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集字《聖教序》?

蒂亙花海


集字《聖教序》歷代都把此帖奉為學習王羲之行書的典範,幾乎是學習行書無法避過的一本字帖。雖然《聖教序》如此的經典,但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臨習的時候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特點。

集字《聖教序》的優點

個人認為,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字多,你完全可以把它當作是王羲之的行書字典。《聖教序》全篇2000多字,幾乎囊括了王羲之的所有寫過的字,而且很多字是我們今天在其它王羲之字帖中找不到的。

裡面雖然也有些字是拼湊的,甚至有的是懷仁模仿王羲之筆意所書的,但是懷仁和尚是個做事十分認真的人,即使是拼湊的字,自己寫出來的字,也是非常精彩的。

集字《聖教序》的缺點

集字《聖教序》最大問題兩點:

首先,因為是集字,所以行氣不夠貫通,失去了行書章法的精華。趙宦光在《寒山帚談》裡對集字書法提出了批評:
“集古諸帖,豈惟修改誤人?即其顧盼起伏,略不可得矣。名家作書,行款上下尚不可移易,況集取強合乎?”

行書講究的是上一筆與下一筆,上一字與下一字的氣勢不斷,緊湊接續,前後字有承啟、搭接的關係。懷仁同學把王羲之字帖中的各個字拆開來,再拼湊成一本字帖,就失去了原帖的精神,所以趙宦光說它“字字羲之,非羲之矣。”

其次,《聖教序》因為是碑刻,我們現在看到的最好的版本就是宋拓本,離懷仁同學3、5百年的歷史,因此拓本細節失真還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學習集字《聖教序》

我們知道,書法的三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聖教序》因為是集字,所以章法的學習不是重點,重點在用筆和結字。

而《聖教序》因為是碑刻,年代又有點久遠,拓本反覆拓刻之下細節失真是不可避免的。這個問題對我們學習《聖教序》的筆法不是很有利。碑刻最容易受到損壞的地方就是它的圭角,而《聖教序》有恰恰是以方筆為主。

對於這種情況,我建議學習《聖教序》的時候,先學學趙孟頫的《聖教序》臨本。而有些行書經驗的朋友則可以把趙孟頫的臨本,放到旁邊作為參考。有些搞不清楚用筆的地方,就看看趙孟頫的臨本。因為,畢竟是墨跡本,對觀察行筆還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想真正學習到羲之書法的精髓,只是臨習《聖教序》是不夠。日常還需要多看看王羲之其它的尺牘作品,特別是墨跡本,去分析、體會他的用筆、結字和章法。


翰墨今香


學生我臨摹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以我個人學習的經驗,向大家彙報一下:

一、背誦全帖內容是關鍵:臨帖聖教序,不管是什麼貼,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內容背下來,這個很重要。能夠把全文背下來,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快速加深印象,隨時可以在腦海裡,像過電影一樣蒙太奇!

二、讀帖看帖要全面:有空就讀帖,加深印象。為了能夠隨時看帖,平時家裡放一本,辦公室放一本,揹包裡放一本,專心研究,隨時隨地都能夠寫、讀。

三、通篇精臨幾十遍:嚴格按照帖上規範的寫,不要亂寫,也不要快寫。把它當做作品來寫,每寫一遍,就是一件完整的作品,初寫,不要嫌棄自己寫得不好看,保留下來,背面寫上日期和第幾遍。以後會有用,通過幾遍幾十遍的磨練,你會通過過往每一筆臨帖留下來的作品,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也能觀察到自己還有哪些不足需要繼續彌補。

四、逐字逐行練習不間斷:把難寫字、晦澀字等強化訓練,然後一行一行的練習,逐漸的,寫得越來越熟,速度也會不自覺的加快,越寫越有感覺。最後,一段一段的臨帖,會有更多收穫。

五、意臨脫帖成好漢:不看貼,全文滾瓜爛熟,通過長期多遍的通臨和各個擊破,意臨就變得順理成章了,這時背誦全文作用再一次體現它的重要性!然後再和原帖對比,找出記不住或者容易寫錯,寫得不太規範的字,繼續各個擊破!此時創作就是輕鬆而又簡單的事情了。

六、虛心學習漸強悍: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要閉門造車,多交流,最好有好的老師指導,會有更快的進步,少走彎路!

七、堅持一招鮮吃遍天:堅持臨帖,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另外的含義就是堅持一家帖,不要亂寫帖,今天這米芾,明天寫蘇軾,後天寫唐楷,偶爾又寫一點篆隸,什麼都會,什麼都能說出個花來,結果都是低級水平的知識點。嘴上聽上去博學多才,手上卻輕浮飄搖。要有吃定聖教序的決心和毅力。

八、做好規劃不拖延:不管是臨什麼貼,要有計劃性。寫什麼?怎麼寫?寫到什麼程度?寫多長時間?意識不能神遊物外,隨遇而安。不給自己定目標和計劃,想寫好書法,大部分都會半途而廢。

九、總之,寫書法是好事,陶冶情操,是正能量,提前祝大家2019年新年快樂!歡迎交流學習。








尚晉齋書法工作室


《聖教序》又名《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三藏取經回來以後,唐太宗李世民為其撰寫的序文。最初是由唐代的書法家褚遂良用楷書書寫並刻碑,被稱為《雁塔聖教序》。

後來懷仁和尚用王羲之作品裡的字重新集字成篇,集成王羲之行書版本的《聖教序》,被刻於石頭上,被稱為《懷仁集字聖教序》或者《集字聖教序》。

雖然是一幅集字作品,有一些字沒有在王羲之的作品裡找到,還進行了一些拼湊,但是由於懷仁和尚本身有非常深厚的書法功底,加上他做事極為認真負責,這幅作品的水平是非常高的。

加上唐代以後王羲之的真跡逐漸變少,這本《集字聖教序》的拓本由於字數多、篇幅大,受到歷代書法家的重視,也成為學習書法的重要資料,像後來的趙孟頫、王鐸都曾經多次臨摹《聖教序》。

關於如何學習《集字聖教序》,我給兩點建議:

1、由於《集字聖教序》是一幅拓片,並不是真跡,所以初學者學習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有一些連帶和用筆可能很難理解。所以建議可以先行元代的趙孟頫臨的《集字聖教序》學起。

趙孟頫臨的聖教序現在有真跡保留,便於初學著理解和學習,等把趙孟頫臨寫熟練,再接著練習王羲之的《聖教序》。

2、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是一篇集字作品,學習他的單個字可以,他的章法並不是一流的,雖然懷仁做了很多的處理,但是還是有很強的排列感。學習王羲之《集字聖教序》的時候可以參考學習王羲之的尺度作品,體會其章法和用筆。

學習王羲之的《聖教序》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但是直接從聖教序出來很難,需要參考學習其他書法家,可以把聖教序當成基本功來練習,也可以把它當成一部字典,有一些拿不準的字形和結構可以去《集字聖教序》裡查閱。


不二齋


王羲之筆法精巧,清剛含流麗。因是集字而成,不是一氣呵成的,所以和王羲之的墨跡摹本比,某些字的呼應和行氣略顯不足。可以和《蘭亭序》結合比照著學,此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聖教序》單字結構有哪些特徵呢?瞭解這些特徵對臨好它有較大幫助。

一,左右錯位如"蓋″字,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重心不在一條豎線上。

二,左高右低如"鑑″字。

三,撇捺伸展如"含″字。

四,頭重腳輕如"軍″字。

五,底部兩點不平如"其″字。

六,頭部懸空如"端″字。左部上面的一點和右部上面的山字頭離身子較遠。

下面第三排的書法作品是筆者臨寫的《聖教序》局步,謝謝指正。











神韻軒書法


學習行書之我見

一、先大楷

建議先學唐楷,比如歐陽詢九成宮。把筆法、筆畫、結構的規律充分的瞭解和掌握。

二、再小楷

學好大楷以後,不要直接學行書,直接學行書會非常生硬、彆扭。

建議學小楷。然後大量抄經,抄經時,速度可以加快,用筆可以適當放鬆、放開、隨意些。然後,你會發現,許多字不經意的就連了起來,活躍了起來。

為什麼?

因為,古代沒有印刷、打印,全靠手寫,而小楷又是通行字體,公務繁忙了以後,人們就會在以前非常嚴謹的小楷基礎上,寫的快起來了。

然後,就自然的過渡到行書了。

三、學行書

當大小楷已經掌握了以後,可以從聖教序入手,以後再學其他的。

當前面的路輔好了

你一路走來

不用學

自然成











老跨鬥


我是這樣學習聖教序的。

先隨意節選其中喜歡的兩頁對臨三五遍,找一下感覺,然後逐個對比原帖,較精準第二步的對臨幾遍,然後再逐個對比原帖,更精準要求的對每個單字,乃至筆畫過關。

在臨寫中總會遇到,這個字覺得寫的很準了,對比原帖也差不多,但總感覺哪裡不對,看著不舒服,這時有個方法可以參考:一,用古人初學書法的方法,雖然笨拙,但絕對起作用,那就是雙勾法,用半透明薄紙把字形勾出來填上墨,這個過程中基本就能發現所臨與原帖的差異。

二,用現在最科技的身邊手機解決,把原字與臨字放在一起,拍照,在手機上直觀對比,能讓你有跳出廬山外的感覺。

三,那就一種計白當黑的方法去分析字之間的布白空間,只看字筆畫間空隙的大小多少。或許你有想不到的收穫。

四,就是要一位好老師給你指點迷津,這種方法是最好,最快的!

以上只是對筆法和字法的學習理解和感悟,其實章法也可以參考,只是聖教裡的章法比較細緻,要慢慢品讀體會。

經過三個月到半年的練習,慢慢就會有感覺了,然後換帖,可以換趙孟頫的聖教,或王鐸的,看看這些大家對聖教的理解與表現。或換其它書家字帖,寫一段時間後,再反過來臨寫聖教序,每寫一次,會有不同體會和提高,它裡面的營養太豐富了,只要你願意,你會吸收一輩子!








程安勝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學書法要找準每一個帖的精髓,有的放矢。《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最值得學習的是單字造型與結構,所以可以在這方面多下工夫。至於《聖教序》的章法,因是集字,所以不如王羲之手札一類。

《聖教序》的單字有什麼可以學得呢?其實有很多有價值的技法值得借鑑,舉例說明:


1、欹正關係

如“崇”字的上欹下側關係,使得這個原本平淡的字非常精彩,這種類型在《聖教序》中很多。

再看這個“非”字,左右分別向兩側傾斜,使得原本並肩平行的左右兩部分都產生了動感,打破了僵局。


2、合筆技巧

行書意在減省,因而合筆是一種高超的技巧,很多人對此不甚瞭解,舉例說明:

如《聖教序》中的這個“翠”字,羽字頭最後兩點跟卒字首點完全重合在一起,特別新穎。

再看《聖教序》“峰”字,山字頭最後一筆,與下半部分的第一筆有機重合,非常緊湊,簡潔,耐看。


《聖教序》中有很多單字技巧,學習《聖教序》,我認為學這些結字技巧是重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麓風軒】,每天書法技巧幹貨分享。


麓風軒


大多數學習集王《聖教序》的書法愛好者,在臨寫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難點:用筆僵硬。

直接臨寫《聖教序》的人,只有《聖教序》的形,而無《聖教序》的神。這是為什麼?因為《聖教序》是集字碑刻。它完全喪失了翰牘書寫中變化萬千的筆觸韻逸。取而代之的,是刀刻規整的刀痕。臨帖者照樣而臨,肯定是幹、硬、呆、死。

所以,要學習《聖教序》,就必須結合《蘭亭序》和王羲之墨跡尺牘一起來學習。把墨跡中筆法的變化和精微的用筆研究透徹,臨習起來,才能氣韻生動,富於書卷氣。《蘭亭序》選入《聖教序》中的字有幾十個。把《聖教序》和《蘭亭序》中相同的一個字拿出來對比,精細的地方,《聖教序》中蕩然無存。


我們學習的是毛筆書寫,不是學刀刻。既然是學毛筆書法,當然應遵照毛筆墨跡為學習的方向。寫出來才具有毛筆所具有的特殊韻味。蔡邕說,毛筆

唯其軟,則奇怪生焉。現在要弄到墨跡本字帖,不是件困難事。不要等把刀刻的東西形成了頑固的習慣後,將來再想糾正,會比初學難幾倍。


子衿書法


聖教序是行書的一盞燈。但你過去的路程還很遠。

我不建議學行書一開始就聖教序,因為:

1,沒有行書的基礎直接就寫聖教序,就像你看到了明燈,但是找不到路子怎麼去。2.聖教序是碑刻作品,不是書法作品,寫到刻,中間差了很多東西。

3.時間對筆畫細節的磨損,對於沒有基礎的人,是致命一擊的。

怎麼才學聖教序呢?

1.先學墨跡版本的行書,哪一家都可以,最好是二王這條線的

2.花大量的時間去理解起筆收筆的表現力。

3.同時,打下一定能力的楷書。

4.結合楷書和行書的基礎,學聖教序的結體。

還不明白的,請關注





重墨堂陳墨之


要學好行書,王羲之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也是行草的正脈。《聖教序》平穩精到,是學習王字的極佳範本。

《聖教序》字數較多,全文1904字,由懷仁歷時24年,從一千多件王羲之作品中收集和拼湊而成,足以代表王字的精華。

但此碑畢竟是集字,因原字書寫的時間、年齡、情緒的差異,在筆勢的連貫上略失自然,有失全文的渾然和諧。

所以,臨習《聖教序》應以單字為重點。此碑字數多,可將其按結構分類,分別臨習。

其次,應收集歷代大家臨習《聖教序》的作品,學習、體會大家的臨習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再次,廣覽王字墨跡,學習行書貫氣。學間架看碑刻,學精到處非看真跡不可,尤其聖教是集字,連貫上不如王羲之其他碑帖。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