醉,許褚寧可負傷也要打,張飛卻選擇了逃跑,背後也有深意

在《三國演義》中,兩次醉酒的打仗,相關人物都是名將,但戰將的做法卻不盡相同,值得深思。

第一戰,是張飛對呂布。

這一戰,呂布偷襲,把三爺搞了個措手不及,

呂布一聲暗號。眾軍齊入,喊聲大舉。張飛正醉臥府中,左右急忙搖醒,報說:“呂布賺開城門,殺將進來了!”張飛大怒,慌忙披掛,綽了丈八蛇矛;才出府門上得馬時,呂布軍馬已到,正與相迎。張飛此時酒猶未醒,不能力戰。呂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

都是喝醉,許褚寧可負傷也要打,張飛卻選擇了逃跑,背後也有深意

也算是託了三爺喝大了,這二位碰了面卻沒打成。這個情況在《三國演義》中可是十分罕見的。

大無賴呂布,和暴脾氣張飛,二人一碰面,然後很紳士地裝作沒看見對方,繼續各忙各的,這畫也算很有喜感了,絕對稱得上是兵荒馬亂之中的一股清流!

而緊接著,對待別人,三爺可就沒這麼客氣了,《三國演義》原文,緊接著前面的部分,描述如下:

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玄德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顧了。卻說曹豹見張飛只十數人護從,又欺他醉,遂引百十人趕來。飛見豹,大怒,拍馬來迎。戰了三合,曹豹敗走,飛趕到河邊,一槍正刺中曹豹後心,連人帶馬,死於河中。飛於城外招呼士卒,出城者盡隨飛投淮南而去。

這下咱們倒是看出來了,合著跟誰客氣,欺負誰,三爺也是看人下菜譜……


第二戰,是許褚對張飛。

都是喝醉,許褚寧可負傷也要打,張飛卻選擇了逃跑,背後也有深意

這一場,許褚喝大了,被三爺虐的掛了彩。《三國演義》原文七十二回,描述如下:

行至半路,忽山凹裡鼓角震天,一枝軍當住。為首大將,乃張飛也,挺矛縱馬,直取許褚。褚舞刀來迎,卻因酒醉,敵不住張飛;戰不數合,被飛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馬;軍士急忙救起,退後便走。

許褚敗了,但許褚打了,許褚敗在了三爺手裡,倒是也不算丟人。

不過相比之下,三爺這回做的,就沒那麼紳士了——直接給許褚放了血。


都是喝醉,許褚寧可負傷也要打,張飛卻選擇了逃跑,背後也有深意

喝了酒,按說是不應該從事高危作業的。可是,誰讓這張飛跟許褚都是狠人呢。不過,狠歸狠,反正這二位也都是承擔了嚴重的後果。

相比之下,三爺畢竟都沒能跟呂布過上一招半式,看起來,就有些丟人了。

然而,如果我們自習分析這個情況,便能發現,三爺這一次“懦弱”的難能可貴。


儘管都是喝酒,但喝酒的人的位置並不一樣。

都是喝醉,許褚寧可負傷也要打,張飛卻選擇了逃跑,背後也有深意

在曹操的的隊伍中,許褚僅僅是一位戰將,甚至在戰場上,也是一個和對方boss比武的高級武夫,最多,用現在網絡時髦用語,誇他一聲是兵王。

許褚負責打,出了問題,後面有曹操,以及曹操身邊一大幫子人幫忙兜著。

這個情況下,許褚只需要可勁地嗨就成。甚至,如果喝了酒之後,能讓他在戰場上對敵的時候更為癲狂,那麼,曹操集團的核心決策人員,絕對會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是樂見其成的。

而事實上,許兵王這次喝的酒,就是自己人主動為他準備的。


都是喝醉,許褚寧可負傷也要打,張飛卻選擇了逃跑,背後也有深意

而相比之下,張飛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卻重要的多。當然,在張飛是劉備的結拜兄弟的同時,劉備集團人員相對匱乏也是不爭的事實。於是,張飛所需要承擔的,不僅僅是在戰場上跟相應的對手直接PK,也要承擔一定的決策任務。

事發的時候,即三爺喝大了被呂布偷襲成功。張飛所負責的,是整個徐州的防守。是徐州範圍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劉備集團的地方總負責人。

而這個情況下,三爺喝大了。

同時,被呂布端了老巢。

再加上,劉備的兩位夫人被自己給弄丟 ……

責任+失利+羞愧,使得三爺無法像許褚那樣不管不顧地直接往上衝。

至少,要去找到劉備,給大哥一個交代。

都是喝醉,許褚寧可負傷也要打,張飛卻選擇了逃跑,背後也有深意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如果我們對張飛的個人行徑進行歸納總結,是可以明顯發現三爺的成長進步的。

從最開始一個地主武夫,成長到一個統帥。猛張飛義釋嚴顏可以說是張飛真正成長為帥才的一個標誌。

而相比之下,許褚就沒有這個機會了,也在武夫的成長里程上更為純粹。開始就是武夫,最終也還是一介武夫。


一起讀書,一起思考,一起探討,一起領略文化的樂趣。

我是縱侃天下,期待並歡迎您的關注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