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三思”:不打折,不促销,依然能火


营销“三思”:不打折,不促销,依然能火


100年前,百货商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就曾说过:“我在广告上的投资有50%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50%。”

在信息爆炸的洪流中,市场怎么打,才能实现产品的高效转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对于品牌营销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帮助你的品牌有效实现和用户的链接。

01

与其过度聚焦于爆款的打造,不如选择过滤掉一些滞后的品类。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发来了一条微博链接,点击链接,是一个博主发的关于一本摄影集的购买链接,以及摄影集的大体介绍。

吸引我注意的是,这些摄影作品是摄影师在她还是青少年时期拍下的,主题是关于“爱”,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加上这本摄影集本身的魅力,我很快就下单购买了。

而自从我买下了这本摄影集后,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我会时不时地去刷微博,看看那位博主最近有没有推荐哪些新的摄影画册,也会将博主经营的微店加为“特别关注”,以期在第一时间获得画册上新的最新消息,不知不觉,关注这家微店上新的动态,已成为我消费生活中的一个习惯。

在接近两个月的观察中,我发现博主经营书籍微店的一个做法是,她聚焦的是英文原版的摄影画册,会不定期地精选出一些比较受欢迎的画册,然后再推荐给大家,这样事先对画册做一个品类的筛选,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大家到这家店购买,都能买到很不错的原版画册,接着就会做口碑分享。

比如,当我购买了那本摄影画册后,我觉得画册的质量不错,店家的服务态度很好,我就会第一时间就拍照晒图分享了,这其实非常有助于累积顾客的信任资产。


营销“三思”:不打折,不促销,依然能火


02

限制产品销售的数量,或许能让产品卖得更加火爆。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我观察到,博主不但会对画册做精选,而且每期上新的单本画册数量都非常有限,有时一本画册的存量只有十几本,多的话可能就80本,错过这次的购买机会,可能就要等上好几个月才能购买了。

这对于部分顾客(包括我)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绝招,每次当我看到一些喜欢的画册,一般都会犹豫一阵子,但是隔几分钟,看着库存一本本地减少,就只能速战速决,爽快地下单购买了。(摊手)

利用这种损失厌恶的心理,可以持续地紧抓顾客的注意力,大家如果错过了喜欢的画册,就会总是心心念念,这种心理作用又会反过来促使你持续关注店铺的上新动态,和店铺的服务建立起更紧密的链接。(就好比我已经在那家店铺入手了三本画册了~)


营销“三思”:不打折,不促销,依然能火


03

要想实现和用户的有效链接,真诚的互动必不可少。

在我看来,和用户的互动更多地在于品牌营销的前端。比如,朋友最初是通过微博关注到那位博主的,而我也是通过朋友的推荐才了解到博主的微博,那么微博就是和消费者互动的前端,而微店则是后端,毕竟我们总不能在微店上经常给顾客发广告,发信息,这其实会引起顾客的反感。

而在微博上,我关注到,那位博主每次发微博后,底下都会有一群小伙伴留言,大体内容都是说很想购买画册,以及购买了画册,觉得非常满意然后跑来微博底下留言以表感谢的,而博主对于每一条留言,都非常用心地回复,而这种真诚是能够互相传递的,当用户感受到你的真诚以待,也会更愿意持续地和你进行互动。

回头再来看这整个过程,看似关注一家微店,一个博主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必然,在品牌营销的任何时候,产品是核心,持续地输出好内容、好产品,才能持续累积用户口碑,沉淀信任资产。

在产品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传播的调性以及统一性,才能够迅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吸引用户持续关注,最后,销售的实质其实还是一种与人之间的沟通,真诚的互动必不可少。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