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漢末三國常山第一名將並非是趙雲,而是他?

在三國時代的眾多英雄名將中,如果按照地理區域劃分,河北燕趙大地,可以說是生產名將的地方,這裡自古就多“慷慨悲歌之士”,所以河北名將,多以勇烈忠義聞名天下,縱觀整個漢末三國時代,也少不了河北名將的身影。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漢末三國常山第一名將並非是趙雲,而是他?

比如常山趙子龍,河北真定人,張飛張翼德,自稱燕人張,河北涿州人,以巧變聞名的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張郃張儁乂,河北滄州人,就連東吳的名將韓當韓義公,他的解煩軍為東吳開疆擴土,立下了赫赫戰功,而韓當也是地道的河北人,他來自河北遷安。更不用說當年為袁紹東征西討,名震天下的顏良文丑了。然而,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這些河北將領,最有名氣的,還是屬於趙雲和張飛。但如果從正史來看的話,來自河北,出名最早的名將,則屬於另一位,他的名號跟張飛相近,出身與趙雲是同鄉,但是在他成名天下的時候,張飛和趙雲還只能用“默默無聞”來形容,此人就是張飛燕。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漢末三國常山第一名將並非是趙雲,而是他?

怎麼樣,看到這個名字,是不是跟張飛很像?但他跟張飛應該是不認識的,出生於河北常山真定,則是趙雲的同鄉前輩。其實張飛燕本名跟“張飛”一點關係都沒有,此人本姓褚,單名一個燕字,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漢末天下大亂,他也趁機糾結起一批年輕人,成為盜賊,四處劫掠,等到他回到真定老家時,部隊規模已經達到了一萬多人,而後和另一支比較強大的武裝力量兵合一處,這支力量的領導人叫張牛角。結果,在一次戰鬥中,張牛角中箭身死,褚燕接替了張牛角的位置,為了表示對大哥的懷念,他改名為張燕。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漢末三國常山第一名將並非是趙雲,而是他?

由於張燕這個人本領比較特殊,放在武俠小說裡,屬於典型的輕功高手,即使不會小說中那種非常誇張的高來高去,陸地飛騰的武功,但是他身輕如燕,速度奇快的本事還是有的,估計此人年輕時,沒少偷竊,因為他的特點跟古代的飛賊沒什麼兩樣。所以,他的弟兄們,都稱呼他為飛燕,久而久之,張飛燕這個名字,就在河北一帶傳開了,而張飛燕的隊伍,據說在鼎盛時期可以達到百萬人。如果,這個數字不是太誇張的話,張飛燕的實力,已經不亞於那些割據軍閥了,稱之為匪寇,似乎有些不準確了。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漢末三國常山第一名將並非是趙雲,而是他?

那時的張飛燕勢力,自稱為黑山軍,也逐漸不拿自己當賊了,反而以一方諸侯自居,還加入過天下討伐董卓的聯盟中,在聯盟瓦解後,他比較親近與公孫瓚一方,因此也成為了袁紹稱霸河北的勁敵。後來,靠著呂布的幫忙,袁紹才擊敗了黑山軍,打得張飛燕元氣大傷,也正是因此,等到官渡之戰後,曹操統一河北,張飛燕當時只剩下了十餘萬人,但全都歸順了曹操,這樣一來,又讓曹操的實力大漲。曹操也封張飛燕為侯,但可能是考慮到此人的出身,曹操並沒有讓張飛燕替自己四處征戰,只是將鄴城守備的重任,交給了他。這樣一來,在小說中,張燕的存在感自然很低了,畢竟《三國演義》的核心內容,還是曹操崛起後,與孫劉兩家的各種攻伐。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漢末三國常山第一名將並非是趙雲,而是他?

一代名將,也就只能被埋沒在史書之中,這也是《三國演義》帶來的雙刃劍效應,但凡是小說裡不出彩的角色,無論在他生活的歷史中有多大的影響力,給後人帶來的印象,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就像張飛燕一樣,即使他巔峰時期的百萬兵力,以及歸順曹操時的數十萬兵力都有一定的水分,但是對比他同時期的風雲人物,別說是同鄉趙雲,以及名字相似的張飛了,就連他們的君主劉備,在那時恐怕都遠遠不能與張飛燕相提並論。所以,漢末三國的常山第一名將,從歷史的角度上看,當然是張飛燕而不是趙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