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75衝上月銷兩萬的臺階,是不是意味著長安再次崛起?這款車會一直火嗎?

愛吃飯的螞蟻


CS75的銷量上了二萬輛,只能證明我們的消費者不懂車,只是注重外表。長安CS75之前暴露出的問題已經被消費者遺忘,長安汽車前幾年產量較大,但是由於造車的質量,是造成長安汽車銷量下降的根本原因。長安CS75銷量再次提升之後,還會出現大量的質量問題,反而會影響長安品牌形象,影響之後長安汽車的整體銷量。



老檀說車


我是一個公務員,不是託。

我買的是長安cs85-2.0T,我的感覺這車不錯。

這車動力強,愛信8AT壓箱。

新cs75也用這套系統。

在高速公路上,我跑出過每百公里7.1升的油耗(是實測,不是表數)

,我的車重1.72噸。

我前面開的車是東風日產,才4年,現在不開了。愛國,從我做起。


zft8899吃貓的魚


感覺這個老檀腦袋有點問題,估計跪久了,站不起來了,10萬左右的車,發動機不比合資差,變速箱全球主力AT變速箱,底盤有差距,這個我承認,可是,國產價格和配置有很大的優勢,怎麼就不能買國產了?還產量一大就一定還要出問題(O_O)?腦袋到底是怎麼想的?希望噴子們不要老拿豪車的駕駛品質來和10萬的國產比,要比拿同價位的來比,其實,有多少人知道?每出產一輛合資車,有相當一部分錢是要單獨交個外商的技術轉讓費的,可是,好多人確視而不見,總覺得合資好,合資有面子,有嗎?


用戶5212183271


長安汽車的銷量在衝高之後有所回落,這兩年的表現很一般,一是鉅虧,一是銷量下滑。不過長安這些年所以虧與搞研發投入有巨大的關係,國產汽車並不能靠大市場需求來活,一定是有技術支承才可以的,長安的CS75車型,本身就是很不錯的車型,而新加入的CS75Plus,更是將市場進一步的細化,同時新技術開始展現競爭力。這助於長安重返超百萬臺銷量的市場表現。

長安的CS75車型使用了最新的藍鯨發動機,分別為1.5T與2.0T動力,都有領先的技術,動力更強,油耗更低,加上新的設計元素,對於市場還是有非常強的吸引力的,讓這臺車的銷量輕鬆推到2萬臺。這車會一直火嗎?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競爭對手並不會坐等不變,讓長安的這臺車一直火,哈弗H6會快速改款,吉利的博越Pro也是來勢很兇,奇瑞的新一代動力瑞虎8也不弱,廣汽的GS4改款也將完成,這些都是競爭關注,一臺車好銷,說明市場的需求,同時說明這車有競爭力,改款就是提升消費者需求,增加市場喜歡的配置減少市場需求不大的配置。

不會取代哈弗H6,相對於長城的民營企業來說,反應更快,有更積極的市場應變能力,所以哈弗H6會繼續成為SUV的冠軍王者。


百樂魚


我認為CS75衝上月銷兩萬,是長安的再次崛起,說明目前的長安的戰略和行動都是有效的。

這種認定,不是因為CS75單月銷量再次過兩萬,而是要連續看。之前長安的銷量從去年一直低迷,更是曾經銷量下降速度越來越快。但是自今年三月以後,可以通過每個月的數據發現,長安的銷量同比數據,由之前的擴大趨勢開始減小,並且從上個月開始從負轉正。從長安的今年的累計銷量也發現,同比數值雖然為負,但是數值越來越小。

所以說,不僅僅CS75上個月銷量衝上兩萬,才看到它的崛起,而是從今年以來的長期數據看,這次的銷量再次過2萬是一個可預期的數據,也同時再次證明,長安開始走出低谷,正走向再次崛起。


迷局


國產車其實就如現在的國產手機,內部傳動動力系統相比國外品牌相差無幾,各大車企都開始作表面文章。

而外形恰恰也是國人特別在意的一個點,大部分國人還把汽車當成一種奢侈品,而非外國的代步。而汽車有一個漂亮的外形更能體現一個人的逼格,所以長安也好,長城也罷,正是搔到了國人癢處。

外形做的大氣美觀,銷量自然不愁上不去。


逸軒閣


比不過哈弗h6!h6有191款!瑞虎8才兩款!怎麼比?一款哈弗h6就算一個月只賣100臺一個月也有19000銷量!瑞虎怎麼比?同樣長安也不能比!


兵哥說事奇瑞瑞虎


首先,長安汽車能否崛起不是僅僅靠一款爆款車可以決定的,還需要打造更多的爆款和合資品牌的復甦;

再者,cs75plus比較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加上不錯的性能,還是可以火個一兩年的;

至於能否取代哈佛H6還需要時間裡考驗


Hamal1993


國人期盼崛起期盼的有些過份了。崛起由積澱引發,而不是由現象引發。量變引起質變,當水準持續提升,成為一種平均水平,而不是現在這樣,是偶爾的最高水平,那時才能有真正的崛起。崛起靠的是實打實的技術,而不是譁眾取寵,不是金玉其外,更不是自說自話。國產車企都有一個怪現象,車一家比一家設計的漂亮,就是不紮紮實實的鑽研技術,看得見的弄得花裡胡哨,看不見的昧著良心偷工減料,這樣做何談崛起。


原獄


上2萬就沾沾自喜?那H6新郎逸宏光不是要高興死?一個車企只靠一款車就能翻身估計沒有那個車廠做到!目前車市疲軟,奇瑞,長安都在虧錢誰生誰死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