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冰雪+”吉林打造“冰雪奇緣”

新華社長春12月24日電(記者王昊飛、段續、金津秀)冬至剛過,東北大地千里冰封,由於豐滿水電站的出水溫度保持在4℃左右,使蜿蜒穿過吉林省吉林市的松花江段依然碧波盪漾。這座山水相映、銀裝素裹的“北國江城”,近年來正依託稟賦超群的冬季資源發力“冰雪+”,打造聞名遐邇的“冰雪奇緣”,為一座傳統東北工業城市注入發展新活力。

冰雪+體育:隆起中的冬季運動高地

吉林市曾承辦過13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中的4屆。提及1999年的第九屆,當地許多冰雪人依然對“揹筐運雪”記憶猶新。那一年由於硬件條件的短板,使組委會僱了北大湖滑雪場周邊的許多農民一筐筐地從山裡往賽道上運雪。

今非昔比。吉林市的年度雪季已開板1個多月,站在萬科松花湖、北大湖、吉雪等大型滑雪場的山腳下仰望,散綴山林間的造雪機噴出的雪霧營造出了夢幻般的意境。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場,不僅用持續全年的室內造雪保障了這座城市滑雪四季“不斷電”,還在短短一年內將當地的越野滑雪人才儲備由76人拓展到500餘人。

造雪,從“揹筐運”到“漫山造”“四季造”;滑雪,從“看天氣”到“看心情”“看服務”。轉變的背後,是吉林市冰雪體育的躍進。“不論是專業運動員訓練、比賽,還是大眾體驗、參與,吉林市都能提供足夠的雪資源和配套服務。”吉林市體育局副局長劉義軍說。

“雪熱”的同時還有“冰熱”。目前,吉林市共有122塊露天公益冰場。2014年,從吉林市一路滑入冬奧賽場的李堅柔奪得索契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這座城市的“冰熱”也開始提速升溫。自2015年以來,當地政府部門已連續5年為大眾澆築公益冰場,去年冬天全市約有136萬人次在公益場地上冰。

群眾參與持續升溫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水平賽事也開始登陸。絲路杯冰球超級聯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盃、全國花樣滑冰錦標賽……21日,歷時2個多月、覆蓋中國與芬蘭多個城市的第六屆高山定點滑雪公開賽將首站放在吉林市舉行。北京華體動勢體育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薇表示:“選擇吉林,因為這裡是隆起中的冬季運動高地。”

冰雪+旅遊:滑雪之餘遊覽“霧凇之都,滑雪天堂”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藉助這一“東風”發展。在上海、廣州等自然冰雪匱乏的南方城市,室內冰場、雪場如今層出不窮,這給坐擁冰天雪地的東北城市也帶來不小的市場壓力。

如何更牢佔據市場主動?滑雪、滑冰之餘還能幹點啥?吉林市開始在冰雪+旅遊方面做文章,使“霧凇之都,滑雪天堂”的城市資源進一步標籤化——21日開幕的第25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正是冰雪運動與霧凇觀光、溫泉體驗等旅遊資源的有機整合。

得益於豐滿水電站的出水,穿城而過的松花江不僅冬季不封凍,還能使霧氣凝結於江邊樹枝上形成霧凇奇觀。“遊走其中,像是仙境。”來自廣東的遊客王微點讚道。每逢大規模霧凇出現,來吉林市玩雪的遊客便彷彿發現了電影中的“彩蛋”,不約而同地在社交媒體上“刷屏”。

吉林市舒蘭市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級小城,自2016年在上營鎮馬鞍嶺村二合屯開發出“吉林雪鄉”以來,一座山坳中的自然屯迅速因東北風民宿接待、農民自建滑雪樂園等項目成為“網紅”,屯子裡收入好的農戶在一個雪季能賺三四萬元。

早上看霧凇,吃一頓東北特色農家飯,然後奔赴滑雪場,晚上住在溫泉賓館,在三九天泡室外溫泉……近三年來,吉林市旅遊收入快速增長,最高增幅達74.2%。

冰雪+未來:延伸“冷資源”產業鏈鑄就城市名片

在國內各城市冰雪運動場地不難發現,不論是冰刀、雪板等裝備,還是造雪機、推雪車、纜車等設備,幾乎都是進口品牌的天下。在吉林市堅柔冰雪運動俱樂部,教練王鵬表示:“加拿大、韓國品牌的冰刀鋼質更好,國產品牌還有待提高。”

著眼長遠,吉林市如今正延伸“冷資源”產業鏈鑄就城市名片,落實《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引進國內外冰雪裝備研發、製造和銷售企業,努力打造為全國重要的冰雪裝備製造基地。吉林市國土部門創新突破原有土地政策限制,優先安排冰雪產業計劃指標。

今年10月舉行的2019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吉林市城建集團、吉林市國元集團分別與芬蘭巴佛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兩國企業將在冰雪裝備製造與研發、冰雪場館諮詢服務、冰雪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

吉林市副市長蓋東平介紹,吉林市響應“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號召,目前已投入1000餘萬元用於中小學生冰雪運動普及工程,全市國家級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已發展到37所,在吉林省首創編印了冰雪教材,中小學冰雪體育開課率達90%以上。

“冰雪運動已成為吉林市全民健身的新風尚。去年雪季,全民上冰雪突破230萬人次,未來,有望繼續取得突破。”蓋東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