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为什么提前知道元春封妃?

润杨的红楼笔记


秦可卿之所以能够提前知道贾元春封妃的消息,是因为妙玉!

贾元春封妃之前贾府没有得到一点消息,所以当夏太监前来传旨后,贾政内心不安的去宫,贾母等人则惶惶不安,直到有了确切消息后,才把心放下来。由此可知,事先贾府没有得到一点消息。

但事实上,秦可卿应临死前,曾托梦给她王熙凤,透露过贾元春封妃的消息。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可卿所有说的非常喜事自然是指贾元春封妃,她为何会知道这件事情呢?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采取编织方法,所以往往一个事情是另一个事情起因和发端,一些重大事情是一些敏感事情的余波。从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情况看,她能准确的预知贾元春封妃这一消息,可以推测出两人之间必然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也一定会有中间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秦可卿死了之后,贾元春妃省亲之前,有一个人悄然登场,被贾府供养起来。这个人就是妙玉。

妙玉来的来历很奇怪。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小尼姑的情况后,是这样说的:“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林之孝家的说完,就忙命人下个帖子去请妙玉进府。

妙玉买了许多替身都不管用。她家里究竟什么情况,能买许多替身。

从妙玉的判词看,“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什么是“金玉质”?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有公主的气质。古代常用“金枝玉叶”来代指皇家公主,把金和玉连在一起,其实就是特指妙玉的公主身份。

从妙玉的使用的茶具看,贾母带领大家到栊翠庵里品茶时,普通人用是清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贾母用的则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私下里请人喝茶时,给薛宝钗用的是分瓜瓟斝,林黛玉用的则是“杏犀盂”,贾宝玉用的是她平时所用的绿玉斗。这些都在暗中表明了妙玉的皇家气派。

一个公主要买许多替身,自然容易。秦可卿应该是最好的替身之一。名字谐音来看,可卿”可解为“可擎”,意思是可托,可以托付之意。从出身来看,从小无父无母,自于养生堂,寄养在小小官宦之家,嫁入贾府豪门,关键时候,替真身而死。正因如此,她才会对王熙凤说出“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的哀叹。她死之后,一个丫鬟撞死,一个丫鬟甘作义女守灵,身边人封口,自然是欲盖弥彰。出殡之日,四王八公纷纷到场,甚至是大太监戴权也大张旗鼓前来,大办丧事的背后,就是为了掩盖“真身”的存在。

秦可卿要以身赴死,自然知道是为了掩护秦可卿这个真公主进贾府。妙玉进府,贾府有功,贾元春代替贾府受到恩泽,赏一个贵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秦可卿自然而然知道元春封妃的消息。


小涵读书



元春封妃是助力贾府重新登上辉煌的奠基石,也是贾府近年来的大事,可是这件喜事贾府上下除了秦可卿外都没有人预料到,即便是贾母,在刚开始听到让贾政奉旨入宫的消息时都十分慌张,直到元春封妃的明确消息传回来后才安心下来。

元春封妃这件事在没有公开之前就是宫廷秘事,贾母等人都不知道,可作为贾府重孙媳妇辈的秦可卿是如何知晓的呢?其实秦可卿并非亲身对众人说了这件事,她是在弥留之际托梦给王熙凤讲述了这件事。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可卿所有说的非常喜事就印证到不久之后元春封妃这件事,对此秦可卿是提前预言了。秦可卿究竟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情?或许以下两个理由可以给出我们答案。


第一、秦可卿是警幻仙姑之妹,可以知晓贾府女眷过去未来的命运,自然也可以知道元春封妃这件事

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有前世的存在,宝玉是神瑛侍者,黛玉是绛珠草,而秦可卿就是警幻仙姑的妹妹。

通常前世的记忆没有到特定的时刻是无法被开启的,可是突如其来的生重病就让秦可卿有了要回归天上的契机,因此她才会把元春封妃的事情在不触犯天机的原则下告诉了王熙凤。

警幻仙姑知晓天下女子过去未来的命运,秦可卿是她妹妹,那么她想要知道任何女子未来的命运也绝非难事。

秦可卿被贾母称赞为“重孙媳妇中的第一得意之人”,这样的赞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得到的。秦可卿把宁国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便在弥留之际还牵挂着贾府的未来,她是把贾府当做了自己的家。

因此她对贾府女眷的命运都会特别在意,元春在贾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她封妃又是不久之后的事情,所以秦可卿知道了也不足为奇。

而且因为深知元春封妃会给贾府带来的重大影响,她不得不要提醒王熙凤要珍之慎之,为贾府的长远早做打算。


第二、秦可卿神秘的身世,让她知道许多众人不知道的事情

能够知道元春封妃这样的宫中秘事,那自然要与宫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是贾府此时在朝中的势力大减,根本都无法知晓宫中事宜,那么秦可卿知道此事的的来源就和贾府无关。

秦家也非富非贵甚至连贾府都不如,那就更不能指望,那么只有一种解释,秦可卿除了这两家的亲属关系之外,还有外力相助。

书中对秦可卿身世叙述的很含糊,她是父亲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孤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秦可卿若是随便许了一户人家她的身世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可她嫁给了贾蓉就需要好好探究了。

贾蓉是宁国府的正房嫡孙,地位高贵显赫,那他的婚事至少也该如贾琏一般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可他偏偏却娶了没有什么家族背景秦可卿,这就很奇怪,除非秦可卿原本的身份是可以和贾府相当。

其二,秦可卿一个小门小户的出身,不仅得到宁府管家权还得到了贾府上下人等的喜欢,这不是单纯靠人品优秀就能够做到的,尊贵如黛玉和宝钗都过的如履薄冰,邢岫烟更是艰难度日,但秦可卿却能一路顺风顺水,这实在令人费解,除非秦可卿的财力和魄力可以摆平贾府上下的一干势利眼,秦家显然做不到,秦可卿只能有外力相助。

其三,秦可卿葬礼的奢华程度令人吃惊,贾珍私心多有填补不足为奇,可是用忠义老亲王的棺椁入殓,官中派亲王大臣参礼,这些都不是常规应有的礼遇,秦可卿葬礼其实早已暗示了她的身份不一般。

诸此种种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刘心武先生对于秦可卿公主身份的猜想。即便秦可卿不是公主,她身份也绝对不可能就是一个无名无姓的孤儿,她的地位也不会太低。秦可卿的身份一直没有被说明可能是她的身份尴尬,即显贵罪臣之女。

需要从小就隐姓埋名,可见她家犯的事儿不小,可是她又一直在贾府安然无恙的生活,可知保护她的人势力也不弱。秦可卿有如此强大的身世背景,那她可以知道皇宫中的消息也可以理解。而且她的预言只是贾府有好事要发生并没有直言是元春封妃,不是十分准确的消息反而可以知道她确实收到了消息。

元春封妃给贾府带来了莫大的荣耀,可是也加速了贾府的毁灭,秦可卿作为贾府最优秀的儿媳之一,由她道出元春封妃的消息和告诫王熙凤早为贾府做好以后的打算确实也恰如其分。


少读红楼


秦可卿在给凤姐托梦中说的“非常之喜事"并不是元春封妃,而是指探春以郡主身份出嫁。

书中的元春省亲是假语,反面的真事是历史上的曹家接驾。根据之一是应制诗中的“盛世无饥馁",作者是将雍正篡位之后的时段称为末世的。探春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冬,那时康熙己死,虽是康熙年号,但皇帝己是雍正,所以说她生于末世。凤姐等人是雍正二年从苏州来金陵的,所以说她从未世来。从这个区别可知所谓的省亲发生在康熙朝,实为接驾。那时卿、凤都尚未出生。

秦可卿原型死于乾隆三年腊月初二,大约在书中的八十回或八十一回,也就是香菱之死。书中写在十三回属于倒叙,她真正的死亡时间是通过插叙贾瑞之死暗示的。由于作者有意烟云模糊,导致读者也坠入五里雾中。

读过古文的人都知道,作者在使用插叙时通常必用表示过渡的三句套话。在插叙之前用“话分两头"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插叙结束时用“此是后话,不提";在接叙原中断的故事前用“书归正传"等语,表示插叙结束,接着叙述主线。第十二回贾瑞的故事就属于这种情况,只是作者有意省略了表示过渡的话,导致我们陷入了迷魂阵。

其实,在插叙贾瑞的故事时,时间己在不知不觉中向后推移。凤姐设美人计教训贾瑞发生在雍正十三年,两人的第一次约会书中点明,“现在是腊月天气"。接下来又有一句表示时间的话,“不上一年都添全了",这说明此时已是乾隆元年。再之后又有“忽又腊尽春回"一句,表示时间进入乾隆二年。最后还有一句是,“这年冬底",黛玉和贾琏进京奔丧。也就是说,乾隆二年的年底秦可卿还好好活着,下面的故事就发生在乾隆三年了。

乾隆二年,王夫人和探春奉旨进京,发生了探春抗婚的事。南安郡王认了探春为干女儿。那年探春十六岁,正是出嫁的二八芳龄,但是并没有要结婚的迹象。对于政治敏感的秦可卿来说,她已料到了其中的原因,这是王爷们想用探春作为政治交换的筹码,改一次政治结盟。果然,就在乾隆三年七月,南安太妃指婚,将探春许配给了粤海邬将军。之后不久,雨村原型和小平郡王被治罪,这是一个信号,一叶落而知秋,逼着冷月阵营加快了行动步伐。所以秦可卿预判,探春出嫁的时间不会太久了。在她自尽之前,和凤姐分析了形势,告诉她作为当家人应预留后路。

腊月初二秦可卿(香菱)自缢,两个多月后探春出嫁,软翅子凤凰表示她是非正牌的郡主。但是,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亲自到瓜州渡口送行,场面十分隆重,正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可是由于一个正牌郡主和一份赐婚的圣旨将这桩喜事演变成了悲剧。

秦可卿并不是什么神仙,也没有托什么梦,她的预知不过是依据感性认识推出理牲识罢了。


gaotzy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但也有时代的背影。明清小说常融入神鬼之说,这与当时叙述故事的方便有关,毕竟寄托于神鬼,有利于故事叙述。《红楼梦》开篇就用神话来讲故事,主要为了故事的精彩,叙事便利,情节铺垫避讳政治因素。而最引人注明的是秦可卿死后托梦,告知王熙凤贾家退身自保之策以及贾元春即将封妃的事。

秦可卿托梦是非常重要的描写。作者借此告知读者贾家兴衰主旨。托梦一共说了退身自保和元春晋升两件事,这两件事相辅相成,既代表贾家要有盛事发生,也表达了福祸相依,贾家之败由此而起。

便是有了罪,他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但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

秦可卿这一段才是大善的治家之道,连脂砚斋都感念她的好,不忍她死得不堪,将她死因赦之令曹雪芹删除四五页隐去。我认为这一段固然是秦可卿的见识,何尝不是王熙凤的胸怀。王熙凤与秦可卿感情最好,两人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这治家之道正是二人英雄所见略同,王熙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秦可卿之口说出她的最大心事,可惜终究壮志难酬,因为要给家族留后路的钱转眼就被那一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事给败光了。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患,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秦可卿这次托梦,第一段说了王熙凤的壮志胸怀。第二段是作者借她之口交代了元春晋升贤德妃造成贾家彻底衰落的原因。

秦可卿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这话就已经隐藏着紧张的气氛。锦上添花很美,但添上鲜花就是笑话。用大火烹油,明显是一场煎熬,稍不小心就灼伤自己。这是秦可卿第一个警告。

第二个警告,“一时的欢乐,瞬息的繁华”讲明元春封妃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要忘记“没有不散的筵席”。贾元春封妃根本帮不了贾家。

第三个警告,“不早为后患,临期只恐后悔无益”这句提醒王熙凤,你的想法很好,要马上实施,如果晚了必然后悔莫及。


贾家兴家的根本和败家的根源都在秦可卿的这一场托梦。前段说明贾家必败,提示会被抄家,要提早为将要到来的抄家灾难做准备。后段就告诉贾家家败与元春封妃有关,抄家隐患就隐藏在自己死后的葬礼和贾元春封妃的盛事之中。告诫王熙凤一定不要等,要马上实施退身之策,否则后悔莫及。

事实证明,秦可卿死后豪华的葬礼,参加葬礼的高规格引起皇帝的关注和忌惮,皇帝在登基不久(宫中有太上皇)皇权不稳的情况下无奈晋升贾元春贤德妃,安抚贾家这一伙四王八公的政治势力。而贾家根本没有执行秦可卿托梦的退身保命之法,反倒将庞大的资产盖了大观园,迎接元春省亲。这一利令智昏的行为,彻底让贾家衰落下来。秦可卿叮嘱“不早为后患,临期只恐后悔无益”完全应验。

秦可卿托梦告诉了一个道理,就是贾雨村路遇的智通寺的对联:身前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家就是如此,元春封妃前有钱不考虑后路,元春封妃后花光了所有家产,最后惨被抄家,自救不能后悔莫及!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秦可卿显然不能提前知道元春封妃。托梦给凤姐的是秦可卿,也不是秦可卿,准确的说应该是死去的秦可卿,是回归本位、觉悟本体的警幻仙子之妹可卿,二者之间既是真与幻的区别,也有肉与灵的差距。

《红楼梦》是部奇书,以一块“无材可补天”的顽石到人间历凡作引,开启了一段既有卷轶浩繁又有通俗野趣的封建社会闺阁、朝野故事。而秦可卿正是其中一个引子型的人物。从贾宝玉在秦可卿闺房入梦历警幻仙境开始,秦可卿就被作者赋予了双重身份,在尘世是与公公贾珍不清不楚、淫丧天香楼的宁国府长孙媳妇,在仙境里是教导贾宝玉领略人事的可卿,虽然都叫可卿,都涉个“淫”字,但要说就是一个人,还是有些牵强。显然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世界。禅宗讲究“一花一世界”,托梦给凤姐的可卿通达过去,知晓未来,对于贾家兴亡定数了然在胸,计议得当,俨然已经跳出了贾家所处的尘世,是把凤姐生活的世界端于手心观赏的救世主。如此“可卿”,又怎会是困于宁国府,受制于珍、蓉父子的薄命红颜呢?

秦可卿托梦给凤姐,主要说的也并不是元春封妃的喜事,而是揭露贾家败亡的必然命运,以及安排家族败落之后退步保全之法。提及“大喜事”,一来为之后元春封妃做出铺陈,把这件贾府极尽荣耀的“盛事”借死人之口说出来,预示了荣极则辱,盛极要衰的转折;二来也印证了秦可卿确实通晓未来,所言非虚。可说是句句皆是伏笔,事事都有深意,正合了“草蛇灰线,伏迹千里”的笔法。


红楼故事会


这个问题不能用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了。如果说《红楼梦》里最神秘的女性人物,此人非秦可卿莫属。

家族里的秦可卿是一个完美的人物,长得极美,人缘好到老少通吃、上下爱重,做事恰到好处,贾府女眷里,秦可卿要说排了第二名,没人敢排第一。贾母亲口说:秦可卿做事极妥当,是第一得意之人。这个评价之高,王熙凤、王夫人,就连薛宝钗、林黛玉也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种褒奖。

在秦可卿光鲜的台面之下,是她的社会人伦所不齿的私德,不知道秦可卿怎么迷了心窍,她和自己的公公贾珍搞到了一起,尽管这方面的内容被作者删了三分之一个回目的内容,可是曹雪芹影影绰绰的还是留下了诸多的暗示,尤其是脂砚斋明写了“淫丧天香楼”“遗簪”“更衣”“天香楼事”等等,都证明了秦可卿私下干着不得见光之事。

以上两个方面是秦可卿在《红楼梦》现实情节里的描写,其实,秦可卿这个人物对于《红楼梦》来说,她最重要的意义是却不是上述两个方面,她最大的意义是另外的两个分身和她魂归太虚时的一段警语。

《红楼梦》第五回,秦可卿安排贾宝玉在自己的卧室睡中觉,原文写: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随了秦氏,至一所在。

也就是说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的引路人是秦可卿。进了太虚幻境,见到的警幻仙子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警幻)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今忽与尔相逢,以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遂吾一游否?”

在贾宝玉看过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听完《红楼梦》十二支曲之后,警幻又有一番话说:

“……汝今独得此二字(意淫),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市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警幻说过了这话,就将宝玉推入房中,和一个名字叫兼美字可卿的女子成亲,并完成了自己从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的转变。

此女子,鲜艳妩媚,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又如黛玉。此为“兼美”,字可卿,其实不过是秦可卿的分身幻影。

梦中的兼美是秦可卿,其实警幻仙子也是秦可卿的另一个幻影分身,引宝玉进入太虚境的,是秦可卿,警幻说是因为自己今天本来是要引绛珠妹子(林黛玉)的生魂来玩儿,恰好碰上了宁荣二公的魂魄,请求警幻点化子孙宝玉,这样,警幻才改变了原计划,将宝玉之魂魄带了来。所以,警幻仙子,还有兼美可卿者,都是秦可卿的分身而已。

在《红楼梦》十三回,秦可卿临死,在她将要魂归太虚时,向王熙凤托梦嘱托贾家身后事的那一番谆谆叮咛,和警幻叮嘱贾宝玉的口气如出一辙,都是高瞻远瞩,都是苦口婆心,都是怀有一腔的责任与悲悯,甚至连贾宝玉和王熙凤梦里听到的反应都是一样的。秦可卿说道: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一日倘或乐极生悲,(将)树倒猢狲散。”“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非人力可保常”“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氏又向凤姐提出如何保证祖茔的四时祭祀和家族子弟读书两项大事。

秦可卿这段话和警幻对贾宝玉所说的话,其实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

现实里,就是秦可卿,入了梦、入了境,就是警幻或者可卿了。别说是元妃省亲她清楚。连十二钗命运都在她的管辖里,自然是清清楚楚的了。你看,秦可卿还说了: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十二钗的命运之册只有贾宝玉看过,还看得懵懵懂懂。能说得出这句话的,只有掌风月情债的警幻仙。


屏山品红楼


提这个问题,显然是有个误会。梦中向王熙凤嘱托的秦可卿,与现实中的贾蓉之妻秦氏,并不能完全看成一个人。

为什么不能看成一个人?秦氏入梦,第一句话就是“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

秦可卿要“回去”。回哪里去?回娘家秦家去吗?当然不是。这是中国民间的习惯说法,用“回去”“走了”“没了”,来代称死亡。也就是说,秦可卿进入王熙凤梦中的时候,就已经是死人了。死人怎么还会说话?人们相信死后有灵。来找王熙凤的,是秦可卿的灵魂。

本人和灵魂,有很大的区别吗?是的。中国人相信,死者,或者说死人的灵魂,是具有超能力的。就像人们常常祝祷祖先,请求“保佑子孙”如何如何。试问哪一位先人,在世之时,具有“保佑”别人的能力?但是他们一死,就可以保佑子孙了。

著名的武松杀嫂,在刚听说哥哥死讯之时,武松只是“沉吟了半晌”,然后披麻戴孝,并没有起了杀意。他有所怀疑,于是在武大郎灵前祝祷:“你若是负屈衔冤,被人害了,托梦与我,兄弟替你做主报仇”。结果晚上武大郎真的来了:“兄弟,我死得好苦!”这才让武松坚信“哥哥这一死,必然不明”,开始拜访何九叔、郓哥,查找证据。

武大郎死后诉冤,带有明显的民间信仰(或者称为迷信)色彩。但是包括作者,都相信真有这样的情形存在。所以《红楼梦》的作者,赋予死去的秦氏以预知未来的能力,也是符合人们的认知的。

不止秦氏。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宁荣二公就曾嘱托警幻仙子“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道。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这段引文有点长。主要内容是三方面:贾家“运终数尽”;宝玉“略望可成”;请警幻仙子“规引”宝玉“入道”。

宁荣二公,就是贾源、贾演,是宝玉的曾祖辈,早已经死了多少年了。他们怎么会知道曾孙中有个叫宝玉的?怎么知道宝玉性情如何?又怎么知道贾家即将败落?更奇怪的,贾家只有贾敬一个修道,怎么贾演贾源竟会与警幻仙子有来往,还能拜托她做事?

如果把演源兄弟看作真人,这些无论如何是解释不通的。但看作“宁荣二公之灵”,这些就都能解释了:死人的灵魂,不仅能了解现世,还能预知未来,并且可以与仙界平等交往。

同样的道理移植到王熙凤的梦中,秦氏已是灵魂,能够高屋建瓴地总结经验教训,能够对未来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够预知不久之后的一个事情,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栖鸿看红楼


秦可卿提前知道元春封妃,并向王熙凤预警提示,意味着秦可卿魂魄已经离体,脱去肉胎凡身,回归仙界了。



文中虽然没有明确交待秦可卿的前世,但通过宝玉在警幻仙界的经历,我们可以确定秦可卿前世的地位很高,是警幻仙界的当家人警幻仙子的妹妹兼美。



第五回,警幻仙子受宁荣二公所托,力劝宝玉不要为尘世皮肤滥淫所迷,先以仙曲美酒警醒,又将妹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以宝玉为妻,而当宝玉为迷津中夜叉海鬼追拿,大喊“可卿救我”时,凡间秦可卿有感:"我的小名这里无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秦可卿前生既是警幻仙子之妹,地位当然要比绛珠仙子还要高些,今世虽是因为“皮肤滥淫”而福寿受损。但并不有损她的远见卓识以及预知天机方面的能力。



因而,秦可卿预知元春封妃之事,以及提前知道贾府颓败衰落下场,并提供一些可行的自救办法,也是意料之中。


萍风竹雨123


如果你不知道曹雪芹满纸荒唐言的写法,告诉你,你也以为是胡言乱语。看看秦可卿的房间和万年不腐的棺木,哪里是在写贾府第四代的一个小孙媳,明显是在写一个皇帝;看看贾府的皇宫气派,实际管的人是王熙凤,若你还联想不到王熙凤也是一个帝王,那谁也没有办法。曹雪芹玩文字玩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尤其是人的姓名,是大家的共识。王熙凤名字的意思是女凤凰男康熙。王熙凤秦可卿六个字的意思就是:康熙是曹家李家最可爱可亲的人的意思。这两人是同一人——康熙!所以这两人走得特别近,可卿托梦给了凤姐。不过这里面还有更荒唐的构思,读者更是无从理解。那就是,凤姐在某些情况下是康熙,某些情况下又变成了曹家。当可卿托梦的时候,看看托梦的内容,完全是当年康熙对曹家的独有关照,所以此刻的凤姐,又变成了曹家的化身。这是读者阅读时的难点。慢慢来吧!


艺术馆的红楼画


红楼梦中很多问题都不能用常规的方式理解,读者自己怎么想都行。有多种可能,秦可卿的出身让她有的睿智,看出发展趋势。秦可卿的神秘关系,有宫中往来透露。秦可卿是梦中景幻的妹妹,是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